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4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黄崇就召集了一些工匠和调动军队,对虎牢关进行了抢修。只不过时间短暂,黄崇也只是修筑了一些比较紧要的地方,其它的工程,尚还来不及动工,吴军就已经杀到了虎牢关下,黄崇也只能是暂停了工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防卫作战之中。

张乐出击作战虽然比较惊险,不过最终的结果却还是相当满意的,阵斩了吴国的三员大将,收获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小胜,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随着吴军主力人马杀到城下,张乐自然也断绝了再出城作战的念头,毕竟偷一次机已经是幸运的了,想在吴军的万军之中再偷机的话,幸运之神也不可能总能眷顾于他。更何况方才的场面也极是凶险,若不是赵卓带骑兵杀出,张乐恐怕回到虎牢关的机会都很渺茫了。

再战虎牢关的话,张乐就比较地安分了,黄崇将无当飞军安排在了虎牢关的东门位置上,赵卓的阳安军则在负责南段城墙的防守,罗袭的永安军负责北段城墙的防守,各军全力以赴,严阵以待。

虎牢关北濒黄河,南临嵩岳,南面的跑马岭壁立万仞,只有西南一条深壑幽谷通往洛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虎牢关的关城就建在黄河南岸和跑马岭之间,全关也只有两座城门,东门和西门,吴军由东而犯,汉军也只需在东城墙上摆出一字防线就足以抵御吴军的进攻了。

虎牢关原本就没有多少驻军,汉军到达虎牢关之后,接管了这里的防务,除了抢修残破的工事之外,守城的器械也大量匮乏,黄崇在修城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准备守城的器械,除了大量的弓弩之外,滚木擂石也是必备之物,还好这里山石众多,林木遍野,黄崇派军队去伐木运石,半月之间,也是准备了充足的木石,这些滚木擂石,成为了防守虎牢关的保障,搭配着弩箭,虎牢关的防御力量,也变得足够强大了。

尽管汉军的兵力不足吴军的八分之一,但依托虎牢关,黄崇还是极为有信心打好这一仗的。更何况,吴军来犯的消息已经禀报给了刘胤,黄崇相信,洛阳那边很快就会派来援兵,自己这边只城抗得住吴军的前几轮进攻,便可保虎牢关无虞。

镇西将军朱琬领命之后,立刻是投入到了进攻之中。

朱琬是东吴名臣朱治之孙,朱才之子,东吴名将朱然是他的伯父,大将军施绩是他的从兄。朱然本姓施,后来过继给了朱治,到了儿子这一辈,又改回了原姓。不管怎么说,朱家可是东吴名门士阀,现在朱琬官拜镇西将军,在东吴军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将。

初战受挫之后,朱琬是挺身而出,颇有大将风范,他亲自站到了虎牢关的城下指挥攻城,这个位置,城上的弩箭射程远一点的,都可以射到这里。身边的副将感觉不安全,劝朱琬再后退一些,朱琬慷然地道:“我既为主将,自当与将士们同冒石矢,今日誓取虎牢关,拿下不城池,绝不后退半步。”

东吴的将士在朱琬的激励之下,群情激昂,斗志旺盛,向着虎牢关的关城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

虽然此次的进军匆忙,但陆抗还是准备了不少的攻城器械,比如床弩、投石机、攻城车、冲车这些重型的器械,当年,数量最多的还是云梯这种常规的攻城武器,吴军攻城的手段,还是倚仗着人多,准备用人海战术蚁附攻城的方式。

整个虎牢关东面的平原之上,已经被吴军的人海给填平了,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如蝗似蚁,扑天盖地,从虎牢关的城头向下望去,几乎成为了一片土黄色的海洋(吴军的军服就是土黄色),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第1162章大战虎牢关(五)

这样的战阵,如果是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蛋子,足以被吓尿了。不过守卫虎牢关的,无论是无当飞军,还是阳安军、永安军的将士,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再凶险的战斗场面,他们都曾经历过,所以大敌当前,他们非但没有惧意,反而是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坚守在自己阵地之上,随时准备投入到激战之中。

数量不多的投石车抛出了石块重重地砸向了虎牢关的城墙,吴军的进攻也就正式地拉开了序幕。由于吴军的投石车数量不多,不足以形成投石车的集团攻势,所以投石车的作用,最多也就是起一种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作用。

很显然朱琬也不可能指望着这几辆投石车就可以摧毁掉虎牢关的城墙,让数万准备进攻的吴军在城下干等着,所以吴军扔了一些石块之后,数万大军是一涌而上,发动了蚁附攻城之势。

无数架的云梯被竖了起来,搭在了虎牢关高耸的城墙之上,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之中,手挽盾牌持刀握枪的吴兵踩踏着云梯,向着关墙城头就冲了上去。

汉军的防守压力很大,面对如此众多的吴军,汉军兵力薄弱的弱点便突显出来的,唯一能弥补这个弱点的,也只有汉军的顽强了。一排排的箭矢从城头上倾泻下来,密集如雨。

一根根的巨大的滚木在数十名的汉兵手中被举了起来,以横扫千军之势,顺着云梯就砸落了下去。一根滚木,一般都有一尺以上的直径,长达五六丈,它所覆盖的范围,都有十几架的云梯,砸下去的时候,这十几架云梯上的吴兵一连串地惨遭横扫,落到地面上的吴兵,不是被砸死的,就是摔死的,一堆堆的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沉重的擂石更是守城的绝佳器械,它虽然没有能象滚木那般横扫一大片,但每一块擂石都沉重无比,一旦被砸中,梯毁人亡。

汉军在守卫城池的时候,还大量地使用了沸水和滚油,这些东西可都是城池防守战中的利器,尤其是滚油,不但对攻城的吴兵有杀伤作用,还可以点火焚烧云梯。

总之,汉军在防守作战之中,十八般的武器都用了,不过吴军依仗着人多,虽然伤亡惨重,但攻势始终未减,虎牢关的城墙下,始终是人满为患,当然是有活人,也有死人。

朱琬一身戎装地站在城下,他自己说不后退半步,就绝对不会后退,他的双脚牢牢地踩在地面上,任凭流矢从耳边呼啸而过,偶尔有一两支箭射到了他的面前,朱琬则会用剑拨落它,毕竟是一箭之地外,就算有个别的箭矢劲道大,可以射到这里,但强弩之末,力道也总是有限的。

尽管如此,这个位置还是相当地凶险的,置身于险境,朱琬丝毫不为之所动,他木无表情地专注于攻城战斗,有时他也会挥舞长剑,指挥吴军向前攻进攻。

现在吴军的进攻手段比较单一,除了一昧地强攻,还是强攻,尽管每一波的攻击都会遭到汉军强烈地抵抗,让吴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吴军的攻势浪潮却始终没有停歇停止,依然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发动着进攻。

朱琬也试图寻求过别的进攻手段,比如利用冲车却撞开城门。不过汉军显然早已防到了他们的这一手,就在张乐和赵卓回城之后,黄崇果断地下令将东城门用木石沙土封死。

一般城池的城门总是防守的一个弱点,城墙上的防守再坚固,一旦城门被攻破,敌军就可以轻易地长驱入城,让守卫城墙的军队所有的辛苦变成枉然。

黄崇自然不给吴人什么机会,将东城门彻底地用土石一封,也就断绝了他们企图从城门方向破城而入的可能。

吴军的冲车屡屡地冲击着虎牢关的大门,但大门的背后,是无数的沙石堆砌起来的,冲车的冲击力再强悍,也无法冲开坚固的大门。

还是有人给朱琬献策,说虎牢关的大门就算是再坚固,也终究是木制的,如果采用火攻的话,说不定会有奇效。

朱琬听从了他的建议,在冲车的前端涂以桐油,点燃之后,再撞向城门,熊熊燃烧的烈火很快地将城门和冲车所吞没。在焚毁大门之后,露出了门后堆得满满的土石,吴人才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汉军的防守,还真是滴水不漏。

接下来的攻城作战,还是围绕着城墙来做文章。吴人也安排了大量的弓弩手,配合床弩攻城车等武器,不断地向城墙上的汉军进行施压。

汉军的战斗减员也是十分厉害,但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双方都是在拼尽全力,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较量了,而更多的是,比意志,比谁的意志更顽强,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在这场血腥的战斗较量中,时间流逝的很快,转眼间就已经是红日西沉,暮色降临。

指望一天的战斗就能拿下洛阳,陆抗想也没想,不管在任何时候,攻城战斗都是最为困难的,尤其是想要拿下虎牢关这样的险要关隘,那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今天的战斗,虽无建树,但陆抗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最起码吴军打出了自己应有的气势,就算没有攻破虎牢关,但吴军的求胜欲望还是可以得到肯定的,陆抗下令鸣金收兵,明日再战。

朱琬有些懊恼,有些遗憾,应该说他的确是尽力了,但守军的顽强最终还是让他无功而返。朱琬恨不得挑灯夜战,但陆抗的军令却容不得他不退兵。

回营之后,朱琬立刻去见陆抗,道:“大司马,我军士气正盛,末将请求晚饭之后,再行夜战,不拿下虎牢关,誓不回还。”

陆抗微微一笑道:“朱将军果然是性情中人,不过攻城作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制胜,须得劳逸结合才行,明日再战,朱将军仍可为阵前指挥。”

第1163章大战虎牢关(六)

朱琬今天一战并没有拿下虎牢关,他还隐隐有些担忧明日再战之时,陆抗会把他拿下,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陆抗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这让朱琬是兴奋不已,慷然地道:“大司马放心,末将当誓不辱命。”

陆抗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就算是观战,他的身体也是勉力维艰,但现在仗到了关键的时刻,却也容不得陆抗来休息,他轻轻地点点头,道:“行军打仗,要学会扬长避短,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朱琬不解其意,道:“请大司马明示。”

陆抗道:“我军善于水战而蜀军善于陆战,今虎牢关南倚峻岭,自非我所长,而北倚黄河,水路之上,却可以巧作文章。”

朱琬恍然大悟,想破虎牢关,如果从正面强攻的话,自然是出力不讨好,如果能从侧翼迂回到虎牢关的后面,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虎牢关南面是崇山峻岭,爬山可不是吴军的强项,而虎牢关的北面,却是滔滔的黄河,论起水战来,吴国若说是排牝第二,天下没人敢称排第一的。

见过了长江的浩荡澎湃,这黄河水在吴人的眼中,不过是一条小水沟而已,陆抗略一提点,朱琬便心领神会,当即告辞,下去准备了。

虎牢关的城墙,一直延伸到了黄河的南堤之上,整个虎牢关的北面城墙,都是临河而筑,这样的构筑,可以有效地防范敌人从侧面迂回到了虎牢关的后面,以避虎牢关遭受到腹背攻击。

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正面强攻肯定不如两面夹攻,如果吴军可以迂回到虎牢关的后面进行攻击的话,便可以分散汉军的兵力,减轻正面强攻的压力。

得到陆抗的提点之后,朱琬是如获至宝,亲自跑到黄河边上查看,现在黄河的桃花汛刚过,加上这段时间降雨偏少,黄河的水位明显地有所回落。

东吴最不缺的就是水军,不过长江和黄河的水系不同,想要调战船过来,难度很大,想要渡河,也只能是征调黄河上的船只或者临时绑一些木长筏。不过朱琬思虑再三,认为使用船只的话,动静太大,想必虎牢关上,必定会全天十二个时辰有巡哨之人,不想被发现偷渡的话,几乎是很难的。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泅渡,虎牢关这一段并不太长,只有两三里的距离,对于水性极好的东吴水兵来说,跟玩似的,稍微不利的条件就是黄河的水中含沙量大,水流稍急,但这些困难对于朱琬来说,并不难克服。

探查完水情,朱琬便回到了营中,此时夜色已沉,吴军士兵们已经吃过了晚饭,正三三两两地在营帐内歇息。

朱琬扫了一眼,吩咐中军紧急集合,不多时,全营的吴军便齐刷刷地排起了长队,朱琬沉声地道:“会水的站到左面,不会水的站到右面。”

一阵忙乱之后,吴军士兵分作了两部分,左边那一堆站满了人,而右边只有廖廖数人而已,到底是江东出身的子弟,会水的占了绝大部分,而不会水的只有极少数。

朱琬对这个结果相当地满意,他从会水的士兵之中抽调了两千名水性极佳的士兵,由偏将徐存率领,于午夜时分,在虎牢关东北方向下水,武装泅渡,偷渡到虎牢关的西北方向,然后登岸。

为了不被守关的汉军察觉,吴军的渡河行动进行的十分隐密,这两千人分为了十批下水,每批两百余人,每批之间间隔至少在一刻时以上。

夜间无月,星光黯淡,黄河哗哗的流水也足以掩盖吴军渡河时发出的声响,汉军在虎牢关上虽然设有巡哨,但相隔这么远的距离,再加上河面上一片漆黑,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现吴军的行动的。

徐存本身就是一员水军将领,水性极好,他率先领着一批吴兵跳入了黄河之中。

春季的黄河水很凉,带着一股刺骨的感觉,不过这倒是比较好适应,徐存和这些吴兵都是在江东水乡长大的,一入水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唯一不习惯的就是黄河之中的泥沙太多,在水里吸口气,满嘴都是沙子。

黄河的水流比起江东的一些大江来说,要湍急不少,此刻逆流而上,如果不用点力气的话,反倒会被河水给冲走。好在这些士兵水性极好,泥沙和急流最多带给他们一些不便,但却不太影响他们的游泳,只见他们一个个舒展手臂,在水中飞快地划行着,这两三里的距离,充其量是给这些水中蛟龙一点热身的活动,他们很快就在目的地登岸了。

果然相对于严防死守的东面,虎牢关的西面几乎是一片空虚,吴军登岸的时候,没有撞到一兵一卒。

徐存也不着急,下令渡过河的吴兵先潜伏起来,等到那另外九批的吴军全部到达之后,再展开行动。

整个的渡河行动,一共持续了一个半时辰,到四更天的时候,吴军的这两千人全部完成了渡河,在虎牢关的西北面完成了集结。

按照朱琬的原定计划,两千吴军全部就位之后,便立刻向虎牢关的西门发起进攻,趁着汉军不备的机会,一举拿下虎牢关。

前期的进展十分地顺利,徐存不禁是大为兴奋,如果这一路奇兵真的攻破了虎牢关的话,就等于是一桩奇功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这天大的好事能够轮得上他,徐存也是兴高采烈的。

要知道,东吴诸将之中,熟习水性的可不在少数,个个都是好手,许多的将领水性要比徐存更好,但朱琬这次点了徐存的将,徐存自然要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才是。

临近到五更天之时,徐存已经率领着一支军队接近到了虎牢关的西门,东方刚刚露出拂晓之色,整个的虎牢关西门是鸦雀无声,城门紧闭。

徐存一声令下,吴军朝着虎牢关的西门,二话不说,便发起了进攻。

第1164章刘胤的计划

吴军泅渡之时,每个人倒是带着各自的武器,但攻城所用的器械,他们可就无能为力了,别说是大型的装备投石机弩车等武器,就连最为简单的云梯,他们都无法携带。

徐存却是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如何攻城,就早在他的计划之中了。没有云梯,可以使用抓勾绳索,也可以搭人梯,反正虎牢关的城墙高度并没有一般的州城郡城为高,充其量也就是一等大县的规模,这个高度,对于志在破城的吴军看来,并不怎么算太高。

此刻的虎牢关,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