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牟四兀俊偎的忝悄腥饲镣蚩嗌苯性懒撕喝说慕剑训劳嫉木褪侨梦颐桥思绦强嗳兆用矗空馓喝说男∏ё潘亲卑缬质裁创蟛涣说模档媚阏庾鐾跻男√獯笞鞯模恳桓龈龈狭肿永锏呐搜阏馔跻箍床簧衔颐沁帧!
  博尔吉吉特氏几句话把济度噎住了,他无法反驳,却更加生气,瞪着眼指着福晋的鼻子骂道:“你就知道婆婆妈妈这一套!习俗风气是大事,不能轻移,你懂不懂?”说着探手入怀,掏出一个油纸包,摔给福晋,声色俱厉地说:“我看你是忘了阿玛的遗训了,拿着,跪下,给我仔细念!”
  “念就念!”
  福晋咬咬嘴唇,打开这尚有济度体温的纸包,拿出那块写满满文的白绢,跪在地面的毡垫上,展开白绢一字一句地读下去。
  白绢上抄录着老郑亲王、济度的父亲济尔哈朗在病重垂危之际向顺治皇帝所上的奏疏。
  “……太祖创业之初,日与四大贝勒、五大臣讨论政事得失,咨访士民疾苦,上下交孚,鲜有壅蔽,故能扫清群雄,肇兴大业。太宗缵承大统,亦时与诸王贝勒讲论不辍,崇奖忠直,录功弃过,凡诏令必求可以顺民心,垂久远者。又虑武备废弛,时出射猎。诸王贝勒置酒高,以优戏为乐,太宗怒曰:我国肇兴,治弓矢、缮甲兵,视将士若赤子,故人争效死,每战必克。常恐后世子孙弃淳厚之风,沿习汉俗,即于慆淫。今若辈为此荒乐,欲国家隆盛,岂可得乎?……然后布之诏令,庶几法行民信,绍二圣之休烈……”
  福晋一句句读完,眼中已是噙了泪,却不是为公公遗训感动,而是觉得委屈,她默不作声将白绢捧交给济度。
  济度接住,哼了一声:“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博尔吉吉特咬牙道。
  “起吧!”
  济度不看福晋,虔诚地、认真地把白绢折叠整齐、包好,郑重地收回怀中。
  福晋小心翼翼的上前为丈夫奉上茶水,悠悠道:“王爷进宫前还好好的,一回来就发这么大火气,却不知何事惹着你了。”
  “福临他……”济度张嘴直呼顺治的名字,顿了顿,却还是道:“皇上改了我的旨,要我领军去广东。”
  “广东?不是和福建都在南方么,你去便是了,有什么值得气的,左右皇上也是让你去福建的。”博尔吉吉特有些困惑,去福建和去广东有什么区别,值得丈夫如此发怒。
  “你懂什么?”济度看了福晋一眼,叹口气道:“哈哈木死在广东了,尚可喜也死了,李率泰叫人家捉了,耿继茂投降了。”
  这一连的人名把博尔吉吉特惊得不轻,失声道:“可是明朝那跑到云南的皇帝领着大军打回广东了?”
  “不是。”
  济度摇摇头,不想和福晋说这些军国大事,说得多了她也不懂,便挥手示意她下去,又吩咐道:“我不在的时候,你少出去。皇上因为罢议政的事情记恨着我,这次把我改派广东便是给我颜色看呢。”说完朝外面伺候的下人吩咐了声:“去把纳海、季达理、宜尔图他们叫过来,让他们马上来!”
  纳海、季达理、宜尔图他们都是曾随济度出征过的八旗将校,这一次也是准备随济度南下福建的。
  博尔吉吉特见丈夫召纳海他们,知道是商议南下广东的事情,便退了下去。
  济度召集手下得力将校议事时,几里外的同安侯府,郑芝龙终是拿定主意,将一封密信交给了郑二,让他马上发出去。
  虽然同安侯府一直处于清廷的严密监视中,但郑芝龙却另有途径与其子郑森联络。这封密信只有一个字——“可”。
  郑二带着密信消失在夜色中后,郑渡看了眼父亲郑芝龙,低声道:“是否着手安排离开京师?”
  郑芝龙却是摇了摇头:“你大哥这事还不知能不能成,广东虽有大变,但当年李定国还不同样杀了尼堪和孔有德,结果却也没能撼动清廷。且再看吧,若是永历朝廷真能成事,我们再作安排也不迟。现在若是走,则就前功尽弃了,万一还和当年一样,咱们就没退路了。”


第408章 太平军四镇
  从三江口回到广州后,周士相立即着手进行整军,首先便是令各部统计兵马,计有兵21500人,青壮民夫14000人。其中降兵人数为10600人,后备兵连同辎重营兵5500人,原属太平军步军左右二营、新兵营战兵为5000人左右。
  在回广州的路上,周士相已经想好如何整军扩军,他意将太平军设立为四镇,从各部中挑选精兵编入第一、第二镇,剩余编为第三镇,余下则为第四镇。
  一镇编制具体为:20兵为一伍,设伍正一名、衔小旗;3伍为一队,设队正一名、衔总旗官;一队所辖3伍分别以甲乙丙命名,队正又设直属兵十员,掌扈卫、旗鼓号令事,另设伙兵5员,故一队兵额为75人;3队为一卫,设卫尉一名,衔百户,卫下所辖队以甲乙丙名之,卫正又有直属兵20员,称之为卫兵,掌扈卫、旗鼓号令事,故一卫兵额245人。
  3卫为一营,设营尉一名,衔千户。营下所辖卫以甲乙丙名之,营尉下设直属兵40员,称营兵,掌扈卫、旗鼓号令事,故一营兵额775人;3营为一旅,设旅校一名,衔指挥同知;营以甲乙丙名之,旅尉下设直属兵100员,称旅兵,掌扈卫、旗鼓事;故一营兵额2425人。
  3旅为一镇,设镇将一名,衔为指挥使。镇下辖旅以甲乙丙名之,镇将下设直属兵300员,又称镇兵,掌扈卫、旗鼓号令事;故一镇兵7575人。
  此次改编大体亦同香山成军时制,不过旅帅、师帅改为旅校、镇将,营官称营尉,卫官称卫尉。每队设队副2名,为小旗衔,其中一人为安军小使;每卫设副卫尉2名,为试百户衔,其中一人为安军中使;每营设副营尉2名,为百户衔,其中一人为安军大使;每旅设副校2名,为千户衔,其中一人为安军使;镇将下设副将2名,指挥同知衔,安军使由镇将亲领。
  镇将暂拟等同总兵官,旅校等同参将,营尉等同游击,卫尉等同千总,队正等同把总。正式任命待报请永历朝廷后方能落实,周士相眼下只能以自己广州总兵官名义权知任事。
  老卒善战者,称锐兵;新入军者,称选兵;又有在乡待选者(保安队),称备兵。太平军制,以锐兵、选兵为正兵,其额有缺者,以备兵补之,备兵入营,则为选兵。
  步军四镇之外再设马兵一旅,称骑兵旅,其旅建制等同步军一镇。官兵名额亦同,一旅兵为2425人;旅校不设直属兵,兵员亦有锐兵、选兵之分。
  再设炮兵一营,营制等同步军一镇,官兵名额5000人,兵分正炮手、副炮手、辅炮手,等同锐兵、选兵、备兵。正炮手操炮,副炮手架炮,辅炮手运炮。
  四镇步军、马军一旅编成后,即由第一镇进驻清远,第二镇驻广州,第三镇驻增城,第四镇驻香山,马军一旅和炮营都驻广州。于城外越秀山下设广州大营。
  镇将人选别分是第一镇葛义,第二镇铁毅,第三镇蒋和,第四镇邵九公。骑兵旅由邵成国掌总,满州人苏纳掌副。炮营镇将齐豪担任。
  第一镇和第二镇从太平军和降兵中挑选精锐组成,也是太平军四镇最能打的两镇,对这两镇的要求,周士相只有一个,战斗力绝对不能低,因为要随时拉出去和清军见仗。因此这两镇的镇将人选他选了葛义和铁毅,此二人皆是勇猛之人,适合冲锋陷阵。秃子蒋和也是勇将,可匪气比葛义还要重,且爱喝酒,周士相怕他喝酒误事,因此只将第三镇给他。邵九公忠诚足够,却无勇猛之风,做事顾头顾尾,不敢豁下心去拼,属持重型,因此周士相将第四镇给他。
  第一、第二镇是今后和清军作战的主要力量,第三、第四镇则是稳定后方,如此镇将人选自然有所区别。炮镇为攻击力量,战时随同第一镇、第二镇活动。周士相拟日后炮兵规模扩大后,即在每镇军下设炮旅,以加强步军镇的火力攻击。
  靖南藩下汉军和平南藩下汉军一半都选入第一镇,镇将以下军官任命是相互挟制,如平南藩下降将任靖南藩下降兵的队正、卫尉,同样靖南藩下降将任平南藩下降兵的队正、卫尉。原先两藩麾下将领协领以上军官全部被发落到兵备讲习所充教官,或是改为文官,只低级武官得以任职。这两镇军官的任命营尉以上军官多是太平军出身,营尉以下降将占了一半多。
  原先在香山永乐乡的水营也调至广州,在珠江原清军水师驻地长洲岛设太平军水营,此地即几百年后黄埔军校所在地。
  水营兵额暂定为5000人,不过因水营缺少战船,短时间无法承担作战任务,故周士相请凌海将军陈奇策调遣所部水师战船一部移至长洲岛,确保珠江为明军所有。同时为陈奇策这部水师提供粮草供应,并遣人向他们学习水师战法。
  已和朱统占有肇庆的陈奇策爽快答应周士相请求,派偏将郑成魁领40余艘战船进驻长洲岛,并送给太平军12艘战船。此举让周士相大喜过望,12艘战船虽然很少,但却意味着水营不再是内河水师,而是能够在珠江上甚至狮子洋上行动的“海军”了。
  水营镇将由周士相亲领,他给宋襄公压了任务,让他无论如何也在一年以内建好太平军的造船厂,最迟两年内太平军必须能够有自己造出的战船下水。强大的郑氏水师一直是周士相所眼红,所妒忌的对象,奈何水师太吃银子,也太耗精力和时间,且眼下还不是决定战场的力量,故周士相只能先行发展步军,待取得南方数省或江南全部以后,方再着手进行“海军”组建。
  周士相于广州平南王府成立军帅府,设亲兵,选全军身高1米七以上锐兵充任,选800,制铁甲,号铁人卫。铁人卫指挥由瞎子李担任,职同参将衔。
  军帅府设军、民两部,军部由赵四海负责,民部由宋襄公负责,同时宋襄公亦兼广东布政使,当然,这个任命没有得到永历朝廷的背书,乃是周士相自行所为。按制,他无法自行任命官员,况一省布政使。再者,钦州有总督衙门,高州又有四府巡抚,无论怎么排,也轮不到周士相把控广东布政使司衙门。
  鉴于太平军识字率太低,短时间又不可能组织全军来一次“扫盲”运动,因此在邵九公等人的建议下,周士相于原靖南将军府建兵备讲习所,各镇伍长以上军官要轮批分批入堂教学,学制三月,主学由他仿前世军队操典改编而成的《太平军步军操典》,该操典只涉及初步军队整训、操练、旗号鼓事等。
  四镇一旅两营编制定下后,即由军帅府主持调兵成建事。一时间,广州附近到处是兵马调动,往东的往东,往西的往西,闹哄哄,直用了七八天时间才将各部集结到位,上下军官也落实明确。此期间,周士相很少睡觉,瞪着红眼听取各部汇报,唯恐调动期间有降兵作乱。
  军队编制落实后,周士相又定军饷。锐兵定军饷月银1银,家眷由太平军公库供养;选兵不定月银,家眷由太平军公库供养;备兵无饷银可领,不过其训练期间武器装备由太平军拨给,训练期间家中农田也由各村公所组织人手帮助耕种,以减轻其家庭负担。
  军官饷银伍正2两一月,年24两,队正以上者依次提百分之二十。作战有功者,无论官兵可另获赏赐,或银,或粮,或物,或土地。
  各镇成立后,周士相即叫宋襄公大开公库犒赏三军将士,并且主持实际控制区内的土地整并。
  广州城中的汉军家眷被分成三批安置,一批拨入前山寨,一批拨入仁厚乡,一批安置在番禺。这些汉军家眷在当地安置后,由当地划拨土地供他们耕种,同太平军老营一样,也是分别设村管治。太平军只提供他们初期生活所需和农具、种子,一切需自食其力,待其男人在军中服役满三年后才可享受太平军家眷的待遇。
  4000多满州妇人也被从广州城中赶出安置在香山,由当地乡、村公所为他们择配夫家,同汉军家眷一样自食其力。这些满州妇人在广州时没有得到城内百姓的太平军将士的青睐,送到乡下后却成了抢手货,不到一个月就被当地男子分抢一空。
  宋襄公任广东布政使,降官王章钧布政使司右参政,左清为左参政。广州知府由廖瑞祥接任,他的香山知县则给了尚未回来的龙眼乡盐课大使郭绍。从台山回来的徐应元则在军帅府得了个参议位置。
  广东布政使司衙门现在只有一件大事办,那就是落实太平军实际控制区域内的乡、村公所组建,将所有的人力和资源都有效整合起来。各驻地的太平军除了抓紧操练外,也有一件事要办,那就是剿匪。


第409章 权力是味春药
  太平军解决三江口清军后,即传檄广州府所辖各县,至九月底,实际控制香山、增城、番禺、顺德、东莞、三水、新宁、清远等县,另有南海、佛山、新安、连山州等县或被迫反正,或主动反正。
  广州府辖十五县一散州只龙门和丛化两县据城自守,不愿归降太平军。龙门叫尚可远所领平南藩下汉军攻破,丛化则叫南雄副将孙义部并太平军一部攻破。二部破城时对城中百姓多有杀戮,言称有辫者即为刁民,逮之便杀,造成二县万余百姓丧命。
  消息传至广州,周士相立即发下严令,称日后凡破府县,不论有辫是否无辫,都不得滥杀。有辫者为难民,无辫者为顺民,除非该城守军对太平军造成重大伤亡,否则不得屠城。
  为严明军纪,以正太平军大明王师之名,周士相下令斩攻破龙门军百户,原任平南藩下协领一员;总旗二人,原任平南藩下佐领两员,以为惩戒。同时派员接管丛化与龙门县务,调香山县永乐乡长宋达明、龙眼乡长万长隆为二县知县。另令广州府立即调运钱粮安置二县难民,接济百姓,建乡设村,以为长久之计。
  反正诸县,只名义上属广州府管辖,南海、佛山、新安、连山州四州县仍旧由原先清廷委任的知县管事,这几县的营兵也不过是换上明军的红色军服而矣,除此之外,一切并无改动。
  南海千户王兆兴、佛山千户赵自强,新安千户林兴国、连山州千户吴安远都是绿营将领,王兆兴与赵自强是主动率兵反正,林兴国和吴安远则是见势不妙被迫反正。四人虽授太平军千户职,但其部属营兵仍为其私兵,县中事务也由原清廷委任的知县负责,对于广州只是名义上服从,县内钱粮并不上缴,甚至境内军民都不曾割辫,明显是在明清双方摇摆。若太平军败,则四县再次易帜也是转瞬之间的事。
  对此,周士相不予理会,叫广州府不必对四县有何摊派,也不必派人到四县,叫四县就这么保持现状。之所以如此,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收复广州不过月余,周士相既要整合降兵,又要在实际控制的几县进行土地整并,还要派兵剿匪,安置难民,恢复生产,一桩桩事情实在是压得他不得一刻喘息,又哪里能顾得上那四个阳奉阴违的县。
  这四县保持现状,名义上服从广州,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便是周士相气不过,或是担心有隐患,派兵去剿,短时间内还是得让四县保持现状,甚至连知县官吏都派不出。既然无法实际控制这四县,又何必派兵去打。
  新成军的步军第一镇入驻清远,皆因该县为广州最北端的重镇,与韶州接壤,若韶州有事,则第一镇便可直接攻入韶州。新会和肇庆是广州的南大门和西大门,清远便是广州的北大门。
  四镇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