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寐砀耍庋踩菀孜致砣骸

    而且,殿前武士(骑士)的数量毕竟不多,又在御前服役,容易得到官身和赏赐,拥有的庄园也就不会被豪强所侵,自然就容易维持了。

    “崇道,”韩忠彦又说,“朝廷把100万拨给你和施知州了,可得好生运用,无论如何都要购置到70万亩土地。还有,这事儿朝堂上可有许多人盯着,你知道该如何做吗?”

    武好古道:“相公放心,下官明白。”

    ……

    曾布挥了挥手,让书房里面伺候的书僮和女使离开,只留下了自己儿子曾纡和来访的纪忆。

    “说吧,”曾布看着纪忆,“你有何良策?”

    “下官可以让武好古在北沧州买不到足够的田土。”纪忆回答道,“只要他买不到田,就没有办法安置那么多骑士,殿前御马直也是二三百人的一个指挥,甭想再扩大了。”

    曾布捋着胡须,笑眯眯看着纪忆,“若是殿前御马直搞不成了,枢密院兵学司也关张了,来日北伐燕云怎么打?”

    官场沉浮数十载的曾布深知搅局容易办事难的道理!而要在政争中取胜,光会搅局是不行,还得给出办法。否则你搅了旧党的局,却拿不出办法,最后肯定会被官家一脚踢去海州养老的。

    旧党之前混那么惨,还不是因为给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公,来日的北伐,自然得靠殿前军和西军了。”纪忆当然是有办法的,“只是不能搞这种豪强骑士,这么个搞法太费地皮了,500家就得75万亩,5000家还不得750万亩?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土地?”

    土地当然有了!光是群牧监的地就不止这个数了。另外,三易回河还“冲没了”好几千万亩土地——土地当然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不在官府的账册上了。

    所以挖掘一下潜力,一万家御前武士还是有的……只是曾布、安焘、章楶这些人都不赞成搞这种“封建骑兵”。因为殿前武士数量要真达到了一万家,那可就不是吸西军的血了,西军哪有那么多精锐?要凑那么多人,就只能将大量的开封将门勋贵的庶流子弟封建化了。

    到时候五千将门勋贵家的具装甲骑就常驻在开封左近,这还是文治天下的大宋朝吗?这不是唐初的贵族子弟充当内府卫士的一套吗?

    这唐初……可没有以文御武这回事儿!

    纪忆接着说:“要想提升殿前诸班的实力,就必须恢复祖宗广选天下精锐入殿前诸班直的办法。”

    “广选天下精锐?有吗?”曾布摇摇头,现在早不是开国的时候了,天下英雄早就“五经勤向窗前读”了,连武进士考试都得骑在站立的马上射箭,哪儿还有精锐给你选?

    再说了,有精锐也不来开封府当兵啊!殿前司给人家什么好处?你给1500亩土地吗?你给官身吗?什么都不给,就是几缗钱的月俸,怎么会精锐傻乎乎的跑来?在地方当个土豪劣绅赚不到这几缗钱吗?要知道,地方上的几缗钱可比在开封府禁花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纪忆说,“按照从九品官员的俸禄给,一年144缗,再加上赏赐和杂项,一年给个200缗总行了。”

    “给那么多?”曾布眉头皱得紧紧的,“养多少殿前诸班直?”

    “至少要养5万战兵,再加上西军的5万精锐,有10万战兵就能打一打燕云了。”

    纪忆算了算,“不算官人的开销,一年有1000万缗人事费就够了。”

    “1000万?”曾布连连摇头,“哪儿来那么多钱?”

    “怎么会没有钱?”纪忆笑道,“一个都亭驿就卖了200多万……一年卖掉4块这样的地不就有1000万了?”

    还可以这样?曾布按了按额头,真是老糊涂了,居然没想到这个法子。

    “另外,”纪忆又说,“现在有50万禁军,真正能打的不过5万西军。剩下的45万,养着徒费钱粮,若是裁撤10万20万的,不就有钱养殿前诸班直了?”

    “裁撤10万到20万禁军?”曾布想了想,“怎么裁?莫不会闹出事端吧?”

    “多阙少补不就行了?”纪忆笑道,“殿前诸班直也不可能一年就增加到5万人吧?一年能选出几千就不错了,禁军一年裁撤个万余,能闹出甚事端?”

    “这倒是个法子。”曾布点点头,“忆之,老府会安排你越次入对,你再将扩编殿前诸班直的建议写成对策,到时候献给官家。”

 第472章 难兄难弟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得到了曾布的话语,纪忆顿时就喜上心头了,他是知道天家心思的,而且也有对策,缺的就是一个入对献策的机会。(全本小说网,https://。)毕竟他只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现在也不是宠臣了。入对面君的机会随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取消——反正赵佶已经见过武好古和张叔夜,宫里面还有李忠、童贯是知辽的。纪忆本就是可见可不见的官儿。

    若是没有办法入对献策让官家知道自己有办法,就只能回沧州去慢慢磨勘,哪怕能按部就班三年一升,走完剩下的选人两阶也得六年,改官的时候说不定还会被吏部卡一卡,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朝官?

    在给了句话语后,曾布也就不留纪忆了,让自己的儿子曾纡送他离开了相府——如果对方不是章惇的孙女婿,凭着他省试第一和探花郎的身份,怎么都要留个饭,好好联络一下感情的,可是章惇的女婿兼亲信始终是另册中的人物。

    不过他的献策,还是非常可行性的。大宋祖宗传下的军制始终是花钱雇佣,只要有钱就有兵,钱多兵就精……从这个角度而言,武好古搞钱的本事也是一绝啊!怪不得先帝会如此看重纪忆和武好古两人。

    就在曾布一边思考,一边等着开饭的时候,他儿子曾纡突然快步闯了进来。

    心情不错的曾布看着儿子笑问道:“啊,开饭了吗?今儿是吃开封菜么?还有那个酒中仙也给为父来一壶。”

    “爹爹,宫中来人了!”曾纡却急急地道,“送纪忆之离开的时候正好遇上。”

    “怎么了?”曾布眉头微皱,看着儿子的面色有奇怪,面带悲伤,却辈中有喜。

    “向太后病危了!”

    曾布眼珠子瞪了起来,“向太后……真的病危了?”

    “错不了,是元符皇后的心腹郝大官亲自来报的。”

    “元符皇后?”曾布一愣,“她还想怎样?”

    元符皇后就是哲宗皇帝的皇后刘氏,因为是赵佶的嫂子因此不能称为太后。而之所以被称为元符皇后,则是因为现在宫中还有一位元祐皇后,就是哲宗赵煦的原配孟皇后。孟皇后在哲宗生前被废,但是哲宗死后,向太后下懿旨复了她的后位。所以宫中现在有两位先帝皇后,一位称为元祐皇后,就是孟皇后(因为是元祐年间所立),一位则是元符皇后刘氏(因为是元符年间所立)。

    而两位先帝皇后地位也有高下,元祐皇后孟氏在上,元符皇后刘氏在下。

    这位元符皇后这段时间的生活,不用说也知道,是非常压抑的。现在,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机会,就马上遣心腹出宫去给新党的次相曾布通风报信了。

    ……

    同一时间,正在韩忠彦家里吃饭的武好古(陪完官家陪相公,当个脏官真是太辛苦了)也得知了太后病危的消息。

    给他,应该说是给韩忠彦通风报信的孟皇后的心腹。她和刘皇后现在没了老公,很快连管她们的婆婆都没了,两个不能改嫁的寡妇不斗争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刘皇后忙着联络新党为外援的时候,孟皇后则忙着联络旧党的援兵……这两个女人的权力游戏,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呢!

    两个嫂子一台戏,以后的日子有的赵佶好头疼的呢!

    “相公,”武好古连忙向韩忠彦建议道,“向太后一旦薨逝,元祐皇后恐怕很难斗得过元符皇后……”

    韩忠彦眉头大皱,“何以见得?”

    这不明摆着吗?元祐皇后相貌平平,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已经有了“大妈”化的趋势。而元符皇后正是青春年少,俏丽貌美。赵佶会喜欢谁还用问?

    “相公,”武好古对韩忠彦说,“日后官家倾向元符皇后是必然的,元祐皇后的地位恐怕难保了。您最好早做准备,切莫被元祐皇后所累了。”

    早做准备?

    能做什么准备?

    韩忠彦眉头紧皱,也有点不知所措了。很显然,随着向太后的薨逝,原本新旧两党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而刘皇后和孟皇后之间的斗争,很有可能成为点燃两党战火的导火索!

    而自家能抛弃元祐皇后吗?抛弃了元祐皇后,旧党的同僚会这么看?

    事情不好办啊!

    武好古看着有些失方寸的韩忠彦,心里面也有些没把握了。也不知道这位韩相公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没多久就被曾布赶下台了。

    若真是那样,自己可得赶紧和蔡京这个奸贼勾结起来了……虽然不大想让这个“丰亨豫大”的家伙上台,可是仿佛也没什么别的选择啊?

    ……

    此时此刻,坤宁宫寝殿中,脸色有点吓人的向太后,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细软厚实的羊绒毡盖在她的躯体上。

    一名翰林医官正在替她把脉,旁边还有一个胖宦官庞宽在吧嗒吧嗒的留眼泪。

    一位长相粗实的宫人,捧着一碗刚刚熬好的参汤快步走了进来,到了庞宽跟前。

    “都知,千年老参汤熬好了。”

    千年老参汤是用来吊命的,起死回生是不可能的……不过却可以吊一个回光返照出来。

    上了年纪的翰林医官这个时候也不装模作样把脉了,而是站起身对庞宽道:“都知,这一剂参汤下去,太后就能清醒一会儿……”

    庞宽叹了口气,“给太后喂参汤吧,咱家这就去请官家、娘娘和两位先帝皇后过来。”

    赵佶、王皇后、孟皇后和刘皇后,这个时候都已经到了坤宁宫了。

    三个女人都在哭,赵佶则在发呆。

    对后妈向太后他是真孝顺的……她老人家才56啊,怎么就不行了呢?自己还想把琼林宫修起来,让她老人家有个舒服的地方安度晚年的,怎么就等不了了!

    这上天真是不给自己尽孝心的机会啊!

    不过向太后那么短寿,看来也和这座皇宫有关啊!住在这里的先帝们都不长命啊。自家要活久一点,就得早点搬出去……琼林宫的建造一定得抓紧了。

    正在宋徽宗想着要早日替向太后去享用琼林宫的时候,庞宽失魂落魄的就出来了。

    “陛下,医官已经给太后娘娘喂了千年人参汤……请您赶紧去见最后一面吧!”

    三个女人哭得更凶了,咿咿呀呀的吵得宋徽宗有点烦恼,他叹了口气,便跟着庞宽一起走进了太后的寝殿。

    向太后正在缓缓醒来,没有多少神采和生机的目光扫了一眼周边,过了一会儿才看见赵佶和庞宽已经站在了自己的跟前。

    两人都在哭泣,赵佶哭得尤为伤心,简直成了个泪人儿。瞧见这个阵势,向太后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老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儿,“除了十一哥,旁人都出去。”

    “喏。”

    庞宽和寝殿里的宫人、宦官、医官还有三个快哭晕了的皇后都应了一声,然后全都退了出去,诺大的寝殿之中,就剩下了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二人。

    “十一哥,”太后低声道,“你可知先帝说你轻佻不可君天下吗?”

    “甚?”赵佶一听这话,连哭都忘了,只是傻傻的看着后妈。

    这话明明是奸贼章惇说的,怎么变成先帝说的?这要是先帝说的,自己怎么可能做皇帝……

    向太后有气无力地问:“十一哥,你已经做了一年的官家,你觉得你轻佻吗?”

    “儿,儿子……”赵佶顿时有些无措,只是愣愣看着太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向太后继续说:“你是有那么一点轻佻……你六哥没有说错啊!不过他也好不了多少。你轻佻只是私事,修个园子,和外面的女人往来,宠信几个小人。这都没甚要紧的,只要不为此去聚敛民财就行了。

    不过有一点你比你六哥强多了,你不会轻开边衅,这才是最要紧的。现在哀家要去黄泉见列祖列宗了,唯一牵挂的就是你了……你不是先帝立的,是哀家所立的。你若是轻开边衅,给天下带来灾祸,哀家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赵佶已经快懵了,太后的话好像是说,自己的六哥说自己轻佻,不可君天下……这怎么和章惇那个奸臣说的一样?难道是自己的六哥交代给章惇的?

    那,那章惇不让自己做皇帝岂不是在履行先帝的遗命?

    闹了半天,他才是忠臣,自己是乱臣贼子啊!

    “十一哥,你怎么不回答哀家?”

    向太后嘶哑的声音在赵佶耳边响了起来,把赵佶从自己的思绪中给唤醒了。

    “母,母后……”赵佶已经知道自己是乱臣贼子了,不过皇位是不能放弃的!别的事情都好说,皇帝是不能不做的。

    而且后妈对自己那么好,自家怎么能让她老人家走的不安心呢?

    “儿子……儿子向来不喜兵事,准备和辽国将来的皇帝耶律延禧做兄弟的。”赵佶信誓旦旦地说,“儿子命东坡先生在云台山设立学宫,就是想将儒家的文治之道传给辽国,以后和辽国世世代代做兄弟之邦。”

    这事儿向太后也知道一些,当下就吐了口气,“好好好,这就好,哀家果然没有看错你……十一哥,好好做你的太平天子吧。”

 第473章 难兄难弟 二

    (全本小说网,HTTPS://。)

    辽国,上京道,永州东南约30里,有一处名叫广平淀的洼地,东西20余里,南北10余里,地甚平坦,四望皆积累沙,树木多榆柳。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而在洼地的中央,还有一处镜子般地小小湖泊。也许是这里有什么地热资源,这片处于沙地包围中的湖泊并没有上冻。连周围的草地树木,都还保留着一丝青绿。

    现在虽然已是正月下旬,南朝大宋的首都开封多半入了春。可是地处塞北的草原沙地,却依旧被严寒笼罩。只有广平淀这里稍稍温暖,也就成了一年四季都在野外度过的大辽天子的坐冬避寒之地,也就是冬捺钵营地所在。

    往年的这个时候,大辽皇帝的宫帐早就已经开拔,往春捺钵营地所在的长春州鸭子河而去了。可是今年不知怎么回事,在广平淀中央的湖泊周遭,依旧搭起着一大片毡毛帐篷。大辽皇帝的牙帐,也在其中,周围是上千根一头插入泥土的长枪和绳索组成的栅栏。每根长枪上还挂着一把张开的黑毡伞,每张伞下都立着一位顶盔贯甲的宫帐宿卫,约有千人,护卫着大辽皇帝的牙帐。

    牙帐还是去岁皇帝车驾抵达时搭起来的那一顶,可是住在里面的主人,却已经换掉了!

    牙帐的新主人耶律延禧这个时候还是有点恍惚,不大相信那位仿佛要长生不老的祖父耶律洪基,已经在今年正月十三驾崩在他所在的皇帝牙帐之中了。

    此时他的耳边,祖父的临终遗言还在萦绕:“南朝通好岁久,汝性刚,切勿生事。”

    惶惶大辽国的皇帝,临终最不放心的,居然是他的继承人和孙子会挑起同大宋的战争。

    这实在是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不过却也是事实!

    而且耶律延禧还百分之百的赞同祖父的遗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