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智慧谋略:权谋书-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这里就可看出,活着的人是柔弱的,死了的人就变成刚强了。’活着的人身体坏了一块很容易复原,而死了的人身体坏了一块就更加坏了;从这我就知道柔弱比刚强来得坚固。”
平子说:“你的话真对啊!然而你要朝哪个方向去走呢?”
叔向说:“我也是很柔弱的,何必要刚强?”
平子说:“柔弱未免脆弱了一点吧?”
叔向说:“柔弱的东西几股扭在一起而不断,边角都不缺,怎能算是脆弱呢?天意的安排是微弱的胜利,所以两军相遇,柔弱的一方获利;两仇敌互相争利,而柔弱的一方获得。《易经》上说:‘天道对于太圆满的,要毁坏一些,而对谦逊一点的,却给予帮助;地道把太圆满的山川形胜,也要让它谦逊一些,让高的低一点,低的高一点;鬼神对太圆满的降给灾害,对谦逊的降给福祉;人类对骄傲自满的,都厌恶他;对谦虚自持的,都喜欢他。’只要能抱着谦虚不自满的心理,又能秉着柔弱的态度,天地鬼神都将帮助他,那么他无论到哪里去还能不得志吗?”
平子说:“是的。”
7。 刚与和
桓公说:“金太坚硬就容易折断,皮革太坚硬就容易裂开;人主太刚强,国家就容易被灭亡;人臣太刚强,朋友就容易断绝。”
因为太刚强,就不和睦,不和睦就不能利用。所以四马不和睦,它所拉的车子走不长远;父子不和睦,他们这一世就要破落;兄弟不和睦,不能长久相处;夫妻不和睦,家庭就要破裂。
 。  。。  想看书来
慎与忍(3)
《易经》上说:“两个人同心同德,它的力量可以把金属割断。”这是由于不过分刚强的缘故。
8。 福与祸
老子说:“得到它的利益,一定也要想到它的害处;喜欢它的成功,也一定要想到它的失败。一个人做好事,老天爷会降福给他;一个人做坏事,老天爷会降祸给他。所以说,祸中有福,福中有祸,一个君子要随时警惕。怎样去防备呢?对上要知天,就不会失误机宜;对下要知地,就不会失去利益。日夜都要小心谨慎,就没有灾害了。”
9。 祸生于怠
曾子生病了,他的儿子曾元抱他的头部,曾华抱他的脚部。曾子说:“我没有颜渊那样的才华,没有什么遗言告诫你们。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仍要对你们说:君子要务于实际。花儿多,果实少,这是天意如此;说得多,做得少,这就是一般人的常规。飞鸟认为山是最低的,而把它的窝做到山顶上;鱼鳖认为渊是最浅的,却在泥里穿洞;但它们还会被人抓到,靠的是诱饵。君子假如能够不因为利益来害损自己,那么羞辱将从哪里来呢?做官的人,官位一到手就懈怠下来了;生病的人病稍好了,就不注意,结果在快好的时候病又来了;祸产生于懈怠;有了妻子,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差了。能明白这四点,就要有始有终。《诗经》上说:‘当初没有不是好的,但却很少能贯彻始终。’”
10。 五寒
单快说:“国家有五寒,而冰冻不在内。哪五寒呢?一是不专心政事,二是女祸,三是泄露国家机密,四是不尊敬卿士而国家败亡,五是不能治理内部而专力于外。这五样只要占了其中一样,虽祭神也不会得到降福,除了会得到灾祸以外,什么福祉也不会降临。”
11。 自作孽,不可活
孔子说:“存亡祸福,都决定于自己的作为。纵有天灾地妖,也不能伤害你。”以前殷王帝辛的时候,麻雀在城墙的角落下生出一只鸟鸦,术士卜卦说:“凡是小动物生出较大的动物,国家一定有福,王也一定有更好的名望。”帝辛高兴麻雀带给他这份福气,就不再去治理国家,也更横暴到极点。外敌入侵,就灭亡了殷国,这是违背天时。诡辩说是有福,结果反而变成祸患。
殷王武丁的时候,先王的礼义仁政都没有了,刑法也废弛了,桑树和稻谷生长在朝廷里,七个月就变成一人合抱那般粗大。术士卜卦说:“桑树和稻谷,是野生的植物;野生的植物生在朝廷里,暗示朝廷将要灭亡啊!”武丁非常害怕,就小心谨慎地修养自己的品德,思慕先王的礼乐仁政,把灭亡的国家复兴起来,把断绝了的世代继续下去,举用归隐的人士,阐明养老的办法。三年以后,远方的人主,经过几层的翻译而来朝拜的有六国之多,这是顺着天时,得祸兆,反而变成福祉。
所以有灾异,是上天用来警惕天子和诸侯的;噩梦呢,是用来警惕士人的。所以妖孽不能战胜仁政,而噩梦也比不过善行。政治清明,祸患也可以变成福分。
《尚书》里说:“上天造成的灾害还可以避开;自己造成的祸害就不可逃脱了。”
12。 不慎则亡
石仇说:“春秋时代有忽然就把国家灭亡的情况,人主不能不小心啊!妃妾太多,能使国家灭亡;公族不互相亲近,能使国家灭亡;不信任大臣,能使国家灭亡;国家的爵位不用,能使国家灭亡;亲近奸佞和进谗言的人,能使国家灭亡;做事不合时宜,能使国家灭亡;动用民力不知节省,能使国家灭亡;使用刑罚不能恰如其罪,能使国家灭亡;对内失去民心,能使国家灭亡;对外轻视大国,能使国家灭亡。”
13。 得与失
福祉产生于隐隐约约之中,而祸却生于一个人得意的时候。像齐顷公就是一个例子。
齐顷公是齐桓公的曾孙,其国家土地广大,人民众多,兵力强大,国家富有,又得到曾祖父的余荫,骄傲忌慢,没有出去会同其他的诸侯,就出兵诸伐鲁国,返回时又打败卫国军队于新筑,这是非常轻视小国,侮慢大国的行为。不多久,晋鲁两国来访问,由于使者被戏弄,两国大怒,回去以后,向友邦求助,得到卫国和曹国的帮助,四国约定在鞍和齐国大战,大败齐军,俘获了齐顷公,斩伤逢丑父。齐顷公这时才紧张起来,幸赖逢丑父骗过晋军,才能够奔逃回来。从此吊唁丧家,慰问病人,七年没有喝过酒,没有吃过肉。远离声色,出会结盟,礼遇诸侯。对内实行仁德,对外诸侯们都敬畏他的声望,所以失去的领土不必强求收复而自然会收复,尊崇不需要靠武力,而自然会获得。可以说是能受委屈,发生改变才会如此。所以说福祉产生于隐隐约约之中,而祸却生于一个人得意的时候,这是得失的验证啊。
 。  。。  想看书来
慎与忍(4)
14。 成与败
一个人主最大的成功,是在于任用贤能,蓄养道义,政治就会渐渐清明;而败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主得意以后懈怠下来,慢慢走上灭亡的道路,晋文公是属于成功的例子。
晋文公在逃亡的时候,还继续修养自己的德行,所以他才能登上人主大位。当他在位的时候,上面没有英明的天子,下面没有贤能的方伯,强大的楚国主持会盟,诸侯互相背叛,天子失去他应有的地位,跑到郑国去居住。文公感到中国的衰微,任用咎犯、先轸、阳处父等人,爱护人民,奖赏武人,四年内部政治安定,就发兵攻卫,抓到曹伯,又败强楚,他的声威天下人都感到震惊。重张王法,率领诸侯去朝见天子,没有人敢不听,天下空前地平定了;使周天子重又得到尊崇显贵。所以说一个人主最大的成功,在于任用贤能,蓄养道义,政治就会渐渐清明。
文公于是建立霸业。他的最高理想是希望和汤武一样,可是他却忽略了人民,一年之中,三次用兵,人民还没有休息,他又去围攻许,士兵疲惫不堪,不能服从,便解散了诸侯的军队独自回去。从此他对国家大事也很懈怠,在狄泉结盟的时候,他没有亲自参加,失去信用。情谊也不周到,好像罗网没有修补一样,威武也不被诸侯所信服了,诸侯也不来朝见他。郑国于是反叛,夷狄也来侵略,卫国迁到商丘。所以说:“衰灭的原因,在于得意的时候就懈怠,慢慢地走向灭亡。”
15。 太子击
田子方陪伴魏文侯坐着,太子击前来晋见。在座的客人和大臣们都起立致敬,只有田子方一人不站起来。文侯表情不高兴,太子也不高兴。
田子方说:“我应该为你起立吗?不知道是否符合礼上的规定!不为你起立,我也不知我犯的是什么罪啊!让我为你述说一遍楚恭王的事: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将要到云梦去,在路上遇到大夫工尹。工尹于是就逃到一户人家,太子下车就跟着走到那家门口说:‘你这位大夫为什么要这样?我听说,尊敬他的父亲,不一定要尊敬他的儿子。如果尊敬他的儿子,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你这位大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工尹说:‘以前我只看见你的面貌,从现在以后我将记住你的心意,果然是这样,你将到哪里去?’”
文侯说:“好。”太子击上前述说楚恭王的话,述说了三遍,请求照着去做。
16。 子贡行礼
子贡坐车到承去。走在路上,看见路边有一个人头上戴顶破帽遮住脸,摊盖着布被,并且身上穿了件破衣,他的名字叫做丹绰。子贡就在车上问道:“由这里到承还有多远?”丹绰默然没有回答。子贡又说:“人家问你而不回答,为什么?”丹绰掀开了摊盖在身上的布被说:“高高在上地望望人家,是故意亵渎人家,算是仁厚的人吗?看见熟人,而故意装做不认识,算是聪明的人吗?故意瞧不起人家,算是义吗?”子贡下车说:“我不够仁义,刚才听过你的三句话,是否还可以再听一遍呢?”答道:“这对你来说,已经很够了,我不必再告诉你。”于是子贡以后遇到三个人就在车上行礼,遇到五个人就下车行礼。
17。 官益大而心益小
孙叔敖做楚国的令尹,全国官吏和人民都来祝贺。有一位老人穿粗布衣服,戴白帽子,最后一个来,而且像是来吊唁。孙叔敖把衣帽弄整齐出去见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不贤能,让我接受官吏和人民的托付。人家都来恭贺我,只有你最后来向我吊唁,难道你另有说法吗?”
老人说:“有,自己地位很高,而对别人显示骄傲的人,老百姓将要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而却把持大权的,人主将要厌恶他;俸禄已经很优厚,而还不知足的,将要失去他所在的位置。”孙叔敖再拜说:“恭敬地接受你的指教,愿意再接受其他的指示。”
老人说:“地位已经很高,而意气却更要谦卑;官越大而更要小心;俸禄已经很优厚,而更谨慎地不敢随便要人东西;你能够谨慎地守住这三样,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了。”
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慎与忍(5)
18。 瓜分智氏
魏安厘王十一年,秦昭王对他的左右说:“现在韩、魏和秦国相比,哪一国最强?”答道:“不如秦国强大。”昭王说:“现在的如耳、魏齐和孟尝、芒卯相比,哪一个贤能?”答道:“如耳、魏齐不及孟尝、芒卯贤能。”昭王说:“凭孟尝、芒卯的贤能,率领强大的韩国和魏国来攻打秦国,但却对我没有办法!现在凭无能的如耳、魏齐率领势力本来弱小的韩魏来攻伐秦国,很明显地,他们将对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左右大臣都说是的。
申旗伏在玉瑟上说道:“王把天下的事情判断错误了。在晋国的时候,六卿当中智氏最强,灭掉范氏和中行氏,又率领韩、魏的兵来围攻赵襄子于晋阳,挖开晋水河堤来淹没晋阳城,水不满三板高,智氏从水中走过,魏宣子替他驾车,韩康子作陪乘,智伯说:‘我当初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一个国家,现在才知道;汾水可以淹没安邑城,绛水可以淹没平阳城。’魏宣子捉住韩康子的手时,而康子却踏魏宣子的脚,手肘和脚在车上相碰到,而智氏被瓜分,智氏自己死了,国家亡了,被天下人所取笑。现在秦国虽强,比不过智氏,韩魏虽微弱,尚比从前在晋阳城下要好,这正是他们用手肘和脚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掉以轻心。”于是秦王感到有所畏惧。
19。 官与势
魏公子牟要到东边去,穰侯替他送行,说:“先生你将要离开我到山东去,难道你没有临别指教我的话吗?”
魏公子牟说:“如果不是你提及,我倒差一点忘了告诉你,你知道官运如果不和时势相联系,时运会自动来到吗?时势不和财富相联系,财富就会自动来到吗?富不和贵相联系,贵就会自动来到吗?贵不和骄傲相联系,骄傲就会自动来到吗?骄傲不和罪恶相联系,罪恶就会自动来到吗?罪恶不和死亡相联系,死亡就会自动来到吗?”
穰侯说:“好的,我诚恳地接受你高明的指教。”
20。 高而不危
品德高尚、地位尊贵的人,对人不要骄傲;聪明有智慧的人,不要使别人难堪;天资敏捷的人,不要走在人先;个性刚强勇猛的人,不要想胜过别人。不知道的就应该问,不会的就应该去学。虽然很聪明,也要当作是质朴,然后去辨明事理;虽然很能干,也要谦让,然后才去做。
所以一个士人虽是很聪明,也要当自己不聪明;虽对天下有大功,也要自己保持谦让;勇力虽不可一世,也要保持几分畏惧;虽是天下最有钱的人,更要奉守廉洁。这就是所说的地位虽高而并无危险,满了而不溢漫出来。
21。 言多必失
齐桓公替大臣们准备了酒,约好中午喝酒。管仲最后才到,桓公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管仲只喝了一半就不再喝。桓公说:“你迟到了,酒又只喝一半,在礼节上说得过去吗?”管仲答道:“我听说,酒喝多了话也就跟着多了,话多就会言语犯错。言语有过错,自己将遭到舍弃;我想与其自己遭到舍弃,就不如舍弃酒。”桓公笑着说:“仲父请就座。”
22。 小患与大患
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的时候,司马子反渴了想要喝水。谷阳拿酒送上去,子反说:“退回去,这是酒啊。”谷阳说:“不是酒。”子反又说:“退回去,这是酒啊。”谷阳又说:“不是酒。”子反就接过来喝下去,醉了就睡着了。
楚恭王想再作战,派人去叫子反,子反说自己有病,不去。恭王于是就亲自到帐篷里去看他,闻到酒味,说:“今天这一场战争,所依靠的就是司马,司马已经醉到这种地步,是要灭亡我的国家,而不同情我的老百姓啊,我还拿什么去打仗呢!”于是就把子反给杀掉,把军队带回去。
谷阳前来进酒,并不是嫉妒子反,实在是因为爱护他,但恰好因此害了他,所以说:“小忠,伤害了大忠;小利,伤害了大利。”
23。 好战之臣
好战的臣子,不能不明白这一点啊!羞恶小耻辱能结成大怨仇;贪图小利,就会牺牲大多数民众,这是《春秋》所告诫的。晋国的先轸就是一个例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慎与忍(6)
先轸想要求取功名,就利用秦国没有先向晋国借路就自行通过的理由,请求去中途拦截秦国的军队。襄公说:“不能这样做。秦伯和先王曾经结交,先王一过世就出兵去攻击人家,是对不起先王,破坏邻国的友谊,有损孝子的行为。”先轸说:“先王过世而秦国不来吊慰,是对我国的丧事没有哀戚的表示;出兵经过我的国土,而不先向君王借路,是瞧不起我们;况且先王的灵柩还停在屋里,对我们的丧事没有哀戚的表示还出兵去打仗。”于是问卜。卜卦的说:“大国的军队将要来到,请赶快迎击。”襄公就听任先轸出兵。在山拦击秦军,大会战,相互攻击,马匹车辆没有一个回来的,跟秦国结下了很大怨仇。两军短兵相接,血流满地,到处都是死尸,这大大地破坏了晋国的元气。十多年以后,晋国亡国了,祸患延及到大夫,忧患牵连到后代。所以一个好战的大臣是不能不知道这些事例的。
24。 忘记自己的人
鲁哀公问孔子:“我听说最健忘的人,在搬家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