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赋税的优惠条件。

如此一来,百姓拥护的力度非常之大,许多船家不光是租借出了船只,更有甚者,亲自操桨掌舵,加入到蜀军渡河的行列中来。对于这些热忱的船家,刘胤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只要是人船齐至的,都给予双倍的租金。

渔船虽小,载人有限,但也架不住船多,蜀军在黄河上高价调集船只的消息传开,就近黄河一带的渔民是踊跃前来助战,数千艘的渔船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渡河阵容,不可谓是场面浩大。

一艘接一艘的船只满载着蜀兵,向着黄河的河心处驶去。

冬天的五更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一团漆黑,东方也只是勉强地露出一点鱼肚白,寒风凛冽,冻得人簌簌发抖,但蜀军将士却是斗志昂扬,雄纠纠气昂昂,万众一心,誓死强渡黄河。

天黑冰冷,小平津渡口之上,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千艘的船只,构成了黄河上最为亮丽的风景。

晋军虽然主力调往了孟津,但小平津关上,还是留守着不少的晋兵,对岸的这一番动静,自然令小平津关的晋兵有所察觉,他们纷纷地睡梦中惊醒,披甲操戈,赶赴渡口进行抵御。

小平津关的都督是朱振,当初蜀军兵临小平津关,朝野一片振动,小平津关、孟津关、五社津关的守将都被提升为都督之职,朱振便在其列。而且三关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小平津关,朱振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重用,直到朝廷的战略目标东移,将防守中心由小平津关移到孟津关之后,朱振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对此朱振是据理力争,认为蜀军进攻小平津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者黄河在小平津关附近河面开阔,比较有利于渡河,二者小平津关距离洛阳最近,一旦蜀军占领小平津关,势必会对洛阳城形成最大的威胁。

不过由于朱振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而和郁传回来的情报却是证据确凿,所有一切都指向了孟津渡,所以无人理睬朱振,晋军的防御重心也从小平津关移向了孟津关。

朱振是一肚子的郁闷,不过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无人可以轻易地说服他,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假,朱振下令小平津关的晋军采用一级防御状态,随时应对着可能到来的战斗。

“启禀都督,蜀军来袭!”朱振是在睡梦中被巡哨的晋兵给唤醒的,朱振只打了个激灵便醒了,反正他睡觉也是衣不卸甲,此时一个骨碌就从榻上爬了起来,直接就跑到河边。

在晨曦之中,朱振隐约可以看到河面上千船万舰的正向着小平津关扑天盖地而来,他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立刻传令守关的晋军全部召集,投入战斗。

小平津关北面的关墙,其实就是黄河的大堤,晋军在小平津关驻防多年,河防设施极为地完善,各种防御设施应有尽有,高大的堤坝,更是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死死地扼守在黄河之上。

朱振的号令之下,小平津关的晋军守兵全部地行动了起来,扑到了河防关墙上面,剑拨弩张,严阵以待。

第1064章强渡黄河(二)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以后………………………………………………………………………………………………………………………………………………………………………………………………………………………………………………刘胤采用的的就是零容忍的态度,尽管这次这些间谍是有“功”的。

祭旗之后,蜀军的渡河行动便拉开了序幕。

原先云集在孟津渡的船只,很大一部分被调来小平津,为了迷惑晋军,这些船只全部都是三更以后才出发的,溯流而上,赶在五更前抵达了小平津的渡口。

此时乃月黑风高之夜,孟津渡的守军就算发现蜀军的船只有所移动,他们也未必敢轻举妄动,因为在孟津渡蜀军还留有不少的船只,更是摆出了一付准备渡河进攻的架式,晋军为了防备蜀军的进攻,必然会全力死守孟津渡。

或许等他们发现蜀军的真正意图之时,蜀军的大批船队已经调到了小平津,并准时正点地于五更时分在小平津渡口对黄河南岸的小平津关发起进攻。

从孟津渡赶来的船只全部都是空船,船轻风顺,这一路之上几乎没有什么耽搁,到达小平津渡口之后,北岸上的蜀军早已是整装待发,船一靠岸,蜀兵们就开始纷纷登船。

旋即,满载着蜀兵的渡船就开始向着南岸驶去。

蜀军的船只之中,大部分是从黄河沿岸征调来的渔船,还有就是往来于黄河之上的渡船,由于黄河并非是水军作战的场所,在黄河之上,也就很难找得到战船。这一段时间来,蜀军除了尽一切可能来征调黄河上的船只之外,还征调了许多的工匠,打造了不少的新船和木筏,以满足蜀军大军的渡河需求。

由于黄河比较宽,一般的浮桥根本就不够用,如果想要在黄河上搭建一座可以通行车马的大型浮桥,那没有十余日是不可能完工的,而时间一耽搁,完全就把蜀军的真正渡河意图暴露给晋军了。

为了迷惑晋军,并实施速战速决,刘胤决定还是用渡船的方式来强渡黄河。当然征集渔船和商船时,刘胤务必要求蜀军不扰民,不采用强征的手段。

这些黄河上的渔民生活的也是相当的艰苦,一条小小的渔船甚至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许多渔家,都生活在船上,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渔船,如果强征的话,极易引起民愤。

刘胤要求蜀军在征集船只时,一定要采用公平交易的手段,对于愿意出租渔船,蜀军基本上是支付现钱或使用粮草布帛来交换,对于那些不索要钱物的,刘胤甚至给出了三年免征赋税的优惠条件。

如此一来,百姓拥护的力度非常之大,许多船家不光是租借出了船只,更有甚者,亲自操桨掌舵,加入到蜀军渡河的行列中来。对于这些热忱的船家,刘胤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只要是人船齐至的,都给予双倍的租金。

渔船虽小,载人有限,但也架不住船多,蜀军在黄河上高价调集船只的消息传开,就近黄河一带的渔民是踊跃前来助战,数千艘的渔船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渡河阵容,不可谓是场面浩大。

一艘接一艘的船只满载着蜀兵,向着黄河的河心处驶去。

冬天的五更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一团漆黑,东方也只是勉强地露出一点鱼肚白,寒风凛冽,冻得人簌簌发抖,但蜀军将士却是斗志昂扬,雄纠纠气昂昂,万众一心,誓死强渡黄河。

天黑冰冷,小平津渡口之上,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千艘的船只,构成了黄河上最为亮丽的风景。

晋军虽然主力调往了孟津,但小平津关上,还是留守着不少的晋兵,对岸的这一番动静,自然令小平津关的晋兵有所察觉,他们纷纷地睡梦中惊醒,披甲操戈,赶赴渡口进行抵御。

小平津关的都督是朱振,当初蜀军兵临小平津关,朝野一片振动,小平津关、孟津关、五社津关的守将都被提升为都督之职,朱振便在其列。而且三关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小平津关,朱振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重用,直到朝廷的战略目标东移,将防守中心由小平津关移到孟津关之后,朱振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对此朱振是据理力争,认为蜀军进攻小平津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者黄河在小平津关附近河面开阔,比较有利于渡河,二者小平津关距离洛阳最近,一旦蜀军占领小平津关,势必会对洛阳城形成最大的威胁。

不过由于朱振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而和郁传回来的情报却是证据确凿,所有一切都指向了孟津渡,所以无人理睬朱振,晋军的防御重心也从小平津关移向了孟津关。

朱振是一肚子的郁闷,不过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无人可以轻易地说服他,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假,朱振下令小平津关的晋军采用一级防御状态,随时应对着可能到来的战斗。

“启禀都督,蜀军来袭!”朱振是在睡梦中被巡哨的晋兵给唤醒的,朱振只打了个激灵便醒了,反正他睡觉也是衣不卸甲,此时一个骨碌就从榻上爬了起来,直接就跑到河边。

在晨曦之中,朱振隐约可以看到河面上千船万舰的正向着小平津关扑天盖地而来,他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立刻传令守关的晋军全部召集,投入战斗。

小平津关北面的关墙,其实就是黄河的大堤,晋军在小平津关驻防多年,河防设施极为地完善,各种防御设施应有尽有,高大的堤坝,更是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死死地扼守在黄河之上。

朱振的号令之下,小平津关的晋军守兵全部地行动了起来,扑到了河防关墙上面,剑拨弩张,严阵以待。

第1065章强渡黄河(三)

蜀军火器的犀利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为了防御蜀军的火器攻击,晋军内部其实也有过一些研究,但那玩意的威力太大,晋军方面确实也无法找到克制的武器。不过,一些晋军的将领通过研究也发现,蜀军的火器基本上是依靠人力来投掷的,或者是通过事先埋设再引爆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射程上火器有一个短板,只要能在射程上对其进行克制,不让蜀军有使用火器进行攻击的机会,这样便可以大大地降低蜀军火器的威胁。

很快的,一些与之对应的战术战法也被研究出来,那就是尽可能地利用远程攻击武器,如弓箭、床弩、投石车等,来遏制蜀军使用火器的机会。

为此,晋国军方还特意地召集起一些将领进行实兵操练和演习,专门进行了针对性的学习,以提高前线将领的实战能力。小平津关都督朱振就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在对付蜀军火器方面,朱振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当他接到蜀军渡河攻击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赶赴到了黄河大堤的第一线上,下令弓箭兵、强弩兵,床弩车、投石车火力全开,对一切进入到射程之内的蜀军船只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

蜀军所使用的船只并非是战船,大多是民用的渔船、商船和渡船,这些船只和战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船只的坚固程度差别相当大,如果是水军所使用的战船,其坚固程度就足以承受投石车和床弩的几次打击,而普通的民用船只,却根本就无法承受这种重型武器的攻击,几乎到了一击就散架的程度。

朱振看到晋军的远程射击颇有成果,不禁是得意地大笑起来,不过他也还有少许的遗憾,那就是晋军在岸防上配备的投石车和床弩数量不是足够多,虽然晋军击沉了不少的蜀军船只,但还有不少的漏网之鱼冲了过来。这些漏网之鱼也只能是依靠岸上密集的箭矢去对付了,但相比于投石车和床弩这些重型武器,普通弓弩的杀伤力就要大打许多折扣,很难达到一击即毁的程度。

晋军也尝试性地使用火箭进行攻击,所谓的火箭就是在箭杆上缠上浸过油的布条,点燃后射出去。这样的火箭对木制结构的东西很有致命性,理论上对付船只是最为有效的。

不过蜀军显然是有所防备的,把船只用水淋湿浇透或在船舱内铺上一层细沙,这样即使是火箭射中船只,也不会引起火灾来。

蜀军第一波的进攻受到了相当大的遏制,基本上大部分的船只都没有接近到几十步远也就是火器可以投掷的距离,所以晋军的防线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至于那些对射过来的箭矢,对于铜墙铁壁一般的岸防工事而言,不过是挠了挠痒痒,丝毫没有产生任何实质的损害。

初战告捷,让朱振的信心大增,尽管现在小平津关的守军兵力严重不足,但这里坚固的防御似乎足以弥补兵力上的欠缺,更何况在接到遇袭的第一时间,朱振已经向上峰禀报过了,孟津关与小平津关相隔并不太远,朝廷那边做出调度之后,最多也只需要半天的时间援兵就会赶来。

朱振的上报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反应,司马炎亲自下令,调动孟津关的守军立刻回援小平津关,而给朱振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小平津关。

对于朱振而言,他所要做的,就是坚守这半日,等待援兵的到来。看着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朱振多么的渴望它可以立刻地升到头顶上,正午时刻,孟津关的援兵就会抵达,那就将会是胜利的一刻。

但蜀军却不可能让他如愿以偿,第一波进攻受挫之后,刘胤立刻将装备有小型投石车的战船派了上去。

为了容纳投石车,这些战船的体积要比那些渔船商船大的多,已经初步具备了战船的规模,全部都是这段时间蜀军请来工匠最新打造的。

此时在黄河之上,几十艘这样的战船一字排开,在众多渔船商船的簇拥之下,缓缓地向着南岸逼近,俨然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朱振隐隐地有些不安,他也大概猜到了这些大船的不凡之处,朱振下令晋军的投石车和床弩不用顾及那些小船,集中全部火力将这些大船给消灭掉。

不过蜀军的这些大船却是很鬼,它们在晋军投石车和床弩的射程之外就停了下去,虽然晋军倾尽了全力,但那些石块和弩箭,也只是在距离蜀军战船前面不远的地方纷纷掉落河中,那些战船毫发无损。

尽管没能够击沉这些战船,但却也将它们成功地挡在河中间,只要不让它们接近到关城之下,朱振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但下一刻却让朱振脸色突变,那些战船泊在河中央,但突然间却发射出一枚枚冒着青烟的球状物,在晋军的一片惊诧之中,那些球状物已经是纷纷地落在了关城上面。

“轰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关城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这次蜀军使用的火药弹可是比竹筒手雷体积更大,火药的填装量是手雷的五倍,所以爆炸的威力也比手雷大了数倍。

晋军突遭打击,显得是狼狈不堪,火药弹爆炸之处,残肢断臂横飞,许多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惨叫之声不绝于耳,整个小平津关上是一片混乱。

蜀军战船连续不断地发射着火药弹,几乎是颗颗命中,晋军赖以维持防线的投石车和床弩在炮火中化为了废铁烂木,就连关城堤坝上面的砖石都被炸得四分五裂,残破不堪。

蜀军火器的威力在这一刻尽情地显露出来,再坚固的再号称是铜墙铁壁的防线在它的面前,终究只是一只纸糊的老虎而已,只有被横扫的份。

原本还势均力敌的场面顷刻间就惨遭逆转,这样的打击对朱振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第1066章强渡黄河(四)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或者是通过事先埋设再引爆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射程上火器有一个短板,只要能在射程上对其进行克制,不让蜀军有使用火器进行攻击的机会,这样便可以大大地降低蜀军火器的威胁。

很快的,一些与之对应的战术战法也被研究出来,那就是尽可能地利用远程攻击武器,如弓箭、床弩、投石车等,来遏制蜀军使用火器的机会。

为此,晋国军方还特意地召集起一些将领进行实兵操练,小平津关都督朱振就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在对付蜀军火器方面,朱振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当他接到蜀军渡河攻击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赶赴到了黄河大堤的第一线上,下令弓箭兵、强弩兵,床弩车、投石车火力全开,对一切进入到射程之内的蜀军船只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