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全险些叫铳子击中,吓得只往后退。蔡元丰也唯恐叫太平军的大杆子铳射中,也慌忙朝后退去。他们这一退,城上一门火炮的正炮手见了,立即要副炮手和辅炮手帮忙将炮位调整过来,稍稍压了压炮口就是一炮轰过去。铁弹落在蔡元丰后方呼啸而扫,瞬时间就带走四五条人命。见所处之地根本不安全,蔡元丰也顾不得没有退兵命令,领着残余的四百汉军急切往后退去。
  攻城的绿营兵如置地狱之中,城上太平军的铳子不断的击中他们,攀梯子的还没探头,就被长矛挑翻下来。云梯下面聚集的人稍多,上面的太平军就将那会炸的竹筒扔下来,到处飞射的铁钉吓得人眼睛都不敢睁。
  绿营的弓箭手不但没法压制城上的火铳,自己已被火铳打得散成一片,再也不能如先前一样密集发射,只能东一堆,西一堆的,看到城头上有太平军露面就搭弓一射,效果却是可怜得很。
  济度又看了一会,知道再这样下去不行,便传令收兵,等乌真哈超炮营赶到再行攻城,若不然损失太大。
  听到中军传来的收兵命令后,真定总兵杨镇威和通州总兵张胆都是松了口气,这仗他们算是见识了,太平寇还真他娘的难打,难怪靖南将军哈哈木和平南王尚可喜他们都败了。
  吴六奇也是吐了口气,他知道太平军不好打,要不然也不会被太平军从陆丰赶回潮州了。他急令鸣金,盼着自己的镇标千万别损失太多,要不然他这广东提督就成光杆将军了。
  听到收兵令后,攻城的清军也顾不得哪个留下来掩护了,一窝蜂的往后退去,结果被城头上的太平军的火炮又给放倒百十人。
  清军退兵后,太平军立即清点伤亡,整理器械。脸色一直难看的韩朝宗等人这会也都是喜笑颜开,纷纷过来拍铁毅的马屁。
  此次攻城,吴六奇部损失了四百多人,直隶绿营损失了五百多,河南绿营伤亡三百多,汉军折了四百多,加一块有一千五百人之多。这还是试探性的一仗,伤亡却如此之大,不由让济度重新审视起太平军的战斗力来,对于自己不等乌真哈超炮营到来就轻率攻城感到后悔。


第438章 乌真哈超
  潮州惠来县境官道西塘河畔,鲜血将河水染得通红,因为人马的尸体太多,以致于这一段河水竟然不再流淌,成了一条死河,散发出难闻的腥臭味。
  官道上、河塘畔到处都是丢弃的武器盔甲,地上到处都是烂了的旗帜,受伤的战马挣扎着发出嘶鸣声,一根根炮管从炮车上被掀翻,东一根西一根的滚落在地。
  战斗还未结束,统领乌真超哈的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续顺公沈永兴已经将手头上最后的力量全部押了上去,他已经孤注一掷了,他已经没有选择了,如果不能击退太平军的进攻,他和他的乌真哈超营将见不到明天的日出。
  沈永兴是大清的第三任续顺公,第一任续顺公沈志祥是他的叔父,死于顺治五年,因膝下无子便由其兄之子沈永忠袭爵,顺治十二年因事被革,改以沈永兴袭续顺公爵。这一次随简亲王济度南下广东,沈永兴是被安亲王岳乐亲点为乌真超哈营统领,盼其能与第一任续顺公沈志祥一样为大清卖命。尔今,沈永兴真是在卖命了。
  “公爷,打不得了,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副统领卢光祖满脸是血,皮铠都被划破,勉强挂在身上,左胳膊处的伤口还在涔涔的渗血,不顾伤口还在流血,他哭叫着跪在沈永兴的面前,苦苦哀求沈永兴把这最后的一点人马撤下去,赶紧逃回普宁,不然就全完了。
  卢光祖是辽东海州人,曾从肃亲王豪格下四川破张献忠,以功授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顺治九年孙可望破叙州,固山额真李国翰率师赴援,卢光祖奉命殿后被孙可望军战败,剥去其一等阿达哈哈番爵位,顺治十一年命其乌真超哈营中立功赎罪。
  卢光祖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当年在随豪格破张献忠,随李国翰打孙可望时,他都是勇于冲锋,哪怕是殿后打必败之仗也从不畏惧,可是今日他却害怕了。这仗打的实在是太惨,卢光祖手下三个佐领步军打到现在就剩两百多了,一想到那些手下儿郎临死前不甘心、不敢相信的眼神,卢光祖就心如刀绞。战前要荡平广东太平寇的豪情壮志早已荡然无存,这会只想赶紧撤,再不撤的话恐怕真就全军覆没了。
  卢光祖的哀求让沈永兴勃然大怒,因为受伤的缘故,他已经提不起鞭子去抽打这个想要逃跑的副统领,只能怒目瞪着这个胆小鬼,吼叫着:“谁再敢言撤,本公砍了他脑袋!”
  仗打到这个份上,对于沈永兴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乌真哈超营已经折损大半,太平军的骑兵不要命的进攻令得那些从北京带来的大炮根本无法发挥作用。面对兵力超过自己数倍的太平军,沈永兴毫无赢的希望,但明知是输,明知再冲的话就会全军覆没,沈永兴还是毅无反顾的决定冲锋,因为他输不得更撤不得,他只能坚守等待援军的到来。
  沈永兴身后的协领左元也负了伤,此人是前明大将左良玉的孙子,其父便是领几十万大军不战而降的左梦庚。顺治六年清廷叙左梦庚率兵来降功,授其一等精奇尼哈番。后左梦庚从英亲王阿济格讨大同叛将姜瓖,攻左卫克之,擢镶白旗固山额真。顺治十一年左梦庚病死,年仅12岁的左元袭其一等精奇尼哈番爵位,在汉军镶白旗任协领。此次南下本无抽调才16岁,毫无战阵经验的左元,却是其自己到简亲王府请的命,此举令左元在京师大出名头,便是宫中的太后也知道左梦庚的儿子是个少年英雄。
  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左元到现在也没有对太平军有什么恐惧,故而对于说撤的卢光祖很是看不起,望着远处正在列队向这边缓缓压过来的太平军,他牙关咬得紧紧的,眼神中满是复仇和立功的火焰。
  “都统死了参领上,参领死了协领上,协领死了佐领上,全死光了本公上!有敢言退者,一律阵斩之!”
  沈永兴面色狰狞,乌真超哈营的将领李天水、石庆、鲍敬等人硬着头皮继续战斗。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仗打不赢,但他们必须服从军令,因为大清的军法不是摆设,他们可以战死在这,却绝不能违逆主帅命令后退,更不能丧了主将,不然即便他们能够活着回去,脖子上的脑袋同样保不住。
  沈永兴的心其实在滴血,乌真超哈炮营连同护卫的正白旗4个牛录现在就剩下一千多人,说不心疼是不可能的,望着满地的尸体,望着那些滚得到处都是的炮管,沈永兴痛彻心肺。但他不能让部下们察觉到自己的痛心,更不能让部下们有一丝撤退的希望,他必须要坚持,快马已经突围而去,援军随时都会赶到,若是现在撤退,没有人能够在那些太平寇骑兵的追杀下逃回普宁去。
  “鲍敬!”
  沈永兴精光一闪,陡然大喝一声,因为喝得太用力,胸口的伤势为之一动,让他忍不住“嘶”了一声。
  “末将在!”
  协领鲍敬全身披甲,打马从阵前跃出。其父鲍承先是个奇人,原是明朝副将,天命六年投降后金后却进入文馆为学士。崇祯二年鲍承先随皇太极攻打明朝京师顺天府时,据说曾出反间计诛杀明朝督师袁崇焕。崇德元年鲍承先被皇太极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顺治二年去世,其子鲍敬袭了他的二等轻车都尉爵。
  沈永兴看了眼脸上有犹疑之色的鲍敬,对他重重点了点头,视线落在前方已经冲上来的太平军,咬牙吩咐道:“带你的人上!”
  “公爷!”
  “还不快去!”
  鲍敬好像有话要说,但是却被沈永兴毫不留情的打断了。
  卢光祖、李天水、石庆等人听了这个命令都露出痛苦的表情,鲍敬盯着沈永兴看了片刻,终是应道:“喳!”一拉马头,对着麾下挥手吼道:“都随我来!”
  “公爷,末将也能杀敌!”
  左元抢在鲍敬前头打马向太平军冲了上去,鲍敬一愣,嘴唇微微一动,咬牙打马跟了上去。
  “放炮,放炮!”
  沈永兴扭曲着面容,忍受着伤口的巨痛大声吼叫着,残余的乌真超哈炮手七手八脚的调整着剩下的大炮,颤抖着点燃火绳。


第439章 自古亡汉者皆汉人
  前文笔误:乌真哈超应为乌真超哈。
  ……
  前方喊杀之声震天,周士相立在大青马上冷冷看着同是汉人的双方彼此厮杀,彼此夺去对方的性命,他们甚至在不久前还属于同一阵营,尔今却在这里拼个你死我活,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这是汉民族的耻辱,自古亡汉者皆汉人!
  乌真超哈汉军和那些护卫的正白旗兵抵抗意志比平南和靖南藩下的汉军还要强烈些,打到现在,第一镇的甲旅和丙旅伤亡千余人,骑兵旅的伤亡也在数百,而被驱使冲阵的那些改编兵伤亡也在千人左右。这还是在对手措手不及情况下取得的战绩,若清军有备,这一仗恐怕损失更大。
  乌真超哈满语为“重兵”之意,军官士兵皆是老汉兵,都是崇祯年间就归附后金的辽东汉人,比之后来的三顺王麾下汉兵都要早。这帮人有的是爷孙三代为大清卖命,骨子里早已不视自己为汉人,虽然乌真超哈隶汉军,可上下自视比汉军旗还要高一等,这不单单从身份上体现,更从战斗力上可以看出。至少,在周士相看来,乌超超哈汉军的顽强绝不弱于哈哈木所率的那些满州兵。
  围攻乌真超哈和护卫汉军的太平军是第一镇三个旅,骑兵旅一个营,军帅府直属铁人卫外加四千改编兵,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三千人,而对手乌真超哈炮兵连同护卫的4个牛录汉军不过才四千人。双方兵力差距三倍多,即使这样,太平军依旧没有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最先突袭的苏纳部足足付出了一半人马损失才将乌真超哈炮兵冲散,让清军的大半火炮来不及从炮车上抬下就滚到一边成为了废物。随后第一镇驱使改编兵以绝对兵力优势压倒了惊慌失措的清军,将剩余清军压缩在了长不到两里地的官道两侧。
  乌真超哈清军携带了大量骡马拉车,混乱中,很多骡马直接拖着炮车跑下了官道,结果几千斤重的火炮压得车轮立时陷入泥地,怎么拉也拉不上来。
  这一仗虽然已经稳操胜券,可暴漏出来的问题却很多,第一镇在指挥上连续出错,本应能趁骑兵突袭得手一举击溃清军,却因三个旅配合不到位导致无法及时赶到战场,使得清军得以喘息,组织起一道堪堪的防线,让第一镇付出了不必要的伤亡。
  观战的水师偏将郑成魁却对战局很满意,也很是激动,他用船将太平军从惠州的捷胜所运到两百多里外的潮州靖海所足足花了四天,途中还搁浅了两艘,一艘直接触礁沉没,船上的四百多太平军连敌人影子都没看到就喂了海里的鱼虾。从靖海所上岸后,太平军上下都是东倒西歪,不得不在靖海所休整了一天。郑成魁原以为会错过清军炮营,不想对手竟然还在潮州境内。
  起初郑成魁对清军行动如此缓慢还感到奇怪,但见了那些炮车上的大家伙后却也不奇怪了。原因无它,清军那些大炮哪个没有两三千斤重,这么大的家伙光靠骡马都拉不动,每辆车前后左右都另得二三十个民夫一块推。这官道又不是青石铺就,地基够硬,有些地方不过是用些碎石子铺在泥土上面,平常走人走马都不碍事,可几千斤重的大家伙走在上面不陷才怪,能走得快才是见鬼了!
  郑成魁估算了下,从普宁县城到西塘河不过七十来里路,可这段路清军的炮队走了却有四天,算起来一天只不过走了十来里路。难以想象,清军是怎么将这些大炮从几千里外的北京一路运到广东来的,估摸多半走的水路,单纯走陆路的话,至少还要两月才能到广东。
  接到周士相请求用水师战船运兵在清军后方登陆时,郑成魁对这一请求十分的不解,现在终是明白原来水师还可以这样用——水师的战船不但但是从水上攻击对手的战船,更可以大规模运兵,借助大海将大明的军队运到沿海的任何一处地点,杀清军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防无可防。这一战术若是能够灵活运用,那便意味着满清沿海地区无一处再是他们的后方,甚至北京城都处于大明军队的威胁之中。
  若是船队规模足够大,我岂不是可以将太平军运到南京,运到北京去?
  郑成魁心热不已,却是不知这会几百里外的厦门有一个王爷和他打着同样的算盘,并且已经着手开始实施。
  “兴平伯,此战过后鞑子的炮?……”
  “郑将军放心,这些炮都归你,只要你能把它们运上船。”
  明知周士相重信义,郑成魁还是忍不住多问了句,得到对方的再次保证之后,立时又放了十二分心,毕竟这仗是太平军打的,缴获的炮又是这么多,万一周士相反悔,他也不好意思硬要,官司打到老将军那,冲老将军对周士相的喜欢劲,肯定没他郑成魁的好果子吃。
  只是怎么将这些大炮运上水师战船带回肇庆却是个棘手的事情,郑成魁有点头疼,那些几百斤重的炮也就罢了,用绳子吊,多弄些人一块拉,怎么也能拉上船。可那几千斤重的大家伙单靠绳子拉可是费劲得多。
  周士相见郑成魁似在考虑如何把炮运上船,便叫身后的徐应元将他前几天画好的安装在船上的滑轮图纸给了郑成魁,郑成魁识货之人,一看便知此物大好,眉开眼笑不住多谢周士相帮他大忙。
  周士相没将清军的这些炮放在眼里,这些炮太重,且多是实心弹,单纯攻城倒也用得着,可野战的话简直就是累赘,不仅行动不便,施展也不方便。
  太平军的炮兵营现在配得多是几百斤重的小炮,如虎蹲炮和大杆子铳这些轻便的火炮,如红夷炮这等重炮根本没有配备,而是摆在广州城头上吓唬人用。真要把红夷炮装配给炮营,光是伺候这些大家伙的骡马和人力都不知要多少,打起仗来除了吓人外顶个屁用。郑成魁眼热这些大家伙,正好脱手酬谢他的运兵之情。有这几百门火炮,肇庆那里陈奇策和朱统的实力也能高些,至少肇庆城的防守能力绝不在广州之下。
  攻城,周士相已经有了最好的选择,那就是曾在新会城下干过一次的爆破法。
  鲍敬、左元领着乌真超哈兵和护卫汉军和被太平军驱使上去的改编兵在官道两侧杀得不可开交,西塘河里不住有人掉落,尸体一具具的飘浮在河面之上。
  第一镇在葛义的指挥下收拢了阵脚,缓缓向前进压。苏纳领着残存的四百多骑兵离开了战场作短暂的休整,刚才的突袭中,苏纳部下伤亡惨重,两个满州总旗、一个汉军百户都阵亡了。苏纳脸上也开了花,却是叫乌真超哈的炮子给削掉了下巴上一块肉,要不是当时头下意识往上抬了下,怕是整个脸都叫炮子给炸飞,现在想来都是后怕得很。不过苏纳倒是没有在意自己这点伤势,而是带人将方才冲锋时十几个畏战的士兵拖了出来,当着所有人面砍掉脑袋,此举令得苏纳部下对他十分恐惧,苏纳却很享受部下看待自己的目光,这才是他所习惯的军队。
  沈永兴指挥着乌真超哈的炮手在那有一声无一声的开着炮,随着鲍敬和左元的不支后退,清军的炮子已经在阵中不分敌我的收割人命。沈永兴打红了眼,已经不顾那些尚在和太平军厮杀的自家人了。
  改编兵们仗着人数多,后头又有太平军的督阵,再加上清军败亡迹象明显,如打了鸡血般奋勇向前,直将清军逼向炮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