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女人的成长-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随着观念的进步,现在有很多办公场所,已有“哺乳室”,这是极好的转变。因为职业妇女增加是世界的趋势,更是必然的现象,所以只能不断帮助她们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她们从办公室赶出去。
像这类需要母亲选择的事情,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陆续向母亲挑战。主见太深、刚愎自用的母亲,固然可能在教养孩子的方向中,流于偏激;而优柔寡断、人云亦云的母亲,也会因困扰太多而承受不了。
第三度成长
成熟的女性是已准备好的母亲
曾经在东京上野公园罗丹美术馆内,寻找过“夏娃”这座雕像,结果很失望,没有找到。因为在熊秉明的《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书中,读过形容“夏娃”的一段描述:“丰实中年女人的躯体。女性本质的展现,容忍、坚毅。她已怀孕,为育养并且捍卫未来的生命,她准备接受一切勤劳和苦难。”对于做过母亲的我来说,很能深深体会出这样的女性本质。
纵然今天的母亲在物质上有更多的方便,譬如纸尿裤、现成的婴儿食品、洗衣机、烘干机等,减轻了养育孩子的辛劳,但做母亲仍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身心上的负荷,还比以前重上百十倍。而且你既已“创造”出一个人来,就要对他未来的一生负责,包括负责他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全、品格的完好,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对于这样一个严肃而艰巨的任务,我是坚决反对“全部包工”给别人去做的。职业妇女在没有完善的托儿制度下,养育孩子比纯家庭主妇更辛苦,这是必须先有的心理准备。然而,任何理由都不能用来支持把孩子交给别人(包括远在别处的祖父母),日夜见不着,只有每周或每月,或竟然每半年、一年才见个面的养育方式。“内制外包”做节目的方式,可不能用来养育孩子。
尤其现在的女性,可以选择生育子女的人数,以及生育间隔的时间。生孩子可以像计划一次大手笔的出国旅游一样,在经济、时间和体力等各方面都能负担时再实行。孩子到来之时,母亲就已经准备好了。让孩子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先看见的是母亲,每晚临睡前最后看见的也是母亲(只有父亲是等量重要的),孩子才有足够的安全感。
一个成熟的女性也是一个已经准备好的母亲。她正像罗丹的“夏娃”一样,有容忍和坚毅的女性特质,让她的孩子在怀中得到足够的爱,正常而健康地成长。她接受一切养育孩子的勤劳和苦难(今天丰裕的物质、进步的生活,已把苦难减到较低程度了),而仍然能无怨无忧。
第三度成长
一张给新母亲的处方
回想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的确能证实自己是随着孩子一同成长的。初为人母时,白天我一个人守着小婴儿,经常紧张焦虑得不敢离摇篮片刻,连上洗手间也是匆匆忙忙的。夜晚虽然多了一家之长的陪伴,但我的睡眠总是很浅,摇篮里任何动静都听得见,偶尔没动静时我又紧张得立刻爬起来张望,生怕在我视线之外的孩子有了什么变化。
孩子添加副食时,一切都是我照书上配方自己调制,而且卫生得离谱。结果孩子从来没有熟睡两小时以上,而且总是小病不断。后来一个当小儿科医生的朋友知道了,笑骂我一声神经病。她说婴儿会直觉感染到母亲的情绪,神经质的母亲很难养育出情绪稳定的孩子。我辩驳自己不是个神经质的人,她说有些女人会因过分担心自己不会养育孩子而患“暂歇性的神经质”,所以需要像她那样的专家指导。这位朋友现在远居异地,但是她给了我最好的指引,并且开了一张怎样预防母亲对孩子不良影响的“处方”。

第三度成长(3)
第一是尽最大力量维持正常的作息,不因孩子的来临而全家生活大乱。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会有他正常的作息时间,如果他过分“与众不同”,就要让医生检查看看有无隐疾。
第二是保持欢愉但宁静的心情,不要因爱孩子而忘了所有人类该遵守的规则。她强调多少危害社会的不良分子,事实上是从他一来到人世,父母就不曾教给他那些规则的结果。一个人在摇篮里就该开始接受一些合理的、必须的规范了。
第三是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一般的生活环境,所以对孩子的照顾也不能“标杆”过高。孩子用的、吃的如果都消毒,他全不接触细菌的话就反而丧失抵抗力,因为他是活在人间的。
我觉得在女性一生中,如果她有机会扮演母亲的角色,那实在是最复杂、最难演的,但是这个角色给女性的满足、喜悦,也是最恒久的。而且由于孩子的成长,母亲更能从不断学习中得到充实的乐趣。
第三度成长
孩子不是生命的全部
有天我把某位长辈奉行的话:“女子无夫身无主”,讲给一位朋友听时,她笑得要命,说真是不可思议的观念。她年轻,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过自主的生活,她就是自己的主人。像这样的时代女性,如果想结婚是为了找一个情投意合的人过共同的生活,而不是找个主人,这便是一个女人理想的一生。
但是我发现能做自己主人的女人,有些在生了孩子以后却让孩子做她的主人,她的生命全部奉献给孩子了。和另一种丝毫不愿子女妨碍自己生活的妈妈正相反。她也许先放弃工作,回家专心带孩子;接着她放弃精神上的嗜好,因为照顾孩子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她放弃理想,孩子就是她理想所寄。结果她全部的生命只有孩子。
为孩子而暂时放弃工作,应该只是一个母亲无法兼顾时的权宜之计,如果她厌倦了工作,或是根本不打算做职业妇女,那又另当别论。但是为孩子而完全放弃自己,那不是牺牲,是放弃做自己主人的权利。因为孩子在做了你十几年主人以后,他们会展翅飞到另一个属于他们的天地。这时你才怆然注视自己苍白空虚的生命,心头的不平衡就相当严重了。
所以从孩子还在怀中开始,妈妈一面喂哺他,一面要抽空喂哺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以免营养不良而枯萎。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胸怀大志,都有高远的理想,可是充实性灵的嗜好以及一点小小的理想,可以维持个人生活的情趣。更重要的是,不把孩子当生命的全部,就不会给他们沉重的压力,让他们更能发展自己的生命,这岂不是真正无私的爱吗?这也才是成熟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会流于自私、偏激,实在是因为父母本身性格不够成熟的缘故。我们活到几十岁,结婚生子,可以证明生理的成熟,却不等于性格的成熟。所以,一些专家才一再强调做父母需要不断学习,经由学习而成熟,才会懂得爱孩子,也爱自己,做自己的好主人。
第三度成长
教养,请从婴儿开始
传说萧伯纳(Gee Bernard Shaw)曾经问一个向他请教“孩子应从什么时候开始管教”的母亲:“孩子多大了?”那位母亲回答“三岁”,萧伯纳斩钉截铁地说:“你已经迟了三年!”
胎教的意义虽然已经有专家肯定,但在孩子还没出生以前,一切都还不可能落实,甚至母亲的爱也还很恍惚。然而一旦看见孩子,搂他在怀,拥他在胸,轻抚着那小手小脚,所有的育儿理论此时都已脆弱不堪。
不少次到医院探望生产的朋友,听到很多母亲得意地描述她的孩子如何脾气很大,如何是全院最“搞怪”的娃娃。似乎只要能显示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都是值得骄傲的。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疼爱,很可能使孩子日后变得不明是非。
一个成熟的女性在做了母亲以后,会明白爱和溺爱是完全不同的。婴儿的小心眼儿懂得太多了,他如果必须又搂又抱又摇又晃才肯睡觉,那不是他天生如此,大都是成年人惯出来的。他如果自己乖乖躺在小床上,吮吮手指头就睡着了,那也不是天生,是成年人帮他养成的。曾看过一些母亲带孩子带得手足无措,自己先慌了,婴儿会觉察到,他就会“支使”母亲。很多坏习惯就此养成,这些坏习惯进而影响他的性格,甚至人格,当然也影响他一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度成长(4)
一位母亲说她自己还没成熟时生了四个孩子,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她清清楚楚看到一个不成熟的母亲怎样影响了孩子。她虽然深爱孩子,却不能不承认那些孩子性格上的缺点是自己造成的。时光不能倒流,已成的性格不可能再塑,她说这是终身的缺憾。对于那些交给祖父母养育的婴儿,就更让人担心了。不是祖父母经验不够或观念过时,而是隔代养孩子的那种过度宠爱和过度当心。很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坦白地承认,他们对孙儿女和儿女是有双重标准的。这时更需要靠父母——特别是母亲——用成熟的智慧处理,否则不是伤了长辈的心,就是塑歪了婴儿的人格。
母亲自己心理成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再加上不断吸收育儿新知,怀中的宝宝才能正常成长,成为正常的人。教养孩子,请从婴儿开始。
第三度成长
幼稚·成熟·童心
有位年轻的妈妈问我:做一个成熟的妈妈是不是表示要完全用理性来生活?完全不可以做幼稚的事情?譬如我带三岁的女儿到公园荡秋千,我觉得很好玩,真想和她一起荡,但是又怕自己不像个成熟的妈妈,惹人笑话。
真抱歉,没想到谈女人的成长、成熟会有这样的误导。虽然成熟的反义词可以是幼稚,但是幼稚和童心之间却又绝不相等。一个妈妈如果看见公园里好花盛开,唆使孩子攀摘,那是幼稚;如果她看见孩子摘花、丢垃圾立刻阻止,并且告诉孩子公私物的分别,就是成熟。如果公园的秋千特定是给孩子玩的,妈妈却一定要坐上去荡,那是幼稚;如果是成人可以玩的,妈妈抱着孩子荡,就是成熟的人可贵的童心。
童心未泯的父母是可爱的,有创造性的,对人生充满好奇和热爱。他们会带孩子探索世界,会和孩子一起“发明”,会懂得童言童语,会和孩子玩得开心。这样的父母能了解孩子而不会产生代沟,他们是孩子的好朋友。
成熟的父母知道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可以怎样与孩子“玩”,“玩”些什么。把孩子带领到一个程度时,孩子会有他们自己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父母不是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一个最好的顾问。
有位母亲说得好:“孩子读小学时,我带着他到野外玩,跟他一起在草地上打滚。他读国中时,我招待他到家里来的朋友,但是让他们在他自己房里玩。给他买围棋、象棋,倾听他谈学校、同学之间的种种琐事,跟他一起大笑,帮他出些点子解决困难。”于是她和孩子无话不谈。
完全没有童心的父亲除了权威以外,没有别的和孩子共享。完全没有童心的母亲,除了照顾孩子生活衣食之外,大约只剩隔靴搔痒的唠叨,永远不能进入孩子的心灵。
事实上,保有童心和成熟绝不会起冲突,权威和唠叨却常是幼稚的表现,因为成熟的人懂得用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教养孩子。


女儿经(1)
自然自在面对异性
小学低年级时,男女生如果坐在一起,桌子中间会划一条“国界”,侵犯到别国时,往往引发一场战争。男生不跟女生玩,女生当然也不理那些“臭男生”。我小时候母亲总让我穿男装,理男生头,因此女生不跟我玩,几十年过去了,这一点仍不见有什么进步。
到高年级时,由于台湾的孩子发育得早,再加上种种“文化刺激”,小学的男女生竟也似懂非懂地爱呀爱的了。曾经不止一次地有做母亲的对我谈起:怎么得了啊!这么丁点儿大的孩子,讲的尽是些谁爱谁、谁又不爱谁了,甚至还讲些黄色的话,他们懂什么,不是太让人担心了吗?
由于担心,有的父母严禁女儿与男生来往,或是警告女儿和男生玩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其实我相信大多数的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不过是受好奇心的鼓励,觉得大人那一套很好玩,谁真“爱”谁啦?父母大可不必忧心,更不必认真地阻止女儿“谈恋爱”。因为严禁和警告有暗示男生和女生在一起,一定会发生不可告人的“丑事”的结果。
我认为让男孩和女孩从小很坦荡地相处,是性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家中没有异性手足的孩子,更需要有异性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让他们能以既自然又自在的态度与异性相处,在不着痕迹下了解异性,会有助于他们到青春期时面对异性的态度。
当然也不必特别鼓励,孩子是敏感的。她也许隐隐约约喜欢哪个男孩子,但父母若热心过度把那男孩邀请回家,可能会引起她的羞怯。父母用自然的态度最好。纵然听到女儿和同学之间讲“悄悄话”,也装做没听见。关心不要在言行上表现出来,大惊小怪和紧张气愤都有反效果。有时候她们会把保有那些小秘密看成是很严重的事,特别不喜欢父母干扰的。
小学不久就要进国中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女儿会进入一个更“复杂”的环境,她的生理和心理也同样有复杂的转变。她对男女之间关系的感受也会随着进入国中,而有更多的幻想和憧憬。那么,先让她有个健康的心理基础吧。
女儿经
小女孩长大了
依据专家的研究,男、女孩青春期正好在国中这个阶段,有所谓“第二性征”的出现:这给他们极大的震撼和困扰,影响了他们的情绪以及言行。抚育过国中子女的父母,最头疼的大约就是这个阶段了。乖巧的小女儿会突然变得“晴时多云偶阵雨”,她不再缠着妈妈,反而觉得妈妈烦得讨人厌,同学才是她最看重的。她好像有一大箩筐的秘密,妈妈千万别尝试去揭开。你如果偷看她的日记或偷听电话,她会把你当仇人。前一分钟才笑,后一分钟就可能泪如雨下。把言情小说里的爱情当真的一样梦想着,对银幕或荧光幕上的男孩,充满渴望交往的心情,而且是很严肃、很认真的。
男、女孩在这个阶段都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既好奇又惶惑。观念越来越开放以后,学校老师会传授知识、指点迷津,但很多孩子却不能坦然和父母讨论,这点父母可能要多加努力。
我常常接到国中女孩的信,大都是不满父母管教的态度,几乎是“一口咬定”父母不了解她们,因为她们无法与父母谈心,其实大都是她们不愿意。总是羡慕别人的父母比自己的好,其实她们才给父母气受;而其中抱怨母亲的竟比抱怨父亲的多,大约是母亲照顾孩子生活起居较多,难免唠叨。
还有很多把自己的缺点夸张成“致命的痛苦”,怪母亲从小没有塑造她成为漂亮的女孩,使她个子太矮、腰太粗、腿太短、眼睛太小、鼻子太塌等等,反正“丑死”啦!
我自己的经验是:专心听她诉苦,不必反驳,不必教训。分享她的快乐,也要专心。帮她保守秘密——譬如不让兄弟翻她的房间,自己当然更不可;用偷看日记或偷听电话的方法了解她,是最笨也最危险、最无效的。引导她接触世界上真正美的东西,要舍得买书、买画、买音乐。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以外,把她当朋友一样谈心,就她能了解的,谈母亲自己的感触,喜怒哀乐都能谈。对一个母亲来说,女儿是可以成为知心朋友的。
女儿经
讨厌的生理期?

女儿经(2)
几年前我曾问过一些国中女生,赞不赞成男女合班?大多数赞成。但是有一个女生忧虑地说:“不过听已经上男女合班的人说,最讨厌的就是生理期啦,一点都不方便。”“对啦!对啦!那些男生最讨厌啦!”其他的女孩立刻七嘴八舌地接着说。
“生理期”的初潮,大约是一个女性最初经历的吓人事件。以前曾听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