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国柱却是有些不解:“眼下明兵如强弩之末,只需紧紧围住他们,不出数日,明兵不战自乱。若能俘虏永历帝,岂不是大功一件?”
  夏国相不以为意道:“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小心驶得万年船。”
  胡国柱还想说话,却被吴三桂挥手止住。此间他手下除了自己嫡系关宁兵外,多是陕西、四川、贵州、云南一路招降的明军,所以有些话不能落在这些人耳中。


第538章 广东蛮子进展太快了
  吴三桂兵进永昌之时,清军统帅、信郡王多尼也率满汉大军进至昆明,于城外安营扎寨。左路清军线国安部也突破广西府城,定于26日前来昆明会师。
  抵达昆明后,多尼便感到头疼,让他头疼的是入滇各部的粮草运输出现问题。
  清军进入云南后,李定国便令各部明军实行坚壁清野,使得清军无法在云南就地补充粮草,加上明军突然退去,清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长驱直入,结果固然占领了云南大部地区,可在钱粮方面却是所获有限,后勤补给线也随着清军推进过快出现问题,设在贵阳的粮草大营已经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定期向各部清军转运粮草。
  另外,明军主力部队虽退去,可云南及贵州境内仍有不少明军杂牌和土司武装反抗清军,他们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了清军粮道,已致多尼不得不令平郡王罗可驿带兵北返,以确保粮道安全。
  昆明这场大火让多尼也是措手不及,大火不仅焚毁了李定国屯于城中的数百万石粮食,更让城中百姓的存粮也毁于一旦,使得清军想从百姓手中搜粮都不得。
  倘若永历朝廷随着昆明城一起覆没,那么清军的粮草问题也不算多大,可现在永历朝廷跑到了滇西,李定国、白文选等明军主力也退到了滇西南一带阻击清军。永历朝廷一日不亡,这场战争便一日不能结束。而战争一日不能结束,大军所需钱粮就是个无底洞,单靠贵阳粮草输送,显然是无法支撑入滇清军长时间和明军对峙的。
  一方面,多尼将速战速决的希望放在了兵进永昌的吴三桂身上;另一方面,他让洪承畴带着固山额真宜尔德、户部章京卓罗、提督张勇到已占领各府州县视察,期望能够通过搜刮这些地方的粮食解决大军粮草不足的问题。
  结果让多尼很失望,洪承畴回来奏报,说各府、州、县的钱粮他已叫府厅官员详细盘点,可就算把这些地方的钱粮全运到昆明来,也不够大军开支半月。现云南境内只有征南将军赵布泰驻扎的宜良县城略有粮米所得,其余各处都是坐吃山空,全靠贵州粮草输送。
  多尼年轻,也是第一次出任大军统帅,缺少处置经验,他问洪承畴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粮草不济,洪承畴却摇头说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洪承畴其实很想告诉多尼,目前这个局面其实是清军自己造成的,要不是清军各部在云南境内烧杀抢掠,云南百姓也不会视清兵为仇寇,那些土司也不会仍旧站在明朝那边不肯相助大清。若一开始清军便对云南推行剿抚并重的策略,对那些地方实力派和土司们加以拉拢,也不会落到如今这种地步。
  多尼有些失望,洪承畴明确告诉他,想要继续支撑这场战事,贵州的粮食便是清军的生命线。而贵州的粮食又是清廷从东南调来的漕米,所以西南战事一日不结束,东南漕米便一日不能调拨京师,时间久了,京师定然有怨言。
  洪承畴的提醒让多尼有些警醒,六天前皇帝派来的使者除了恭贺大将军进展顺利外,也提到了皇帝希望大将军尽快结束西南战事,从而可以抽出兵马解决广东的太平军,另外东南方面也需回兵,情报显示金厦的郑氏八月出兵北上并不是攻打浙江,而是想从长江直驱南京城下。虽说郑氏船队于洋山海面遭遇飓风损失惨重,但郑氏父子经营数十年,富可敌国,这场飓风造成的损失并未动摇郑氏根本,因此郑氏很可能会继续北上攻打南京。所以为防万一,皇帝希望大将军可以早点结束西南战事。
  多尼何尝不想快点班师回京,可永历朝廷还没覆没,他想班师也不得。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吴三桂不负重望,能把朱由榔擒杀在永昌了。
  苦闷时,贵阳却传来八百里急报。
  急报是广西巡抚陈维新通过贵阳的军驿发来的,他言告广东太平军已入广西,梧州、浔州、柳州等重镇皆被太平军占领。鉴于太平军兵马强大,桂林孤城难守,陈维新为保存官兵实力,便率部退入贵州都匀。信中,陈维新称入桂的太平军兵力有十数万之众,不仅有水师,还有骑兵,寇首周士相麾下更有一支铁甲兵,遇人斩人,遇马斩马,颇是悍勇。
  陈维新其实一开始并不是想退入贵州,而是想从南丹直接退入云南和线国安会合的,可攻占了桂林的太平军第五镇一直紧咬他不放,若是按原计划退入云南和线国安会合,陈维新担心自己可能撑不下去,所以在总兵徐天佑等人的劝说下,他领着残部退到了贵州境内。追击的太平军发现陈维新退入贵州境内后,不知为何竟没有再追下去。陈维新对此的判断是太平军的目的就是入云南勤王,所以他们不愿意进入贵州耽搁时间。
  “广东蛮子进展也太快了些吧?”
  多尼年轻的脸庞上浮现一丝讶色,有济度的前车之鉴在,他自然不怀疑广东那支明军的战斗力,也不会轻视,但是对方的推进速度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半个月前多尼接到赵布泰的奏报说太平军已经进入广西并占领梧州,巡抚陈维新派人八百里急报请求线国安领兵回援,但赵布泰却认为广西不比云南,太平军攻打广西的目的就是为了到云南救他们的朝廷,所以谁主谁次显然很清楚。大清军的用兵方向只能是云南的永历朝廷,广西那边虽梧州已失,但尚有柳州、浔州、桂林、南宁等大城横在太平军入滇路上,可令这些地方的守军坚守以迟滞太平军的脚步,这样等到他们拿下广西,打通和云南的通道时,云南这边的大局早已定了。没有了朝廷,没有了大义,太平军再是能打也终将分崩离析。
  多尼采纳了赵布泰的建议,他和洪承畴商量的结果是太平军进展再快,也须至少三个月时间方能占领广西,可现在,太平军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广西数座重镇,速度之快,多尼感到很是心惊。


第539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过了
  闻巩昌王白文选战败,清军吴三桂部已逼近永昌城后,晋王李定国担心圣驾会有危险,立即率本兵六千余赶往永昌护驾。28日,晋王兵于永昌城北突破清军胡国柱部防线冲入永昌城内。知是李定国亲自领军到来,吴三桂不敢轻视,忙令各部加强戒备,未得他军令不得擅自攻城。
  得报晋王亲自领军到来,永历喜出望外,带着大学士扶纲、雷跃龙、首辅马吉翔等人亲至城门相迎。看到一身戎装、满面风尘的晋王李定国,永历帝激动之余上前一把握紧他的手,颤声道:“晋王实话告于朕知,外面清兵是否势大?朕是否还有生机?”
  看着皇帝惊恐样子,李定国心中叹惜一声,安慰永历帝道:“圣上勿用担心,永昌虽被清兵包围,但西去之路尚未堵死。若事不可为,圣上可向西而去。”说完,怕永历不放心,又道:“臣亲自领军为圣上殿后。”
  一听永昌还没被围死,西去之路尚在,晋王又亲自领军为他殿后,永历遂心下稍安,可转眼又有所担心道:“西边不会有清兵埋伏吧?”
  皇帝的这个担心让晋王沉默,哨探奏报,围攻永昌的除了吴三桂的兵马,另外还有清征南将军赵布泰和贝勒尚善所统兵,现在永昌城外只见吴三桂部,却不见赵布泰和尚善的兵马,所以李定国担心吴三桂可能是故意留下城西这处缺口诱使他率军西去,而另派赵布泰等部埋伏于途中。若那样的话,西去之路可就是凶险万分了。然而即便吴三桂在西去之路布下伏兵,李定国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咬牙往西,因为永昌城已不足恃,围城清军有四五万之众,城中兵马连同他带来的这六千兵不过万余人,双方兵力相差四五倍。
  若单单兵力悬殊倒也罢了,毕竟晋王所领六千兵都是跟随他打了十多年的本兵,战斗力远比吴三桂部要强的多。问题是永昌城中连同皇帝在内,人心都是惊恐,所有人只想着逃命,所以晋王根本没办法凭永昌和吴三桂对峙。现在他能办到的就是将圣驾送出永昌城,只有圣驾没有威胁,他才能着手部署和清军的决战。要不然,他的鼻子总是被清军牵着,顾此而失彼。
  “臣已派人探察过,西去之路并无伏兵,圣驾大可放心通过。”
  李定国尽可能的安慰永历帝,希望他不致重演肇庆那幕,弃了百官潜逃。
  闻言,永历总算是真正放下心来,在永昌这几天,他真是日惊夜怕,做梦都能梦到吴三桂领着清军冲进城来,然后将他拖到城外用弓弦活活勒死。每回梦醒后,望着身边空荡荡的屋子,他都会默默流泪。同样是当皇帝,为何他的命就这么不好。难道大明朝真的要在他手中终结么?难道他要成为继崇祯、弘光、隆武之后又一个殉国的皇帝吗?
  永历不甘心,他以为自己已经不怕死,他以为自己会发愤图强,可是当死亡威胁再一次逼近,再一次笼罩在他头上时,他还是感到了害怕。他想活下去,哪怕不停的逃,不停的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活在恐惧之中,他也要活下去。
  这世间,唯一能让他活下去的就是晋王李定国,这一点永历深信不疑,所以他相信晋王没有骗自己,西去的路真的没有危险。
  马吉翔的脸上也露出喜色,只要圣驾没有危险,他这首辅就没有危险。只要永历天子在位一天,他就能当一天大明的权臣。至于其他的,他不敢想,也没空想那么多。现在的随驾队伍很让他满意,那些老是叫嚷着要杀他这祸国奸臣的的官员们不是自个跑了,就是被乱兵杀了,剩下的人虽然对他不满,但至少没有人再敢在皇帝面前说他马首辅的坏话。这一点,马吉翔很看重。
  黔国公沐天波和大学士雷跃龙、工部尚书王应龙等人则是沉默不语,没有因为晋王的话而露出逃生有望的喜色。
  大学士扶纲忽然问道:“晋王,若圣驾奔出永昌地界后,圣上到何处去等晋王,晋王下面又有何安排?”
  李定国思虑片刻,道:“圣驾暂往腾越州去,我和巩昌王已经计定,准备在腾越州丛山之中部署一次伏击,若伏击得手,清军当无力西进,到时我会接圣驾回返。”
  扶纲听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但视线却不经意的瞄向了马吉翔。李定国见状,眉头不由皱起。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永历在那连连点头,为晋王的安排感到满意。正要开口询问晋王准备何时伏击清军,晋王却突然沉声对他道:“圣上去到腾越州后,不论发生何事,臣请圣上万不能到缅国去!”
  “去缅国?”
  永历一怔,马吉翔也是脸色一变。
  发怔之后,永历立即表态道:“晋王放心,你和将士们在前方替朕用命,朕身为大明皇帝,又岂会弃国而逃。”
  天子已经做出保证,不论这保证有几分可信,晋王身为臣子也不能再多说什么。当下便要天子先休息,随驾官员准备移驾出城,他则去城头看看清军动向,以便决定何时出城西去。
  晋王现在不但是永昌城的定海神针,更是朝廷和永历心中的擎天之柱,所以永历和百官们都听从了晋王吩咐,开始准备出城事。
  晋王带着亲卫上城后,看到城外清军已加强了戒备,不由微微摇头。此时九月天,天空万里无云,一片明朗,可晋王心中却是愁云密布。不知何时,黔国公沐天波突然来到晋王身边,说出了他先前就想问的话。
  “圣驾除了西逃,便无有他路?”
  “清军势大,困守城中是死,出城奔逃是死。城中等死,别无生路,出城西去或有一线生机。”
  对沐天波,晋王倒也不瞒他多少,直接道明西去只有一线生机。
  沐天波想了想,道:“晋王是不是派人往川东联络一下。”
  晋王点头道:“川中那边,我想请圣上派几名内监前去联络文督师,请文督师出面联络夔东十三家和三谭等兵西进重庆,这样当能使清军回撤。”说到这里,想起一事,又道:“广东那边或许也可派人前往联络一下,毕竟是支精兵,若能来勤王,云南局面也当会有所改观。”
  沐天波却是摇头道:“难。”
  “难?”
  晋王有些不解的看着沐天波。
  沐天波叹口气道:“晋王有所不知,前些日子安宁生乱时,有自称粤国公的兵将劫去了大长公主殿下,当时皇后、东宫、太后都在,娘娘要那些粤国公兵护驾,对方却不愿意,只劫走了大长公主殿下。此事圣上知道后龙颜大怒,皇后娘娘和太后那边也对粤国公很是生气,说粤国公是和孙可望一样的跋扈奸贼。”
  “还有这事?”
  晋王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心中大为惊讶,那秀才的兵竟敢不护驾反劫走公主殿下?
  “此事许多人见了,皇后娘娘亲口说的,当假不了。”沐天波说道。
  “要真有这事,那秀才做的有些过了。”晋王摇了摇头,有些自嘲道:“我也是病急乱投医,罢了,不去说广东了,他们肯来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沐天波抬头看了眼城外清营,有些惆怅道:“不知郭学士那边不知是否联络上那嵩,要是那嵩愿意起兵,晋王这边压力也能小些。”
  大学士郭之奇前往沅江联络土知府那嵩一事,晋王有所耳闻,皇帝特命加升那嵩总督部院衔,巡抚云南。元江知府一职也由其子那焘袭任,又加那嵩之弟那仑为佐明将军,那嵩为怀明将军。除此之外,他也听说沐天波派他的次子沐忠亮到那家入赘,想到沐天波长子死在沙定洲之乱,眼下就次子沐忠亮一根独苗,现在却让这根独苗去那家入赘,如此一来沐天波就算断了后,晋王不由很是唏嘘:“国公倒也舍得让忠亮去。”
  沐天波笑了笑,然后一脸正色道:“若是能说动那嵩反清,区区一个儿子有何舍不得的。若是大明能够中兴,便是要我沐天波死上一百次,一千次,我亦不会有半句怨言……晋王也不必说我,为了大明,晋王付出的难道比我沐天波少了么?”
  “我……”
  想到自己这一生,晋王瞬间有些失神,鼻子有些酸酸。是啊,他这一生,为大明付出了太多,可到头来,他又得到了什么。
  城外,吴三桂也有些失神。
  “沅江土知府那嵩、那焘父子主盟,勾连各土司歃血钻刀,真正作叛,若不剿除,则地方震动。且沐天波将子妻送往沅江府为质,将金银财物抬送沅江土官,叫沅江并普洱土官由临安出兵,要来抢云南。”


第540章 那秀才真是来勤王的么?
  “那嵩父子这个时候举兵,倒是选了个好时机,毕竟永历朝廷未亡,人心也未定。他这时候举兵,能捞取的好处也是多多,至少,永历不会亏待于他。洪经略书信中透露,信王爷认为沅江必须镇压,要不然那些已降我大清的明朝官兵定然会蠢蠢欲动,各地土司也会随之响应,王爷这边一日不解决永历,云南便一日不会平息。所以信王下令固山额真卓罗领一半满军经通海往征沅江,大将军自个则和额真宜尔德领另一半满军留守昆明。”
  胡守亮一边说着,一边将洪承畴从昆明发来的书信递给了边上的方献亭。帐中还有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