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是自己用还是售卖给其余封君,火枪的利润都是最高的。

    对面负责这一次谈判的商会的人闻言,满口地答应。

    他明面上是商会的人,实际上则是间谍细作,隶属于泗上的总参谋部。

    关于火枪贸易,泗上有过一些讨论,当然讨论的内容不再是二十年前那么理想主义的“售卖火枪是不是促使战争害天下”;而是“将火枪售卖给潜在的敌人是不是对我们不利”的功利性。

    这是一个秘密讨论,并不公开,知道的人很少。

    这个负责谈判的秘密墨者也不知道。

    事实上那一次秘密讨论中,适给出建议就是随意售卖。

    一则是燧石枪的板簧淬火方法是机密,除了秦人那边另辟蹊径之外,其余各国并没有打造板簧的能力。没有合适的板簧,燧石枪就不可能使用,发火率太低,还不如用火绳。

    如今泗上正在大规模换装,那些淘汰下来的火绳枪一般用在边远地区,或是分发给民众玩。

    但数量还有不少,正可以全都售卖给其余各国,莫说是楚国,就是和墨家关系最紧张的魏国,只要给钱、给粮、给鹿皮硝石水银这些东西,那就可以卖。

    二则就是适当时便说,战争不是靠一两件武器打胜的,换装火绳枪需要的整个军制的变革,需要有骑兵、炮兵和披甲长矛手的配合,车兵在大规模会战中只能处在一种从属地位,各国封君的私兵想要用好火枪和阵法,并不容易。

    没有炮兵掩护的方阵,是脆弱的,哪怕纪律性再好,没有炮兵的掩护就是处在被屠杀的地位,适所熟知的后世的浑河血战,那就是被大炮轰输的。

    整个军制、训练、战法的改变,不是一时间那些封君就能掌握的,尤其是农兵合一制度下,并不适合这种作战方式。

    三则就是各国都在变法,王权都在集中,王权直辖的精锐军队有了火枪,那些封君正是各国变法的极大阻碍,若是让他们实力太弱,并不利于将来大计,所以不但要卖,还要大卖特卖。

    在这个前提之下,下达到商会那边,那就是随意售卖,卖了也不怕,使用武器的是人,封君制度之下不变革,使用武器的人将来也会成为同天下之义的助力。

    商会负责谈判的人来之前接到的命令,就只有两个:买粮、卖枪。

    如今见临武君自己提出来,这墨者毫不犹豫地说道:“那自然是可以的。价格嘛,就按照以前的价格,不多不减。至于火药,还是按照以前的价格,除了金银铜和各种货物之外,还需要一定量的硝石。”

    临武君一听,也放了心,知道墨家若是继续售卖火枪给自己,那看来并没有在临武方向动武的意思。

    再一想也是,五年前中原大战,虽说泗上得利最多、受损最少,但恐怕也不能在短短四年之后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想来也应该是想要把战争控制在宋国境内,恐怕泗上墨家也存在几分会盟解决宋国事的心思。

    既然商会这边选择敞开的售卖,临武君便道:“这一次,我想要购买三千支。以及两万斤火药。”

    两千支的数量不算多也不算少,去年卖给宋国一次性就卖了一万五千支;卖给中山国也一次性卖了一万支,这几年泗上的煤铁军工联合体赚的是盆满钵溢。

    大量的草药、铜、黄金、白银、水银、粮食不断地从各国的府库中跑到泗上,伴随着商品的增加,各国都出现了铜钱慌,甚至有谣言说周天子把九鼎都给融了铸钱了也不知真假。

    钱荒之下,各国的贵金属冶炼行业突飞猛进,寻找金银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甚至有人跑到驹丽渡海向南去找。

    大量的贵金属集中在泗上,也使得泗上的纸币得以坚挺,除了小额货币还在用铜之外,大额货币都以纸币来替代,甚至在各国贵族眼中成为了堪称珠玉的上币。

    临武君手里倒是有一些大额的纸币,但是数量不可能太多。

    想要购买这么多的火枪,只靠粮食肯定是不行的。

    商会的人问道:“火枪和火药倒不是问题。交易的话……”

    临武君笑道:“交易的事,自然不用你们过临武关,我派人去取,这不碍的。”

    “一部分以粮食交易,另一部分,我征伐那些穷山凋敝之处的夷民,抓获不少人,南海不是正缺人吗?可以售卖这些人,抵偿一千支火枪。”

    按照现在的价格,大约两个强壮年轻的人可以换一支火枪,墨家那边不准有奴隶,只有名义上人格平等的长工,南海本土化之后本地的人都已经发了身份牌,给予了他们国民身份并且完成了土改,解放了大量的奴隶和村社农奴,充实了自耕农的人口。

    但是上有政府扶植,下有新生民众为自己而努力,很多地方便出现了用人荒,雇工成本大大增加。

    这种情况下,罪恶的贸易自然而然地展开。

    楚国一些边远地区的封君攻打那些小的聚落,抓捕人口;南海之南的更边远地区,城邦族群互斗,抓捕对方的人售卖;甚至还有人乘船去南海更南的一些岛上抓人。

    依靠自然发展,岭南地区发展起来要等到数百年后华族南迁以致唐宋时代才能完成。

    而强制发展的结果,就是处处缺人,泗上需要极多的人口充实这些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使之迅速诸夏化、泗上化。

    泗上有专门的部门,专营这种贸易,一旦运来便签订长约,根本从事的劳作不同有数年的契约期,契约结束后发给身份牌,分发一小块土地。

    这种不择手段的罪恶的发展方式使得南海地区短短数年间就开辟了大量的农田农庄。

    一千支火枪,折算一下临武君需要支付大约两千到三千年轻的人口,这都是临武君在其辖地之外的地方抓的。

    楚国新征服苍梧不久,诸多城邑都是如同星星一样遍布在沿河地区,只有在城邑之外百里之内有着有效的统治。

    其余地方都是那些战败的苍梧等民藏身迁徙的地方,临武君有自己的一支军队,专门就是干这个的。

    而临武所处的位置尴尬,开辟更多的土地并无太大的收益,而且需要人专门看管,又动辄逃亡,分封建制之下,临武君所能控制的那点人手根本不足以实行有效的管辖,售卖无疑是最好的得利方法。

    商会的人闻言,并不拒绝。南海和周边的贸易,最主要的就是要原材料、金银贵金属、以及人口。

    每贩运过去一个人,数年之后都可以转化为兵员、劳动力。

    临武君在本地抓人,人容易逃亡,而且他的管理手段实在太低,不如卖钱。

    卖给泗上那边,可以换回武器。楚人虽然曾经傲娇地称我乃蛮荒,可实际上还是诸夏的一部分,对于周边地区本身就有组织力和生产力的碾压,加上泗上售卖的火器之后更是如虎添翼,抓人捕奴大为有利可图。

 第十二章 和则得利

    卖给泗上那边,距离远了,而且一般用人的地方都是人口密集区,逃亡什么的也难。/全本小说网/https://。/

    加上毕竟不是泗上这边抓的人,也没有那么大的恨意。

    又说人人平等,并没有奴隶的身份,但就是不给钱、不发地、不发农具,逼着他们成为“圈地之下的失地农民”一样的身份:毛都没有,不干活就得饿死,但有个自由平等的身份,也就是农家所谓的虚伪的平等。

    总归这边还是有希望的,干几年活就可以有合法的身份,享受国民的待遇和义务以及权利。甚至可能会分配土地,这个视情况而定。

    从某个角度上说,这些人的生活水平比起以前是有所提高的,并没有多少反抗的。

    因为在青壮期一直在从事劳作,等到他们契约期满有服役义务的时候,也基本不可能去服役,义师的主力还是自耕农和逃亡到这里的封地农民或者是欠债农夫。

    临武君倒也不是没想过墨家强大的宣传和组织能力,每多卖一个人自己将来救越危险。

    但再一想,长远看谁都得死,他不卖别人也要卖,临武不卖墨家可以去九疑去买,到时候别人强了自己弱了,那也没什么用。

    用来换枪的这三千多人是他不久之前才在西边山区抓的,其中还有半数的利润需要给西边的泉陵君。

    泉陵就在临武以西,又名九嶷山,那里传说中是舜帝南巡去世的地方,葬于九嶷,故以陵为名,又因为那里算是湘水之源,故称泉陵。

    楚国在南方的另一个重要边塞九嶷就在泉陵,那里也和南海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后世始皇帝开挖灵渠,就是稍微往西南一些。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被南岭所隔,临武沟通的是珠江上游的北江和湘水的支流;泉陵是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上游。

    此时漓江又称丽水,因为附近河道多有黄金,故而也有不少聚落在那里采金,泉陵君也有一部分收入。

    韩非子曾用丽水淘金的事讲过一个寓言,说是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大罪莫重辜于市,犹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犹不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天下不为也。

    墨家在南海的拓展,都是沿着河道进行的,主要也采用那种单独的城邑控制一片范围的殖民发展方式,因为城市人口比较容易管辖,也容易动员,而且广袤的边野地关下起来既困难也没什么收益。

    正因种种原因,整个楚国边境地区最为有钱的两个封君也就是临武君和泉陵君,和南海商会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因为涉及到切身利益。

    人口、黄金,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换回了兵器、火药,也使得这两个封君在楚国内部的发言权与日俱增。

    对于泉陵君和临武君而言,更多的火枪武装更多的军队,更多的军队抓捕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换来更多的火枪,顺带还能作为奴隶在一些河道内淘金,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一种扩张的繁荣,也注定楚国暂时没有能力把这么边远的地区作为本土直辖管理。

    这种发展模式也注定了和南海这边的联系密切,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封邑,而是因为贸易连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如果乐昌峡和灵渠能够提前出线的话更是如此。

    因而临武君不会去考虑卖人口给南海对自己将来有什么影响,也不会考虑出国干涉宋国的胜负。宋国距离这里太远,就算楚国输了,他该是封君还是封君,该做贸易还是做贸易,只要确保墨家没有在南海北上的心思就好。

    至于将来,他考虑了也没有用,如今的大敌不是咄咄逼人的泗上,而是悬在他们这些封君头顶的变法利剑。

    这三千支火枪,除了给泉陵君五百,自己留下七百,剩余的都会沿着湘水转运到湘水下游,那里的封君也需要武器。

    因为楚王授予墨家的免税金节中不准贩卖武器,所以这其中的很大部分利润被临武君之类的边疆封君所得。

    商队负责谈判的人在来之前就已经接到命令,允许和封君达成诸多包括武器在内的交易,听闻临武君说他负责运送,又是用南海急需的人口来支付,这正合其意。

    临武君见对方同意,便又问道:“不知道这批火枪什么时候可以交易?我在这边,也好有所准备。”

    他还是想要试探一下墨家的意思,看看墨家在南海方向是否有准备动武的想法。

    商队的人爽快地说道:“三千支火枪,数量倒是不多。不过您也知道,沿着长江有诸多的关口,那里是不能够运送火枪的。南海的话,我估计仓库中可以先支付一千五百支,剩下的需要从邗沟转运到越地,再沿海送来。最迟也就到明年。”

    “那一千五百支,倒是可以在秋天之前送来。”

    “至于交易的货款……金铜都可以直接运走。粮食的话,恐怕需要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以便在南海组织人来运输。那三千人口,可能也暂时需要在临武境内。”

    临武君奇道:“乐昌峡不是还未修完?正是缺人的时候。”

    商队的人回道:“自然缺人。可是粮食转运不足,若是贸然将人送过去,又恐粮食接应不上。”

    “武江虽通南海,可是沿路都是逆流而上,山高水急,运输颇为不易,整个南海都在为此事忙碌,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人手。两万多人已经是极限,再多下去,每年耗费的粮食不计其数,实在是支撑不起。”

    他这么一说,临武君就更加放心,他也算是军伍出身,知道后勤对于征战的作用。

    两万人的民夫在乐昌峡修筑,南海地区就已经捉襟见肘,若是真的有什么征伐之事,需要的后勤人员就需要更多。

    自己守在临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逆流而上,墨家也不是可以轻易攻下的。

    至于宋国内乱会不会牵扯到临武,临武君觉得只要派人监察一下乐昌峡的工地就可以知晓,如果那些人暂时停工转而负责后勤辎重,那自己提前准备也来得及。

    商队的人给出的解释,临武君深信不疑,又问道:“粮食可以暂时存放在这里,但是需要提前交割,一切损耗由你们承担。那些人口……过一阵就要送到。”

    “这些人需要吃饭穿衣,总不能够由我来养着,暂时也没有什么活计给他们做。”

    商队的人便问道:“那先留一部分在临武是否可以?您也知道,我们在湘水上游有一座造船作坊,如今湘水、大江、洞庭贸易往来频繁,这里又多巨木,最近正需要增加人手。”

    这也句句属实。

    陈蔡两国因为借助王子定之乱支持王子定复国成功后,蔡国的祭祀仍旧保留,但是大量的人口被迁徙到了湖南地区的高蔡,作为楚国的附庸国继续存在,但是楚国在那里也有郡治,属于封国和郡治并存的情况。

    随着大量人口迁徙过来,高蔡、长沙、衡阳等地已经逐渐成为了楚国的粮仓。

    故所谓雠、庞、长沙,楚之粟也。

    洞庭湖上游的沅水,又是楚国对抗巴国的重要前线,背靠着蔡国移民发展起来的粮仓,守着洞庭湖的上游,附近又有金矿、朱砂矿和整个楚国最好的雄黄矿。

    因为洞庭地区湿热多虫,能够驱虫的雄黄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楚国极为重视。

    加上沅水再上游有楚国重要的第二大铜矿麻阳铜矿,整个洞庭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了和南阳地区等重的楚国重地。

    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各种工具的传入,都使得以洞庭湖为中心的船运贸易急速地发展起来。

    楚国本身造船技术是很好的,但是这些年还是不如急速发展起来的融合了楚国鲁班、宋国墨翟这两位木匠圣手的诸多弟子;融合了越国造船技术和一部分索卢参西行归来的造船术的墨家造船术。

    加上泗上的那种分工制作坊、水力锯木厂等造船方式的效率提升,战舰楚国自己建造,而商船大部分都是从墨家的造船厂购买。

    临武君的封地内就有一座造船厂,这座造船厂每年为临武君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虽说这造船厂的所有者是商会,但是临武君在其中也有一部分股份,加上一些重要的原材料比如木料等临武君这边有奴隶砍伐,每卖出去一艘船都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