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锦绣-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恐怕是韩琦都没有想到,最终会有现在的结果,当时他的想法,一亩地平均一石,算下来,3000多亩,差不多有3000多万石,就可以基本的解决西北的问题,并且让九边的粮食得到解决。

    谁也没有想到,最终会有1。2亿石的粮食,单纯这些粮食,如果全部应用起来的话,足以养活3000万人。

    这可是大半个北方的人口,在本身有产出的前提下,这个粮食非常的关键,更别说,还有大量的牲口,有铁路的话,这些也可以快速的运出来,更好的服务于北宋。

    赵信对于煤炭的要求,实际上,是在众多的矿产之中的,大规模的加强陕西的煤炭的开发,甚至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从西安通一条铁路过去,保障煤炭运输到了定海军,这一条铁路,似乎正好跟曾经历史上的铁路重合。

    陇海铁路,这个在后世民国时期,开始兴建,到了建国后大规模的提升的铁路,从最初,就是关系到煤炭的运输的,到了21世纪,更是煤炭运输的重要枢纽,源源不断的铁路,从山西,通过陇海铁路,运输到连云港,或者出口,或者运送到沿海,需要能源的城市。

    定海军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几乎自然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如果北宋没有产出,长此以往是不行的,煤炭等原材料的出现,这对于平衡双方是一个关键,同样的,在未来,定海军生产力升级了之后,就会逐步的转移产能,最终达到平衡的效果。

    这些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就算是赵信明明白白的跟叶清臣说了,叶清臣除了误会,也不会有更多的想法了,反正北宋是会得到利益的,索性就压下不说了。

    叶清臣拍板决定了这一条铁路,这只是初步的意向,虽然因为钱的关系,整个铁路的管辖权给了三司,可是因为铁路的项目太过重大了,从应天府到汴梁的短短铁路,就接近百万贯的投资,稍稍长一点的,可能就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这笔钱,也不能随随便便的花掉,铁路的事情,还是要上大朝会的。

    从赵信手中,拿到了足够的数据,然后,再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判断,形成了一封奏折,在朝堂上再一次引发了轰动。

    一共1200万贯的总投入,这不是问题,朝堂上,大部分人都知道,定海军有钱,之前的铁路,几乎都是定海军投资的,再拿出来几百万贯,没有多少问题。

    之前,赵信给仁宗钱的事情,并没有隐瞒的,最起码说,2品以上的高官,都是知道的,在他们看来,定海军只要不涉足军权,不涉足到军事领域,做点生意有什么,按照三司跟定海军,较为严苛的,定海军只有分红权,还有一些运力协调的全力,所有的节点,换马,控制,几乎都是三司管理。

    之所以引发轰动,是因为西北,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西北就是一片贫瘠之地,之前,几个边境,都无法抵挡住西夏的攻击,必须要靠中央来输血。

    韩琦虽然稍稍的越线,打了一个时间差,把千万贯以上的资金,投入到了西北,这本身就是非常受到争议的。

    好在西北那边,曾经也是河套平原的,有生产的基础,如果能够有几百万亩的土地,生产出几百万石的粮食,也算是稳定边区。

    左右是白来的东西,而且剩下不少,朝堂上面,也不再追究,之后,听说开垦的不错,种植的粮食也不错,可是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

    可是现在,西北却放了一个大卫星,虽然还没有到收割的季节,具体的数据没有报上来,可是只要是稍稍懂得种田的,到了粮食种植的后期,到底产量多少,就可以预估出来。

    亩产4石的,最起码不会掉到3石,甚至是3。5石都很难,也就是说,可能是超过亿石的粮食。

    北宋从成立之后,只是过了几年的好日子,接下来,就天灾不断,因为北宋是在周朝的基础上面,获得政权的,没有经历过王朝末年那种,惨绝人寰的战争,人口还是有一定的保证的,承平数十年之后,很自然的,就会有土地兼并和耕地的压力。

    粮食的不均衡,在保证4石足以养活一个人的前提下,实际上平均下来,人均的消耗是多余这个数字的,毕竟,对于富贵人家来说,他们吃的多,占的多,也浪费的多。

    在坐的一些官员,曾经在开垦江南淤田的过程之中,立下大功,可是那些淤田,多是的几千上万亩,增加四五万石的粮食产量,给州府创造了一些财富。

    类似韩琦这样,多了3000万亩,还都是高产的田地,一共增产1。2亿以上的粮食,还是第一次。

    所有人看向韩琦,韩琦却非常平静,回来已经接近半年了,目前他还是枢密副使,不过却第一枢密副使,在枢密院之中,足以跟贾朝昌抗衡了。

    现在又冒出了这么一件事情,庞大的粮食,足以让西北彻底的稳定,如果有一条跟京杭大运河一样的运输便捷通道,可以支持这些粮食送往中原,送到汴梁,这对于稳定汴梁又多么重要。

    一条腿走路,总是不平衡,两条路径支持汴梁的粮食需求,绝对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

    粮食,永远是封建王朝的重中之重,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跟粮食相比,这是王朝稳定得到根基。

    因为粮食的问题,这一次铁路路线的确定没有任何的问题,就算是以前,有些权利家族,想要决定铁路路线,为他们谋取福利,可是在粮食这么一个大前提之下,一切都烟消云散。

    不过,因此,让本身贫瘠,没有多少人关注的西北,进入到了很多人的视野。

    现在是西北发展的时刻,韩琦为西北打下了一个深厚的基础,这个深厚绝对可以超过整个北宋任何的地方,粮食产量可怕,还有畜牧,矿产,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铁路的出现,原来,去一趟西北,2000多里,需要2个月的时间,一路上面,非常的辛苦,可是现在,只要这么一条关键性的铁路的贯通,一天600里的话,最多就是3天多的时间,就算一天300里,也最多是6天,6天很远么?

    一个总投资1200万贯,通往的还是西北的铁路,就这么的决定了。

    当天,决定了这么大一个项目三司并不是最热门的场所,最热门的是韩琦的府邸,虽然说,之前韩琦成为了枢密副使的第一人,过来钻营的人不少,可是这一次的,基本上来的,都是世家大族。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推荐他们优秀的子侄或者后辈,前往西北。

    韩琦也是哭笑不得,之前开发西北的时候,想要获得这些底层的支持,几乎很难,当时是矮子里面挑将军,从西北各地调集,还有之前的一些手下,这才推动了整个西北的开发。

    这些贵族们前去,到底想要干什么的,韩琦非常清楚,不过西北还是缺人,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他只要确定他们不是纨绔子弟就可以了,发展起来的西北,绝对是双赢。

    一场因为铁路和水利工程引发的西北狂潮,由此开启,原来没有人去的穷乡僻壤,在这两者的帮助下,一下子成为了最热门的地方,这种热潮足足持续了数年,一直到西北平稳了之后,这才逐步的消散了,可是西北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几年之后,西北变了,这也是叶清臣和韩琦没有预料到的。

 第六百四十五章 关键问题

    朝堂上面,关于东平铁路的问题,没有任何人反对,朝堂之下的,众多的权势家族和贵族,开始赶着去西北。//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在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韩琦只是稍稍审核了一下人员,只要不是彻底的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基本上,都给与放行。

    原来几乎不屑一顾的小官,西北六七品官,放在北宋汴梁,那就真的是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官,以往的这些权贵子弟,绝对是不屑一顾的,只有犯下大错,或者是在争夺之中落马的,才会考虑。

    现在,别说是六七品,那样的官职很少,没有根基的,几乎都捞不到,反倒是一些更小的官,从八品以下,甚至是九品的,得到了争夺。

    西北的地广人稀少,官员数目很少,有时候庞大的地盘,只有一个七品来管理,可是这个地盘的收益却是巨大的。

    现在细化之后,呈现出比较正常的局面,县一级的逐步细分,每一个村落,甚至是镇子都有管辖的地方,有些官员甚至是高级低配的下去。

    这样潮流,让无数的人才到了西北,也从一定程度上面,改变了整个西北的命运,河套平原,这个位于黄河几字形位置的中间,本身就是一片膏腴之地,用塞上江南来说,绝对不为过。

    气候的变迁,让这里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汉朝,可是绝对不能称之为差,只不过之前,这里是被西夏控制在手,处于边关地带,战乱的影响,让这里,没办法彻底的发展起来。

    现在,西夏被辽国控制在手中,等于说北宋的敌人,一下子从两个变成了一个,虽然说,辽国的实力会有更大的增长,可是辽国如果从西夏这边进攻,他们也得不到好处。

    辽国的核心区域是在后世的河北,辽宁这一片区域,距离西夏这边,相对比较的遥远,辽夏之战,可以说,是打出了真火,辽国损失穿那种,西夏也绝对称不上好,也就是几百万人口的西夏,一下子被杀掉和卖掉了大半。

    在这种情况下,辽国在西夏的控制相对比较的贫瘠,再加上元昊的报复,一下子让辽国又损失了几百万,,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从西北攻击的可能性,降低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不是不可能,而是可能性太低了,北宋也不会完全不设防,却会大幅度的降低驻军的数量,同样的,对于西北的开发也同样开始。

    河套平原就还成为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庞大的可开垦土地,从定海军获得的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再加上农业种植的一些技术,这三种提升,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目前的奇迹,1。2亿石粮食的收成,哪怕没有运送到中原,单纯它作为基石,就足以让西北的发展,不受任何的偏差。

    封建社会,甚至是为来,科技发达的社会的,粮食代表着基础,你哪怕给再多的钱,再多的先进科技,没有粮食这一点,就足以让社会混乱起来,跟别说在封建王朝。

    这些贵族们的目的不纯,他们是为了把西北作为跳板,这一点,有些洁癖的人,会感觉到不舒服,可韩琦不是,他一直都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这些家族的加入,他们做了顺风车,可是相应的,他们要为这么一次坐顺风车,提供一些帮助,主要是资源上面,一些政策可以更快的获得通过,进而促进西北的发展。

    在一个个的后辈子弟,还有政治资源交换的时候,赵信也在忙碌着。

    东平铁路的修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从1。2亿石的粮食,还有每年,差不多2400万石的肉类,这一点,就足以压倒一切,这几乎代表着的数千万人的口粮,更别说,还有位于西北的各种的矿产。

    如果这些粮食,肉类,还有矿产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的话,单纯每年给北宋增长的财政收入,可能就超过了2500万贯,这几乎是之前北宋一年的财政收入的。

    换做别的时候,还用担心,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卖出去,谷贱伤农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可是有了丁海军,什么东西都可以吃的下。

    粮食太多了,没问题,可以酿酒,可以制作成别的,比如说压缩饼干,还有其他的一些可以长期放置的粮食,就算是堆放,也比北宋原来的仓储好。

    保证干燥,保证低温,粮食最起码能够储存3年,甚至以上的,这就大大加强了应对灾害的能力。

    粮食的保质期短,这是一个大问题,哪怕连续三年五年的丰收,一旦连续两年的大灾,就容易引发恶劣的事情,而丁海军可以充当这个节拍,保证让粮食可以到需要的那里去。

    既然决定要修建,那么就必须把整个计划确定下来,跟应天府到汴梁的铁路不一样,这是一条长线铁路,涉及的地理环境也不一样,甚至可能遭遇的问题,也完全不一样。

    一条2000里的铁路,跟一条300里的铁路,从勘探上面,就不一样。

    300里的铁路,只要考虑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就可以了,最多考虑一下,从那一个地方渡河,从那一个地方绕山这样的问题。

    可是一条2000里长的铁路,那就不一样了,必须要全面的考虑,怎么修建是最便捷的,怎么修建,耗费的工期最为节约,还有经济性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汴梁到应天府的铁路的修建的时候,赵信已经开始准备其他的铁路了,当时只是准备修通从变量到京兆的。

    京兆府,本身就曾经是关中的核心,曾经的八百里,也是一片沃土,只不过过度开发,还有气候方面的影响,让他们没落了,可是现在,河套平原的重新开发,让这一条路有了发展的基础。

    现在,一次性到位,获得了东京到西平府的整个铁路的修建权利,整个铁路的勘探和计划工作,就更要提升到一定的程度。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在西北是一层层的高山,东部则是一连串的平原,在这个地势之下,河南正好处于整个中国的中心位置,从河南向东,是一片平原,地势较为缓和,山地很少,可是从河南向西,就是一片的山区了。

    河南府是四京之一,在之前,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洛阳。

    在目前,中国经历的历史之中,如果说那一个城市大名鼎鼎,那么,一个长安,一个洛阳。

    他们不但是西汉和东汉分别的首都,也同样是唐朝的首都和陪都,拥有着非常可怕的战略地位。

    北宋成立之后,也曾经想过,定都洛阳,可是多年的战乱破坏,让洛阳较为残破,没有一个成为都城的基础,同样,宋朝继承了后周的版图,也很自然的,把都城定在了汴梁。

    哪怕是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跟古代已经不一样了,可是在地理位置上面,变化的还甚少,河南府之所以成为文明世界的都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北临黄河,东临洛水,周围还有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等八个关口。

    一个城市是否可以成为都城,地理位置是关键,在之前的时期,长安长期成为都城,一方面,关中平原的沃土,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函谷关这样的关卡。

    洛阳也是差不多,曾经东汉时期,守住虎牢关,就可以抵挡住兵锋,只要守住,就可以把一切的危险拒之门外。

    相反,汴梁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一旦突破了黄河天险,就没有任何可以守卫地方了,虽然突破很难,可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刻,突破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建立都城,需要考虑的,是安全的问题,越是容易防守越好,可是在修建道路特别是铁路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交通的便利性。

    八关和外围的防御体系,构成了洛阳强大作为都城的根本,但是也成为了目前的困局,实际上,运河在北宋的时候,只是通行到了开封,从开封到洛阳一段运河,是断断续续的,这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困扰,现在,一条铁路的贯通,让这个问题得到的解决。

    洛阳有众多的关卡,可是黄河平原,主要还是以平地为主,这些山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如秦岭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