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⒏呃龉畈幕醣业匚簧踔敛谎怯谕

    而铜钱由于滥发大钱和偷工减料两大问题,一直存在价值上下波动太过剧烈的问题。或者说,铜钱明明是一种金属货币,但是因为大钱的铸造和工料到偷减,使之逐渐成为了一种半金属、半信用的货币。

    铜钱的币值,也开始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以至于在宋辽外交中铜钱的地位甚至不如绢帛——北宋支付给辽国的50万岁币是银绢各半,没有铜钱什么事儿。萧太后又不是傻瓜,她怎么肯收宋国那些质量参差不齐的铜钱?而且也不可能让契丹大爷一枚枚的去检验铜钱吧?这事儿也挺复杂的,契丹人你们老实,一定会被宋人欺骗的。

    而武好古在界河商市搞“绢本位”也是这个缘故——绢帛相比铜钱还是比较容易搞清楚的,长、宽和重量都有标准,成色也容易界定。

    相比之下,铜钱就不好说了。重量多少,成色如何,材质如何,还有大钱的折几(发行的时候是当十大钱,后来又折三、折二流通),有的地方还铸铁钱(四川、福建),真是复杂无比,哪怕是界身巷的账房见着都头疼。

    而且,铜钱的价值又低,稍微大一点的买卖就是几千几万枚了。谁还能一个个验钱?就是借身巷也验不过来,他们那里每天进出的铜钱以千万文计的。数都数不过来,别说验了。

    所以铜钱是个让所有大商人都头疼的东西,喜欢当然是喜欢的,就是数起来验起来太麻烦……

    而对界身巷的“银行家”们来说,他们自己无法铸钱,因此也不能控制钱的质量。市面上又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所以流通到他们手中的钱,往往质量低劣。照单全收难免出现亏损,而要一枚枚的检验,成本又太高。

    所以最理想的状态,还是以绢为本(金银的存量在宋朝太少,很难为货币之本),同时发行“绢本私交”(大额可转让存单)。一来绢的价值高,重量轻,适合大宗交易;二来绢在大宋是私人生产的,质量是可控的,产量是有限的,而且也没有“当十大绢”,更不可能拿麻布去充绢帛(类似于铁钱)。

    “能控制茶引,就能领袖界身巷,能领袖界身巷,武好古早晚就能把绢本位推行天下了!”

    靠着自己扎实的财经功力,吕嘉问现在已经想到武好古的前面去了,他非常肯定地说:“一旦绢本位施行,那么国家的命脉就要被奸商掌握了!”

    “绢本位不好吗?”安焘的经济头脑比较差,一时没有明白,“市面上铜钱良莠不齐,确实叫人头疼。”

    当过很长时间六路发运使的蒋之奇拧着眉头说:“铜钱叫人头疼,却是官铸的!而绢帛则是百姓所产,若是让民间之绢替代官府之钱成为财政根本,那么天下间的财源不就落入民间奸商之手了?”

    吕嘉问点点头,又补充道:“民间一直有存良钱用劣钱的陋习,因此交到官库里面的钱多数都是劣钱。一旦绢帛为本,那么官库中的劣钱就有可能大幅贬值了。”

    “原来如此!”安焘点了点头,“果真是个奸恶之徒!”他看了眼蒋之奇,“颍叔,不如我们联名上奏,不让界河市舶司拿下北粮南运的勾当。”

    “不可!”

    说话的是吕嘉问。

    “望之?”安焘看着吕嘉问,只见对方的脸色阴沉的可怕。

    吕嘉问沉沉地道:“厚卿忘了州北军营大火了吗?”他几乎是咬着牙在说话,“北粮南运必须经过界河商市,因为海船是没有办法驶入黄河的,必须在界河换驳内河纲船。而界河……可是武好古那贼人的地盘!他会让六路发运司顺利把米粮运过界河商市?”

    安焘和蒋之奇同时吸了口气,险些掉进武好古的陷阱!如果让六路发运司来操办,武好古有太多的办法让这些米粮无法按时运到地方了。等到那时,他自然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再把这笔大买卖吃到手里,就如他在开封府地产行的作为一样!

    安焘道:“看来要顺利掌控北粮南运,就得拿下界河商市!”

    吕嘉问冷冷地发问:“能拿得下来吗?

    界河商市可是宋辽合办的!契丹人会答应让我朝接管商市?而且商市的那些股东都是何等样人?他们肯乖乖把吃到嘴里面去的肥肉吐出来?”

    虽然界河商市现在还处于集中建设期,界河商会也没有开始向股东发放红利。但是商市的前景已经非常明朗了——前途一片大好啊!那里不仅会成为宋辽两国粮食转运的中转站,还会成为辽国牲畜、木材南运的中转站!还会成为辽国东京道出产的毛皮、药材、鹰鹞的交易中心。而且还有大量的辽国贵人,正把界河商市当成一个退路在经营……光是这几样利益,就足够让界河商市变成一桩肥得流油的买卖?谁肯交出来?

    夺人财路,由如杀人父母啊!大宋可是孝治天下的,满开封府那么多有钱有势的“孝子”还不找安焘、蒋之奇拼命?

    “那该怎么办?”安焘问,“难不成就这样看着奸党做大?”

    “哼!”吕嘉问冷哼一声,然后对两位来客说:“能让我的女婿蹇授之当六路发运使吗?”

    “望之,”蒋之奇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让授之扣住东南六路的米粮不给界河市舶司?”

    “当然不是了,”吕嘉问冷笑,“若是那样,姓武的可就有话好讲了。”

    “望之,你打算怎么办?”

    吕嘉问道:“当然是让界河市舶司全权负责采买和运输了……姓武的不是想要茶引吗?那就给他茶引。

    二位是枢密,西北军前乏粮久矣,你正好上奏官家,用北粮南运来填满西北六路的粮仓。

    明年就让武好古把100万石米粮运去洛阳白波,若是逾期未到,误了西北军务,那可就要军法从事了!他可是个武官呢!”

 第536章 奸党的崛起 四

    (全本小说网,HTTPS://。)

    皇宫,崇政殿。(全本小说网,HTTPS://。)

    随着一群不会说话的旧党谏臣的陆续外放,听政问对又变成了一件挺有乐趣的事情了……至少今天的官家赵佶看着是蛮开心的,坐在御座上,脸上的笑意都遮掩不住了。

    让赵佶高兴的原因是蔡京刚刚上了个“上疏乞废元佑皇后”的奏章。奏章上说得很有道理啊!

    蔡京的意思是,这个元佑皇后是被先帝废掉的,且不论该不该废,废掉了总是事实啊!而且先帝废后的程序也没问题,也得到了当时的宰相章惇的支持。

    向太后当然是不同意的,但是向太后当时又不垂帘听政,所以无权阻止废后。而在废了孟皇后之后,再立刘皇后的程序也没有一点瑕疵,同样得到了章惇的支持。向太后虽然不喜欢刘皇后,但是在向太后自己临朝听政时,也没有废掉刘皇后啊。这说明,在向太后看来,刘皇后的地位也是合法的。

    那既然刘皇后是完全合法的皇后,那么复立孟皇后就不合法了——一个皇帝怎么可以有两个存世的皇后?这个不是追封,而是活蹦乱跳的皇后啊。这不是一夫有二妻吗?而且还是在一夫死后弄出个二妻……这明显有违人伦纲常啊!是乱伦啊!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要是不改正,那么天下人可以效仿吗?以后是不是就要一夫两妻了?

    蔡京说得有理有据,无论是三纲五常还是大宋的律法,都不会允许一夫两妻和死人娶活人的。

    至于孟皇后是不是遭人陷害——废除孟皇后的理由是“符水事件”——那并不够成复立孟皇后的理由。毕竟世上夫妇分离的原因也有不少是误会造成的,难道因为误会离婚的夫妇就可以无条件复合,然后再搞出一夫多妻吗?如果这个离婚的女子再嫁了怎么办?要一妻多夫吗?

    “……臣以为,陛下不妨厚待孟氏,供给从优,使之安乐富有,余生尽享荣华。同时收回皇后名号,并将之请回瑶华宫。”

    蔡京摇头摆尾,说得得意洋洋,全然不顾大殿中几道几乎燃烧起来的目光向他射来。

    很不得用目光把蔡京烤熟的,当然是旧党的大佬韩忠彦和范纯礼了。虽然他们早就知道孟皇后保不住,但是总还是存着那么一点幻想。希望没有哪个够分量的重臣来倡议此事,这样就能拖延一段时间。兴许拖着拖着就峰回路转了!

    毕竟现在的旧党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界河骑士、房奴战士和正在京兆府试行的府兵制,可都是旧党在主持啊!

    若是这三个项目都大成了,李格非和施国忠这两个旧党的官员肯定能入朝大用。李格非的资历够深,而且他闺女李清照又是官家的红颜知己,到时候必然能荐跻二府的,施国忠资历浅薄,但还是可以安排到台谏或是六部之中担任要职的,再次也可以安排一个权发遣开封府……

    到时候旧党的危局就算过去了,即便孟皇后被废,也不会太伤人气的。

    可是这点幻想,今天却被蔡京这个奸贼打破了!

    “蔡卿所言,深合朕意!”

    赵佶知道废掉孟皇后是踩了旧党的痛脚,所以也不等宰执一一表态,自己就先表示了立场,然后就把目光投向了次相曾布。

    “陛下圣明!”曾布马上起身发言道,“臣也觉得应该请元佑皇后出居瑶华宫。”

    他的话比蔡京客气一些,没有直接提废后,不过意思是一样的。

    作为新党的领袖,曾布的表态就仿佛挥动了令旗,许将、李清臣、温益、安焘、蒋之奇、赵挺之等人纷纷表态支持废孟皇后。

    整个大殿内,就只剩下韩忠彦和范纯礼这两个旧党宰执没有表态——没有表态,就是默认了!虽然他们恨得不行,但是做为讲道理的君子,实在是没有办法去反驳蔡京的观点。

    毕竟在《文曲星旬报》上,道理已经被讲得很清楚了!

    看来朝廷中的君子们,的确需要办一份和《文曲星旬报》一样的报纸,来替自己摇旗呐喊了……

    赵佶没有去看这两个旧党的头头,只是说道:“那就着翰林学士拟诏,请孟氏出宫居住吧。孟氏离宫之后,待遇从优。”

    说完了自己的决定,稍微有那么点儿心虚的赵佶也不等翰林学士领旨,就直接拿起了知枢密院事安焘递上来的奏章,轻轻展开放在案几上。

    “安卿,你上奏说今西北六路府库空虚,军中粮食短缺,供应十分紧张,形势严峻……目前还能够维持吗?”

    陕西六路的供应,自从仁宗朝李元昊作乱开始,就是个老大难问题了。东南六路虽然一年可以发运六百多万石米粮到中原,但是开封府等中原大城要吃掉相当一部分,余下的则从洛阳白波上岸,然后千里转运,路上的消耗极大。

    而在哲宗皇帝亲政后的几年中,陕西六路连年展开大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将多年积累起来的储备消耗一空。到了元符二年向青唐用兵的时候,连章惇的兄弟章楶都以府库空虚,军粮匮乏为由上奏反对。

    可见陕西六路的供应紧张到了什么程度!

    “陛下,目前因为西北形势安定,因此暂无大碍。”安焘奏道,“但是从防患于未燃的角度考虑,还是应该加快在西北储备物资军需。”

    “需要储备多少军需?”赵佶问。

    “粮草自是越多越好,”安焘回答道,“西贼常常是举国来犯,因此陕西六路必须出动军民数十万以力抗,以一月一丁消耗100斤米粮计,交兵一月就起码需要四十余万石米粮……这还是给人吃的,如果再算上马料,五十万石的消耗都有些吃紧。如以攻战两月为期,至少需要预备百万石米粮,方可支应。”

    “一百万石那么多?”

    赵佶听到百万石的数量,刚刚废掉孟皇后的好心情顿时都没了。

    “陛下,”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也附和安焘道,“虽有百万石,也称不上足备。以百万石支应两月攻占还是在诸军防御的情况下,若是想用兵灵夏,一千万石储备都是需要的!”

    现在西北战场的主动权其实完全被宋军掌握,西夏根本不可能越过数百里戈壁出兵。之前小梁太后用兵横山时,都需要提前在横山一线的西夏军据点储备物资,这样才能支应数十万众打上一段时日。

    如果要西夏军拖着数百里的后勤线,那么他们可以投入到一线的兵力,恐怕就只有几万人了,根本不足以撼动宋军的防线。

    当然了,大宋如果想灭亡西夏,出动数十万大军去攻拔兴庆府和灵州城是必须的。不打下人家的首都,西夏怎么可能自己就灭亡了?

    而攻打兴庆府和灵州这样的坚城也没什么捷径,几个月的苦战乃至一年以上的围困,都是实打实的拼后勤。

    所以一千万石的存粮,恐怕真的是在西北拉开灭国之战的先决条件!

    而此时的宋朝有十几亿亩土地,一千万石并不是凑不出来,而是没有办法把这些粮食运去陕西。而陕西那个贫瘠的样子,当然更凑不出那么多粮食了。能积累起一二百万,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也就是说,大宋如果想灭亡西夏,至少要在西北边缘的粮库之中储存八百万石粮食!

    “走北粮南运的路线,能解决西北边粮的问题吗?”赵佶眉头大皱起来。

    “陛下,”知枢密院事安焘回答道,“北粮南运只能将米粮送到洛阳白波,自洛阳西去边缘至少都有一千多里到两千余里,再无运河水运,转运十分困难。如果有一石粮草从白波起运,能有15…20斤送达缘边前线也是大不易了。

    若陛下真的有意承先帝之余烈,平西北之巨贼,那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向西输送粮草,囤积储备,不可稍有懈怠。”

    水运的效率是陆上运输无法相比的,哪怕是内河纲船,500料的船也能装上400石米粮,换成马车起码一百多辆。而一百多辆马车的消耗根本不是一艘500料的纲船可以比的。

    如果在水上转运数千里,被水手们吃掉的粮食可以忽略不计。而走陆路用马车运载的话,用接力运输法,每200里设置一个中转站,在最好的情况下,2000里的送达率也就在两成以内——也就是说,八成的粮草都被运粮的马车和马夫消耗掉了。

    按照这样的送达率,要在西北前线储存上800万石军粮,运到白波的军粮起码要5000万石……这个数字相当于六路发运司八年的总发运量!

    也就是说,只要宋军的战斗力对西夏军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想要依靠数量和国力达成灭亡的西夏的目的,从后勤角度而言,是几乎不可能达成的!

    所以北宋花了几十年时间在西北和西夏打拉锯战,最后也没有能够灭亡西夏是完全正常的结果。能灭掉才是奇迹呢!历史上,成吉思汗那么牛叉,都六征西夏最后才好不容易把人家灭了。北宋军队怎么可能通过一场短期的全面进攻就灭亡西夏?

 第537章 奸党的崛起 五

    (全本小说网,HTTPS://。)

    宋徽宗当然是想要灭亡西夏的!

    他是圣君嘛!一个小小的西夏都灭亡不了,还谈什么圣君?

    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也是懂的。(全本小说网,https://。)只是这800万石的粮食储备……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凑齐了?

    好心情一下子都没有了!赵佶眉头紧锁,沉声道:“且不说平灭西夏,这西北军前乏粮之困,总是要尽快解决的。诸卿有何良策?”

    “陛下,若想补齐西北军前之备粮,别无他法,唯有加快转运。”宰相韩忠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