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寿道:“苏秦为纵,张仪为横,纵横天下,乃真豪杰也,寿虽不才,却也不敢与之比肩。不过说起苏秦张仪,倒让在下想到合纵连横之术,强秦无敌,六国也只有联手为战,方能一较长短,若苏秦不死,则天下未必就能到始皇之手。天下没有永远的仇敌,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有永远的利益,不知羊都督以为如何?”

羊祜也是极有头脑之人,其实不用陈寿说,羊祜自己也明白此间的利害,如果没有刘胤在上党牵制刘渊,此时此刻,他恐怕还在河内与匈奴人进行苦战,别说是反攻上党,就是河内能不能守住,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此次高都之战,如果不是刘胤抄袭了匈奴人的后路,他也绝对不会这么轻松的就拿下了,总而言之,晋军的大反攻之所以卓有成效,与蜀军在后方作战那是密不可分的。

那接下来和匈奴人作战,羊祜如果自己孤军奋战的话,肯定也没有战胜匈奴人的把握,如果真得能和蜀军联手行动的话,自然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将胡人驱逐出并州,也是大有希望。

其实羊祜也倾向于和刘胤联手,晋军进驻到壶关口之后,与屯留的蜀军一直是相安无事,搁到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羊祜考虑的要比较多,如果和刘胤联手作战,那朝廷那边又如何解释,会不会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向司马炎进谗言,这也是羊祜需要考虑的事。

总之,羊祜在这个问题,一直持谨慎的态度,毕竟是人言可畏,在朝廷没有明确地答复之前,还是刻意地与刘胤保持距离为好。

第844章壶关之战

PS:稍后会更正,大约两点左右…………………………………………………………………………………………………………羊祜是青儿的舅舅,关键的时候,放了他们一马,所以刘胤认为,羊祜是一个极重情义的人,尽管他当时还不知道刘胤的真实身份。

羊祜是一个坦荡无坻的人,自己送过去的鹿肉,羊祜根本就没有让下人试吃,直接就当着使者的面,大口的吃了下去,那就证明,羊祜待人以诚,推己及人,既然他可以毫无顾忌地相信自己,那么自己缘何不敢毫无顾忌地去相信他呢?

所以刘胤没有听从黄崇的劝告,直接是一饮而尽。

黄崇是拦之不及,见刘胤已经喝下,他也就再无话可说了,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跺了跺脚,转身离去了。

果然是洛阳名医配的药,第二天清早起来,刘胤就觉得嗓子清爽了不少,胸口也不再憋闷了,身子也轻快了许多。

黄崇是一宿未眠,一大早就跑到刘胤这边来查看病情,看到刘胤病情大愈,这才算是松了口气,不过他依然劝刘胤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下回大将军可不能这般大意了,谨慎无大错。”

刘胤微微一笑,道:“多谢黄将军提醒,下回一定注意。”

黄崇道:“这几个月来素无战事,三军奉大将军之令,已做了冬季休整,如今我们控制的县城已经达到了七座,新募之兵超过七千,除了补足各营之所需缺额之外,尚可另建一营,现在除了永安军尚为两营编制之外,虎骑、虎步两军均已编为三营。不知大将军下一步有何安排?”

想当初中军团进入上党,那可是等于在夹缝中生存,经过了两年的发展,中军团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由三万人壮大到了四万人,这完全得益于刘胤正确的战略方针。

刘胤沉吟了一下,道:“仅靠我们的力量,还是不足以对付匈奴人的,想要将刘渊逐出上党,逐出并州,就必须要依靠晋军的力量。大敌当前,我们还得一致对外才是。这样吧,明天派陈寿去晋军大营,探一探虚实,如果有可能,还是想办法与羊祜联手,消灭匈奴人。”

黄崇也明白,虽然匈奴人一败再败,但就总体的实力而言,还是匈奴人比较强大,如果单凭蜀军一支力量的话,是很难对抗的,与晋军联手,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在的问题是羊祜的态度如何,才是决定双方能否联手的关键。

第二天,肩负着重大使命的陈寿出现了壶关口晋军大营之中。

首先陈寿向羊祜致谢,对他的赠药帮助刘胤恢复健康表示感谢。羊祜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陈长史此来,不光是为了表达谢意的吧?”

陈寿道:“既然羊都督有此一问,那在下也就无需虚以委蛇了,冬歇休整已毕,不知羊都督接下来有什么安排和打算?”

羊祜淡淡地道:“敝军如何安排下一步的战略,似乎与贵军无关吧,陈长史这么问,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吧?”

陈寿道:“羊都督不要误会,在下绝无刺探贵军军情之念,只是匈奴势大,不宜对付,如果你我双方不联手进攻的话,恐怕只能被匈奴人各个击破。在下此次来,正是奉了刘骠骑的之命,欲同贵军捐弃前嫌,共驱胡虏。”

羊祜神色有些冷漠,平淡地道:“捐弃前嫌,刘都督真以为会那么容易吗?”

陈寿沉声道:“你我双方虽然积怨颇深,但大敌当前,同为炎黄子孙,如何忍心见江山沦丧,胡虏肆虐。自匈奴叛起,河北之地,一片狼籍,万千黎庶,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横遭杀戮,流留失所,更有甚者,沦为胡人口中之食,盘中之餐,刘骠骑挥师东渡,与胡人战于并州,救民于水火,解民之倒悬,诚为仁义之师。素闻羊都督乃有德君子,爱民如子,以驱逐胡虏为己任。今天下之势已然,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羊都督谋略过人,胸藏锦锈,又岂能不知其中之利害?”

羊祜呵呵一笑道:“素闻陈长史乃谯大夫的高足,怎么,有心效苏秦张仪之口舌?”

陈寿道:“苏秦为纵,张仪为横,纵横天下,乃真豪杰也,寿虽不才,却也不敢与之比肩。不过说起苏秦张仪,倒让在下想到合纵连横之术,强秦无敌,六国也只有联手为战,方能一较长短,若苏秦不死,则天下未必就能到始皇之手。天下没有永远的仇敌,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有永远的利益,不知羊都督以为如何?”

羊祜也是极有头脑之人,其实不用陈寿说,羊祜自己也明白此间的利害,如果没有刘胤在上党牵制刘渊,此时此刻,他恐怕还在河内与匈奴人进行苦战,别说是反攻上党,就是河内能不能守住,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此次高都之战,如果不是刘胤抄袭了匈奴人的后路,他也绝对不会这么轻松的就拿下了,总而言之,晋军的大反攻之所以卓有成效,与蜀军在后方作战那是密不可分的。

那接下来和匈奴人作战,羊祜如果自己孤军奋战的话,肯定也没有战胜匈奴人的把握,如果真得能和蜀军联手行动的话,自然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将胡人驱逐出并州,也是大有希望。

其实羊祜也倾向于和刘胤联手,晋军进驻到壶关口之后,与屯留的蜀军一直是相安无事,搁到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羊祜考虑的要比较多,如果和刘胤联手作战,那朝廷那边又如何解释,会不会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向司马炎进谗言,这也是羊祜需要考虑的事。

总之,羊祜在这个问题,一直持谨慎的态度,毕竟是人言可畏,在朝廷没有明确地答复之前,还是刻意地与刘胤保持距离为好。羊祜淡淡地道:“敝军如何安排下一步的战略,似乎与贵军无关吧,陈长史这么问,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吧?”

陈寿道:“羊都督不要误会,在下绝无刺探贵军军情之念,只是匈奴势大,不宜对付,如果你我双方不联手进攻的话,恐怕只能被匈奴人各个击破。在下此次来,正是奉了刘骠骑的之命,欲同贵军捐弃前嫌,共驱胡虏。”

羊祜神色有些冷漠,平淡地道:“捐弃前嫌,刘都督真以为会那么容易吗?”

陈寿沉声道:“你我双方虽然积怨颇深,但大敌当前,同为炎黄子孙,如何忍心见江山沦丧,胡虏肆虐。自匈奴叛起,河北之地,一片狼籍,万千黎庶,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横遭杀戮,流留失所,更有甚者,沦为胡人口中之食,盘中之餐,刘骠骑挥师东渡,与胡人战于并州,救民于水火,解民之倒悬,诚为仁义之师。素闻羊都督乃有德君子,爱民如子,以驱逐胡虏为己任。今天下之势已然,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羊都督谋略过人,胸藏锦锈,又岂能不知其中之利害?”

羊祜呵呵一笑道:“素闻陈长史乃谯大夫的高足,怎么,有心效苏秦张仪之口舌?”

陈寿道:“苏秦为纵,张仪为横,纵横天下,乃真豪杰也,寿虽不才,却也不敢与之比肩。不过说起苏秦张仪,倒让在下想到合纵连横之术,强秦无敌,六国也只有联手为战,方能一较长短,若苏秦不死,则天下未必就能到始皇之手。天下没有永远的仇敌,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有永远的利益,不知羊都督以为如何?”

羊祜也是极有头脑之人,其实不用陈寿说,羊祜自己也明白此间的利害,如果没有刘胤在上党牵制刘渊,此时此刻,他恐怕还在河内与匈奴人进行苦战,别说是反攻上党,就是河内能不能守住,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此次高都之战,如果不是刘胤抄袭了匈奴人的后路,他也绝对不会这么轻松的就拿下了,总而言之,晋军的大反攻之所以卓有成效,与蜀军在后方作战那是密不可分的。

那接下来和匈奴人作战,羊祜如果自己孤军奋战的话,肯定也没有战胜匈奴人的把握,如果真得能和蜀军联手行动的话,自然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将胡人驱逐出并州,也是大有希望。

其实羊祜也倾向于和刘胤联手,晋军进驻到壶关口之后,与屯留的蜀军一直是相安无事,搁到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羊祜考虑的要比较多,如果和刘胤联手作战,那朝廷那边又如何解释,会不会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向司马炎进谗言,这也是羊祜需要考虑的事。

总之,羊祜在这个问题,一直持谨慎的态度,毕竟是人言可畏,在朝廷没有明确地答复之前,还是刻意地与刘胤保持距离为好。………………………………

第845章功亏一篑

匈奴人的优势在于单兵作战能力强,每一名的匈奴骑兵都骁勇无双,作战的时候也是勇猛异常,依靠着速度上的优势,一次次地冲击着晋军的防线。

晋军则完全地处于守势,尽管晋军的骑兵从两翼对匈奴骑兵进行了反制,但依然无法阻挡匈奴人凶猛的攻势,现在晋军步兵兵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他们必须抵御得住的匈奴人的狂攻,如果阵线一旦被撕裂,那就是不可挽回的的灾难。

一支支的长枪构筑成了密密的枪林,任何试图冲击的匈奴骑兵都会被刺上无数个窟窿,而头顶上密密的箭雨也有力地杀伤着匈奴人的有生力量。

不过在悍不畏死的匈奴人面前,晋军的战阵依然有倾覆的危险,单个的骑兵或许对长枪战阵形不成任何的威胁,但万马奔腾气势如虹一般的骑兵如潮水般涌上来的时候,长枪阵这道防洪大堤就将接受最为严峻的考验。

匈奴骑兵的攻势就如涨起的潮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依靠着速度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一次次地扑向了晋军的阵地。

刘渊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战场形势的发展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虽然僵局还未曾被打破,但匈奴人完全地占据着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是迟早可以转化为胜势的。

但就在此时,有兵士向他急急地禀报道:“启禀大王,西南方向我军侧翼发现蜀军的踪迹,正快速地向这边攻来。”

“什么?”刘渊悚然地一惊,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之前一直密切地注视着屯留蜀军的动静,在确认蜀军没有行动迹象的时候,他才决定与晋军进行决战。

决战最忌讳的是什么?就是腹背受敌。现在匈奴人倾尽全力对付晋军,几乎将他的全部主力都押了上去,如果这个时候侧翼受攻的话,匈奴人就不得不分出兵马来应对,而处于胶着状态的主战场上,匈奴人人再想拿下,希望就渺茫了。

刘渊眉头紧皱,不是说晋人和蜀人并没有达成联手吗,为什么蜀军会在这个时候出兵?为什么会从侧翼对匈奴军展开攻势?

蜀军的突然出现,彻底地打乱了刘渊的战略布署,也将刘渊的希望完全地粉碎掉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刘渊又将面临一个痛苦的决择。

为了今天的这场战役,刘渊做了精心而充分的准备,而在战役之中,匈奴军也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不能彻底地将晋军打垮,那么刘渊先前所有的付出都将付之东流,这个结果让刘渊非常地能以接受。

但刘渊又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明知在不利的情况下还要坚持作战,。那只那是逞匹夫之勇的蛮夫所为,刘渊很快在头脑之中对形势做了一个全面的判断。

晋军兵力九万人,抛去已经失去战斗力的北地胡军,晋军尚有七万人马,步骑比例大概二比一,而蜀军有四万人马,虽然不清楚此次来袭的数量是多少,但也绝对不会太少,光是骑兵差不多就有一万多人。现在蜀军和晋军的兵力在总数上要超过匈奴人,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更主要的是匈奴人必须两面作战,承受的压力就非常的大了,当取胜变得毫无希望,再战下去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而且失败的风险无限地加大。

刘渊长叹了一声,功亏一篑啊!

刘胤站的位置比较高,从这儿可以乌瞰看到整个战场的全貌,虽然在南面匈奴对晋军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但在西南面,蜀军已经开始对匈奴人侧翼展开了攻击。

蜀军的攻击相当地犀利,而这里正是匈奴人最薄弱的所在,蜀军一路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如果任由蜀军肆意地攻击的话,匈奴人的防线肯定会遭受惨重的损失,但如果将围攻晋军的主力骑兵调过去的话,且不说会引起阵形的大混乱,而且很可能由于中路力量变得薄弱而遭到晋军的反扑。

胜利的天秤,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朝着相反的方向倾斜了过去。

“传令下去,撤!”刘渊无可奈何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种看不到胜利无意义的消耗战,打下去也是无用功,既然如此,倒不如先行撤退再做计较。

一声令下,匈奴人如潮水一般地就退去了。由于匈奴基本上是以骑兵为主,来时如云,去时如风,很快地就全部脱离了战斗。

羊祜正在步兵阵中指挥着战斗,面对着匈奴人的一轮轮强攻,羊祜指挥晋军咬紧牙关,坚守阵线,绝不让匈奴骑兵向前迈出这一步。

这场战役,也确实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晋军只要稍微的一松懈,很可能整个的防线就全线崩溃了,羊祜深感形势逼人,不惜涉险地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晋军诸将士在主帅的激励之下,也迸发出了惊人的斗志,舍身而战,拼死抵御着匈奴人的进攻。

但突然间,这种压力陡然消失了,包括羊祜在内的晋军将士都感到很惊讶,按理说现在匈奴人占据着优势,没道理会突然地放弃了进攻全线撤退了。

羊祜很快得到了禀报,方才知晓了是蜀军从侧翼袭击了匈奴人,匈奴人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才不得不选择撤退。

听到禀报之后,羊祜沉默了,此次如果不是刘胤伸以援手,那么这次战役鹿死谁手,真的很难预料,而晋军也确实几乎撑到了极限,可以说,是刘胤又一次地帮了他的一个忙。

尽管双方没有达成任何的协议,但关键时刻,刘胤还是出手了,这让羊祜确实很感慨。尽管刘胤的头顶上也有皇帝,但天高皇帝远,刘胤在军中拥有着最旨的决策权,他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可惜羊祜他不行,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