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项龙、魏止、曹永三人将计就计歼陆逊两万兵马,带得陆逊带着仅剩的两万兵马弃城而退回鄱阳湖内的消息终于是传回洛阳了。连着数大郡落入他们之手,这样的消息,真是让人高兴,高兴得厉害。
  这会儿,江东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比如,孙权据鄱阳湖而守,纵以四面包围而困之,那也是僵持不下。
  孙权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输得那么惨过,这一输,父兄所累积的基业,就要毁于他手。
  “大王。”陆逊败退,身上挨了一箭,眼下四面已经在不断地与他们缩入,孙权不愿意降,陆逊拖着重伤下榻,“大王,臣愿与曹军再战。”
  “曹军,若仅仅只是曹军,有何畏之,可是后面还有一个诸葛亮,诸葛亮啊!当初,没能杀了曹盼,不曾杀诸葛亮,是孤毕生最悔的事。”孙权昂头长叹,想起了什么,一下子走到陆逊的面前,捉住陆逊的双肩,“杀不了诸葛亮,至少,至要杀了曹盼。以江东如今的局面,再无回天之力,伯言,孤只要杀了曹盼,只要杀了曹盼,无论怎么样都行。”
  陆逊捂着伤口道:“大王,未到最后一刻,胜负未分。”
  “已经到最后一刻了,伯言,孤心里清楚,孤有眼睛看得清楚,我们没有退路了。四面围成之势,之前让子瑜去游说诸葛亮都不成,如今更不可能。这一切,这一切都拜曹盼所赐,都是曹盼一手造成的。所以,孤一定要杀了,在孤死前,孤一定要让她陪葬。”欲杀曹盼之心,孙权从来没有这样的强烈过。
  “若魏帝一死,天下必将大乱。大王,杀魏帝可行,大王也要保重,魏帝一死,我们就有机会了。”陆逊十分理智地提醒孙权这话。
  “所以,伯言已经有主意了,有了,杀曹盼的主意。”孙权抱住陆逊的双肩而问。
  陆逊道:“可是大王,此计不易。”
  孙权却是不管的,“你说,孤听着,孤相信伯言,无论是什么计,孤都相信伯言。”
  坐困之兽,存拼死相搏之意,局便未定……
  作者有话要说:  开车什么的,有贼心没贼胆……新书大纲准备着,吐血也要码起来……


第351章 不认输
  武陵郡内,战事传来,曹盼与诸葛亮对面坐着,诸葛亮与曹盼号脉,曹盼并没有说话,过了很久曹盼才道:“今夜,我们登山去看星星吧。”
  “好!”诸葛亮答应得很干脆,曹盼便吩咐人去准备,太阳快下山了,两人携手登山而去。
  胡本与静姝、燕舞将一切都安排好了,然后自然是退到老远去,只将空间留给曹盼与诸葛亮。
  “看看我身边的人,再看你身边的人,是何感想?”曹盼打趣地问了一句,诸葛亮将她身上的披风与她披好了,让她靠着他才道:“我与你,本就不同。”
  不同,他们是真的不同。曹盼昂着头看着满天的繁星,“诸葛,后悔吗?后悔认识我,后悔,娶了我?若非我,你不必受心痛之苦。”
  哪怕诸葛亮再想瞒着她,曹盼是什么人,昔日没有与诸葛亮相处的机会罢了,一月的朝夕相对,同床共枕,她又怎么会没有发觉诸葛亮心痛的毛病。
  “不悔。你悔吗?悔与我相识,否则,你该有更圆满的生活,而不是要忍受与我生离,半生对峙,将来,还要与我厮战到底?”
  “荀令君,我的荀师傅,你知道?”曹盼没有立刻回答诸葛亮,却提起了荀彧。
  “令君大德,天下皆知,为亮所敬。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礼,亦为亮所铭记。”诸葛亮听曹盼提起荀彧之时,肃然起敬,目光显露的是毫不掩饰的敬佩。
  曹盼道:“我知道。我知道你是与荀师傅一样的人,从一开始我就已经知道了。师母曾与荀师傅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是这世上最守规矩的人,却为我做尽了不守规矩的事。你也一样。师母感受到荀师傅的欢喜,我也知道你的欢喜,只是我之与师母不同,师母爱荀师傅,愿为其舍弃一切,与之同生共死,但我爱你,却不会愿意为你而舍一切。”
  诸葛亮道:“这样很好。”
  抚过曹盼的小腹,诸葛亮叮嘱道:“你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他。”
  “会的,此一别,我是大魏的女帝,你是蜀汉的丞相,自此,各凭本事定天下。除战场相见,非以死而不复见。”曹盼一字一句话地说着,“所以,陪着我,好好看看这满天的星斗,就像,看着这天下。”
  “好!”他们都清楚即将要走的路,而他们都不是会回头的人。
  天空第一道光出现,诸葛亮道:“该走了。”
  一月相聚,已是极限,随着江东大局已定,曹盼要走,诸葛亮也要走了。
  “好!”曹盼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站了起来,“心悸的毛病,你要照看好自己。想要赢我,想要一统这天下,想要匡复你的汉室,身体不好,活得不长,壮志未酬,岂不更可惜。”
  “你欠我的,自此还清了。”曹盼告诉诸葛亮,孙权,孩子,他欠她的,还清了。
  “好!”诸葛亮说了一句,曹盼转身往外走,再没有回头,此次一别,相见无期。
  “陛下。”曹盼一离开,所有人都跟上,燕舞唤了一声,曹盼道:“与阿无传信。”
  燕舞一顿,最终还是应下了。曹盼带着她的人,迅速地离开了武陵郡,赶赴南郡,进入江夏。
  南郡、宜都、武陵,那是早就说好的许给益州的城池,曹盼言而有信,城池已经交给了诸葛亮,三郡之内所有的魏军皆已撤出。
  可是,曹盼刚到的江夏郡,秦无即兴兵夺回南郡,益州兵马也在此时再进,夺下了南昌,甚至陈兵于江夏郡外,南郡,秦无夺回了,他们却没有与秦无抢,只是退于武陵与宜都。
  而秦无拿下南郡后,并未再兴兵,南郡据长江之天险,这个地方,谁握在手里谁就等于掐住了谁的喉咙。眼下江东的大局已定,纵然孙权还活着,还有兵马,只守着区区一个鄱阳郡,败局已定。
  这个时候不把南郡拿回来,等跟孙权打完了之后再拿,那就没那么好拿了。
  “那魏帝明明说了将三郡给我们的,这还没打完孙权呢,她就让人占了南郡,真无信义。”益州那头听说了曹军竟然再夺了南郡,咬牙切齿的责怪曹盼不讲信义。
  “这么说也不对,南郡人家是给了我们了,那也没说不能再攻下。给了我们再夺,不算不讲信义吧。”倒是有那脑洞开得可以的人并不觉得曹盼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好了,好了,比起一个南郡来,眼下孙权退守鄱阳郡,丞相,我们该怎么办?”马谡让其他人别吵吵了,现在最要紧的哪里是南郡,而是孙权。
  孙权虽然被困,人还活着。
  “据守南昌,若孙权兵袭,诛之,追之,若不退来,不动。”诸葛亮吩咐。这个时候,孙权最想杀之而除之后快的不是他,而是曹盼,可是,想要杀曹盼,谈何容易。
  不动,只因鄱阳郡中是孙权最后的兵马,以益州如今的情况,为了一个鄱阳郡而倾尽兵力一战,不值得。益州损失不起,曹盼也一定不会坐视才仅有一郡的情况下,益州夺得鄱阳郡。
  故,诸葛亮选择直接放弃。比起与曹盼相争,损兵折将,眼下益州最要紧的不是得到更多的城池,而是如何将此战所得收为所有,在曹盼与孙权对峙的时候,强大自身,孙权若亡,接下来,就是他们的战场了。
  敌强我弱,诸葛亮思虑着用什么办法能最快的让益州强大起来……
  “丞相,江东传来消息,为保将士性命,孙权已摘下王冠,去降书道愿举城降与魏帝。”诸葛亮思虑之时,江东的消息传来,诸葛亮听着一顿,孙权,他会投降曹盼?
  “陛下!”在诸葛亮心怀疑惑之时,自江夏郡再归于合肥的曹盼也同样在思考,孙权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魏止与曹永行来与曹盼作一揖问安,曹盼道:“表现不错。”
  这般夸赞的话听在他们的耳中,魏止止不住咧开了嘴,倒是曹永道:“没能将陆逊的兵马全歼,永之过也。”
  要是把陆逊的兵马全歼了,事情早就完了,哪里还有如今孙权蹦跶的机会。
  魏止嘴角抽了抽,曹盼都夸他们了,偏偏还表露不满意,实在是过份了。
  “陛下,陆逊诈降已经用过一回了,如今孙权又说要降,那也一定是别有所图,依永之见,咱们还直接攻城将鄱阳郡拿下。”曹永担心的与曹盼进言。
  “可是,你可知道,鄱阳郡的百姓如今是何模样?”曹盼知道曹永,曹永诚实地摇了摇头,表示并不清楚。
  “那朕告诉你。鄱阳郡的百姓与江东的将士,皆于鄱阳郡内,跪求朕亲自往鄱阳郡接受孙权的投降,更希望朕,当着他们的面许孙权不死。否则,他们愿与鄱阳郡共存亡。”曹盼把鄱阳郡的情况道来。
  曹盼道:“孙权愿举城而投降,是为保住将士的性命。将士,那也是百姓。孙权为了百姓愿意与朕投降,你说这个时候朕还能派兵去攻打他?”
  可是,曹永道:“陛下,孙权绝不可能会投降,假意投降,要取陛下的性命才是真,否则他又怎么会要求陛下亲致鄱阳郡。”
  点了点头,曹盼认可曹永的说法,“不错,江东会亡,孙氏三代积攒的家业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皆因朕而起。孙权说恨朕是半分不假,说他最想要杀的人是朕那也不假。但就算明知他另有图谋,朕能不接受他的投降,朕能置百姓的请求于不顾?”
  “民心。孙氏三代在江东经营许久,百姓因他们而得享太平,他们也就会希望孙氏,或许说孙权这个让他们过上太平日子的人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自然,鄱阳郡百姓会说出若朕不能亲自前往鄱阳郡接受孙权举城而降,同意饶孙权不死的,他们便与鄱阳郡共存亡的话,绝对是有心人有意授之。”
  “但那又如何。百姓们无论一开始怎么想,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区区一郡百姓的事了,话丢了出来,天下皆知,朕如果不去,孙权便不降,孙权不降,我们就算不攻,那也只能拖着。拖,我们的粮食供应能拖得起,天下民心却拖不得。”
  “朕有今日,皆因民心在朕。江东之地初得,他们都在观望朕的态度,看着朕是不是把他们放在心上。为君者,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趟,纵然知道孙权用计,朕也必须去不可。否则,朕不仅要失去刚拿下的江东诸郡,就连原本的天下,也会随着此事而引得天下动荡,朕,赖以而存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朕,没有选择的余地。”
  一想,曹盼很容易就想明白了孙权打的好算盘。这一招,真是高明呐。这可是当年曹盼用过的技俩,没想到有这么一在,曹盼也会被掣肘至此。
  去,孙权一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杀她,只要她一死,孙权凭鄱阳郡如今的兵马,不仅可以夺回失去的州郡,更能趁大魏乱起之际,得到更多的州郡;曹盼就算是猜透了孙权的计谋,她还是得要去,若不去,百姓相请,孙权投降的姿态摆在那里,她不敢去,只会叫天下人都瞧不上她,更是失了她一直致力要得到的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曹盼能有今天,因为民心在她这里。她困鄱阳不成,攻鄱阳更不成,那样的做法,都只会将这局面搅得越来越乱,洛阳,还有世族。
  “陛下,孙权用百姓逼迫陛下前去鄱阳,必然早有准备,陛下纵然非去不可,那也当思应对之策。”曹永吐了一口气,目光坚定看向曹盼,“请陛下允永随陛下同去。”
  说着朝曹盼跪下了请求,魏止也赶紧的道:“陛下,臣也要随陛下入江东,保护陛下。”
  “比起近身保护朕,帮朕想一个可以安然无恙回来的计策不是更好?”曹盼笑着现走出来扶起了曹永,又与魏止说了一句。
  “陛下。”张辽的声音传来,接着便看到张辽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陛下,孙权那小子够狠的,假言说降,却于鄱阳郡中训练死士。陛下,那鄱阳郡进不得。”
  死士是做什么用的,不正是用来杀人的?这个时候孙权训练死士,冲的就是曹盼。
  曹盼摇了摇头,“朕必须得去,否则,死的就不仅仅是朕了。”
  她死了也就死了,但若因此,连曹操打下的天下也因她而毁了,曹盼又有何颜面再见曹操。
  进是死,退更是死。如此,曹盼只会往前走,她就不信,她会死在孙权的手里。
  张辽唤了一声陛下,曹盼扬手打断了他要说的话,“张将军来前,他们已经劝过朕了。如果朕有别的选择,朕也不会以身犯险。”
  眼下她更不是一个人了,但是,如果她这一次不去,这天下将不再是她的。
  清楚明白这一点,曹盼便思虑该如何进的鄱阳城。这样的主意,一定是陆逊想出来。
  陆逊,这位果真是了不起,比起周瑜来,那是有过之而不无不及。好,甚好!
  “这一次,谁代朕走一趟鄱阳?”谈妥会面之事,把该掌控的掌控在手,她倒要看看,陆逊究竟有多厉害。
  “陛下,臣去。”杜子唯毛遂自荐,杜子唯道:“臣虽然成了废人,但是,弓长当年死前说过的话,臣还记得,他将箭门的箭法留给孙权,虽然不确定真假。然此去鄱阳,不仅是与孙权确定他如何降,在何处降,更是要弄清楚孙权手里有什么人,准备如何以降为名,设伏于陛下。”
  杜子唯继续道:“臣是除了陛下之外,箭门仅剩的人,臣比陛下更了解箭门,所以,是不是箭门的人,臣还是能看出一二的。”
  果然,没有人认为孙权会真投降,一切不过都是计,用鄱阳的百姓来威胁曹盼,让曹盼连说不去都不成。
  其实让曹盼最为顾忌的,也正是当年弓长留下的话,他道将箭门箭法留给了孙权,这么多年过去了,纵然没有名师指导,但是只要照着箭法去练,孙权如今的手上,必有一支神箭队。
  “好,那杜大人去时,带上利剑的几个好手去,若是需要打探虚实,就让他们去。”对箭门最了解的人,莫过于杜子唯了,让杜子唯去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该给杜子唯准备人,曹盼亦是十分自觉。
  杜子唯与曹盼作一揖,“谢陛下。”
  如此,杜子唯便领着不到十人,到了鄱阳郡,孙权从听了陆逊的计后,一步一步的按照陆逊说的去坐,他很确定,曹盼一定会来鄱阳的。
  “既然来了,就让人进来吧。”一个多月的时间,孙权一个据江东而守的三大诸侯之一变成了仅剩一郡的狼狈之人。
  巨大的压力之下,孙权苍老得很快,竟然透着一股迟暮之气。
  杜子唯走是来,与孙权作一揖,“合肥太守杜子唯见过吴王。”
  吴王,这还是曹盼给他的封号,孙权听着身的寒气更重了,“吴王,好一个吴王。孤这个吴王,还是你们魏帝亲封的。”
  “吴王雄才伟略,陛下不过是有功而赏罢了。”杜子唯接话,不忘拍一记孙权的马屁。
  “雄才伟略,你是在讽刺孤吗?看看这江东,如今一半在魏帝之手,一半在诸葛亮的手里,孤就只剩这一个鄱阳郡,还有两万兵马了。”孙权是悲亦是痛的。
  他与曹操、刘备交手无数,曹□□了,刘备也死了。他们二人皆有吞并江东之意,但却没能得江东半寸之地,一统天下之愿,止于江东,孙权曾无数次引以为傲,为自己能打败这样两个枭雄。
  可是,怎么会变成了这样了?明明一切都好好的,为什么曹操一死,刘备一死,据江东而守的局面会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才一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