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育儿百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月的婴儿 。。。。。。。。。。。。。。。。。。。。。。。。。。。。。。。。。。。。。。。。。。。。。。。。。。。。。。。。。。。。。。。。。。。。。。。。。。。。。。。。。。。。。。。。。。。。。。。。。。。。。。。。。。。。。。。。。。。。。。。 281 
喂养方法 。。。。。。。。。。。。。。。。。。。。。。。。。。。。。。。。。。。。。。。。。。。。。。。。。。。。。。。。。。。。。。。。。。。。。。。。。。。。。。。。。。。。。。。。。。。。。。。。。。。。。。。。。。。。。。。。。。。。。。。。。。。。。。。 284 
环境。。。。。。。。。。。。。。。。。。。。。。。。。。。。。。。。。。。。。。。。。。。。。。。。。。。。。。。。。。。。。。。。。。。。。。。。。。。。。。。。。。。。。。。。。。。。。。。。。。。。。。。。。。。。。。。。。。。。。。。。。。。。。。。。。。。。。。。 290 
异常情况 。。。。。。。。。。。。。。。。。。。。。。。。。。。。。。。。。。。。。。。。。。。。。。。。。。。。。。。。。。。。。。。。。。。。。。。。。。。。。。。。。。。。。。。。。。。。。。。。。。。。。。。。。。。。。。。。。。。。。。。。。。。。。。。 292 
集体保育 。。。。。。。。。。。。。。。。。。。。。。。。。。。。。。。。。。。。。。。。。。。。。。。。。。。。。。。。。。。。。。。。。。。。。。。。。。。。。。。。。。。。。。。。。。。。。。。。。。。。。。。。。。。。。。。。。。。。。。。。。。。。。。。 297 
1岁到1岁半 。。。。。。。。。。。。。。。。。。。。。。。。。。。。。。。。。。。。。。。。。。。。。。。。。。。。。。。。。。。。。。。。。。。。。。。。。。。。。。。。。。。。。。。。。。。。。。。。。。。。。。。。。。。。。。。。。。。。。。。。。。。。。。。。 299 
这个年龄的孩子 。。。。。。。。。。。。。。。。。。。。。。。。。。。。。。。。。。。。。。。。。。。。。。。。。。。。。。。。。。。。。。。。。。。。。。。。。。。。。。。。。。。。。。。。。。。。。。。。。。。。。。。。。。。。。。。。。。。 299 
环境。。。。。。。。。。。。。。。。。。。。。。。。。。。。。。。。。。。。。。。。。。。。。。。。。。。。。。。。。。。。。。。。。。。。。。。。。。。。。。。。。。。。。。。。。。。。。。。。。。。。。。。。。。。。。。。。。。。。。。。。。。。。。。。。。。。。。。。 311 
异常情况 。。。。。。。。。。。。。。。。。。。。。。。。。。。。。。。。。。。。。。。。。。。。。。。。。。。。。。。。。。。。。。。。。。。。。。。。。。。。。。。。。。。。。。。。。。。。。。。。。。。。。。。。。。。。。。。。。。。。。。。。。。。。。。。 315 
集体保育 。。。。。。。。。。。。。。。。。。。。。。。。。。。。。。。。。。。。。。。。。。。。。。。。。。。。。。。。。。。。。。。。。。。。。。。。。。。。。。。。。。。。。。。。。。。。。。。。。。。。。。。。。。。。。。。。。。。。。。。。。。。。。。。 322 
1岁半到2岁 。。。。。。。。。。。。。。。。。。。。。。。。。。。。。。。。。。。。。。。。。。。。。。。。。。。。。。。。。。。。。。。。。。。。。。。。。。。。。。。。。。。。。。。。。。。。。。。。。。。。。。。。。。。。。。。。。。。。。。。。。。。。。。。。 330 
这个年龄的孩子 。。。。。。。。。。。。。。。。。。。。。。。。。。。。。。。。。。。。。。。。。。。。。。。。。。。。。。。。。。。。。。。。。。。。。。。。。。。。。。。。。。。。。。。。。。。。。。。。。。。。。。。。。。。。。。。。。。。 330 
喂养方法 。。。。。。。。。。。。。。。。。。。。。。。。。。。。。。。。。。。。。。。。。。。。。。。。。。。。。。。。。。。。。。。。。。。。。。。。。。。。。。。。。。。。。。。。。。。。。。。。。。。。。。。。。。。。。。。。。。。。。。。。。。。。。。。 333 
环境。。。。。。。。。。。。。。。。。。。。。。。。。。。。。。。。。。。。。。。。。。。。。。。。。。。。。。。。。。。。。。。。。。。。。。。。。。。。。。。。。。。。。。。。。。。。。。。。。。。。。。。。。。。。。。。。。。。。。。。。。。。。。。。。。。。。。。。 337 
异常情况 。。。。。。。。。。。。。。。。。。。。。。。。。。。。。。。。。。。。。。。。。。。。。。。。。。。。。。。。。。。。。。。。。。。。。。。。。。。。。。。。。。。。。。。。。。。。。。。。。。。。。。。。。。。。。。。。。。。。。。。。。。。。。。。 340 
集体保育 。。。。。。。。。。。。。。。。。。。。。。。。。。。。。。。。。。。。。。。。。。。。。。。。。。。。。。。。。。。。。。。。。。。。。。。。。。。。。。。。。。。。。。。。。。。。。。。。。。。。。。。。。。。。。。。。。。。。。。。。。。。。。。。 344 
2岁到3岁。。。。。。。。。。。。。。。。。。。。。。。。。。。。。。。。。。。。。。。。。。。。。。。。。。。。。。。。。。。。。。。。。。。。。。。。。。。。。。。。。。。。。。。。。。。。。。。。。。。。。。。。。。。。。。。。。。。。。。。。。。。。。。。。。。。。 351 
这个年龄的孩子 。。。。。。。。。。。。。。。。。。。。。。。。。。。。。。。。。。。。。。。。。。。。。。。。。。。。。。。。。。。。。。。。。。。。。。。。。。。。。。。。。。。。。。。。。。。。。。。。。。。。。。。。。。。。。。。。。。。 351 
喂养方法 。。。。。。。。。。。。。。。。。。。。。。。。。。。。。。。。。。。。。。。。。。。。。。。。。。。。。。。。。。。。。。。。。。。。。。。。。。。。。。。。。。。。。。。。。。。。。。。。。。。。。。。。。。。。。。。。。。。。。。。。。。。。。。。 355 
环境。。。。。。。。。。。。。。。。。。。。。。。。。。。。。。。。。。。。。。。。。。。。。。。。。。。。。。。。。。。。。。。。。。。。。。。。。。。。。。。。。。。。。。。。。。。。。。。。。。。。。。。。。。。。。。。。。。。。。。。。。。。。。。。。。。。。。。。 363 
异常情况 。。。。。。。。。。。。。。。。。。。。。。。。。。。。。。。。。。。。。。。。。。。。。。。。。。。。。。。。。。。。。。。。。。。。。。。。。。。。。。。。。。。。。。。。。。。。。。。。。。。。。。。。。。。。。。。。。。。。。。。。。。。。。。。 367 
集体保育 。。。。。。。。。。。。。。。。。。。。。。。。。。。。。。。。。。。。。。。。。。。。。。。。。。。。。。。。。。。。。。。。。。。。。。。。。。。。。。。。。。。。。。。。。。。。。。。。。。。。。。。。。。。。。。。。。。。。。。。。。。。。。。。 373 
3岁到4岁。。。。。。。。。。。。。。。。。。。。。。。。。。。。。。。。。。。。。。。。。。。。。。。。。。。。。。。。。。。。。。。。。。。。。。。。。。。。。。。。。。。。。。。。。。。。。。。。。。。。。。。。。。。。。。。。。。。。。。。。。。。。。。。。。。。。 381 
这个年龄的孩子 。。。。。。。。。。。。。。。。。。。。。。。。。。。。。。。。。。。。。。。。。。。。。。。。。。。。。。。。。。。。。。。。。。。。。。。。。。。。。。。。。。。。。。。。。。。。。。。。。。。。。。。。。。。。。。。。。。。 381 
喂养方法 。。。。。。。。。。。。。。。。。。。。。。。。。。。。。。。。。。。。。。。。。。。。。。。。。。。。。。。。。。。。。。。。。。。。。。。。。。。。。。。。。。。。。。。。。。。。。。。。。。。。。。。。。。。。。。。。。。。。。。。。。。。。。。。 383 
环境。。。。。。。。。。。。。。。。。。。。。。。。。。。。。。。。。。。。。。。。。。。。。。。。。。。。。。。。。。。。。。。。。。。。。。。。。。。。。。。。。。。。。。。。。。。。。。。。。。。。。。。。。。。。。。。。。。。。。。。。。。。。。。。。。。。。。。。 393 
异常情况 。。。。。。。。。。。。。。。。。。。。。。。。。。。。。。。。。。。。。。。。。。。。。。。。。。。。。。。。。。。。。。。。。。。。。。。。。。。。。。。。。。。。。。。。。。。。。。。。。。。。。。。。。。。。。。。。。。。。。。。。。。。。。。。 399 
集体保育 。。。。。。。。。。。。。。。。。。。。。。。。。。。。。。。。。。。。。。。。。。。。。。。。。。。。。。。。。。。。。。。。。。。。。。。。。。。。。。。。。。。。。。。。。。。。。。。。。。。。。。。。。。。。。。。。。。。。。。。。。。。。。。。 411 
4岁到5岁。。。。。。。。。。。。。。。。。。。。。。。。。。。。。。。。。。。。。。。。。。。。。。。。。。。。。。。。。。。。。。。。。。。。。。。。。。。。。。。。。。。。。。。。。。。。。。。。。。。。。。。。。。。。。。。。。。。。。。。。。。。。。。。。。。。。 418 
这个年龄的孩子 。。。。。。。。。。。。。。。。。。。。。。。。。。。。。。。。。。。。。。。。。。。。。。。。。。。。。。。。。。。。。。。。。。。。。。。。。。。。。。。。。。。。。。。。。。。。。。。。。。。。。。。。。。。。。。。。。。。 418 
喂养方法 。。。。。。。。。。。。。。。。。。。。。。。。。。。。。。。。。。。。。。。。。。。。。。。。。。。。。。。。。。。。。。。。。。。。。。。。。。。。。。。。。。。。。。。。。。。。。。。。。。。。。。。。。。。。。。。。。。。。。。。。。。。。。。。 422 
环境。。。。。。。。。。。。。。。。。。。。。。。。。。。。。。。。。。。。。。。。。。。。。。。。。。。。。。。。。。。。。。。。。。。。。。。。。。。。。。。。。。。。。。。。。。。。。。。。。。。。。。。。。。。。。。。。。。。。。。。。。。。。。。。。。。。。。。。 431 
异常情况 。。。。。。。。。。。。。。。。。。。。。。。。。。。。。。。。。。。。。。。。。。。。。。。。。。。。。。。。。。。。。。。。。。。。。。。。。。。。。。。。。。。。。。。。。。。。。。。。。。。。。。。。。。。。。。。。。。。。。。。。。。。。。。。 436 
集体保育 。。。。。。。。。。。。。。。。。。。。。。。。。。。。。。。。。。。。。。。。。。。。。。。。。。。。。。。。。。。。。。。。。。。。。。。。。。。。。。。。。。。。。。。。。。。。。。。。。。。。。。。。。。。。。。。。。。。。。。。。。。。。。。。 442 
5岁到6岁。。。。。。。。。。。。。。。。。。。。。。。。。。。。。。。。。。。。。。。。。。。。。。。。。。。。。。。。。。。。。。。。。。。。。。。。。。。。。。。。。。。。。。。。。。。。。。。。。。。。。。。。。。。。。。。。。。。。。。。。。。。。。。。。。。。。 449 
这个年龄的孩子 。。。。。。。。。。。。。。。。。。。。。。。。。。。。。。。。。。。。。。。。。。。。。。。。。。。。。。。。。。。。。。。。。。。。。。。。。。。。。。。。。。。。。。。。。。。。。。。。。。。。。。。。。。。。。。。。。。。 449 
喂养方法 。。。。。。。。。。。。。。。。。。。。。。。。。。。。。。。。。。。。。。。。。。。。。。。。。。。。。。。。。。。。。。。。。。。。。。。。。。。。。。。。。。。。。。。。。。。。。。。。。。。。。。。。。。。。。。。。。。。。。。。。。。。。。。。 453 
异常情况 。。。。。。。。。。。。。。。。。。。。。。。。。。。。。。。。。。。。。。。。。。。。。。。。。。。。。。。。。。。。。。。。。。。。。。。。。。。。。。。。。。。。。。。。。。。。。。。。。。。。。。。。。。。。。。。。。。。。。。。。。。。。。。。 464 
集体保育 。。。。。。。。。。。。。。。。。。。。。。。。。。。。。。。。。。。。。。。。。。。。。。。。。。。。。。。。。。。。。。。。。。。。。。。。。。。。。。。。。。。。。。。。。。。。。。。。。。。。。。。。。。。。。。。。。。。。。。。。。。。。。。。 476 
上学的孩子。。。。。。。。。。。。。。。。。。。。。。。。。。。。。。。。。。。。。。。。。。。。。。。。。。。。。。。。。。。。。。。。。。。。。。。。。。。。。。。。。。。。。。。。。。。。。。。。。。。。。。。。。。。。。。。。。。。。。。。。。。。。。。。。。。。 481 
小儿疾病。。。。。。。。。。。。。。。。。。。。。。。。。。。。。。。。。。。。。。。。。。。。。。。。。。。。。。。。。。。。。。。。。。。。。。。。。。。。。。。。。。。。。。。。。。。。。。。。。。。。。。。。。。。。。。。。。。。。。。。。。。。。。。。。。。。。。。。 489 
后记 。。。。。。。。。。。。。。。。。。。。。。。。。。。。。。。。。。。。。。。。。。。。。。。。。。。。。。。。。。。。。。。。。。。。。。。。。。。。。。。。。。。。。。。。。。。。。。。。。。。。。。。。。。。。。。。。。。。。。。。。。。。。。。。。。。。。。。。。。。。。。。 587 
新版发行之际 。。。。。。。。。。。。。。。。。。。。。。。。。。。。。。。。。。。。。。。。。。。。。。。。。。。。。。。。。。。。。。。。。。。。。。。。。。。。。。。。。。。。。。。。。。。。。。。。。。。。。。。。。。。。。。。。。。。。。。。。。。。。。。。 590 
最新版出版之际 。。。。。。。。。。。。。。。。。。。。。。。。。。。。。。。。。。。。。。。。。。。。。。。。。。。。。。。。。。。。。。。。。。。。。。。。。。。。。。。。。。。。。。。。。。。。。。。。。。。。。。。。。。。。。。。。。。。。。。。。。。。 590 
 
 
婴儿诞生之前 
1。能当好妈妈吗? 
结了婚就应该当妈妈。因工作或经济等原因,有时也要将做妈妈的时间推迟,但最好选择在30岁之前生育。30岁之后生育的孩子先天愚型的发生率高。另外,抚养孩子也需要体力,所以生育比较适合于20~30岁女性。 
有的人因缺乏养育孩子的自信心而放弃生育。这是一种错误韵砚念。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在孩子出生前就对养育孩子有信心,就像没下过水的人,不可能对游泳有信心一样。有关育儿的知识,并不需要全面地掌握。育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小儿的月龄有关,有一定的规律性。1个月以内婴儿的母亲只需知道1个月以内婴儿的相关知识就足够了。到了4个月,把发生于1个月以内新生儿的疾病的知识全忘了也没关系。 
有人认为自己尚未成熟,不具备养育婴儿的资格。这种观点也不敢苟同。人不能完全成熟,等达到了接近成熟时,也就不能养育孩子了。但是,做父母养育孩子,是人生走向成熟的一个机会。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过于自信的父母并不是好的父母,只有与孩子一起探求人生,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也可能存在因患病而不想当父母的人。但目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与过去的观点不同,并不只是完全健康的人才能做母亲。慢性肾炎患者,如尿中只有蛋白,大部分都可以正常生产(见14有病妇女的妊娠)。糖尿病也是过去认为不宜生产的疾病之一,现在认为只要能使血糖保持正常,母子即可安然无恙。患有遗传性疾病或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人,也可能对是否做母亲犹豫不决,但不必过于悲观,尽管有病,只要不拖累他人,能正常地生活,比起“无”来,“生”的选择应是优先考虑的。摆脱疾病的困扰,享受做母亲的快乐,可以丰富人生。 
有的人想做母亲,但有时却难以怀孕。医学上将婚后2年而不能怀孕的情况,称为不孕症。想要孩子,但过了1年还没有怀孕迹象时,应考虑上医院就诊。不孕的原因不只是与女方有关,所以,如就诊时,应夫妇同时进行。尽管原因在男方的还没达到一半的程度,但也为数不少。 
很多情况女方不孕的原因查不出来,这时应注意检查双方性生活是否顺利,排卵及黄体功能是否正常,输卵管是否通畅,宫颈黏液是否阻碍精子的通过及激素是否平衡等。以上均无异常而不怀孕者,应考虑男方存在异常,或存在精神方面的原因。由于不能怀孕而收养孩子后不久便怀孕的病例并不罕见。 
应避免未经仔细检查,而盲目使用促排卵药的做法。促排卵剂有时可引起多胎的发生。 
男性不孕症的原因,多与精子的功能不良或精子的数目过少有关。此时可进行治疗,以使精子的数目增加,再进行人工授精。性无能大部分与精神因素有关,
女方如能宽容体贴,早晚能治愈。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经仔细检查,证实一方的确存在问题,这对家庭生活未必有利。想要孩子的愿望越强,有缺陷的一方精神负担就越重。为保守秘密,也需做很多的事情。如不清楚原因在哪一方身上,将此作为共同的命运,两人可以不拘泥于孩子的事情,而一起探索人生之路。 
2。常发生的失误 
已婚女性如果发现身体状态与以前不同,首先应考虑到是否怀孕了。因半个月左右前来过月经,就认为没有怀孕,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有时在停经前即可出现妊娠反应。 
因胃痛到内科就诊,拍了好几张胃部x线片,或接受了x线透视,过了,4周还不来月经,才知道是怀孕,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对胎儿来说,除非无法用其他检查方法替代,是不能与x线接触的,这是世人皆知的医学常识。这是因为妊娠早期接触x线可引起胎儿畸形,婴儿出生以后,还有可能发生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多大剂量的x线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或后天获得性恶性肿瘤,这一点只限于动物实验。对于人类来说,所有的结论均为推测。胎儿拍1次x线片所接受的剂量,随拍片的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即使做了200次胸部拍片,胎内所受到的线量与在自然条件下所接触到的宇宙射线的放射能相差无几,所以不必担心。受x线损伤的程度与胎儿的月龄有关。如过了15周,则不发生损伤。2~8周是危险时期,但接受的量达到多少时需做人工流产,说法不一,需医生来判断。 
需要避免的不仅仅是x线检查。上市出售的新药所注明的致畸性(服用后引起胎儿畸形的不良反应)的有无,也只限于动物试验。对人类是否有致畸性,需经多年应用,在全国各地查看畸形儿与药物的销售量是否成比例增多,否则无从知晓。尽管人们不太喜欢使用新药,但因医生认为新药保险系数高,且药商热心推荐,所以使用新药的机会很多。正因为如此,确定自己已经怀孕的人,应少去医院。 
从月经开始那天到其后第14天这段时间可以肯定地说自己没有怀孕,但此后已婚妇女为安全起见,最好不要肯定自己没有怀孕。 
3。什么样的药有危险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强力泻药可导致流产。怀孕时经常出现便秘,但决不能随意使用在此之前从未用过的泻药。 
反应停曾在社会上轰动一时,现该药已经停止出售。对孕妇以外的病人安全的药物,使用说明书上应注明“孕妇慎用”,在诊所中使用。如不仔细阅读说明书,或没有确认月经的日期,这类药物就会在有怀孕可能的妇女的处方中出现。病人拿到处方后如果到药店买药,有经验的药剂师也许能够检查出来。但有时医生并不把处方交给病人,也不把药名告诉病人,所以,病人并不知道拿的是什么药。因此,为安全起见,病人应详细了解治疗的相关内容。为达到这个目的,医生应将药物的名称告诉病人。患了感冒,出现了咽痛、鼻塞、咳嗽,确定为上感时,最好不去医院就诊。因为对感冒病毒来说,尚无特效药物,另外也不知道医
生会给你用什么药。怀孕时最好不要使用阿司匹林。临分娩前服用该药,出生的小儿容易发生出血。 
为预防感冒发展成为肺炎,防止发生化脓感染,而常常会使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因四环素族类药物可使孩子出生后牙齿变黄,所以应避免使用。某些抗组胺类药物在说明书中标有孕妇不宜使用的字样,所以为保险起见,最好不要服用从药店购买的感冒药。 
具有致畸可能性的药物中,反应停、卵泡合成激素、抗癌药中的有丝分裂拮抗剂等已为人们所熟悉。反应停现已被停止生产,使用抗癌药的妇女可能不会怀孕(也有报道白血病父亲使用抗癌药后,母亲怀孕生出了正常的婴儿)。卵泡合成激素常被用于预防流产,现已证实无效,一般已不使用。但目前还有的国家仍存在使用该药的现象,据报道此药可引起婴儿性器官畸形。 
到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