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充其量也就是一等大县的规模,这个高度,对于志在破城的吴军看来,并不怎么算太高。

此刻的虎牢关,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雾之中,四下静谥无声,城头上几乎看不到一个汉兵的身影。

徐存不禁是暗自窃喜,心道:“真乃天助我也!”

这场晨雾势必将会阻碍守兵的视线,吴军潜行至城下的时候,都没有被发现,趁着这个机会,徐存下令两千吴兵立刻发起进攻,准备一举拿下虎牢关的西门。

虽然说虎牢关的东门才是交战重心,但黄崇为防止意外,还是派了一些部队来守西门的,并吩咐守军不可懈怠,须日夜巡视不停。

此刻是凌晨,自然大部分的守军还处于梦乡之中,只有极少数的巡哨的军士还在恪尽职守,往来巡视着。

早震的这场晨雾严重地阻碍了视线,在城上巡哨的汉兵根本就没有发现危险来临,直到他们听到爪钩碰触城墙发出清脆的响声时,才猛然地发现了情况不妙。

“有敌袭!有敌袭!有敌袭!”哨兵高声地示警道,并吹响了哨子。

高亢而凌厉的哨音在城头上回荡着,那些本来还没有醒的汉兵这回全醒了,这几天战事紧张,所有的将士都是和甲而睡,一听到集结的哨音,条件反射似的一个个跳了起来,立马便投入到战斗岗位之中去。

也算是汉军的反应敏捷,组织有序,如果再稍微迟钝一点,恐怕吴军就已经攻上了城头了。汉军将士听到哨音之后,扑到了城墙上,沿着垛口向往张望,不禁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吴军利用人梯和绳索,已经爬到了半墙之上,也幸亏吴人没有趁手的攻城器械,如果使用云梯的话,现在应该差不多已经冲上来了。

汉军立刻进行了阻击,同时向黄崇进行了禀报。

黄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吃了一惊,没想到一夜之间,吴军竟然绕到了虎牢关的西面。不过现在不是考虑吴军是如何到的虎牢关西面这个问题的,而是如何应对的问题。

黄崇刚想要调拨一支军队前往西门去增援,就听得外面鼓声隆隆,喊杀声震天,中军进来禀报称,吴军突然之间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攻势之猛烈,要比昨天更胜一筹。

看来吴军的行动是早有预谋,他们趁夜迂回到虎牢关的后面,然后在黎明时分,突然同时从东西两路上发起进攻,试图用两面夹攻的办法,来打破汉军的防守阵地,拿下虎牢关。

现在城东的吴军攻势十分的猛烈,朱琬目的非常地清楚,就是陆抗摆明了要死嗑守卫虎牢关的汉军。

吴军发动全面攻击之后,整个虎牢关的守军就全线吃紧了,毕竟吴军一次所能调动的军队,至少也有五六万人,比起汉军的全部兵力来,还多一倍,汉军全线吃紧,也完全是在意料之中。

按理说,经过昨天一天的鏖战,双方将士俱都是疲惫不堪,就算再次发动进攻,那至少也应当是在卯时之后的事,但吴军突然于凌晨发动攻击,显然是有备而来,目的肯定是为了从西路偷袭的这一支人马。

黄崇不禁是犯了愁,现在单单仅东面吴军的攻势,守城的汉军就已经是勉力维艰了,如果再抽调走一部分,能不能维持现有局面都很难说。

可如果不向西门增兵的话,凭借着西面的那点兵力,又如何能挡得住吴军的进攻?

就在黄崇左右为难之际,忽然西门那边有兵士报道:“启禀黄副都督,西门的来犯之敌,已经被击溃了。”

黄崇一听,又惊又喜,惊问何故。

原来,黄崇昨日将军情禀报给刘胤之后,刘胤立刻下令虎骑军和虎步军连夜增援虎牢关。虎骑军和虎步军各有一个营调归禁军之后,还尚各自有两个营的编制,高远仍为虎步军的护军,虎骑军的护军则由罗宪的侄子罗尚来担任。

朱琬的这次行动进行的确实很完美,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过他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一点,那就是洛阳方向的援军,虎牢关这边战事一起,洛阳那边便是立刻派兵增援。

而派出来的援兵,根本就没有等到天明再行动,而是在黄昏时接令,旋即立刻动身,一夜行了百十来里的路程,天刚亮的时候,虎骑军便率先抵达了虎牢关城下。

这完全是一场遭遇战,就连罗尚都没有想到会在西门外遭遇到吴军,吴军正大举攻城,西门这边汉军守备力量有限,眼看着西门已经是芨芨可危了,就在此刻,虎骑军突然杀到,罗尚立刻下令剿灭这支吴军再说。

虎骑军恐怖的战力根本就是吴军所无法抵挡的,更何况一万骑兵对两千步兵,这样碾压似的战斗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悬念。

徐存见势不妙,立刻率残部一头扎进了黄河之中,罗尚还以为吴军不敌,一个个投河自尽了,细看之下才发现,全然不是那回事,原来吴人精通水性,此刻跳河逃生,汉军是追之不及。

罗尚没法跳到黄河里去追,只得下令弓箭兵一通乱射,倒也射杀了不少的吴兵,徐存拼命游着,才算是捡了一条命回去。

罗尚及稍后赶来的高远相偕入城,拜见黄崇,黄崇大喜,没想到虎骑军方至,就已经是立了一功,相询得知,此番虎骑军和虎步军前来增援,全是刘胤的安排,同时罗尚高远带来了刘胤的话,至于如何退敌,刘胤早已有了更为翔实的计划。

第1165章战况胶着

黄崇这回算是吃了颗定心丸,虎骑军虎步军的来援,大大地增强了虎牢关的守备力量,更重要的是,有刘胤的保证,黄崇彻底地安心了,这么多年来,刘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黄崇跟在刘胤的身边,无论再险恶的战斗,都获得过胜利,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没有什么刘胤摆不平的事。

徐存狼狈地逃回吴军大营,带去的两千吴兵,损失大半,让朱琬是盛怒不已,喝令左右将徐存推出营门斩首。

徐存大骇,赶忙是跪地求饶,众将也是纷纷向朱琬求情,朱琬脸色铁青,坚持以军法办事。

这个精心安排的偷袭计划最终以惨败收场,这让朱琬颇有些下不来台,陆抗此番重用他为攻城的先锋,但是打了两天的仗,损兵折将一大堆,却是一无所获,陆抗那边怎么交待?盛怒之下,朱琬迁怒于徐存自然也就是正常不过的事了。

徐存被押出辕门,眼看着就要被斩首示众,正巧陆抗赶了过来,见状便问何故,了解了原委之后,陆抗挥挥手,示意给徐存松绑,然后带着徐存,来见朱琬。

看到陆抗过来,朱琬如何还敢再发脾气,慌忙给陆抗行礼道:“不知大司马前来,末将未曾迎接,恕罪恕罪。”

陆抗呵呵一笑道:“刚才在辕门外,看到军吏欲斩徐存,此役虽败,但我看责任却不在徐存身上,给我个薄面,就饶恕他如何?”

既然有大司马陆抗来求情,朱琬那里敢不答应,他道:“今日之战,末将指挥不当,方有此败,正准备到中军帐向大司马请罪,那知大司马大驾来莅临,末将厚颜请大司马责罚。”

陆抗道:“今日之败,非你指挥不当,也非将士们不用心尽力,实在是运气太差之故,本来此战几乎就要得手,却遭遇洛阳之援敌,乃预料之外之事,天意如此,奈之若何。”

朱琬不服气地道:“大司马,明日末将亲自带兵前往,末将就不信运气永远不在我们这边。”

陆抗轻轻地摇了摇头,道:“偷袭之计本来就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番行事未成,蜀人定然已有防备,这条路恐怕难以再行得通了,想取虎牢关,还得从正面进攻才是。”

朱琬立刻表示:“大司马放心,明日再战之时,末将必当誓死而战,不拿下虎牢关誓不罢休。”

陆抗道:“方才我与颖川王商议过了,明日我们江东的人马暂且休整,攻城之事,由他们来负责。”

朱琬不禁是为之一怔,道:“攻打一座城池,三月五月也是常有的事,我们刚刚打了两日,纵然无所建树,但也不至于现在就换人吧,大司马,颖川王他们是不是有夺权之心,借口我们拿不下虎牢关,想趁机……”

朱琬和陆抗的关系一直不错,所以朱琬能在陆抗面前直言不讳。

陆抗抬手阻拦住朱琬,淡淡地道:“既为同盟,理当同心协力,不可相互猜忌。此番联合作战,最初我便有意让将统帅之位让与颖川王,颖川王固辞不受,所有我相信颖川王并无争权之意。如今大敌当前,更应该是精诚合作才是,我军长于水战而弱于陆战,也是不争之事实,攻城之事,多多仰仗颖川王淮南王泰山王他们,也是明智之举,不管谁先攻破虎牢关,都是我们吴国的胜利。”

陆抗如此说了,朱琬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拱手称是,表示遵从陆抗的安排。

第三日,吴军攻城的人马实施了大调换,陆抗率领的东吴军队暂时的后撤休整,而将攻城的行动交给了陈骞、石苞、马隆的人马。

虽然打得同样还是吴军的旗号,穿得同样都是土黄色的军服,但从刚一开始进攻,黄崇就立刻知晓了这是谁的队伍。

毕竟和魏晋的军队打了十年的交道,魏晋军队的作战风格和特长特点,黄崇都了如指掌,同样是攻城,江东的军队和关东的军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和特点,江东的军队打法细腻,进攻的时候偏重于阵形的组织,而关东三王的军队,继承了魏晋军队的一贯打法,粗旷而悍猛,尤其是攻城的时候,打法简单粗暴,如此的攻击手段,比江东的军队要凶悍的多,也管用的多。

陈骞派其子陈舆担任阵前督,亲自指挥攻城作战,今天的进攻,豫州军、淮南军和青州军都派出了其精锐的部队,参与到了进攻之中,攻势之猛烈,堪称是空前。

关东的军队,也一直都是久战善战的军队,尽管他们招募了不少的新兵,但在队伍之中担任主力角色的,依然还是那些沙场老兵,他们将魏晋军队的那种骁勇善战的风格继承和发扬了下去。

如果虎牢关的守军还是昨天的军队,黄崇必然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毕竟关东军的作战能力还是要比江东军高上一筹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吴军的作战水平有多差,如果换到水面上,吴军几乎是无敌的存在,现在是攻城作战,吴军自然是稍逊一筹的。

关东军对着虎牢关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地攻击,无论是进攻的强度还是力度,都要比前两日更强悍一些。不过黄崇似乎并没有担心什么,虎骑军和虎步军的强力来援,等同于是给黄崇吃了一颗定心丸。

何况这一次虎骑军刚刚赶到,就破坏了吴军的偷袭计划,让黄崇是暗自庆幸,有这两大“福星”军助阵,黄崇守住虎牢关的信心大增。

攻城作战堪称是最艰苦的战斗,无论是对于攻城的一方,还是守城的一方,都是最为艰苦卓绝的战斗,关东军攻势如同是潮水一般,疯狂地涌向了虎牢关,带着那种近乎毁灭一般的气势,疯狂地冲击着虎牢关阵地。

汉军是拼死力战,死死地守卫着虎牢关城头上的这一道防线,不让关东军越过雷池半步。

双方激战至酣,战况十分的胶着。

第1166章布署

刘谌刚刚登基就遭遇到了这样的局面,不禁让他有些心慌,原本宽大舒适的龙床,刘谌坐在上都觉得有些嗝的话,早朝之时,刘谌坐立不宁,扫视了一下群臣道:“诸位爱卿,如今吴国兵临虎牢关,攻势甚急,诸卿可有退敌之策?”

坦白的来讲,刘谌并无什么军事特长,以前担任北伐监军一职,也是负责监察军队,长久以来,他一直是留守长安,最多是搞搞军队的后勤,粮秣辎重、军器车仗什么的他倒是在行,但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他就不甚了然了,

所以吴兵来袭,洛阳上下人心惶惶,刘谌也唯有求助于文武大臣了。

满朝的文武之中,真知熟知军事的,如今只有廖廖数人而已,辅国大将军胡济和光禄大夫羊祜。

胡济是当年蜀汉四大都督之一的汉中都督,因为姜维推行敛兵聚谷的计划,将胡济从汉中调往了汉寿,胡济的汉中都督成为了有名无实的都督。后来随着汉中的沦陷,胡济的地位愈发地尴尬起来,到后来,虽然胡济官至右骠骑将军,但却沦到了无兵可御的地步。

此番季汉迁都洛阳,新皇登基,胡济晋升到了辅国大将军的位子上,尽管这个职位是以前董厥曾经担任过的,位高尊崇,但胡济依然还是无兵可调。要知道,当年董厥担任辅国大将军,可是兼任着录尚书事,主持台阁事务,而现在胡济并没有尚书台的加官,一个无兵可调的辅国大将军,等同于一个闲职。就算他知道如何来指挥打仗,也选择性地闭上了嘴。

至于羊祜,此刻官授光禄大夫,这个职位的前任可是大名鼎鼎的谯周,自从谯周被诛之后,光禄大夫就一直是空缺了下来,无人再被授予。羊祜归汉之后,其地位列在归降后的前晋诸官员之前。

光禄大夫是诸大夫之首,位置尊崇,不过主管的是议论应对,与军政无涉,羊祜虽然在前晋时担任讨逆都督车骑将军等军职,但本人的才华卓越,博学能文,此番担任光禄大夫倒也不失众望。

做为降臣,羊祜自然得谨言慎行,更何况此番进攻虎牢关的关东三王,或是羊祜以前的同僚,或是羊祜以前的部下,有着这层关系,羊祜更不愿多说。

台阁之中的两位录尚书事,尚书令霍弋多年主持朝廷政务,疏于军事,而新任的侍中郤正则更是文官出身,一直担任雍州刺史等文职,对于军事更是一窍不通。

所以一听到退兵之策,众文武的目光自然都聚集在了雍王大司马刘胤的身上,大将军姜维身死之后,季汉的所有兵权便集于刘胤一身,所以能不能打退敌军,守住洛阳,便唯系在刘胤一人身上。

刘胤当即出班道:“陛下勿忧,臣以为此番吴人来犯,虽然兵多将广,气势汹汹,但彼非一体,各怀心思,如此乌合之众,焉能成大事?臣已调虎骑虎步二军前往虎牢关,可保洛阳安稳如山。”

刘谌心情大定,道:“有雍王在,朕自是心安,退敌之事,就全交由雍王全权处置吧。”

“臣遵旨。”刘胤领合道。

散朝之后,霍弋刻意地靠近了刘胤身边,对他道:“雍王殿下真有把握吗?”

刘胤含笑着道:“怎么,霍大人对退兵之事有些担忧吗?”

霍弋面带忧色地道:“如今乃是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吴国趁着我们国丧内乱之际,发兵前来,可谓是来者不善,如此内忧外困,如何不令人担忧啊。”

霍弋的担忧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季汉刚刚迁都到洛阳,立足未稳,马上又经历了姜维钟会的叛乱和后主刘禅的驾崩,这两件大事无论哪一件都堪称是动摇根本的大事,更何况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天,无疑是雪上加霜,吴国趁着这个机会进军,就是瞅准了这个时机,想要一举击垮刚刚进入洛阳的季汉。

形势如此严峻,身为首辅大臣的霍弋自然是忧心冲冲,虽然这些几年来霍弋不再领兵,而是专心治政,但建宁太守出身的他天生就有一种武将的忧患意识,现在洛阳周围季汉的军队虽多,但派系复杂,军心涣散,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军队凝聚力的这个问题,这一仗确实是不好打。

刘胤微微一笑道:“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例来是吴人的传统,但这次陆抗想捡现成便宜,可不那么容易。霍大人放心吧,军事上的事就交给我吧,你只需专心处理政务即可,咱们分工合作,旬日之内,必退吴兵!”

有刘胤的保证,霍弋自是放下心来,拱手而辞。

回到了雍王府,刘胤的表情则变得凝重起来,在朝堂之上,他故作一身的轻松,其实是不想让刘谌及众文武担心,这次的吴军来犯,确实给了刘胤一个措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