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上退出了政争,所以台谏就成了打翻政敌的工具了。

    现在台谏主要掌控在旧党手中,而新党这边最有力的谏臣就是御史中丞赵挺之了。

    在上元节前的几日中,曾布、安焘、赵挺之、李清臣、章楶这几个新党的大将,都连日密会,在讨论要怎么在太后薨逝后进行反击。

    可是讨论来讨论去,却也讨论不出一个结果。因为新党内部现在也是派系林立,各自都有不同的盘算。

    章惇、章楶、蔡京、蔡卞、张商英、徐铎、蹇序辰这批人算是比较亲近的,现在只有一个章楶还在中枢,别人都在挨批斗。所以章楶的意思还是保住章惇,再把张商英这门新党大炮(他骂人特别凶)拉回来当党争的主将。

    可是安焘、赵挺之、李清臣都是被章惇斗过的,全都反对保章惇,更不答应让张商英这个凶人回来——他简直就是个小章惇!万一得意了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赵挺之、李清臣二人和苏辙、苏东坡兄弟矛盾很大,想把炮口对准云台学宫,先把苏东坡、黄庭坚打倒。再从云台学宫把火引到韩忠彦屁股底下——韩忠彦的女婿武好文的哥哥武好古可是苏东坡的弟子!这分明就是韩忠彦和二苏结党的铁证!

    安焘也部分赞成赵挺之的建议,不过他不主张首先打击二苏兄弟和云台学宫,而是应该把武好古这个聚敛小人当成突破口。

    不过曾布却不赞成拿苏东坡和武好古开刀。在他看来苏东坡还好对付,可他的徒弟武好古却是个有点难缠的对手。人家虽然没有进士文凭,但人家是官家心腹……而且武好古的地位太低,不可能让御史中丞赵挺之出面去弹劾。

    御史中丞可是御史台的主管,去弹劾一个从七品的武官,还是不带兵的武官,实在太掉身价了。而且武好古也没啥大奸大恶的,无非就是受贿的罪名。一个官家心腹的武官收点贿赂真的算是罪过?搞不好就留中了。到时候赵挺之怎么下台?

    可赵挺之要是不出面,找个从八品的监察御史里行去咬武好古,弹章上去也是石沉大海,赵佶根本不会理睬。

    另外,武好古推动的界河商市也是曾布所赞同的。因为曾布不想在河北大动干戈进行整顿,而且他也认同武好古提出的“燕云吃饭问题”。

    如果不把界河商市这个燕云转运中心发展起来,以后就没有办法解决燕云的粮食缺口,即便收复了燕云,也是个巨大的隐患!

    因为各个山头的意见没有办法统一,所以新党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展开反击。

    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封还词头的方式,阻挡了都亭驿的发卖。

    这时,赵佶开口打破了崇政殿内的沉默,“曾卿,中书省不同意将都亭驿发卖吗?”

    “陛下,”曾布起身奏道,“太府寺下自有店宅务可以经营房产,何必将都亭驿发卖给商人?”

    “店宅务能拿出200万缗用于新馆和琼林苑的修缮吗?”

    曾布回答道:“只要有一年时间,店宅务就可以拿出250万缗上交给太府寺。”

    一年拿出250万缗给太府寺是监左厢店宅务的强渊明和刘瑷拿出的数据。

    当然了,他们也不是信口胡说,而是在除夕到上元节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有不少豪商巨富主动找了强渊明、刘瑷打听都亭驿“拆迁”的事儿。

    其中还有一个从平江过来的富商名叫朱勔的,给刘瑷开出了个方子——不必让那个什么造房子的指挥使去指挥建房,那样就没人敢买了。可以把建房的事而“承包”给买房的主顾……呃,卖的还是房子,只不过买房的主顾“承包”了建房的工程。

    这样就可以把都亭驿的地皮切成25块,一块10万卖出去,250万不就有了。

    多好的主意啊,充分证明了官营盖房事业的正确性!只要圣君赵佶点点头,事情也就妥了。

    可是宋徽宗偏偏是很够朋友的,怎么能为了区区几十万就让武好古吃亏呢?

    修缮琼林宫这事儿就是武好古张罗起来的,怎么能让人家白忙活一场呢?

    宋徽宗沉思了一会儿,“那店宅务准备如何经营都亭驿的地皮?”

    “自然是拆毁房舍后分割成二三十块,再新建宅院后发卖。”

    “只建二三十处宅邸?”赵佶终于找到理由了,“朕素知开封府房价腾贵,一屋一舍动辄数万,官员平民皆困于此。以至于有为官数十载而不能承担者。而要使官民皆居有其屋,就应该多建小宅,若将都亭驿所有之土地建二三十宅,每宅岂不是要索价十数万?谁人可以承担?”

    宋徽宗的问题大大出乎了崇政殿内一帮大臣的预料,官家这是什么意思?是嫌开封府的房价太贵了?呃,贵是贵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开封府城内就那么点地皮……

    曾布也觉得这事儿不好办,心里直埋怨安焘,多管这闲事干什么?现在好了,官家出了这么一道难题,怎么办?

    看到曾布哑口无言,赵佶笑道:“朕已经着共和商行买下土地后,建紧凑小宅数百,每宅数千缗至两万缗,优先卖于有出身的官员。店宅务可以做到吗?”

    能做到也没人敢买啊……买回去塌了找谁?

    曾布不说话了,他明白赵佶在帮武好古,也知道武好古既能拿出200万,又能造出几百栋紧凑的小宅子……而且还能卖出去!这都没问题。

    而要让左右厢店宅务来干,那就都是麻烦了!

    安焘这时却站起身上奏道:“臣以为只要有廉正能干的官员出任太府寺卿,就可以按照陛下的要求让店宅务盖房了。”

    赵佶听安焘这么一说,马上就来兴趣,“安卿,谁是廉正能干之员?可否推荐一二?”

    大宋朝并不缺清官,虽然贪官是大多数,但是不贪的官还是有很多的,但是能干的官员就有点少了,既能干,又不贪的官就更少了。

    “朝散大夫李明仲可以担当此任。”

    安焘首先推荐了李诫,李诫还真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

    “陛下,李明仲正在丁忧,怎么能因为盖房子的事情让他夺情呢?”韩忠彦马上起身奏道,“而且其父今年已经82岁,近日也卧病在床了。”

    李诫他爹李南公原来了礼部尚书,不久前给赵佶开掉了,没了官做,老人家回家没几天就病倒了,眼看又要去世——到时候李诫给妈守完孝正好接着给爸爸守孝。要他出来当官,怕是要等到四年后了……

    赵佶点点头道:“本朝孝治天下,李诫应当在家守孝丁忧。安卿,你再推荐别人吧。”

    安焘想了想,又道:“知怀州吕望之素有干才,熙宁年间曾提举市易务,政绩卓著,可以担当太府寺卿。”

    赵佶皱了皱眉,吕嘉问是寿州吕家的子弟,吕夷简的曾孙。本来寿州吕家一门都是旧党,他却偷了族叔祖吕公弼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奏章草稿献给王安石,因此被称为“吕氏家贼”。后来此人又出任了最遭人恨的提举市易务,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不过不可否认,这位吕嘉问为官还是比较清廉的,而且也有能力。否则也不可能在提举市易务的位子上一呆多年。

    不过宋徽宗有点嫌弃吕嘉问的为人——家贼的名声实在太臭了。

    “那就分一半都亭驿的土地给店宅务,”赵佶想了一会儿,才道,“剩下的作价百万缗卖给共和行。此外,还需约定所建房屋数量、售价上限,及所售对象为有出身的官人优先。

    所得款项专用于琼林苑修缮和都亭驿新馆。并且于将作监下设立西苑修造所,专门负责此事。

    诸卿若无异议,便着中书拟招吧。”

 第469章 分田地,做骑士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郎,半个都亭驿总算替你拿下了,如何谢朕啊?”

    当晚,在高俅府中的松林阁上,赵佶就把上午崇政殿上敲定的都亭驿发卖方案告诉了武好古。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没错,武好古今天晚上又在加班了——加班陪官家喝酒狎妓!今天到场的是开封府第一花魁阎惜惜和她妈阎婆儿,一对母女花陪在赵佶身边,一边一个!武好古身旁是春兰,她可是夺走赵佶处男之身的女人!今晚陪武好古。高俅则找了李师师作陪……做一个天子宠臣真是辛苦啊!

    武好古听了赵佶亲口说出的喜讯之后,情绪似乎并不是太高,只是轻声道了一谢。

    赵佶还以为武好古是因为没有拿下另外一半都亭驿的项目,笑着安慰道:“大郎,以后有的是机会,总不会叫你吃亏的。”

    这个态度,还真是让武好古有点感动了。

    “陛下,”他连忙解释道,“臣不是因为没有拿下整个都亭驿而忧心,而是因为没有能建立起一个开封府官地发卖制度在惋惜。”

    武好古本来想引入“招拍挂”的,现在一道圣旨就解决问题了——半个都亭驿作价100万缗。这对武好古的经济利益其实没坏处,且不说不会有人来抢单,而且也不必再额外支付市税、契税了,拿着圣旨去开封府过户办契就行了。

    可是“招拍挂”是一个制度,开封府城内的官地那么多,没有一个机制,以后难道都让共和行下的万家地产行来接盘?

    赵佶笑了笑:“下回再说吧……对了,设立西苑修造所的大诏也一并拟了。这个知官你们谁来啊?”

    在将作监下设立西苑修造所也是武好古的建议——在他的计划中,琼林苑的修缮会变成琼林宫的建设,琼林宫的建设又会变成琼林城的建设。如果一切顺利,十到十五年后,在年久失修的开封府城旁边,恐怕就要多出一座小而坚固的新城了。负责建设这座新城的衙署,就是西苑修造所!

    而西苑修造所的知官照例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内官,一个是外官。现在赵佶所问的就是知官中的外官由谁来做?

    武好古看了一眼搂着李师师的高俅,他倒是挺想拿下这个知官的,不过武好古却另有想法。

    “陛下,臣推荐潘十一郎。”

    “潘十一?”赵佶本来也意属高俅,闻言后瞥了眼未来的高太尉,“大郎,是不是潘十一不愿意带兵啊?”

    “陛下,他是带不了兵。”武好古笑道,“十一哥是开封府有数的大商人,家资数百万……世上哪有这等富商能带兵打仗的?”

    “说的也是。”赵佶皱起眉头。

    潘孝安这个富商在延州干了一段时间兵马钤辖,好像也没干出什么成绩,纯属在混日子。

    可是潘孝安不行,开封禁军的系统里面有谁能去带兵?

    武好古笑着一指高俅,“陛下,我看高大哥可以替陛下管理殿前武士。”

    什么?什么?高俅一听武好古的建议就有点着急了,自己本来挺好的一个西苑修造所知官,怎么就变成了管辖殿前武士的官儿了?管一帮苦哈哈的乡下武士能有什么油水啊?

    “呵呵,这可要苦了高俅啦。”赵佶一看高俅的脸色,就笑了起来,“大郎,你说怎么办?”

    武好古一笑:“高大哥怎么会怕苦?再说管辖殿前武士可是个要紧的差事……若是能选出1000家,那么在开封府服番上役的武士常年都有500上下,这可都是和西贼的铁鹞子,辽国的铁林军一样的精锐铁骑啊!这样的精锐,除了高大哥,还有谁能管好?”

    高俅其实也管不好那些铁骑,只是赵佶身边真是乏人可用,甚至整个大宋都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现在的大宋既没有真正的军校体系,也没有庄园世家,自然就没有了培养军事人才的能力。

    当然了,也不是说宋朝就没有良将了。要不岳飞怎么出来的?他家大约就是替相州韩家养马的客户或是富农之类的。不也让岳飞学会了一身的武艺?

    宋朝只是没有了一个可以长期、稳定提供军事人才的机制——宋朝中央军的军官大多是由做生意的将门和文官宰执家庭的子弟荫补而来的。要让他们去搞商业,搞艺术,考科举问题都不大,可打仗……

    所以南北两宋的中央军都有一个战斗力归零的毛病,靖康之耻的根源其实就是开封禁军和河北禁军战斗力等于零。

    而后来南宋被蒙元消灭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南宋后期的国防根本不靠临安朝廷的中央军,而是依靠淮西安丰将门和孟宗政、孟轲所创立的忠顺军系统(忠顺军的底子又可以追溯到岳家军),都是兵为将有的军阀部队。

    在这两支部队或瓦解(被南宋自己瓦解),或被蒙元击败后,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率领的13万禁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就是一哄而散……和北宋末年的河北、开封禁军一样,战斗力都等于零。

    顺便说一下,那贾似道虽然在史书上挺臭的,但是他和北宋末年那些没上过战场上宰执可不一样。人家是戎马半生的阃帅出身,是会打仗的。可是他一个人会有啥用?手底下全都不懂啊。

    因而武好古现在也不可能替那1000家(现在只有500家)庄园骑士找到一个能打的老大。

    西军也许有些名将,但是西军将帅不是开封将门系统的。张叔夜也许比高俅、潘孝庵强一点,但他是文官,文官不能带兵。林万成、林冲武艺不错,可是没那资格。

    所以高俅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了。

    不过高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摇摇头道:“大郎,我也不懂军事啊,如何能带兵?”

    “那你懂骑马吗?”武好古反问。

    “懂啊。”高俅点点头。

    “懂射箭吗?”

    “也懂。”

    “懂骑射吗?”

    “懂一点儿。”

    “会用长枪、马枪、刀盾吗?”

    “也会一些……”

    高俅还有点三脚猫的,武艺和米友仁差不多,当然不如宋徽宗本人了。比起赵钟哥、林冲和奥丽加那就差远了。可是却远远超过武好古和潘孝庵。

    “可是懂点武艺不等于会带兵啊!”高俅还是没有什么自信。

    宋朝人的军事观是轻武艺,重谋略,看不上匹夫之勇,况且高俅也不勇。

    “懂武艺就不错了!”武好古说,“我和潘十一连这个都不懂……如果去带兵,让那帮武夫骗了都不知道。高大哥你至少可以盯紧了番上服役的骑士们的武艺、马匹和器械。

    至于铁骑兵的战阵之法,可以让赵钟哥担任训练官……或许可以从西平王妃那里再借个管过铁鹞子的武官。”

    步兵怎么训练组织,兵学司已经总结出一套办法了。现在自然要弄骑兵了,骑兵可比步兵麻烦。要搞骑兵,先得养骑士,然后才能说组织和战术。要不然都是上了马一跑要跌下来的骑兵,什么战术都是假的。

    当然了,养马和育种也同步进行,这也是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项目。

    “高俅,”赵佶也是懂骑马和武艺的,所以能够理解武好古的话,“大郎说的对……殿前骑士就得你来管。对了,也不能叫殿前武士,得叫殿前御马直,归在殿前司下。高俅,你来做指挥使,给朕带好这支精锐。”

    高俅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起身行了一礼:“臣遵旨。”

    看到高俅终于走上了正轨——离高太尉又近一步啦!武好古笑着松了口气,又对赵佶道:“陛下,臣能再推荐一个副知官和潘十一同掌西苑修造所吗?”

    “推荐谁?”

    武好古道:“蔡居安。”

    “蔡京的长子?”

    “就是他。”

    “好!”赵佶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