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楚国而言,则算是一场战略反攻,只要能拼死换回来墨家主力一半的伤亡,实际上楚国就算赢了。

    墨家这一次是突然袭击,占据了先发制人的优势,一旦这个优势丧失,魏韩齐等诸侯肯定要想办法掐死泗上的。

    再者真要是没有人支援,楚国也可以选择求和:越国尚未灭,墨家肯定担忧,大不了割让整个淮南,总可以苟延残喘,而且又能够让诸侯震惊,从而知道墨家之野心,以至出兵干涉。

    当然,危险可能也有。

    但楚国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战略转折点,一个能够守住、并且证明自己能够守住的战略转折点。

    淮北中原陈蔡之兵,就算是想要偷袭墨家侧后,那也得集结之后才行。要不然一个个的封君去送,送不了两次,墨家集结兵力吃掉几次,整个淮北的局面就崩了。

    既要集结,就得需要时间。

    时间从哪里挤出来?就得从这里挤出来。

    现在墨家处在战略进攻的阶段,江南只是一个选择,正如左司马之言,要诱使墨家从江南攻江北,因为如果墨家不这么做,还可以从巴水过河野战,还可以假装撤退半途伏击,总归是争取不出来各部集结和诸侯出兵的时间的。

    如果楚国君臣自认野战可以战胜对面的墨家主力,那么这个战略反攻也就简单了,渡河列阵野战,只要惨胜或者不败不胜的平局,墨家就得退兵。

    问题是惊慌失措且刚刚政变、集权派被屠戮一空、楚国王师新军心怀不满难以心服的时候,楚王良夫和其一众封君连过河野战出现平局的信心都没有,甚至连能不能守住巴水的信心的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用险。

    哪怕是惨胜,楚国都可以在毁掉墨家的锐气之后,凭借大后方距离更近的优势逐渐扭转劣势。

    …………

    浠水以西的墨家大营中,主帅六指看着斥候的情报,面带微笑。

    请报上说,自几日前起,在鸠兹城的申公已经率领其本部的一万五千余人外加鸠兹国的不到两千人南下,准备加入到巴水防线之中,增加楚国的兵力集团。

    这加起来的一万八千余人正从北面的山区集结南下,距离楚国的主力还有大约八十里,已经出了山区正在沿着巴水南下。

    对于六指而言,这就是个战机。

    在申公和鸠兹国的援军靠近楚国主力之前,从巴水北面的浅滩去渡河截击,以苍鹰搏兔之势,利用解悬军的机动性更好的优势,在楚国主力支援之前,一日之内歼灭这支援军,迅速从北渡河,压向楚军主力。

    若楚军避战,则下邾城,断后退,破粮道;若其决战,则墨家无后顾之忧,不再担忧从巴水上游北侧渡河结阵对抗楚国主力的时候申公之兵会出现在身后。

    自己占沙洲、破鄂邑的行动,让楚国上下都慌了,认为解悬军这是准备从沙洲处渡江绕后,使得楚军开始收拢兵力列阵江岸。

    自己未必会选择从沙洲渡江,但也未必不选,正是这种可能性和沙洲处部署的大量火炮,使得楚军作出了判断。

    申公这支将近两万的援军不动盯着北方侧翼,六指不敢从巴水以北渡河;申公这支援军动了,就给了六指机会,在其和楚军主力会和之前,在楚军主力接应抵达之前,虎口拔牙,吃掉申公的这支援军,则可以在巴水以西立足。

    到时候是攻邾城断粮道袭侧后,还是全军集结野战攻寨破楚王,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中。

    邾城以西,是江汉平原,也是楚军的生命线;邾城以北,两千年后的后世是爆发黄麻暴动的地方,两千年后尚是穷困地方,现在若是邾城被破楚军主力向北,那就只能靠着吃草翻越大别山了,楚王既不想吃草,那就只能野战。

 第一百八十二章 冢中枯骨

    墨家选择在鄂城以北邾城地区和楚国筑垒相抗,也是因为此地的特殊地势。(全本小说网,HTTPS://。)

    楚国的淮北中原的封君想要支援,不可能翻越大别山,就算翻越人数也不能太多。

    既不翻越大别山,就得攻下被墨家占据的淮河重镇作为枢纽,那边的事不归六指这些人管,相信留在泗上江淮的那些军队会给他们看护好侧翼后方。

    申公和鸠兹国的这支援军,应该是短期之内楚国主力所能依仗的最后一支援军了。

    现在第六师的严守、再加上楚国震惊的在沙洲守卫的火炮数量,以及墨家数日之内攻破鄂城大冶的行为,都让楚国相信墨家将主力转移到了江南岸。

    实际上驻守在沙洲的只有第六师,连一同进驻的那个战斗工兵旅也只留下了两个连队后规建于江北了,楚人猛攻不下,按照以往的经验判断那里必有墨家主力。

    这样一来申公和鸠兹国的位置也就不再重要,不如将这一支掩护侧翼的兵力朝着主力汇聚,在此死守。

    解悬军的斥候既已控制了巴水以东的战场,巴水上游的水文情况自是知晓。

    六指便留下了一共两个师的兵力和后续支援的一些新兵和民兵、后勤等,驻守大营,防备南岸。

    主力在骗过楚人之后立刻集结北上。

    他亲带了唯一的一个成建制的骑兵师、两个步卒师、和一个阵战炮兵旅先行北上,后面的主力集结靠近,分批渡河。

    巴水上游自有非是激流之处,六指命工兵扎好浮桥后,骑兵立刻渡过巴水,直奔申公行军之地。

    他命令,若是申公疏于防备,则兵贵神速,趁着申公的兵力没有展开的时候一击破敌。

    一个骑兵师有七千多骑兵,申公的部队如果没有展开,很可能一次攻击就会彻底击溃申公的部队。

    但若是申公有所防备,则骑兵就在附近逡巡,迫使申公就地转为防御,自己带领的步兵和炮兵会在随后跟上,围歼申公和鸠兹国之兵。

    后续主力则要稳扎稳打,修筑正式的浮桥,还要占据山头扎营安寨,做好楚国大军移动的准备。

    同时又遣派了一支精锐的先登营连队,在过河之后骑马机动,奔袭邾城方向。

    沿途若遇到楚人辎重运输队伍,人少则袭杀、人多则撤走,惊吓楚军威吓屯粮后勤以及后撤必经之路。

    距离楚国大营还有五十里之处,申公和鸠兹国的军队正在前行。

    这不是楚国的王师新军,而是一支当地的县兵农兵,有着很明显的旧时代的残余。

    战车、辎重车、乘车为阵,辎重车上装满粮草,徒卒缓缓跟进。

    唯一与之前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些徒卒装备的是火绳枪,比之以前的弓手数量而言,火绳枪和弩一样,都是井田制崩坏之后乡射体系瓦解之下对于投射兵种需求之下的最佳选择。

    申公手中能用的兵力就这么多了,之前墨家攻取了淮南数城之后,申公也曾立刻派兵救援,但却被引入陷阱全灭,使得淮北之封君再也不敢以数千兵力救援。

    不敢以数千兵力救援,那就只能等待各个封君集结兵力组织大军,而组织大军就需要时间,墨家的那一次附近为泗上争取了最需要的时间。

    虽然只消灭了数千人,但其战略意义极为重大,使得封君认为墨家机动性太好以至于数千人的快速支援那就是投肉以打狗,不敢轻动。

    如今申公帅军过三关而抵鄂地,屯兵于鸠兹,加上征调强征的鸠兹国的千五士卒,这就是他所能拿出的全部力量了。

    加上他本部的两师之兵,也不过一万七八千人,其中敢战勇战之兵最多不过三千,剩余的都是征调的农兵。

    申地作为楚国重地,申公也算是楚国老牌的世袭贵族,对于征战之事还是有些经验的。

    解悬军骑兵师的突袭并没有成功,被斥候发现后,申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扔掉了大约千人之后,将战车环绕结阵自守,解悬军骑兵师难以攻破,只能在附近逡巡监视。

    但申公的这一支援军也就不能动了。

    有这么一支骑兵在附近,动起来就是死,只有结阵,等待楚国主力来救才有机会。

    他临水结阵,使得军士没有被断绝水源渴死之虞;辎重车上也有粮食,大军坚守十日当无问题。

    军营之中,申公并不慌张,轻抚长髯,与一众将校道:“为将者,不可不知阵。知阵者,不可不知结阵、不可不知破阵。知攻方可知守。”

    “我军行,敌疾袭,必结以圆阵。”

    “圆阵者,所以团也。战车为城、辕杆为墙,分与八方。布精兵于八方空隙之间,徒卒环绕于车阵之内,弓弩火枪皆列阵前。”

    “若遇敌攻,则处处皆首、处处皆尾。”

    以往这都是贵族的不传之秘,若是能够掌握这些道理,便可拜将。

    一众将校从士哪里不立刻垂首倾听,又见结阵之后,墨家骑兵果然不能破阵,是以大为惊叹。

    申公又道:“守阵者,不可不知破阵之法。”

    “若为圆阵,粮食均足,我以圆阵以胥,因以为固,敌欲击之,三军之众必分而为四五,或傅而佯北,而示之惧。我若见敌惧,则遂分而不顾,因以乱毁吾阵之固,则阵危矣。敌驷鼓同举,五队俱傅,三军同利,可破圆阵。”

    “是故守圆阵之法,必以固而待敌疲,不可轻追、不可松阵。”

    他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一旦忽然遇敌,结圆阵是最安全的,敌人想要破阵,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兵力分散,四面攻打,然后佯退。一旦圆阵一脚觉得这是个追击的机会,化攻为首,导致整个圆阵的阵型散了,那么攻击一方趁着变阵的混乱期忽然再攻,则圆阵就要被攻破了。

    是以想要守住圆阵,就是不要主动进攻,也不要看到敌人败退就追击,而是要固守数日,确定敌人真的疲惫了之后,再换阵反击。

    对于纪律性极差的农兵而言,唯有阵型才是能够保证作战的方式,一旦破阵,很容易出现以一杀百的无双之举。

    以申公的经验来看,身边这些从士将校,都有以一敌百之能。

    …………

    圆阵之外,没有趁着申公行军状态下一攻而下的骑兵师正在休息,只是让几个连队在前面持续骚扰。

    骑兵师的师长在高处看着申公布下的圆阵,摇头失笑,与身边的师墨者代表道:“巨子常言,一众血统贵族如今多是冢中枯骨,连打仗的本事都没了,他们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冢中枯骨,老朽不堪,一击即破,又不知变通,必为后起之辈所擒。”

    师墨者代表看着申公布下的圆阵,也笑道:“是啊,冢中枯骨。我们在高柳的时候深入草原,也经常借车以布圆阵。可我们布圆阵凭借的是什么?”

    “凭借我们有铜炮火枪、有一支随时可以出击一旦抓着机会就可以撕碎敌人的骑兵。”

    “这老贵族要炮没炮、要骑兵没骑兵,布下圆阵,这是在这等死?”

    他指着远处道:“此地往西八里,便有一处水泽地。我若为他,必要拼出全力,结阵缓退,退行八里于水泽之处变阵。”

    骑兵师师长笑道:“申公的部队不是咱们的第一师,骑兵环绕之下结阵边打边退八里?这些冢中枯骨的士卒真要这么能打,能被咱们一路从洪泽推到这里连点像样的抵抗都遇不到?”

    “他不该摆圆阵的,死路一条。他们所熟悉的那个时代,过去了。”

    嘲笑完对方的愚蠢之后,骑兵师的师长又绕了几圈,让士卒就地休息,各个旅轮流警戒,试探进攻,引诱一下看看对方会不会冲出来。

    这般戏弄了大半日,到下午的时候,六指带着两个旅的步卒和一个炮兵旅抵达,就地休息选择明早决战。

    六指的看法和骑兵师师长的看法差不多,得出的一致的结论就是面对的是一群冢中枯骨。

    料敌以宽,料的有点过于宽了。

    在这种地方,自己没有炮兵、没有投射兵力的优势、没有精锐骑兵,结下圆阵的那一刻就宣告了败局。

    按六指所想,自己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可问题是……墨家的那一套东西就摆在那,贵族们却不敢学、不肯学、没办法学、不肯放弃自己的封建权利,那这些人是该被消灭了,真的是连打仗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那就真的是除了抓到泗上唱唱歌、跳跳舞之外,别无用处了。

    次日一早。

    六指也没用各种谋略,而是摆出了一个可能是他打这些仗以来最简单的一个阵型。

    两个步兵师留下三个旅作为预备队,其余的步兵梯次展开。

    炮兵旅就在阵线两翼构建炮兵阵地,形成交叉侧射的火力,骑兵师分出两个旅迂回到后方,剩余的部署在两翼。

    他甚至不想指挥这场无趣的、仿佛屠杀一般的战斗,挥挥手道:“炮兵先轰一个时辰。轰散了阵,步卒靠前齐射,骑兵追击。各部按照平日训练的章程做就是。”

 第一百八十三章 怯懦之辈

    略微部署了一下,将指挥权交于他人,自己回到帐中,继续看这边的地图和斥候们汇集过来的各种情况。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他并不是轻敌,甚至从一开始就牢记适叮嘱他的要重视敌人之类的话。

    可他仔细想了想自己已知的一切经验,斥候已经撒出控制了二十里范围的战场情报;对面连一门炮都没有却选择结圆阵自守;徒卒为圆阵八翼精锐居羽翼相接之处弓弩手在前;对面最多凑出来一百能够冲击的骑兵……

    他想不到自己怎么可能会输掉这一仗,因为适告诉他真正的世界很难有多少奇迹,所以他找不到输的理由。

    按他所想,没炮还在平原结圆阵防守、行军的时候斥候居然没派太远以至于连变阵选更适合防守的时间都没有,自己兵力还占优势甚至还有一个骑兵师的数千骑兵,应该最多两个时辰就解决战斗。

    等到战斗真正打响,六指才清楚自己还是高估了楚国县兵农兵的战斗力。

    炮击才开始了两刻钟,申公的这将近两万士卒就已经摇摇欲坠,以至于在旁边游弋的骑兵有些茫然,不知道是该追杀还是应该趁机突入。

    火药的出现,还带来了另一种改变。

    在火药的附属物铜炮出现之前,圆阵配合战车再加上弓手,确实是近乎无敌的防御手段。

    阵型集中密集,往往就意味着很难破阵。

    可墨家极为重视铜炮,并且大部分陆军军官学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骑兵可以很容易冲垮松散薄弱的阵型、为了对抗骑兵步兵必须要结密集阵;结密集阵很容易被火炮杀伤;密集阵可以抵御骑兵但很难抵御火枪手展开之后的齐射;火枪手想要展开齐射要尽可能让阵型薄弱拉宽正面才可以发挥最大的火力;正面拉的越宽阵线越薄越不容易被炮兵轰击伤亡太大;正面越宽则越容易被骑兵冲散……

    这是很基础的东西,基础到基本属于墨家各个级别的军官学校的必修课程,至于更为高深的东西、更为繁琐的阵型、左右翼调动之类的内容,则基本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更高深的也就是怎么把这些基础的东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万七千步卒,依靠战车结阵防守,又有火枪弓弩在外攒射,泗上的骑兵固然凶猛,却也无可奈何。

    但骑兵无可奈何,意味着对炮兵和展开的火枪手而言,这就是一场仿佛训练一样的杀戮,闭着眼睛点燃火绳都可能砸掉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