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心情一下子都没有了!赵佶眉头紧锁,沉声道:“且不说平灭西夏,这西北军前乏粮之困,总是要尽快解决的。诸卿有何良策?”

    “陛下,若想补齐西北军前之备粮,别无他法,唯有加快转运。”宰相韩忠彦道,“幸而如今界河商市初成,转运粮食的水路比之从前又多了一条。或可诏令界河市舶司、六路发运使协同,自明年起,每年多运百万石米粮至洛阳白波。然后再由陆路发运西去,数年之后,当可缓解西北乏粮之困。”

    接下去发言的是副相范纯礼,他是陕西人,对陕西土地贫瘠,民生困苦的情况比较了解,因此他并不赞成在西北发动新的战争。不过他还是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积累军粮之法。

    他对宋徽宗说:“陛下若想加速在西北累计粮草,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消耗。如今西军有兵二十余万,即使不打仗,每年耗费粮草食也多达数百万石。陕西岁入之粮只能供应其中的一半,其余全靠各路调运输送,随调随用,极难积累。若能减少西军到十万人,所需消耗的军粮就可以减半,八百万石之数,数年之内就可以凑齐了。”

    西军是职业兵,拿到的粮饷不仅要养活自己,而且还要养活家里人。所以一个西兵的背后往往就是一家子人等着吃饭!而西兵大都是禁军,拿的也是禁军的粮饷。光是军粮这一项,一个士兵一月就得领上一石七斗到两石之多!二十多万大军的消耗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有二十多万禁军在那里消耗粮食,西北边缘的军粮储备是很足备的。

    “可是要裁剪掉十万西军吗?”宋徽宗的眉头还是没有展开,虽然他有裁军的想法,可是准备裁掉的却不是战斗力比较强的西军——在大宋的五十万禁军中,大约只有西军的五万精锐不是“假装”的战士……要是贸然裁剪西军,万一惹出祸事,只怕难以收拾啊。

    “并非是要裁掉,”范纯礼说,“可以将其中的十万人调往洛阳白波设营屯驻。”

    “调出十万西兵的话,”赵佶又问,“西北边防还会稳固吗?”

    范纯礼说:“只要西北六路有府兵可用,西北边防当可稳如磐石。”

    设立府兵的建议,最早就是范纯礼他爹范仲淹提出的嘛!范纯礼当然对府兵有所研究了。而且纪忆到达京兆府后,立即就上了一道“上疏乞废保甲行府兵”的奏章,赵佶看过后就发到政事堂和枢密院,让宰执们研究了。

    而范纯礼认为这个办法完全可以行得通,至少在陕西六路完全可行的!

    如果能在陕西组织十万府兵,再加上十万精锐的西军,同时再洛阳白波建立一个新的禁军大营,摆上十万从陕西调出来的禁军,那么西北乃至河北、河东的防务都可确保无虞了。

    范纯礼说的似乎有道理,赵佶又转头看向曾布。

    曾布马上起身奏道:“昔日唐太宗所倚仗的就是精锐兵募和数量庞大的府兵,两者缺一不可。

    所以臣认为在蓝田府兵试行成功后,在陕西六路组建十万府兵,同时调出十万西军驻扎白波是可行的。不过白波之兵也需要精练整顿,务必使之成为强兵。”

    顺着范纯礼的思路,曾布又把问题引到练兵上面去了。

    “若真能这样就好了……”赵佶觉得曾布的话说得也对,沉吟了一下,又向两个枢密征求意见,“安卿,蒋卿,以你二人之见,可否调出十万西兵?”

    安焘点点头道:“目前西北比较安定,有十万精兵把手各个险要堡寨、城池,倒是足以应付了。若是能大建府兵以为支援,倒是可以抽到出十万禁军,应付其余各处。”

    蒋之奇则说:“大建府兵,精练禁军乃是强兵之正路。所谓御前骑士,殿前武卒,皆耗费太过,纵然精锐,也不堪大用,还请陛下点到即止。”

    蒋之奇一番话连打带敲,又将武好古、高俅和潘孝庵三“奸党”力推的骑士和“房奴武卒”拉出来批斗了一下。而赵佶因为之前“骑士”、“武卒”惹出了不少纷争,也觉得有点烦。便颔首道:“那边点到即止吧……骑士以千家为限,殿前武卒以三千人为限。

    至于北粮南运……诸卿还有建言吗?”

    “臣有建言,”安焘说,“凡是责权明确才能成功,北粮南运之事亦然。臣以为,此事当全权交付界河市舶司运作。可令其明年运河封冻之前,运粮100万石到白波码头交付,不得延误。”

    赵佶愣了一下,他知道安焘和武好古不怎么对付。现在怎么那么好说话,一下子就把采购和运输100万石米粮的大买卖交给武好古了?

    从东南六路转运的粮食到白波码头的成本可比在洛阳当地购买贵多了,一石起码两缗,一百万石就是200万缗,如果用茶引、盐引付账就是270万缗的面值……

    这样的买卖,武好古又能赚不少吧?

    ……

    武好古是当天晚上,和高俅一起在延福宫里陪赵佶用晚饭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拿下“北粮南运”的大买卖了。

    “陛下想多了,”武好古当然不会告诉宋徽宗自己要“以次充好”,买东北小麦来替代淮南小麦,所以他笑嘻嘻地对赵佶说,“臣的界河市舶司是赚不了几个钱的……不过界河商市倒是能赚一些。”

    “怎么说?”

    武好古笑着道:“对界河市舶司而言,纲运是不赚钱的……一百万石米面的采买和运输花费可不便宜。270万缗的茶引、盐引也仅够成本。现在的纲商都是从二八分装法中获利的,如果单靠运费,纲商就没人干了。”

    “二八分装法?”赵佶不大明白。

    高俅却知道这事儿,笑着说:“就是八分运粮,二分私货……八分运粮的收入不过是保本,想赚钱得靠那二分私货。不过这二分私货大郎是赚不到的,毕竟大郎自己不是纲商,他得把纲运的生意发包出去。”

    因为纲船是免过税的,这二分私货就可以一路免税直达开封府,就足够能让跑运河的纲商们赚个盆满钵溢了。

    “原来如此,”赵佶点了点头,“大郎,这买卖界河市舶司可以做吗?”

    “当然可以啊!”武好古笑道,“且包在我身上……不过今年是第一年,朝廷可得给界河市舶司发点本钱,要不然臣可垫不出来。”

    “本钱自然是要发的,”赵佶笑道,“拨付给界河市舶司二百七十万缗面值的交引为本如何?”

    “都给交引只怕一时难以出手吧?”武好古笑道,“若是能一半给盐、茶引,一半给绢帛就好了。”

    “好啊,”赵佶点点头,“朕关照一声便是。”

    武好古并没有想到要交引去控制界身巷,再利用界身巷推行绢本位——他前世也不是玩金融的,对现在大宋的金融业也不是太懂,当然比不了执掌过都市易务司的吕嘉问。

    他说:“陛下,这本钱还得马上给臣……这样臣才能尽快离开开封府去安排采买。

    对了,陛下不让东南六路发运司参与吗?”

    “怎么?需要他们参与吗?”

    武好古摇摇头道:“不需要,不过他们不参与,臣就得在海州设个货站,用来囤积采买的米粮。还请陛下降诏,许界河市舶司在海州设点。”

    赵佶一摆手,笑着说:“这是自然的……要是不让你去海州,生意如何能做?”

    根据宋朝的法规,有职务在身的官员是不能满世界乱窜的。武好古是提举界河市舶司,那他就不能不奉旨去海州转悠。而现在界河市舶司可以在海州设立粮站,那么武好古自然有权去那里查看了。

    “大郎,”高俅却有些不放心,“若无六路发运司参与,你能在海州筹集到100万石米粮?”

    “也没甚难的,”武好古一摆手,笑道,“单是海州武家的六万多亩水浇地年产稻米就有十五到二十万石了。区区100万石,又怎会凑不起来?”

    武好古根本没想在海州买上100万石米粮,除了自家的六万多亩水田出产的十几万石之外,他最多再收购个十几二十万石,凑个三四十万石意思一下就行了。

    余下的部分,他准备在今年冬天就向马植、张觉下订单。据武好古所知,辽国东京道的粮食一直是过剩的,不少渤海右姓和汉人大族还有契丹贵人在东京道的庄子里都有存粮,缺的是海上的运力。

    所以武好古还要向海州吴家预订海船运力。当然,光是几匹布可换不来海州吴家海船的,武好古得向他们提供真正的兵器(通过他们贩卖给高丽人)才行——这其实也是个贸易循环,用武器去换高丽人手中的金银铜钱,再用从高丽换来的金银铜钱去买辽东的粮食,用辽东的粮食去换宋朝的绢帛,绢帛是最后付出的东西,而武好古却可以提前拿到手里……

 第538章 奸党的崛起 六

    (全本小说网,HTTPS://。)

    夜幕沉沉,在开封府曾相公的府邸当中,仍然闪烁着寥寥几点灯火。//全本小说网,HTTPS://。)//

    虽然最近新党借了二废孟皇后的东风,在政争中占了上风,但是曾布心中却非常清楚,自己还没有到大获全胜的时候。因为旧党现在变得有办法了!当年王荆公带领变法一派崛起于中枢的原因,可不是善于政争或是善于阿谀奉承。而是王荆公真有一些“富国强兵”的办法,才会受到神宗皇帝的重用,才能战胜遍布朝堂的守旧力量。

    可是现在,虽然新党遍布朝堂,但“富国强兵”的办法却少了。而且许多变法的良策,也因为吏治上的问题,出现了诸多弊端。

    而在最关键的“强兵之法”方面,新党的许多政策都出现了问题。《将兵法》没有能改善开封、河北禁军战斗力低落的状况。与此同时,为了实行《将兵法》而废除《更戍法》更是让开封、河北禁军远离了战争,军事训练也就更加荒废了。

    《保马法》、《户马法》则是彻底失败,不仅没有能得到价廉物美的战马,还把原来的马政给搞废了,现在只能走回头路,重建马政,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那个从辽国南来的慕容忘忧倒是给出了一个“小包干练兵”之法,先是系统培养部将、队正,然后再依靠他们实行“部”、“队”两级承包的办法来提升部队战力。可是这个办法刚刚开了个头,就因为触犯了“文臣练兵”之忌被扼杀了。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几百个部、队之长,也都变成了御前骑士。真是功亏一篑了!

    而到了现在,连《保甲法》也遭到了质疑,似乎要被府兵制给取代了——其实府兵制也是新党所赞同的,《保甲法》本来就是参考府兵制推出的。可是现在,正在蓝田试行的府兵制却和《保甲法》对立起来了。更可恨的是,分明属于新党政营的纪忆在上疏之中居然引用了司马光那个老贼的观点和方法。

    想要通过废除保甲来实行府兵……这根本就是舍本而逐末!《保甲法》是二丁抽一,而纪忆在上疏中提及的府兵则是十户到一百户(根据各州县情况布署军府,靠近前线的州县就多设军府)抽一丁,人数肯定远远不及保丁。而且保丁是不支薪的,而一个府兵却要荫200亩田的赋税,本人的税役也全免。这样的开销虽然比禁军省多了,但是禁军士兵是一年到头都在当兵(也许是兼职当兵),而府兵在和平时期一年只当三个月的兵。

    更让曾布感到恼怒的是,纪忆在上疏前根本没和自己打过招呼!这么重要的上疏,居然不来征求自己的意见,这分明就是要背叛新党投靠到旧党那边去了……不对!也不可能是投靠旧党,他之前还和章援联手,不知用什么办法搞掉了旧党在台谏系统的几个干将呢。

    他和章援,现在既不是新党,也不是旧党了……

    曾布忽然又想到了武好古、潘孝庵和高俅这“三贼”,他们显然也背叛了旧党,在废除孟皇后的事件中充当了急先锋!

    而纪忆和章援扫除台谏系统中旧党干将的行动,仿佛也大大有利于二废孟皇后啊!

    曾布眉头紧皱起来,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对了,蔡京那颗墙头草也有问题!不仅在接管太府寺后把州北军营发包给了武好古,还带头上了“上疏乞废元佑皇后”的奏章!他这么做,同样是既对不起新党,又咬了旧党!

    难不成朝廷中现在有了一个介于新旧两党之外的第三个朋党了?

    “厚卿,正夫,”曾布忽然吸了口气,抬头看着自己书房内的两位来客,“现在朝廷中似乎有了新的奸党!”

    赵挺之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新的奸党?子宣,你是说武好古、潘孝庵和高俅三人么?”

    “不止啊!”安焘说,“章援和纪忆好像也有点不对劲儿……”

    “还有蔡元长!”曾布冷冷地说。

    “蔡元长?”赵挺之轻轻皱眉,“难道蔡元长是他们的首领?”

    “应该是他!”安焘点点头说,“蔡元长可是一心想进政事堂的,被挡了那么多年,怎么能甘心?子宣,不如就让他进吧,省得他在外面和我们做对。”

    “进?”曾布咬咬牙,“那谁出去?”

    现在六个正副宰相都满员了,根本没有位子可以给蔡京。而且就算有位子,曾布也不想让蔡京进政事堂。这家伙太会办事,又能阿谀媚上,还一早就巴结上了官家。让他做了副相,早晚会把自己和韩忠彦从位子上拖走的……

    “不如让范纯礼滚蛋,”赵挺之却说,“我找人去露章弹劾。”

    “有罪名吗?”

    “就快有了!”赵挺之说,“范纯仁的两个儿子最近和保利德行合作,要办一张和《文曲星旬报》一样的旬报。”

    “办旬报?”安焘问,“这也算罪名?”

    “办报当然不是罪名,”赵挺之笑道,“但是却容易授人以柄!武好古在这方面就够奸猾,拉了赵小乙做挡箭牌,把自己摘干净了。而范家的几个郎君就糊涂了,居然自己出面做总主笔,到时候还不是一堆把柄让人随便捉?”

    “保利德行不是向家的产业吗?”安焘问,“官家还是很照顾向家的。”

    “哼,”赵挺之哼了一声,“那又怎样?向太后毕竟不在了!”

    曾布点点头,“正夫的办法是可行的……不过旬报的办法还是好的,我们也得办,只是不能自己出头。”

    赵挺之笑了笑:“这好办,吾儿德甫现在是《文曲星旬报》的主笔,早就掌握了办报的要诀,可以叫他暗中主持。不过他得寻个借口从《文曲星旬报》中出来,而且办报需要本钱。”

    “从《文曲星旬报》出来不难,”曾布说,“给他安排个官职就是了。”他瞥了赵挺之一眼,“官家和他相交日久,大概早就想叫他做官了。至于本钱……”

    办一张报纸其实不需要多少本钱的,但是曾布、安焘、赵挺之并不是商人,不懂得怎么经营。而武好古和向宗良、向宗回都太有钱了,所以给《文曲星旬报》和正在筹备的《清流旬报》砸了太多的钱。都把白送十万份以上的报纸创刊号当成了拓展市场的手段了。

    而且共和行和保利德行还都有自己的大型印刷工场——共和行要印《花魁》画册,保利德行要盗版《花魁》画册,没印刷厂怎么玩啊?

    所以无形之中,办报纸的门槛也被抬高了。

    “不如叫六路发运使司去想办法吧。”安焘思索了一下,提出了建议。

    “六路发运使司?”曾布想了想,这是个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