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喜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莲子这才起身,听屋里辈分最高的刘老爷子代表全部观礼人,向她告诫一番之后,这才回到东房。

栗子从杨氏手中的托盘上取过衣服,陪着莲子回到东间,帮她换上衣物。

这是一套素衣襦裙,是栗子前几日特意为莲子制的。纯白色的绣花襦裙,一条浅紫色的宽腰带修束,勾勒出莲子窈窕的身形。外面罩着一个紫色的宽袖褙子,只在袖口处绣了繁复的云纹。整件衣裳看上去,素雅却又不失华贵。

“这样行吗?”莲子看着栗子问道。

她平日里素净惯了,这么招摇的衣裳,还真是第一回穿。

“行,行,连我的手艺也不相信了?”栗子笑道。

莲子偷笑,不再多言。

穿着襦裙出了东间后,莲子又在栗子的陪同下,回了堂屋。

她面向刘景仁和杨氏,行了正规拜礼,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之后,莲子又面向东正坐,沈氏再洗手,再复位。李氏奉上发钗,杨氏接过,走到莲子面前,高声吟颂祝辞:“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这时,栗子为莲子将刚才加上的笄去掉。

沈氏也在席子上跪下,为莲子簪上发钗,然后起身复位。

栗子再帮莲子象征性地正发钗,之后,莲子再回到东房,栗子仍然从李氏端着的托盘内取了衣裳,帮她穿上。

这回的,是一套曲裾深衣。

虽然曲裾深衣现在不怎么穿了,但是作为礼服,一直流传至今。

这套衣裳倒不是栗子做的,因为这种衣裳日常里穿不上,所以,都是找别人借的。

换好了衣裳,莲子又回到堂屋。然后面向沈氏,行了正规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表示对师长和长辈的尊敬。

莲子以前见过三个姐姐的及笄礼,虽然现在已经感到很繁琐了,但是她知道,仪式也才只进行了一大半而已。

她心中叹息一声,又面向东正坐。

沈氏再重复先前的流程,这回唱道:“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之后,栗子将莲子头上的发钗去掉,沈氏为她加了钗冠,然后起身复位。栗子象征性的帮莲子正冠之后,又自李氏那里取了衣裳,回到东房,更换上与头上幞头相配套的大袖长裙礼服。

回到堂屋后,李氏已经撤去了行笄礼的陈设,在堂屋门西侧的位置摆好了醴酒席。莲子随沈氏入席,站到席的西侧,面向南。

沈氏向着西边,栗子奉上酒,莲子依事先嘱咐好的话,转向北

沈氏自栗子手中接过醴酒,走到席前,面向莲子,念祝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随后,莲子行了拜礼,接过醴酒,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这些都做完之后,栗子奉上饭,莲子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

然后,就是向沈氏拜谢,沈氏答拜。

做完这些之后,莲子心中不由得舒了一口气,总算是差不多了。

跪在父母面前,莲子听刘景仁和杨氏的一番教诲。今日听来,刘景仁一向憨厚耿直的声音里,竟带着些许紧张激动。只是平日里的教导罢了,但是此时莲子听来,却倍觉心中感触。

“儿记住了。”莲子在刘景仁说完之后,伏身一拜。

莲子又起身,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礼以示感谢。

行李之后,莲子这才走到父母身边站着。

刘景仁又道:“小女莲子笄礼已成,感谢各位长辈兄弟的盛情参与。”

他说着这话,与莲子一起,再向全场行揖礼表示感谢。

这样,莲子的及笄礼便算是完成了。

将本家的亲戚送出门之后,莲子这才和家人一起,回到堂屋。

身上还穿着礼服,厚重的着实难受,莲子第一感觉便是赶紧地将这礼服脱下。

“这回及笄了,咱家的孩子这么优秀,二嫂就等着上门提亲的把你家门槛踩破吧。”杏儿笑着打趣道。

杨氏闻言,笑道:“我也不希望她嫁个什么高门大户的,只求能找个知冷热的,过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就够了。”

一边的李氏听闻杨氏如此说,开始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当初,她自恃自己闺女长得好,硬是将她塞到那些大户人家去做妾,起初是过了些风光日子,但是慢慢的,心里便不是那种滋味。

宁家那边逢年过节的时候送来的礼品,一年比一年薄,一年比一年不像话。

李氏倒是知道,宁家那边虽然换了当家,但是不但没有影响家里的生意,反倒是越来越好,那么,年礼弄成这样,她也便明白了,定是那边怠慢了。至于闺女在那边过得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

如今李氏是心心念念着,就希望麦子能争气点,再重新获宠,这样她的日子才能更好过点,才不用再遮遮掩掩的,怕被人看笑话。

及笄礼完了之后,已是近午时分,杨氏和杏儿直接去了灶间准备午饭,留着全家人在一起吃了饭。

如今已是快到年底,莲子和栗子跟随杨氏回来了之后,便打算在这边等到过完年再走。

栗子知道要提前回来,特意先安排好了时间,将手头上的订单赶出来了,这才放心地回来。

莲子有歇中觉的习惯,此时吃过午饭,和爹娘说了会儿话,连着打了几个呵欠,便回了西屋小睡。

她手上拿着一直乌木莲花簪子,双眼凝神看着,脸上带着自己都没有察觉出的笑容。

这只簪子,还是苏可言从南边回来的时候,送给她的,这些年来,她时常拿出来看,如今,总算是用的上了。莲子将头上的钗冠取下,将发髻打散,又重新挽了一下,用簪子簪住。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百五十四章 媒婆

那时,一家人刚刚吃过早饭,刘景仁才去了鱼塘,杨氏在家和三个闺女正刷着碗,便见媒婆来了。

由于头天晚上赵氏过来和杨氏说了今天的事儿,因此,她们都不觉得惊讶。

“大妹子,大喜啊。”媒婆一进大门,便高声喊着她的开场白。

杨氏见她来了,忙笑着迎到门口,让进了堂屋,又让豆子带着栗子和莲子去杏儿那边看看,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莲子知道这是故意支开她们,便和两个姐姐一起出去了。

不过她见这媒婆面生的很,不像是从村里请来的,心想看来虎子家对此事,确实是诚心诚意的。就算这事情双方都已经知道了,但是仍然不会含糊,就连找个媒婆,都要找个体面的。

“大妹子啊”,那媒婆又说道,“可真是大喜事儿啊。”

杨氏自然知道她说的是栗子的事儿,因此只是笑着,并不说什么话儿。

紧接着又听这媒婆说道:“我家男人姓张,你叫我张婶子就行。”

“哎”,杨氏答应着,“有劳张婶子了。”

这张媒婆是赵氏从城里请回来的,听说口碑不错,为人也公道,足足给了她一吊钱。

张媒婆见赵氏出手大方,再一问,听说是说合周记染坊的大掌柜和“锦绣坊”的当家大姐儿,当时觉得有些为难。

周记的大掌柜她不是很了解,但是作为城里人,还是个女人,对于“锦绣坊”的大姐儿,却是再熟悉不过了,知道她虽然年纪轻,但是性子泼辣,如此贸然地去与她说亲,若是不成的话,只怕她张婆子再这小小的城里,也是要名声大噪了。

后来一听赵氏道明了其中的因由,这才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原来双方都已经说好了,她只是去走个过程,不用担任何风险,到时候拿着丰厚的谢媒钱就是了。这等好事,哪里有不同意的道理?因此张媒婆当即便答应了下来,双方说定了日子,此事便定了下来。

“大妹子啊,男方那边也说了,你要是有啥想说的想问的啊,尽管说就是了,他们那边断断不会为难的。”张媒婆又说道。

杨氏想了想,两家关系本就极好,将栗子嫁过去,她也放心,相信他们一定不会亏待了栗子。

但是,杨氏想了想,栗子不同于一般的姑娘,她觉得,有些事情,还是要事先说明白了才是。

“那我可就直说了”,杨氏说道,“我也问过栗子了,其他的事儿呢,我们都不担心,但是只有一件,等到成亲之后,栗子的铺子,还是要由她管着。”

张媒婆闻言,笑道:“这个是自然,你家大姐儿铺子做得这么好,离了她啊,根本就不行,要是铺子里出个啥岔子,那可是委屈死了。”

杨氏听她这么说,心中放下了心。

其他的事情,她想了想,也确实是没有啥好说的。

两人又闲话了几句,见将这事儿商议的差不多了,张媒婆这才告辞离去。

杨氏将张媒婆送出门后,转身回了堂屋,将早上剩下的粥倒进桶里,又加了麸子拌了拌,拿去喂牲畜。

谁料,她才喂完了兔子,便听门口又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

“大妹子,大喜啊。”

杨氏闻言一怔,还以为是那张媒婆又回来了,但是转身一看,见门口站着一个五十多岁模样的妇人。

她身上穿着一身黑色绣花的襦裙,梳着光滑的圆髻,鬓边戴着一朵大红的绒花,就连双颊,也是抹得红艳艳的。

见这打扮,杨氏心中便猜到了个大概,只怕又是媒婆了。

不过如今她家有三个待嫁的闺女,不知这回要说的,有是哪一个?

豆子和离的事情,这庄上的人也都知道了,一开始有说三道四的,毕竟姑娘家出嫁一年又回了娘家,怎么说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但是一来豆子不愿去理会,二来她也不常出门,听到的自然也少。于是,这些流言,渐渐的,便止了声,倒是有不少人开始同情起豆子的境遇。

栗子嘛,这才刚刚定下亲事,其他人不知道,来给她说亲也不一定。

至于莲子,前几日才刚刚及笄,要是来给她说亲的话,只怕是有心了。

心中虽然疑惑,但是杨氏仍然走到门口去迎接。

“这位大姐,不知你是——”杨氏看着她疑惑地说道。

那媒婆看着杨氏,笑道:“这里是刘景仁的家吧?”

杨氏听她说的并没错,便点了点头。

“那就是了,恭喜恭喜啊,你家要有大喜事了。”这媒婆又说道。

她说完,见杨思还是云里雾里的,这才提醒道:“大妹子,要不咱们家去好好说说?”

杨氏这才想起来,忙将她让了进去。

那媒婆坐定之后,又喝了口杨氏端上来的茶,便道:“大妹子,我此次来啊,是给你家四娘说亲来了。”

“莲子?”杨氏微微有些诧异。

那媒婆点头笑道:“是啊,我也知道你们家姑娘才及了笄,但是我要说的这户人家的,可是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了,可见是你们家姑娘多满意了。”

过了年之后,莲子虚岁十六,现在定下亲事的话,再等上个一两年再出嫁,倒也是合适。况且,莲子如今并没有定亲,听听这媒婆说的是哪家也无妨。

况且,就算是杨氏心中觉得好了,她也不能自己做主,莲子那孩子从小便是个十分有主见的,这回说的是她的终生大事,定然是要让她同意之后才可的。她若是不同意的话,只怕别的一切都是白搭。

只是,她和苏可言……杨氏心中着实忧虑十分。

然而,一想到莲子和苏可言之间的关系,她心中又有些隐隐的担忧。

杨氏心中正犹豫着,又听那媒婆道:“我说的这户人家啊,保准你满意的很。”

她说完这话,笑眯眯地看着杨氏。

“不知是谁家啊?”杨氏问道。她也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家动了这个心思,看上了她家莲子。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百五十五章 拒绝

杨氏想了想,问道:“可是那个做茶叶生意的陆家?”

媒婆点头笑道:“正是呢。”

大柳树村离刘家庄不算近,但是离城里却不算远,那边因为适合茶叶的种植,所以庄上大多数人家都是以种植茶叶为主。因此,也就萌生了不少做茶叶生意的人家,但是其中做的最好的,要数陆家。

杨氏对于陆家,也算是有耳闻,只是想不明白了,刘家庄和柳树村隔得并不近,他们是如何知道她家莲子及笄了的?

她正想着心中的疑问,又听媒婆说道:“这陆家可真是个好人家啊,家境殷实,吃得好穿得好,进进出出的也有人伺候。”

“大姐,这陆家是如何知道我家姑娘的?”杨氏还是将自己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还不是因着你家姑娘弄出来的蔬菜?”媒婆笑道。

莲子种出的暖棚蔬菜,价钱上并不是特别高,只要是家境殷实的人家,都能吃得上,这陆家自然是不例外。

自从去年梁家倒了,周家成为城里最大的茶叶供应商之后,因为周家做生意的风格较温和,所以陆家的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

这是个好的机遇,陆家便想趁着这个机会,将自家的生意大肆发展。但是这事,却不是说说这么简单,一来需要雄厚的资金,二来,也需要有头脑有见识的人。

莲子能种出暖棚蔬菜,这种见识,自然是不必说。如今她的蔬菜全城都在吃着,能赚多少钱,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莲子便入了她们的眼。

就算她是农家出身,地位并不太高,但是,她的见识她的才干,谁要是想向她去提亲,也该好好地掂量掂量自己。

也正是因为如此,陆家的夫人才一直打听着她,关注着她,一听说她及笄了,这便马上找了媒婆来说亲,只怕是晚了,会被人捷足先登。

“这陆家只有一个独子,你家姑娘嫁过去就是奶奶,以后这家业啊,还不全都是她的?”媒婆又道。

只是听这么说的话,确实是不错,杨氏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着实为莲子的亲事担忧。

但是,她知道,此事是万万不可轻率地做决定。

“我家莲子年纪还小,才及了笄,这亲事啊,倒是不急着说。”杨氏说道。

媒婆哪里听不出她的意思,但是仍然笑道:“这没啥?可以先定下亲,嫁娶的事儿啊,将来再商议也不迟。左右陆家少爷的年纪也不大,等两年也没事儿。”

听她竟然这样说,杨氏一时之间真的感觉有些为难。

如果这人态度强硬,或是藏着什么坏心,杨氏一定会二话不说就将她打了出去。但是人家好言好语地说亲,说的人家又不错,她还真是犯了难。

正当杨氏心中犯难的时候,忽然听见一阵说笑声,随即见刚才被自己支出去的三个姑娘回来了。

莲子见堂屋里坐着人,一时间也没多想,走过去打了声招呼。

媒婆知道,这家里有四个姑娘,大姑娘已经出嫁,二姑娘和离归家,只剩下底下的两个。她见她年纪最小,便料定这是她要说亲的莲子。

这媒婆将莲子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见她穿着鹅黄色挑线裙,粉红菱花夹袄外面罩着一件粉色绣折枝花朵的斜襟褙子。头发虽然只用一根乌木簪子挽起,但却是说不出的好看。

“瞧瞧你家的姑娘,长得真是好啊,一掐一把水。”媒婆看着莲子笑道。

莲子闻言,也不做作,向她微微一笑。

刚刚在外面没看清楚,此时细细一看这人的打扮,莲子心中便明了了,只怕又是个媒婆。

今儿难道是啥好日子?咋就这么多媒婆上门呢?

她知道这种场合杨氏是不许她在场的,于是便要出去。

谁料,她刚刚走到门槛,便听那媒婆道:“那陆家少爷也是一表人才,和你家四姑娘可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莲子突然停住了脚步。

说的是她?陆家?是谁家?

莲子心中突然慌了一下,她没等来苏家找来的媒婆,竟然来了别人家说媒的。

上回苏可言赴试之前,和她说了,等他考中了进士,会来她家提亲。但是谁料发生意外,再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