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融让谁富有-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n Condor(铁鹰套利),这样反串,那样对冲,将风险包装得漂漂亮亮,变成美丽的罂粟,使华尔街投资银行能够抬高利润。
而高利润的获得渠道是杠杆,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杠杆放大了利润,同时也放大了风险,成了投资银行最大的隐忧。对冲基金经理是在借钱投资上攻势最强的一群人,在2005年和2006年的金融狂潮中,许多对冲基金利用的杠杆率高达15倍,即它们自己拿出1美元,借用15美元的资金进行投资。对冲基金承诺可以提供超高的回报,但高回报一定紧紧伴随着高风险。
如果赌注押对了,那么杠杆作用确实能保证投资者巨大的回报。但如果押错赌注,那么投资者面临的可就是灭顶之灾了。譬如,对冲基金准备购买价值100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基金花费的自有资金为10美元,它另外借用90美元。如果证券价格上涨10%,基金的回报率则是100%,其回报相当于原来的自有资金10美元的一倍。但是,如果证券的价格下跌10%,基金的自有资产也就荡然无存。所以说,通过杠杆作用进行的投资是致命的,即使投资者对此加以对冲。那些基金经理何以胆大包天?我们都知道,那是为了追逐利润。假设一旦赌输了,他们就必须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钱来赔,那我们看看谁还敢这样做?肯定没人敢了。
高利润的杠杆(4)
正由于并不是用自己的钱投机,赚了的话是他们赢钱,而亏了的话,反正损失的是别人口袋里的钱,他们照样有钱进账,因为“奖金”早已被计算在公司的营运成本内。他们的玩法,已达到了赌徒的最高境界——稳赚不赔。像高盛、摩根士丹利和AIG(美国国际集团)等金融机构,本事还要大,它们稳赚不赔不说,甚至能使规模“大到企业不能倒”——它们把政府当做后盾。但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最终只有倒闭的结果,不过那也没什么,它们倒闭之后也可以东山再起。我们把这句话放在这儿,只要华尔街模式存在一天,金融海啸就还会继续发生,像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所遭遇的那种灭顶之灾就会再重演。
贝尔斯登旗下表现最突出的两只对冲基金——贝尔斯登高级结构信贷基金(Bear Stearns HighGrade Structured Credit Fund)和贝尔斯登高等级结构化信用增强杠杆基金(Bear Stearns Grade Structured Credit Enhanced Leveraged Fund),是这次金融震荡的催化剂,两只对冲基金投资的 AAA级担保债务凭证都使用了极高的金融杠杆率,即使它们采用了抵消风险的对冲方式,即投资于ABX次级抵押贷款指数,这最终也没能挽救它们自己。
这看上去是一个成功的模型:购买债务的成本来自于在担保债务凭证上收取的利息,并以信用保险的成本作为对冲。两只基金最终呈现出高额的回报。然而,随着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一切都被破坏了。投资于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金价值大幅缩水,基金经理所进行的对冲没能充分涵盖其杠杆作用下扩大的巨额亏损。
而借钱给基金的银行面对的是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价值的蒸发,这种突发性的亏损使银行异常紧张。于是银行要求基金拿更多的资金作为抵押,从而迫使基金出售债券以筹集现金。这使得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价格下降得更快,银行就更加不安,便要求更多的资金担保,从而造成基金出售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样的恶性循环没过多久便使这两只对冲基金分文不剩,噩梦就此开始。
在2008年3月,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正式完成了对贝尔斯登的收购。而在2007年1月,贝尔斯登的股价曾高达每股170美元。贝尔斯登在全球的员工约有14 000多名,公司历来鼓励员工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员工持股量达到总股本的1/3。股价大跌使贝尔斯登的员工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当然,受损的还有广大的投资者。
而雷曼兄弟则因过度投资于担保债务凭证,紧跟贝尔斯登也倒下了。雷曼兄弟是以自己购买的住宅和商业房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作为后盾(它大胆假设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是永远不会下跌的),因此大量投资于担保债务凭证市场。由于雷曼兄弟完全依赖短期贷款做生意,因此它要获取高额利润并及时地连本带息归还贷款,就只有铤而走险了。它以1 ∶ 35的杠杆率进行投资。也就是说,雷曼兄弟拿自己拥有的1美元,以及从别处借入的35美元进行投资。按这样的比率,只要其资产负债表中的投资总价值下降3%(雷曼兄弟的实际亏损幅度远远大于3%),股东的权益便完全丧失。于是,当房地产市场无情地崩溃后,雷曼兄弟因无力偿还所欠贷款而“寿终正寝”。与贝尔斯登的情况相似,雷曼兄弟持股的员工也遭受重创。
写到这儿,前面讲过的概念就更清晰了:华尔街金融体系是掠夺财富的武器,对冲基金经理、外汇交易员、经纪人和进行投机的炒家是当今的冒险家,大型投资银行是武装起来的船队,经济是他们的海洋,上市公司是为他们掠夺财富服务的船只,而国家则变成了他们的奴仆和监护人。

华尔街的战利品
凡事都要看结果。每到年末,华尔街投资银行便开始清算“战利品”——其发放的红包多少是最能吸引眼球的财经新闻。年景好的时候,各大投资银行报出的红包数额一家比一家高,民众也还能够接受:“美林45万美元的平均奖金”,“雷曼兄弟平均5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平均55万美元”,“高盛平均60万美元”!当前,金融危机远未结束,高盛则在2010年率先高调报出其31 000名员工的人均入账有望达到70万美元的消息,这一收入水平创高盛136年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这使大量失业或失去家园的美国民众怒火中烧。
他们赚得越多,广大投资者的亏损就越大。社会大众的财富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移钱*,被装进自称是“为上帝工作的人”的口袋中。
针对美国民众高涨的怒火,高盛的董事长兼CEO罗伊德?布莱克芬振振有词地辩解道:“我们干的是上帝的活儿。”其言外之意是,他们索取的高额报酬名正言顺。这真可以说是“见过无耻的,可还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金融危机确确实实证明,危险的根源就是资产证券化。然而华尔街投资银行最赚钱的业务,恰恰就是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化业务。在这个证券化的过程中,华尔街2%的人把垃圾包装成黄金(譬如将次贷证券化)。他们赚得越多,广大投资者的亏损就越大。社会大众的财富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移钱*,被装进自称是“为上帝工作的人”的口袋中。
这些救助资金总共达到近640亿美元。如果没有这64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高盛就将像其他很多银行那样,绝对活不到今天。高盛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获得这些救助资金,并再一次利用20~30倍的高杠杆借到相当于2万亿美元的资金,一跃成为当时最有钱的银行,而后又利用这些钱在股票市场崩溃和各类资产处于最低价的时期大量购进资产。随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以“营救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名义投入了237万亿美元的资金,使那些资产重新膨胀。高盛完全是用纳税人的钱以最低价购入资产,从而得以创下盈利纪录。而纳税人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上帝的活儿”。高盛的金融大鳄们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将所赚利润的一半——210多亿美元装进自己的口袋。
为了平息大众愤怒的情绪,高盛最近表示,公司30位级别最高的管理者将不接受2009年的现金奖励,而是以股票代替现金。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典范”之举,依然难以平息民愤。殊不知,美国上班族的人均年收入不过是5万美元,而单单是华尔街人士平均获得的红包,就接近普通上班族人均年收入的15倍;华尔街不仅闯下大祸令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使大量无辜的民众丢掉饭碗,而且在分发“战利品”时丝毫不手软,这种情形能不令人愤怒吗?然而近年来,华尔街最大的“战利品”,大概要数中资企业了。
 。  。。  想看书来
鏖战中国市场(1)
从前各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反抗帝国无耻的掠夺,靠的是这种极端的模式——拿起武器,发动战争。现在,掠夺没有停止,抵御也在继续,只是敌我双方的武器变了。在当代战场上,敌我双方是以不见真刀真枪的金融手段为武器,进行激烈的格斗,而战场上血迹斑斑、烽火四起的场面,与真实的战争毫无区别。无论战败方是谁,收拾残局的感觉都会让人更加痛彻心扉。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给其成员国带来了经济优势:贸易壁垒降低了,门户也随之更加开放。更有意义的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就等于在全球的商业谈判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重要地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打开了全球的市场。固定的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制造保持最低的成本,吸引世界各地的工厂、企业涌向中国。
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制造商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为期20年的《多纤维贸易协议》到期了。这就意味着中国在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方面的限制被解除,大量低成本的中国纺织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上。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还只是个小角色,可大约10年之后,中国一跃成为制成品产量在全球所占份额超过1/10的国家,随之而来的,还有滚滚财富。试想,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额在2000年只有500亿美元,到了2008年,贸易总额达到了2 500亿美元,仅仅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占了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1/3。
中美贸易往来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中国的精英阶层最初不知如何是好。最简单的利用财富的方法,就是购买美国国债来保存中国人民挣来的血汗钱。因为美国国债最安全,并且具有流动性,而且投资于国债不需要具备复杂的金融知识。此时,就像狼闻到了血腥味,中国的财富令华尔街垂涎欲滴,眼珠子都发绿了。
中国的财富越积越多,但美元这一地位独特的货币,时常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或贬值或升值,使中国握有的美国国债收益不稳(我们将在后面分析这一现象)。假如单单考虑资金的安全性,那么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是4%,这一水平还不错。但是,拿现金滚动的速度和中国经济两位数的增速相比,4%的收益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中国为抵御美元贬值导致资产缩水而采取自卫行动的微弱声息,就足以使华尔街人士蠢蠢欲动了。他们到中国兜售带有异国特色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企业债券、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务凭证。他们用来怂恿中国购买其证券的说辞特别有说服力: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美国房主总共获得了价值上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而这类贷款的损失可以说只有1/1 000。只是在大萧条时期,美国有一些地方的房价有所下跌,但那也是暂时的,除此之外,美国房价根本不会下跌。
在此情形下,中国扩大了投资组合的规模,开始作出大胆的涉及巨额资金的投资决定:购买“两房”发行的美国机构债券及房地美的企业债券,以平衡美元贬值带给中国的巨额亏损。中国的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其持有的由“两房”发行的证券价值3 76326亿美元,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价值2 060亿美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鏖战中国市场(2)
“两房”在私有化之前,有着政府背景及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两房”并非直接把贷款提供给购房者,相反,它们从银行和放贷机构那里购买抵押贷款合同,给银行或放贷者腾出更多的现金,以便再贷给购房人士或延长贷款期限。虽然美国政府并没有正式为这些证券提供过背书,但为其作过担保。然而中国政府和其他各国政府及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个人投资者无论如何都没料到,“两房”经过“精心包装”,把从银行买来的次级抵押贷款投放到价值52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上,并使之获得了最高信用评级AAA级,似乎这一产品跟美国国债一样可靠,是只赚不赔的投资,且带来的回报比美国国债高。
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2008年9月8日对“两房”来说可谓“黑色星期一”。早上一开盘,房利美股价就从每股205美元下跌至每股073美分,而房地美股价从每股360美元跌至每股083美分,均跌破每股1美元,冲破纽约证券交易所设定的每股1美元的“警戒线”,进入该交易所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名单,面临被摘牌的可能性。在此前的2007年,“两房”的股价还分别达到过每股6860美元和每股6588美元。所幸美国政府救起“两房”,抛弃了雷曼兄弟,使中国政府大大松了一口气。
由于美国政府接管了“两房”,持有“两房”普通股和一般优先股的投资人倒霉了。他们的派息在接管期间被取消,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美国财政部还可以认购相当于“两房”799%的普通股的股权,在很大程度上稀释普通股的价值。
跟着蒙受损失的是持有“两房”优先股的金融机构,包括美国和欧洲银行。这些机构大约持有总额为50亿美元的优先股。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已将“两房”的优先股评级调低到14级,穆迪也宣布将“两房”优先股评级降至垃圾级。
但是,当衍生产品扩大的利润被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掠夺之后,遗留下来的巨大的窟窿将由谁去填补?毫无疑问,当然是纳税人了。他们是处于金字塔最底端的人。据估算,由于拯救“两房”的资金至少达到1万亿美元,平均而言,每一个纳税人必须拿出6 000美元来为此买单。纳税人中最倒霉的是中产阶层,他们既没有像富豪那样逃税漏税的资本(这需要大量专业人士为之服务),又不甘于像穷人(其基本上不用纳税)那样依赖政府。除去富人和穷人,每一个中产阶层人士可能为拯救“两房”分摊高达上万美元。
中国政府虽然躲过了“两房”危机,但其他投资是否安全呢?我们先从中资企业在海外上市和金融改革谈起。在1999年,花旗集团的投资银行(当时名为所罗门美邦)成为中海油海外募股的主要承销商之一,它在这上面赚了一大笔之后,从此沉寂了好几年,让摩根士丹利取代它,承销了*、中国联通和中石化等公司的海外募股。
在2003年年底,花旗的投资银行好不容易凭借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中国人寿上市,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到了2004年,花旗集团表示要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建设银行,因此,花旗的投资银行最早进入中国建设银行的首次公开募股承销商之列。但最终又是摩根士丹利捷足先登,不但成为中国建设银行上市的承销商,还为其穿针引线,引入了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在两家银行高效率的谈判和合作协议达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鏖战中国市场(3)
承销商的角色,使华尔街在中资银行上市过程中大赚了一笔。因为没有什么独特的技巧能够用来精确地计算股票的发行量和发行价,所以上市公司本身也无法确定市面上的需求量。如果按常规操作,那么上市公司就像待宰的羔羊,得听任承销商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上市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