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青道:“那我只要听两位郎君的安排就好?”
  “是!”诸葛亮肯定地告诉长青,长青一听不用他动脑筋,自是大松了一口气。
  “收拾收拾,即刻起程赶往长安。你到了,州平和元直自然会找得到你。”诸葛亮并不把崔钧和徐庶的联系方式告诉长青,长青也没有要多问的意思,听着点了点头,“是,公子,我这就去收拾。不过公子,你要记得按时的吃药。”
  都要出门了还不忘诸葛亮的身体,叮嘱诸葛亮要吃药。诸葛亮听着点了点头,长青立刻地去收拾包袱,速速地赶往长安。
  一直忍着咳嗽的诸葛亮待长青一走,立刻就咳了起来,诸葛瞻连忙地上前扶着诸葛亮道:“父亲,你快坐下来休息吧。”
  曹盼给曹恒小朋友找了两个玩伴,一个吃货,一个好美色,墨问见过一回后,嘴角抽抽地跟崔今嘀咕了一句,“陛下这教女儿也跟我们不一样。看看进宫陪殿下的两个孩子,一个只会追着殿下要吃的,一个费尽心思的想要摸殿下的脸,这都不是正常的孩子。”
  “殿下也不是个正常孩子。”对于墨问的吐糟,崔今堵了一句。
  “有陛下这样一个当娘的,怎么会正常。”墨问对曹恒的一切表现都觉得理所当然。
  崔今道:“如此,你还担心什么?”
  墨问无力地挥挥手道:“殿下可是陛下唯一的子嗣,将来这天下也将是她的,要是弄不好,非大魏之幸,而非天下百姓之幸。”
  嗤笑一声,崔今道:“殿下如今才一岁半。这么大点的孩子,还是只会哭闹的时候,我却从未听过殿下哭闹。”
  “你不懂!”墨问也不知该如何地说他如今这心里的感觉,他总觉得曹恒与曹盼不像,只怕,曹恒的性子多是像那位诸葛丞相的吧。
  吐了一口气,像曹盼他是一点都不担心,像诸葛亮,将来那也是女帝,女帝啊!墨问脑补着如今的诸葛亮怎么当皇帝,只觉得完全无法接受。
  无力地蔫了。崔今瞧着他这般模样,“你究竟是在担心什么?”
  “此生能遇陛下如此明君,三生之幸也!”墨问闷闷的说了一句。
  “我怎么听着你这话像是反话?”崔今侧过头地问,墨问道:“哪里是反话,这是真的,绝对是真的。因此,只要想着后继之君不如陛下,便觉得生无可恋,连官也不想做了。”
  崔今毫不犹豫地道:“殿下才一岁半,你怎么就觉得殿下将来不如陛下了?再说了,陛下当年有荀令君,郭军师,贾先生,先帝教导,如今殿下也有陛下,左仆射,右仆射,中书令,你。至少,总要给殿下一些时间,才可定论吧。”
  “珠玉在前。”这一声的感慨,不过是因为曹盼之出色,崔今一下子笑出声来。
  “你这心操得真是比陛下还重。听说当初你曾与陛下说过,陛下能想什么得什么,独独心之所系,求而不得。难不成你看出殿下什么来了?”说到这里眯着眼睛直盯着墨问。
  墨问赶紧的摇头,“并无,并无!殿下的生父,你知?”
  这些皆是各自肚明却不道破的话,哪怕是夫妻俩也都各不相说。墨问道:“咱们的殿下性情只怕是像了那位。故,我才担心!”
  “那又如何。”崔今依然觉得墨问想得太多了,扫了墨问一眼,“哪怕如今像,似其聪慧,稳重,余下的未长成之前,岂可知。”
  得,墨问揣着自己的那心呐,想着待曹盼准备要给曹恒找先生了,他一定要毛遂自荐。
  只着等着曹盼给曹恒找先生,有得等了!
  昭宁四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在昭宁四年的除夕那一日,长安的牢狱丢了一个犯人,马谡。
  人是叫被人替换出去的,至于怎么给替的,始末送到了崔申的案前,崔申转程于曹盼,曹盼将那份折子烧了,吩咐道:“该怎么罚就怎么罚,让他们引以为鉴,日后莫再犯。”
  大过年的也不好兴师问罪,但是该给的教训也要给,否则刑狱之内都不当回事,以后这刑牢还是刑牢?不大肆问罪,因在长安大牢内,守卫森严的地方,竟然还丢了犯人,说了出去大魏有什么好脸?
  大过年的崔申一接到消息就立刻呈上来,曹盼交代完他也立刻反馈回长安。该罚的罚完再过年。
  如此,迎来了魏昭宁五年。曹盼首先问及江东诸事,开荒垦地,修建堤坝,都该验收了。
  邓艾总理此事,开年将与曹盼呈上了奏疏,事情已经办好了。有了这个堤坝,可保江东之地的百姓丰收。
  如此自然是极好的,曹盼让邓艾再接再厉,于大魏之内再兴水利。又腾出手来与北方各族往来,互通有无,引北方各族之百姓入中原之地,以劳而换各族之所得。
  半年下来,在大魏尝到了甜头的异族百姓回到了族中一通宣传,让那原本提心大魏怕是另有所图的族人都纷纷往大魏涌入,这也极大的解决了大魏朝内缺人的问题。
  昭宁五年八月,高句丽再次兴兵进犯辽东,辽东魏止与曹永兵分两路,一路以陆运而进,一路以水路而入,历时半年,灭高句丽。
  昭宁六年,曹盼让朝臣商议如何抚定高句丽,众臣各抒己见,比以为改高句丽为州,纳入大魏的国土之内。
  争执了近半个月,有一人呈折上来,提出以夷治夷之法,点破如今大魏最要紧的事非是纳高句丽为魏之地,而是要将蜀汉平定,天下一统。所以,为了让灭国的高句丽迅速平定下来,不再与大魏为患,以高句丽的人,治理高句丽。
  这个折子一送到,曹盼露出了一抹笑容,再一看,此人竟是夏侯玄。
  夏侯玄在昭宁五年的科考中被取士,当官才不过半年,提出这样抚定高句丽的法子来,正与曹盼想的一般。
  当然,曹盼能想到那是因为后世的自治区给的启发,所以对夏侯玄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曹盼是十分惊叹的。召夏侯玄觐见,夏侯玄长得温和如玉,倒是个翩翩君子。
  面对曹盼与政事堂的诸公,并不见慌乱,作一揖道:“见过陛下,见过诸公。”
  “泰初!”曹盼唤的是夏侯玄的字,夏侯玄听得十分恭敬地与曹盼作一揖,“臣在!”
  “以夷治夷,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曹盼直问。
  夏侯玄作一揖而道:“回陛下,臣昔日曾随父亲驻守幽州,亲眼见到陛下昔日以夷制夷,让匈奴牵制了鲜卑,胡羌之异族。不仅不必消耗大魏兵力,也在一定的时间里解决了异族为乱。”
  曹盼一下子明白了,“所以,你受了启发。”
  “陛下急于平定北方,灭高句丽,是为了消除在北的威胁,从而可以一股作气,兴兵蜀汉,一统天下。所以,对于高句丽,不在于让他们如何臣服,而是让他们安份。”夏侯玄分析曹盼的心理分析得那叫一个透彻,听着曹盼道:“正是!”
  “朕之所以让魏止和曹永迅速的攻克高句丽,不是因为朕想为大魏扩大国土,而是因为高句丽威胁到了大魏,高句丽在朕要一统天下之时,会成为朕不能一心兴兵蜀汉的威胁。昭宁四年诸葛孔明能得汉中,就是因为他们在那个时候兴兵进犯辽东,让朕只能让一部份的兵力应对他们,因而才会让诸葛亮得了汉中又退回了蜀汉。”
  曹盼是个敢想敢做也敢认的人,夏侯玄明白她真正的目的所在,因此而提出以夷治夷的办法,既是不消耗大魏兵力,也是解决了高句丽的问题,这样的办法,岂有不用的道理。
  “可是陛下,若是以夷治夷,那我们的军队还要不要在高句丽驻守?”毛玠提出这个问题。
  “毛公,高句丽与大魏相隔甚远,你该考虑的更是另一个问题,大魏的将军,愿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到高句丽去。若是不愿,那将会有更大的问题。”曹盼这么地说。
  显然毛玠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被曹盼提出了明显的一顿。
  于高句一战中,秦无也被曹盼派出去了,因于此战立功,再复兵部尚书一职。是以再入政事堂议事。道:“陛下圣明,在将士的心里,高句丽是异国他乡,为保家卫国而不得不往高句丽去,但他们并不愿意一直留在高句丽。”
  作为领兵打仗的人,因曹盼一直都在意人心所向,所以秦无深受曹盼影响,也一直都把将士们放在心上。攻打高句丽,秦无也参与,长留高句丽驻守,将士定然是不愿的,从拿下高句丽起,魏止与曹永就已经连上了好几道折子提起这件事了。曹盼一直留中不发,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若让你去高句丽,代朕施行以夷治夷之策,你可愿意?”曹盼与夏侯玄那么一问。
  夏侯玄不过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君,一听这话都傻了,曹盼道:“要是照诸公的意思,将高句丽改成州的话,你去施策,手握大权,也就相当于是一州刺使。你如今是十四还是十五?”
  本来就已经够震惊的人听到曹盼问到了年纪,张了张嘴半天答不上话来,夏侯惇这个算是夏侯玄爷爷的人上前拍了一记,“陛下问你话,怎么连话都不会回了?”
  夏侯玄好不容易才把舌头撸直了,赶紧的回答,“回陛下,臣十六了!”
  曹盼上下打量了一圈,“倒是比朕想的要大。十六岁,朕都在干什么了?额,那会儿朕正忙在收拾凉州、冀州等地。所以,高句丽都已经收拾好的,你只管去治,把高句丽治好就成。”
  “陛下,夏侯郎君过于年幼,只怕压不住高句丽的人。”一听曹盼的意思竟然是要将事情定下,果真要派夏侯玄这个小郎君去治理刚刚打下的高句丽。哪怕有曹盼这个非正常的人在前,崔琰那也表示反对,真的反对。曹盼只有一个,夏侯玄这样的年纪,怎么能去试。
  曹盼道:“不用压。你既知朕只要高句丽安宁,所以去了高句丽,就用以夷治夷,凡是欺压百姓的,你只管往死里打,至于高句丽的贵族什么的,让他们斗,咱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让他们斗起来,也就没空给我们添乱子了。泰初,朕敢让你去,你可敢去?”
  这激将法的。刚出毛芦的人,夏侯玄挺直了背毫不犹豫地道:“臣敢!”
  崔琰跟毛玠都同时出声地唤了一声陛下。曹盼道:“知朕之意,懂朕之所图者,独泰初一人而已。换了别的人去,朕只怕弄巧成拙。朕明年便要对蜀汉兴兵,高句丽若是在那时乱起,是何后果不需朕提醒诸位了。你们考虑的是阅历,朕考虑的却是这个人,能不能安定高句丽。”
  “陛下,未必见得夏侯郎君就可以。”崔琰上前一步继续地劝着曹盼,曹盼耸耸肩地道:“别的人也未必可以。不是都要试试吗?朕觉得懂朕心思的人去试,总比那些不懂朕之意的人去要好!”
  崔琰被堵住了,明明要反驳的,但是听曹盼那么说好像也很有道理,反驳不出来!
  毛玠接上道:“陛下,夏侯郎君确实过于年轻了,还请陛下三思。”
  三思什么的,曹盼道:“朕以为,给他试个半年。反正,高句丽本来就是他国之地。用来试试,怎么样大魏好像也没损失。”
  这话,毛玠也实在是接不上了,拿眼看向曹盼,曹盼点头,“所以,这事就这么定下了,高句丽,最后能不能成为大魏真正的又一个州,泰初,看你了!”
  听着这话的夏侯玄觉得有点不对劲了,这跟刚刚说好的完全不一样啊陛下,不是说试试而已吗?为什么会变成了能不能让高句丽变成大魏又一个州了?


第372章 兵出益州
  “怎么,不敢应了?你在折子上写得条条是道的,朕也给你补充了,你难道还不知该如何实施?”曹盼见夏侯玄一副已经呆滞的模样,挑了挑眉激将。
  “朕立排众异也让你掌管高句丽,难道你不该拿出些成绩来让诸公看看,也让天下人都看看,朕并没有用错人?”曹盼哪里会不明白夏侯玄的那点心思,因此也把自己那点心思道破。
  “哪怕朕不是非要高句丽不可,但是既然大魏举兵已经夺下了,能把高句丽变成大魏的国土自然是好的,不能,才会退而求其次的只想高句丽不与大魏为患。”
  夏侯玄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曹盼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听在夏侯玄的耳朵里,夏侯玄对于已经道破了退而求其次的曹盼,作一揖道:“臣,必竭尽所能。”
  曹盼听着夏侯玄这郑重的答应,露出了一抹笑容,点头道:“如此甚好。”
  “与魏止与曹永拟诏。”得了夏侯玄的答应,曹盼转头吩咐人,毛玠上前,曹盼一看道:“德祖的三年孝期也快过了吧。”
  看着毛玠想到了杨修,都是中书令,杨修是晚辈,拟诏之事皆是杨修所为,杨修丁忧三年,毛玠一把老骨头只能顶上了。周不疑道:“还差几日。”
  “给德祖传信,孝期过了,也该回朝了。大战在即,他这三年不理朝事,也该回来给朕出主意了。”曹盼抚过手腕如此地说,众人都明白了曹盼记挂着杨修,没想到杨修因其父杨彪之事,竟然不曾引得曹盼不喜,丁忧三年,尚未满期曹盼已经催促他回朝了。
  这也是让人明白了,曹盼心能容物,只要是真正忠心于她,又是有用的人,其他的曹盼都不会放在心上。毛玠执着笔问了一句,“陛下这是觉得老臣写的字不如德祖?”
  “朕体恤毛公,毛公竟是如此的想朕。”曹盼笑着反问一句,知毛玠不过是玩笑而已,她也遂他。
  “臣谢陛下体恤,德祖回来,臣就轻松多了。不知发往辽东的诏书,陛下要如何拟?”毛玠笑着问了曹盼一句,这事还是曹盼自己提的。
  曹盼点了点头,“拟诏,着魏止与曹永全力配合夏侯玄,安定高句丽。”
  毛玠一听着应了一声是,立刻在一旁拟诏。
  曹盼与夏侯玄道:“高句丽,朕交给你,半年之后,希望你能给朕,朕想要的结果。”
  “是!”曹盼想要什么,夏侯玄再明白不过,与曹盼作一揖而应下!一阵咚咚咚的声音传来,众人听着声音都看了过去,只见曹恒正踢着一个七色彩鞠进来,被人那么看着她也不急,弯下腰将彩鞠抱了起来,“见过母皇,诸公。”
  随后小步地走向曹盼,昂着头与曹盼道:“蹴鞠。”
  言简意洁啊。曹盼道:“到时辰了?”
  曹恒非常肯定地点头,曹盼转头问了其他人,道:“可还有其他事要议?”
  该议的都议完了,曹盼道:“无事,朕该陪你们的小殿下了。”
  曹盼要陪曹恒,谁也没意见,纷纷自觉得退了出去,曹盼蹲下问曹恒道:“刚刚踢到什么那么响?”
  “就是门上。我提醒母皇我来了。”曹恒非常诚实地告诉曹盼,曹盼笑道:“嗯,听见了。”
  伸手从曹恒手里拿着彩鞠,拿在手上玩着,又问曹恒,“你要准备读书了,你想要什么样的先生?”
  曹恒看了看曹盼,“元直、阿无、荀公、无知、无名、子存、崔公……”
  一溜烟的把这三省六部的大官都给念得七七八八了,曹盼道:“这么多的先生,你吃得消?”
  “元直跟阿无早就已经是我的先生了,荀公也隔一两个月进来看我一回,无知、无名、子存,他们跟其他人都不一样。”曹恒用自己理解的给曹盼解释,曹盼问道:“哪里不一样?”
  “长处不同,短处也不同。”曹恒如此地回答,然后看着曹盼,似是无声地询问她说得可对。
  曹盼摸了摸曹恒的头,“不错,确实是不一样。你的先生就相当于大魏的朝廷,将来,也会是你的朝廷,所以母皇让他们都来给你上课,你既要跟他们学东西,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