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改编兵们仗着人数多,后头又有太平军的督阵,再加上清军败亡迹象明显,如打了鸡血般奋勇向前,直将清军逼向炮阵。见状,沈永兴命亲兵抬着自己,领着残存的几百炮手向太平军冲去,作最后一搏。援军到来的希望已经破灭,仗已经打了快一个时辰,若是有清军前来接应也早该来了。现在却看不到援军的影子,要么就是碣石卫和陆丰的清军根本不知道乌真超哈被围,要么就是太平军分兵堵住了来援的清军。普宁城中只有吴六奇的几百营兵驻防,根本指望不了他们。
  沈永兴不甘失败,也不肯投降,便只能死战到底。困兽之斗竟使得冲在前头的花县兵挡不住往后退。花县兵一退,丛化兵也跟着退,倒是赵自强的南海兵没退,反而死命抵了上去挡住了清军的反扑。
  远处观战的周士相放下千里镜,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帮南海兵正是潮阳血案的元凶,可这当口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战斗力却比花县兵、丛化兵、新安兵这些改编兵要强,真不知应该是高兴还是愤怒,难道大规模的屠城真的有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要不然何以解释这些南海兵现在的表现。
  当年的李成栋何尝不是如此,做明军时连农民军都打不过,可当了清军后却成了清廷平灭江南的急先锋,可以说江浙、福建、广东几省都是李成栋的兵独力打下来的,李成栋对满清可谓是战功赫赫,然而李成栋反正归明后,其部下好像一夜之间全变了,从一条龙迅速成了一条虫,逢仗必败。如此反常之事,除了屠城可助血气,提高战斗力,激励士兵卖命,周士相再想不到其它可以解释的理由。


第440章 长毛贼
  胜利的归属已经毫无悬念,清军所能做的就是垂死挣扎。
  左元稚嫩的面孔透着与他年纪不相符的疯狂,在他的身上浑然看不到其爷爷左良玉和父亲左梦庚面对强敌时的懦弱和胆小,反而执着和不惧。尚在变声期的他大声吼叫着,如厉鬼一样,手中的长刀拼命挥动,却没能斩杀一个太平军,反而被不住败退的清军裹着一块往后退。
  鲍敬也撑不住了,他发现了对面呼喝而来的太平寇中有不少他熟悉的面孔,他记得自己在关外时曾和这些人一块打过猎,一块喝过酒,一块玩过女人,可现在这些人却剪去了脑后的辫子,蓄起了汉人的长发。
  长毛贼!
  鲍敬恨恨的咒骂那些恢复原本发饰的昔日同僚,脚下却因惧意本能的朝后退着。
  残阳如血,血胜残阳,到处都是断刃残矛,到处都是血肉横飞。
  南海兵们依旧冲杀在最前,和当日在潮阳城中所干的那般,抡起刀矛砍剌那些不住后退的清兵。他们的凶猛让刚才后退的花县兵、丛化兵自愧不如,也让乌真超哈和汉军们为之胆寒,他们从这些疯狂扑来的太平军眼中看到了噬人的目光,就好像这帮人刚从地狱修罗城回来般。
  南海千户赵自强几次掉头往周士相所在的地方看去,脸上兴奋异常,他可是卖了死力了,这一回怎么着也能捞个指挥使或是副将干干,再和黄四成、胡明义那帮人当一样的官,周大帅可是赏罚不明了。
  远处的周士相在沉默,南海兵的表现绝对让人刮目相看,此战过后,南海兵完全可以当作主力使用,便是丛化兵、花县兵也可以直接归入主力单独建一镇,可是这些改编兵在惠州境内造的孽却让他耿耿于怀。若是放手重用他们,却不知日后又会做出什么样人神共愤的事出来。
  一方面是败坏的军纪,一方面却又是拿得出手的战斗力,两者权衡取舍让周士相难以下定决定。最终还是将此事放下,待解决济度后再行处置。
  “活捉沈永兴者,官升三级,赏银千两!”
  周士相颁下了赏格,瞎子李一听官升三级,赏银千两,不由蠢蠢欲动,可他现在是铁人卫的统领,正儿八经的参将,只有一个职责,便是护卫大帅周士相的安危,因此提锤上场逞英雄的壮举怎么也轮不到他来了。
  苏纳领着他手下的骑兵再次出动了,他们风驰电擎般挥舞着马刀冲向了残存的几百清军,如汹涌潮水般吞没了他们。
  骑兵的再次出动彻底粉碎了乌真超哈和汉军最后的抵抗,鲍敬死在一个南海兵刀下,其部分崩离析,转瞬便被杀光。
  “公爷,完了…”
  卢光祖痛苦的闭上双目,忽然猛的睁开双目,抱住沈永兴要将他拽上马逃命,可是沈永兴却是纹丝不动,任他怎么拽都不动一下。
  “公爷,走吧!”
  沈永兴的亲兵焦虑万分,他们也不愿意死在这。
  “我不走…我不走…”
  沈永兴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语着,他怎么也想不通,明明被简亲王大军撵到惠州的太平军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潮州伏击他的,他们是长了翅膀飞过来的不成!
  “公爷!”
  见沈永兴不肯逃命,卢光祖也顾不得自己逃回去朝廷会如何处置他,一跺脚,翻身上马就向普宁方向逃去。不远处的李天水和石庆等人早已跑了,仍留在沈永兴身边的只有二三十个兵丁,多半还是受了伤的。
  左元没有走,这个少年也不知哪来的胆气决定陪续顺公一起死,其父祖九泉之下若是知道后代如此英雄,真不知是感到欣慰还是难堪。
  左元扶住有些撑不住的沈永兴将他慢慢扶坐在地,手中长刀依旧紧握着。
  “我的官印呢?”
  沈永兴突然伸手在怀中摸来摸去,他有三块官印,一块是镶白旗固山额真的大印,一块是续顺公的世袭大印,还有一块则是乌真超哈统领官印。三块大印都被他带着,可不在他身上,而是被贴身亲兵收着,这会那亲兵却是不知去哪了,也不知是死是活。沈永兴很是落寞,坐在那呆呆的看着染满鲜血的泥土。
  “公爷,咱们败得冤啊!”
  左元不服,输在南蛮子手下,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他还记着出京时皇帝亲自召见他时的情景,当时他可是在皇帝面前发誓要立下大功凯旋的,他可是做梦都想带着一身战功回京师的。可现在,他却是败了,眼看着就要性命难保,这一刻,少年人心中说不出的绝望。
  “败就是败了,有什么冤不冤的!”
  沈永兴长叹一口气,再也不说话,只静静的望着那些黑压压涌过来的太平军。
  皇上,奴才对不住你啊!
  奴才唯有一死才能赎罪啊!
  沈永兴突然起身拔出自己的佩刀抹向了脖子。
  “公爷!”
  左元吓了一跳,急忙去拦,却是迟了一步,只见刀锋过后,血如喷泉般射出,沈永兴的身子已是缓缓倒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没有人知道,沈永兴临死前竟然想起了文天祥的绝命诗。
  左元痛不欲生,合上沈永兴双目后,亦是拔刀自尽,让已经冲过来的南海兵们大失所望,不过见这少年小小年纪就一身将服,知其大有身份,当下就有几个南海兵冲上前来将左元衣服扒个精光,贴心窝佩戴的玉佩叫一个小旗给抢了去,喜得合不拢嘴。沈永兴身上也被搜了遍,却是一件值钱物什都没找到,气得南海兵们拿刀大剁沈永兴尸首泄怒。
  西边已经看不到日头,只有一抹红云绚烂如血。天色渐渐昏暗,一直在耳边回响的呐喊厮杀之声已经逐渐远去。微风拂过,带来大海的腥味同时也让战场上浓重血腥弥漫开来。
  西塘河两畔,尸横遍野,硝烟弥漫。
  二月十九日,镶白旗固山额真、续顺公、乌真超哈统领沈永兴死于潮州惠来县境,参领鲍敬、协领左元等将校45人战死,所部四千官兵只百余人随副统领卢光祖逃回普宁,余者皆战死。太平军此战亦伤亡近三千,战死千户两员,百户四员,总旗17人,小旗若干。
  二十日,周士相使南海千户赵自强、花县千户黄四成、新安千户胡明义三人率部攻打普宁县城,午时正刻围城,遣使劝降,城中守将乌真哈超营副统领卢光祖领李天水、石庆等人从北门逃往潮州,城中绿营开门投降。因周士相严令,赵自强等部入城后未敢杀戮,只令男丁青壮出城编入军中,共得人口一万四千余人。


第441章 先北后南
  太平军全歼乌真超哈占领普宁县城后,水师郑成魁部与佛山王兆兴部联合包围惠来县城,在祭出续顺公沈永兴的人头并将数十门炮一字摆开,又扬言若不开门一旦破城便行屠城后,清惠来知县程铭运吓得立即开城投降,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再夺一城。
  郑成魁入城后立即勒令程铭远将城中百姓往海边靖海所迁移,又选青壮八百余人发往军中效力。至此,除碣石卫尚在清军手中,其后路普宁和惠来两城完全被太平军控制。
  为统一指挥,加强力量,周士相命普宁城各部连同投降绿营兵、青壮合并为太平军第五镇,镇将委赵自强担任,旅校以花县千户黄四成、新安千户胡明义、丛化千户李国安担任。
  第五镇各部在潮州境内打粮时抓了不少寨丁青壮,西塘河一战固然损失不小,可却比从广州出发时兵力还多,加之普宁城内投降的营兵和城中青壮,第五镇实有兵力达到了六千人,其中能战之兵两千左右。普宁城内屯有清军从潮州运来的军粮,足够第五镇坚守数月。另外太平军从潮州城退兵时,秘密在沿海数个地点囤积了从各地抢来的粮食,数目之多也足够支撑太平军在北线的战事。
  第五镇新立,实际能战之兵又只两千左右,周士相南进碣石卫时又抽走一千人,故他们的任务就是坚守普宁县城,阻止普宁以北任何一支清军对惠州境内济度大军有可能的支援。周士相又给赵自强一道密令,若普宁有失,则弃城前必须纵火焚毁全城,不论是房屋还是粮食都要焚毁,同样的命令也发给了惠来的王兆兴。
  周士相又请郑成魁派船将已奉命赶到惠州海丰西南四十里处的太平军第三镇丙旅从捷胜所运到靖海所,以增强北线兵力。另急令惠州第三镇的甲、乙二旅进驻海丰,随时接应增援陆丰的第二镇。又令海丰城的齐豪部拨一营炮手随第三镇丙旅往靖海所调运。周士相和郑成魁协商了,待战事结束再将炮交由他带走,现在却是要将这些炮留下充实防御力量。有乌真超哈几百门炮在,自然不需要炮营调炮,只要炮手前来便可。
  数千在广州经过培训,在第一镇尚在潮州城下时就已经被郑成魁用船从广州运到惠州捷胜所的泥瓦匠们,在太平军登陆靖海所后便上了返回的水师战船,于海上颠了一天一夜后到达靖海所。太平军伏击乌真超哈得手后,这些受过军事化训练和组织的泥瓦匠们便在大小匠头的带领下赶到云落径。又有数千从潮州各寨俘获的百姓随同他们一起行动。每人身上都背负了三十块砖石,二十斤口粮,一到地方,便由军帅府的一帮参谋带领着开始沿官道抢修碉堡和岗楼。砖石不够就从附近已经无人居住的村镇堡寨拆卸。
  从普宁和惠来驱使而来的百姓和先期被俘的寨丁万余人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正在官道上挖掘壕沟。每道壕沟后面都有成排的碉堡拱卫着,碉堡后方又有岗楼作为这道防线的指挥中心所在。
  周士相的目的是在云落径至北山村这带沿官道修筑一条长达十几里的防御工事群。之所以选择此地,而不是更南边,却是因为南边的碣石卫至陆丰一带是平原,济度手下有几千蒙古骑兵,他不可能看着太平军在眼皮子底下修筑一道能将他锁死的工事群。而云落径至北山村这一段是山林地带,依官道修筑工事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地利,减轻工程量。饶是如此,时间也有限,周士相给泥瓦匠们的时间只有三天,这三天也是他带着第一镇主力和铁人卫誓死要从清军手中抢来的。
  如此庞大的工事修筑是太平军成军来首次,规模大,工期短,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都极其复杂,是对太平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一次考验。赵四海作为军部官奉命主持工事修建,军帅府上下能派来的人全都调了过来,几十个佛郎机人也都在一线。尚可远、耿仲德等人带着兵备讲习所的教官也都被分下任务,每日督促泥瓦匠和民夫们抢修工事。周士相颁下了严令,三天期限一到,有未完成者不论军民官吏一律问斩。这道严令之下,又是高强度的工事修建,可以预见将有不少潮州百姓死于非命。
  北线工事群若修筑完毕,则清军粮道完全断绝,第二镇龟缩在陆丰城当乌龟,第一镇同样在工事群里当乌龟,没了炮兵的清军单凭人力想扒开这条长达十余里的工事群,难度可想而知。若一切进展顺利,最终,济度所率的大军将被太平军压缩在碣石卫至陆丰城之间数十里范围的地域内。
  陆丰和碣石卫都是沿海修建,当地的百姓要么被迁入陆丰城,要么就向南边的海丰、惠州迁移,而此地的粮食更是被太平军搜刮干净。方圆数十里范围内,清军小股兵马或许能找到些吃的,可近两万人的大军想要在这块地域里获得粮食,无疑是痴人做梦。若是济度有兴趣做渔民,周士相也不拦着,但前提是他能在海边找到一条能出海的船。显然,他做不到。
  周士相无意率太平军和拥有平原地利的济度大军作正面决战,因为他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唯有利用地利困死济度大军,将他们活活饿死在碣石卫至陆丰城的这几十里地间。唯一担心的就是他能不能将清军堵在碣石卫,使得云落径的工事能够按期修建完成。
  济度二十日就接到碣石卫留守清军的快马急报,这才知道太平军的主力竟然绕到了后方伏击了续顺公沈永兴统领的乌真超哈炮营。
  济度震惊之余难以想象,如同续顺公沈永兴也不相信太平军能够插上翅膀从惠州跑到潮州,清军诸将人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太平军是怎么跑到潮州去的。
  吴六奇在发呆片刻后,指出了一个可能,那就是太平军不是原本就藏在潮州境内,也不是从他们眼皮底下偷偷溜过去,而是从惠州坐船过去的。他们打一开始就没想和大军决战,而是打着伏击清军后队的算盘,如此也能解释为何济度大军一至南诏所,太平军就匆忙解围撤兵。这招分明就是诱敌深入,然后利用水师便利成功运兵至北线,目的就是断清军粮道,至于沈永兴的乌真超哈炮营被歼很可能是个巧合。
  “贼秀才……”
  济度嘴里嘣出了三个字,这一刻,他算是明白这贼秀才到底有多贼了。
  沈永兴的乌真超哈全军覆没,意味着清军缺乏攻坚利器,想要拿下陆丰城只能同上次一样用人命去填了。自济度以下没有人傻到干这蠢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回兵击溃北线的太平军,确保粮道通畅。
  吴六奇建议道:“太平寇于北线断我粮道,危我大军安危,末将还请王爷即刻下令回兵荡平此寇,若不然粮道落于寇手,大军上下都不得安心。”
  都统纳海却不以为然,他道:“末将认为应即刻总攻陆丰城,城内太平军有屯粮,拿下它,我军至少一月之内无须担心缺粮。有一月功夫,福建的达素总能调兵来援,到时达素从北,我们从南,两面出击,北线太平寇不足为虑。便是达素调不出兵,破了陆丰城我们也大可直接攻打太平寇。”
  吴六奇不敢直接说纳海荒谬,而是迟疑道:“北线太平寇恐不会让我们全力攻打陆丰。”
  “我大军俱是精锐,难道还怕了那些太平寇不成?沈永兴败亡只是太平寇狡猾,打了他个措手不及,真要正面交手,我大军满蒙数千骑兵,太平寇有多大本事敢抗我大军?”纳海有着满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