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任何的意义,蜀军在五丈原大胜之后,进攻的矛头自然会指向长安,长安的得失将最终决定魏军在关中能否存留,象王浑这样死守陈仓,与整个的战局显得格格不入。

为将者当审时度势,临机擅变才行,苏愉可不认为自己这是临阵脱逃,撤离陈仓是为了保全魏军的力量,为了下一步守御长安做贡献,王浑一介武夫,又如何能想的如此透彻,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也罢,自己也是仁至义尽,王浑不愿走,那也只得随他去了。

苏愉离开陈仓城门的时候,心中突然地生出了无限的感慨,当初他率兵进入陈仓之时是何等的踌躇满志,陈仓也本该是他功成名就的地方,但世事难料,仅仅相隔几天之后,苏愉却不得不黯然地离开了陈仓,原本期待的辉煌没有出现,原本渴望的战绩也黯淡无光,这一切,与他想象有着天壤之别。

刘胤真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苏愉在心底暗暗地叹息,如果刘胤采用当年同诸葛亮一样的打法,集中大军强攻陈仓,那么陈仓必将成为了他苏愉发挥所长的舞台,依靠自己带来的七千精兵再加上陈仓坚如磐石固若金汤的防守,刘胤也必将受困于陈仓城下不得寸进,等司马望的援军杀来,再来一个里应外合,一切都将完美了。

只可惜刘胤并不按常理出牌,围攻陈仓的只是一支偏师,而真正的主力却在五丈原张网以待,攻其所必救,五丈原这一战,不仅仅是击败了司马望的援军,更是彻底地改变了关陇地区的大局,也将魏军坚守关中的信心给击了一个粉碎。

苏愉也是熟读兵书,什么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之类的计策也是烂熟于胸,但刘胤所采用的策略似乎与这些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声东击西核心是西,围魏救赵核心是赵,而刘胤的目的却不在陈仓,他的胃口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陈仓城,而是盯在了前来救援的魏军主力上。围城打援,围城只是手段,打援才是真正的目的。

一想到这儿,苏愉不禁为胆寒,刘胤的魄力和智谋就算是历代兵家也无人可比,这样的对手,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苏愉此时一刻也不想在陈仓呆着,天知道刘胤还有什么后续更可怕的手段,陈仓的陷落也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只有成功突围,才有生还的希望。

城外的蜀军似乎对魏军突然发起的突围战准备不足,再加上苏愉突围时选择的时间是凌晨四更天时,选择的地点是蜀军两个营驻地的空隙之处,所以行动开始之后,进展十分顺利,很快就突破了蜀军的第一道防线。

傅佥接到禀报的时候,整个蜀军东北防线一带杀声震天,传讯兵神色慌张,上下不接下气地向傅佥禀报着。不过傅佥倒是一脸的从容,虽然说魏军的突围是一件比较意外的事情,但不管是魏军全部突围还是部分突围,对于围城的蜀军而言,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就证明铁板一块的陈仓城已经出现了裂缝,攻下陈仓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传令阳安营和永安营,不必对突围的魏军拼死阻拦,可以考虑给他们让一条道出来,不过这条道也不能让他们轻松地通过,至少要让他们付出点代价才行。同时封死陈仓城方向的路,切不可让他们回头!”傅佥下令道。既然守城的魏军有心突围,那就成全了他们,只要他们不退回陈仓,逃到那儿都无他们的立足之地。

在夜色的掩护之下,苏愉的突围计划进行地十分顺利,七千魏军以骑兵为先导,左右两翼为步兵,对蜀军的防线展开了迅猛的攻势。四更天的时候,正是人睡意正浓的时候,蜀军营地虽然派出了大量的巡骑游哨,但大多的士兵经历过一天的鏖战之后,身疲力乏,此刻正酣然入梦,魏兵的突然袭击自然把蜀军的好梦给惊醒了,示警的号角声也凄厉地响起,在夜空之中回荡着,集结的鼓点声驱赶走蜀军的倦意,蜀军纷纷地从营帐中爬出来,迅速地完成集结,抵御魏兵的来袭。

但再训练有素的士兵也不可能在一柱香的时间内完成集结,再训练有素的士兵也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程度的混乱,苏愉就是趁着蜀军的混乱,一鼓作气地冲了过去。

不过越深入蜀军阵地深处,遭遇到的阻力便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蜀军开始向这个方向集结而来,纵使魏军的突围行动带来不少的阻碍。

这样的局面也早已在苏愉的料想之中,但苏愉突围的决心却是异常地坚决,他强行下令魏军的攻击箭头部队加快行进的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在乱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黑暗混战中,苏愉也不知道自己的军队究竟折损了多少人,他走到这一步,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拼死力战,才有机会杀出重围。

天色微露曙光的时候,魏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是到达了陈仓的外围,后面的追兵渐远,苏愉这才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第416章不一样选择一样的结局

苏愉来不及清点部队的损失,就算不清点,苏愉也可以看得出部队的伤亡是比较大的,不过他此刻根本来不及计较这些,能够突破蜀军的重重包围,已经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

蜀军围困陈仓的,总共有两万五千人,比苏愉的七千人马要多出三倍,不过蜀军是三面围城,兵力自然要分散的多,魏军倾注一点而攻之,再加上是黑夜之中行动,所以突破行动很是成功,经过近一个时辰的鏖战,苏愉率部总算是逃出了陈仓城。

但是突破蜀军的防线并不意味着魏军就安全了,五丈原之战后,陈仓以东至武功眉县方向的地域也完全是沦陷了,甚至可以说长安之西的所有地域都变得不甚安全,随时都会遭到蜀军的攻击,所以苏愉根本就不敢在陈仓的外围多做停留,立刻是挥兵东进,而且苏愉根本就不敢走大道,选择走小路翻越武功山,准备取道眉县返回长安。

傅佥已经是拿到了魏军突围时的全部资料,据统计,此次魏军参与突围的人数大约在七千人左右,基本上与苏愉当初增兵陈仓时的人数相当,虽然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魏军的领军之将是何人,但傅佥判断出此人八九不离十的便是苏愉。

苏愉的突围带给傅佥一个最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陈仓城的守军已经由一万人锐减到了三千人,也就是说只剩下了陈仓城最初的守军规模。

刘胤在设计这个围城打援的计划之时,就已经是断定消灭魏军援兵之后,守陈仓的守军必定会选择弃城东逃,很可能到时候攻打陈仓就变得轻易举。

事实的发展与刘胤的判断并无二致,五丈原之战结束后,魏军就已经是开始向城外突围,唯一有一点点偏差的是,陈仓守敌只有七千人选择了突围,尚有三千人继续地驻守陈仓。

几乎不用猜,魏军的两员守将王浑和苏愉肯定因为撤军之事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丝毫不用怀疑,率军出逃的,肯定是苏愉,而继续注定驻守陈仓的,定然是王浑无疑。

对于傅佥而言,这完全就是一个利好的消息,陈仓的守军从一万人锐减至三千人,防御力量已经是大为薄弱,至于王浑和苏愉之间,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导致原本人数不多的魏军进行分兵突围,傅佥并不知晓,而且他也无需知晓,只有以最快速度拿下陈仓,才是现在的重点。

傅佥立刻与典崇等人商议,决定按刘胤的安排从事,即首先攻打近乎空城一般的陈仓,至于已经突破出去的魏军一部人马,刘胤并不太关心,于是天亮之后,蜀军再次对魏军发起了进攻。

这几天来蜀军的攻击原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不过攻击的强度并不太高,傅佥只是安排每日进攻陈仓的,是不同的营属,只需起到佯攻的作用即可。

如今傅佥下达了全面攻击的命令,所属各营,立刻调动最强悍的部队对陈仓城发起猛烈的攻击。

张乐的阳安营、赵卓的无当左营、马融的无当右营、罗袭的永安营、诸葛尚的白帝营五营兵马全部齐出,从五个角度之上,对陈仓城发起了空前猛烈的进攻。

王浑这几天来几乎是昼夜未歇,全部的精力都扑在陈仓城的守御上,昨夜苏愉的人马突围而去,王浑便料定蜀军会发动更大的规模的进攻,所以王浑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登临在陈仓的城头上,亲自指挥守城作战。

果然不出王浑的预料,天光刚亮,蜀军的进攻就不期而至,无论是强度还是规模,都是空前的,陈仓城的防御,到了真正地考验它的时候。

箭矢如雨,木石如瀑,陈仓的守军全部都投入到了城池的防御战中,王浑几乎是调集起了所有的力量,拼死而战。不过,只剩下不到三千人的防守力量,对守卫一座城池而言,力量就显得单薄了许多,尤其是蜀军三面围城,五路攻击,王浑不得不将有限的兵力分配到各处去,如此一来,更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蜀军几乎将两万五千人的兵力全数投入到了攻击之中,八倍的兵力让蜀军的攻击游刃有余,各式的床弩、连弩车、弓箭、元戎弩,只要是能用的上的远程攻击武器,全部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陈仓的城头,完全被笼罩在了一片漫天的箭雨之中。

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陈仓城已经变得芨芨可危,许多的城墙段已经被如潮水涌来的蜀军所攻破,双方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交战,起初的时候,魏军还可以依仗城墙上的人多,将蜀军挡了下去,但越来越多的蜀军攻上城来,魏军已经是无法抵挡。

“退守内城!”王浑大声喝道。

陈仓城的城墙分为内外二道,相对于外墙,做为内城的城墙则更为地坚固,一看到外城守不住了,王浑立刻下令退守内城。

但蜀军的攻击并没有因为魏军退守内城而罢手,反而更加地猛烈了,兵力的不足让守城的魏军一直处于劣势,傅佥又下令使用火箭,无数支被点燃的箭矢投射到陈仓的内城之中,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内城是陈仓守军的最后依仗,内城之中存贮有大量的粮草辎重物资军械,以应付长期的坚守作战,但内城的房舍和外城一样,大多也是木制建筑,熊熊燃烧的大火不仅将粮草物资付之一炬,也将魏兵坚守城池的决心彻底地摧毁了。

蜀军如潮水一般的攻势终于是摧垮了魏军最后的防线,在城破的最后时刻,王浑死战不退,被乱箭射死,死的时候,全射连中数十箭,双目圆睁,含恨而终。

也许他是在想,如果苏愉不带走那七千人马,陈仓城未必就会失守。

与此同时,在武功山的西麓,企图抄小路返回长安的苏愉也是遭遇到了蜀军的包围,他身上的所中的箭矢,甚至要比王浑还多,活生生地被射成了一个刺猬。

第417章进军长安

既然刘胤早就算定打了援兵之后必然会惊动陈仓的守军,那么他就绝对不会放任从陈仓突围而走的魏军逃回长安,五丈原之战结束之后,刘胤便开始布防陈仓通往长安的道路,对可能逃窜而至的魏军进行堵截。

果然魏将苏愉听闻五丈原司马望惨败的消息之后,不顾一切地突围而逃,傅佥奉刘胤的命令,对苏愉是网开一面,没有强行堵截,不过苏愉在突破蜀军的防线之时,依然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折损了两千多人。

苏愉率残部五千人离开了陈仓,沿着小道如惊弓之鸟般向长安方向逃窜而去。

傅佥没有派兵去追击,而是奉命全力以赴地攻打陈仓。

如果按照陈仓原先的兵力配置,用三千人来守的话,就算蜀军拥有十倍的兵力,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攻破城池。

但往往决定一场战斗成败的要素并不是兵力的多少,城池的坚固程度,军心士气在此时显示出极高的作用,原本五丈原战败的消息传来已经使得陈仓守军的军心动摇了,这个时候苏愉的选择离去,无疑是雪上加霜,就算王浑不断地激励士气,鼓舞军心,号召魏军将士决死一战,但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在魏军之中蔓延着,士气已经是低落到了极点。

傅佥正是捉住这个机会,没有分兵追击已经逃走的苏愉,而是全力以赴地集中优势兵力,对陈仓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一方是斗志昂扬,兵强马壮,乘胜而进,气吞山河,另一方是兵力衰微,士气萎靡,军心涣散,斗志全失,就算是再坚固的城垣都无法挽回魏军的败局。

王浑知道大势已去,仅仅凭着他个人的努力已经不可能挽回失败的命运,退守内城,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垂死挣扎罢了。

但王浑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就算是手下的兵将看到大势已去,纷纷投降,王浑也没有选择投降,他奉司马望之命来镇守陈仓的时候,就曾暗暗地发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如果王浑贪生怕死的话,也早就跟着苏愉突围了,他之所以明知事不可为还要坚守陈仓,就是因为当日的一句承诺,他深受司马望的提携之恩,必当以死报之。

王浑最后以最悲壮的方式——乱箭穿身——而结束了他自己的生命,也捍卫了他的忠勇之名,三十八年前的奇迹没有再次上演,王浑比他的太原老乡郝昭终究是差了一步。

就在陈仓城激战酣的时候,苏愉率着他的五千逃兵也一头扎到了蜀军的包围圈之中。

刘胤算定苏愉根本就不敢走关陇大道,故而派出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到武功山小路埋伏。

又经过一夜的鏖战,走到武功山的时候,苏愉的人马已经是人困马乏,苏愉正准备下令军队略做休整,吃点干粮,喝点水,计划着连夜行军,逃出数万蜀军的围追堵截。

还没等他下马,蜀军已经四面杀来,将苏愉的人马团团地困在了核心当中。

失去了陈仓城垣的辟佑,所谓的魏军精锐之师此刻就成了渣,这几乎是一场最没有悬念的战斗,稍稍进行了象征性地抵抗之后,大部的魏兵就拱手投降了。

苏愉不想投降,他仗着自己的马快,企图快马冲出去。但元戎弩可不是吃素的,苏愉想逃,它可没有答应,一排箭雨覆盖之下,苏愉瞬间就被射成了刺猬。

在突围与留守的问题上,苏愉和王浑都坚持己见,都认为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最终他们却是殊途同归,都死于乱箭之下。

刘胤赶到武功山的时候,战斗已经是落幕了,高远和傅募已经在清理战场,成群的魏兵俘虏被押解着,垂头丧气地离开武功山。

这一战俘虏众多而战死者廖廖,倒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魏军的军心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一触即溃,就连最起码的抵抗思识都没有了。这样的状况,可以说是魏蜀交锋了几十年,都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同时也说明刘胤在关陇之地的连番胜利,确实把魏军打得丧了胆。

刘胤吩咐将苏愉葬了,按理说苏愉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只可惜其意志品质不甚坚定,在重大的挫折面前慌了手脚,想着夺路而逃,但最终却是难逃天罗地网。

反倒是苏愉的自乱阵脚,给了蜀军以可趁之机,如果打陈仓算功劳的话,苏愉堪称是首功一件,没有苏愉分兵而走,蜀军想要拿下陈仓,至少得付出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重的代价。

清理完战场,刘胤率军回师陈仓。

此刻傅佥和黄崇已经全取陈仓,正在组织军民扑灭大火,为了快速拿下陈仓内城,傅佥动用了大量的火箭,引发的火灾几乎将陈仓的内城夷为废墟,现在陈仓城中满目苍荑,焦土遍地。

王浑战至最后一刻也誓死不降,倒让刘胤是钦佩无比,尽管双方的立场不同,但王浑誓死而战的气节却是令人景仰的,不管从何种意义上来讲,王浑也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刘胤吩咐下面的人将王浑依礼厚葬。

拿下陈仓就意味着打开了关中的大门,蜀军便可以沿着渭水一路向东,直取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