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昆明。”
  胡守亮一边说着,一边将洪承畴从昆明发来的书信递给了边上的方献亭。帐中还有两人,一个是吴三桂的女婿夏国相,另一个则是新任云南巡抚林天擎。
  夏国相文武双全,擅长谋划,早年却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才华却无施展之处,直到被吴三桂看中才得以大展拳脚。不仅如此,吴三桂还令夏国相掌管自己的嫡系兵马关宁兵,另外还将自己的长女嫁于他为妻,如此,自然令得夏国相对吴三桂忠心耿耿。外人皆道若平西王有左膀右臂,那夏国相定是其中之一。
  林天擎此人乃洪承畴的亲信,洪承畴尚是明朝三边总督时,林天擎就在其幕下任事。松山之战后,林天擎随洪承畴一起降清。顺治十年经洪承畴保荐出任湖广巡抚,顺治十一年被嘉鱼知府告索贿,结果被清廷以“才力不及”降一级,照旧留任。其后又以微故连降五级,调外用,其湖广巡抚一职由内院学士张长庚接任。
  清军入滇后,顺治诏问洪承畴何人可任云南巡抚,念旧情的洪承畴便向顺治再次推荐林天擎,顺治本不想启用林天擎,但念在洪承畴劳苦功高,大清军三路入滇又进展顺利,于是便卖了洪承畴面子,如此林天擎才得已出任云南巡抚一职。
  不过虽名为云南巡抚,但林天擎现下也没什么事务要办,昆明城又被明军一把大火焚毁,使得他的巡抚衙门都没地安置。信郡王多尼那里也不待见他,老恩主洪承畴日子过得也不舒心,堂堂一个五省经略现在要么就是被信郡王叫去做些幕僚事,要么就是被派去筹措粮草,对云南军政根本插不上手。几路大军也只有吴三桂这个名义上的学生还能受他一点影响,其他几路压根不理会洪承畴这个经略,更休说对林天擎这个巡抚有什么好脸色了。
  林天擎是自个请求洪承畴帮忙在信王那边说项,让他到吴三桂军中来的,他实在是不敢待在昆明了,因为广西提督线国安那里传出话来,说要给他好看。
  线国安要给林天擎好看,是因为这个新上任的巡抚大人向朝廷参了他一折子,说他线国安随大军进剿云南迤西地方,大肆抢掠,奸淫杀戮,使得其部所至地方生灵涂炭,更激起民变无数。身为云南巡抚,林天擎不得不请求朝廷给线国安处分,以安民心。哪曾想奏疏还在路上,却不知线国安怎么知道这事的,气的在军中扬言要宰了林天擎。
  林天擎是云南巡抚,线国安是广西提督,自然不可能真宰了林天擎这个朝廷督抚命官,所以那话实是气话。可林天擎听在耳中就不一样了,眼下云南没人待见他,老恩主洪承畴说话也不顶事,线国安真要找他麻烦,信王多尼那边肯定也不会为他做什么主。现在云南正在交战,到处烽烟,线国安固然不敢明目张胆杀他,可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使人背后下黑手,然后将他的死归究于明军剌客身上。所以为保性命,林天擎只得到吴三桂军中暂避,想着线国安是广西提督,等到云南战事结束,他肯定要回广西去,到那时自己再回昆明,便不用担心线国安会下黑手了。
  吴三桂对林天擎这个云南巡抚倒也礼敬,大小军议都会让其在场,加之知道这位巡抚和自己那位名义上的恩师关系颇浅,因此也是刻意拉拢。毕竟,若有云南巡抚支持,平西王所图谋的云贵分封之事也能顺利得多。
  听完胡守亮所说,吴三桂笑着摇了摇头,道:“土兵战力有限,那嵩父子固然实力不弱,可真要满军过去,他们也是挡不住的。大将军此举倒也应对得当,对付这些土官,就得杀鸡用牛刀,要不然,他们会以为我大清兵怕了他们。”
  “王爷此言有理,卑职也是这么想的。”胡守亮笑着附和了一句,然后又拆开一封公文,扫了一眼后眉头顿时皱起。
  见状,吴三桂问他:“什么事?”
  胡守亮定了定神,道:“信王令线国安回师。”
  “回师?”
  吴三桂和方献亭都是一愣,夏国相神色不变。林天擎却是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这消息可是他到云南来听到的最好消息了。天幸,大将军竟叫线国安回师了,莫不成是自己的折子起了效果,朝廷要治罪线国安了?
  “线国安不是攻破广西府城了么,怎么信王要他回师了?”
  吴三桂有些奇怪,左路清军虽以征南将军赵布泰为首,但主力却是线国安麾下的广西兵,如今虽说明军退到了滇西南一带,可是云南其余地方也不安定,仍需大军进剿。线国安手下有三四万兵马,正可用于这些地方,多尼又是发了什么毛病,竟将人调了回去?
  “胡兄,到底怎么回事?”方献亭见胡守亮神情不对,便问胡守亮道。
  “广西巡抚陈维新急报,广东明军已经占了桂林,正在往云南赶来,所以信王命线国安回师堵住广东明军。”胡守亮说完将公文递给吴三桂。
  吴三桂看公文的时候,胡守亮对方献亭三人道:“陈维新急报上说入桂的广东明军有十几万兵马,衣甲兵器俱利,为他从未见过的明军,恐是我大清兵劲敌。”
  “十几万?”方献亭一惊,广东明军的实力让他有些震惊。
  夏国相却冷笑一声,不相信道:“陈维新是怕朝廷追究他弃地之责,遂扩大了广东明军实力。有兵十几万,连上夫役,可得二十万兵马了,广东明军哪来这么多人的?”
  “十几万肯定是夸大之数,不过能短短一月就攻占广西数座重镇,这广东明军也端的是精锐了,怕五六万人当是有的。”
  吴三桂说着放下公文,看着众人有些感慨道:“本王初听那秀才之名还是大前年在汉中的时候,那时只闻那秀才据了新会败了平南王世子,不想这才两三年光景,平南王、靖南王、简亲王、李率泰、哈哈木都成了这秀才手下的败将,且这秀才还据了一省之地,带出了一支强兵来,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厉害,厉害……”
  胡守亮、方献亭都微微点头,夏国相虽自视甚高,但对于那个在广东冒起的贼秀才,心下也是佩服的,毕竟对方可是击败了满州大兵。说起来,自前明万历辽事以来,满州人还是第一次在汉人手中遭逢这等大败,不但丧了无数额真、都统、参领,亲王也给送了一个,这还不说那两个和岳父一般的汉藩。英雄两个字,那贼秀才当得。
  林天擎却道:“那秀才厉害倒是厉害,不过在下官看来,却是不识时务,不明大局,他那些兵再是能打,跑起来再快,总不能明儿个就出现在咱们眼皮底下吧。所以王爷也不用担心那秀才来勤王,信王已叫线国安回师,广东明军要来云南首先得败线国安,等他们真败了线国安,王爷这边大事已定喽。”
  方献亭点头道:“这话说的对,那秀才跑得再快,也是赶不及了。”
  胡守亮忽道:“王爷,我在想,那秀才真是来勤王的么?”


第541章 敢于亮剑的汉人英雄
  秀才到底勤不勤王?
  云南的吴三桂和幕僚们在思虑,在等待最终的结果。
  远在千里之外的桂林城中,数万整装待发的太平军将士也在等待着,然而他们的大帅此时却不在桂林城中,而是去了紫荆山区一个叫金田的小村子。
  高级将领们没有一人知道大帅为何要去这个叫金田的村庄,也不知大帅为何要在金田村的破庙住了一夜。没有人敢靠近破庙,唯有瞎子李扛着铁锤坐在门外。
  这一夜,瞎子李很迷茫,也很困惑,因为他听到了一个从未听过的名词——“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什么?
  天上的国度?
  瞎子李抬头仰望星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迷迷糊糊竟是睡着了。次日天亮,他身后的大门被打开,周士相从屋中出来踢了一脚还在酣睡的瞎子李,然后传令回桂林。
  自始至终,周士相都没有对部下们说过半句他在破庙里在想什么,又做了什么,更没有告诉部下们他来金田的目的。
  这个世上,或许只有瞎子李这个大老粗能够触摸周士相心中深藏的秘密——那个由两广子弟开创的轰轰烈烈反清运动,那个无数穷苦百姓为之奋斗、为之奉献又为之绝望的天国!
  200年后的金田,两广汉人在此解开了辫子,向着满清王朝发出了他们的最强音——杀妖!
  他们被满清蔑称为“长毛”,但他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太平军!
  200年前的金田,一个后世的灵魂来到了这里,他的辫子早已割去,他同样在此发出了他的誓言——灭胡!
  他被满清蔑称为“贼秀才”,但他和他的部下们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太平军!
  同样的誓言,同样由汉人发出。
  汉人不是两脚羊,因为汉人从来不缺少反抗者;
  汉人的脊梁骨可以被打断,但汉人的身躯不会就此倒下;
  终有一日,断了的骨头会重新续上;
  终有一日,汉人会完成自我救赎!
  历史告诉汉人,他们在华夏大地创造的璀璨文明并不是他们最骄傲的壮举;
  灭他人族,屠他人国,才是汉人最引以为豪的壮举。
  从黄河边弹丸之地走出的汉人始祖在历史长河中不知屠戮了多少异族,终致华夏大地为汉家一统。
  汉人有过失败,曾几次站在灭族的悬涯边,但汉人一次次挺了过来。
  一次又一次,汉人中走出无数英雄,他们带领汉人向着异族发起反击,向着他们亮出最锋利的屠刀。
  几千年了,汉人一直生活在华夏大地上,而这片土地却不知湮没了多少异族。
  汉人可以失败,可以沉沦,但绝不会就此沉睡。
  十年、百年……
  汉人可以睡得久些,但终会醒来,他们也将最终明白自己的神圣使命——灭杀一切异族。
  两百年后,在这叫金田的小村子,两广汉人苏醒了。
  两百年前,在这叫金田的小村子,一个汉人早就苏醒了。
  ……
  与世隔绝的金田村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大队明军,然后这一大队明军又在村民惊恐和不解的眼神下离去。
  明军离去后,村民们好久才回过神来,他们看到了那个明军的大官在破庙里住了一夜,所以他们很好奇那个明军大官在破庙里做了什么。有人甚至猜测,那个明军大官会不会在庙里留下什么宝贝。于是,带着好奇和寻宝的村民涌进了破庙中。
  然而,庙内,一切如常,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灰尘还是跟昨日一样多。
  带着期望的村民在庙里找了许久,这才确信那个明军大官没有留下什么宝贝在庙里。他可能只是带着手下军队路过这里感到累了,所以才在庙里睡了一晚。
  失望的村民准备回家,突然,有人叫了起来:“柱上有字!”
  村民们立刻挤了上去,那柱上真的有字,从上至下有四行,每行都有七个字,看起来好像是一首诗。
  村民们人虽然多,可却谁也认不得这柱上写的是什么字,只能干瞪着眼,纷纷猜想那明军大官会写首什么样的诗。最后还是村长发话了,要人去镇上请田秀才过来。
  田秀才是镇上唯一有功名的士人,不过读书读的把眼睛都读坏了,人离的稍远些,他就没法认出对方是谁。对方走近后,也是看的不清楚,要把脑袋凑上去才能看清对方的模样。
  田秀才也听说了金田村来了明军,所以一听有明军大官在村里破庙题了诗,立时有些激动要去一观大官的墨宝,也不谈酬劳了直接乘着牛车就赶了过去。
  到了破庙,村民们立即将田秀才当成贵宾般迎了进去。
  “诗在哪?”
  田秀才高度近视,在村民的指引下摸到那柱子边,模糊的视线中果然有四行字在。
  他将脑袋凑了上去,眯眼细看,发现这诗的第一个字是“龙”字,然后是“潜”字。
  龙潜?
  田秀才心中暗惊,题诗人什么身份,竟敢用“龙潜”二字?!按住心中惊讶,他逐字逐字看去,一边看一边轻声读着。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这……这……这是反诗!”
  田秀才失声叫了起来,他敢肯定,这柱子上的诗就是一首反诗!
  “反诗?!”
  村长一头雾水,村民们也是面面相觑,那明军大官在他们村子的破庙题了首反诗?他要反谁?
  “田相公,这还有个名字呢。”
  村里一个年轻人指着这首反诗下的三个小字提醒田秀才。
  闻言,田秀才忙凑眼去看,看完却是一愣:“洪秀全是何人?”
  ……
  正在回返桂林路上的周士相自然不会想到,他在破庙柱子上所题诗作会让村民们轰动起来。
  那诗的确是反诗,作诗人便是洪秀全。周士相没有窃将洪天王的诗作据为己有,他留了洪秀全的名字。但他却没有想到,这首反诗日后却给他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洪秀全这个名字也成了世人猜测的重点。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周士相从不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因为在他看来,否定太平天国就是否定华夏大地所有无权无势的普通人。
  为何伟人会赞同太平天国运动,因为这是被压迫的汉人唯一能够奋起反抗的途径!
  为何有些人要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给太平天国大泼污水,因为他们不希望普通人起来反抗他们。
  参加太平军的都是穷苦人,普通人,用后世的话说都是吊丝,他们勇敢站起来反抗异族残暴统治,无论他们是否成功,在金田向满清胡人亮剑那刻,他们是英雄,是汉人的英雄!
  后世无数吊丝拼命诋毁太平天国,否定那些敢于抗争的先烈,真是极其可笑,因为他们是在否定自己有抗争的资格,否定自己会改变历史。
  也许,他们是在默认自己就应该被压迫,被统治。


第542章 我们去湖南
  “请大帅领我等入滇勤王!”
  周士相一回到桂林,等待多日的威远侯郭登第、庆丰伯李光伯、漳平伯周金汤、海北道周腾凤,威定伯施尚义等第九镇旅校以上将领便齐来请命要求立即入滇勤王。
  赵四海、铁毅、苏纳、赵自强、齐豪、邵成国、苏日勒、黄四成、胡明义、李国安、于世忠、鄂多等太平军嫡系镇高级将领也齐聚一堂,望着周士相的目光各有不同。
  第九镇诸将皆是坚持在广东抗清的明军,也都是主动响应周士相勤王号召,故勤王积极性绝不弱于太平军任何一镇。然周士相率领太平军摧枯拉朽般攻占广西,却突然在桂林停步不前,这令第九镇诸将心中都是疑虑,不知周士相为何突然停了下来,须知云南那边晋王可是独抗数十万清军,圣驾危在旦夕,救驾如救火,哪里能容半点耽搁!
  周士相去了紫荆山区,他们找不到人,只能耐心等侯,现在周士相回来了,他们自然要来问一问兴平伯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当然,质问他们是不敢的,但请命立即入滇勤王却是任谁也挑不出错的。
  几个镇将中,铁毅是矿工出身,若没有太平军,没有周士相,他早已死在德庆大牢中,所以他一直视周士相为救命恩人,和第一镇的葛义、第三镇的秃子蒋和一样,基本上是周士相说打哪,他们就打哪;周士相说杀谁,他们就杀谁。故而周士相没有下令要各镇马上勤王,他自然没什么勤王的积极性。在他看来,去救那个赏罚不公的皇帝还不如另立一个新君,或者秀才自个黄袍加身也行。
  齐豪是大西军出身,虽说晋王对他不免有些不公,但感情上他还是倾向入滇和晋王并肩作战的。但也正因为他是大西军出身,所以他不便和威远侯郭登第他们一样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