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努尔哈赤评传-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4]东林,即东林党,起于明万历间,无锡顾宪成和高攀龙修东林书院,批评当时的政治,名声很盛,和当时巨奸魏忠贤对抗,叫做东林党。
[25]“清君侧”,是清除君主身边的坏人.语本于《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李商隐《有感》诗,《新唐书·仇士良传》,皆有载,参见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页958。
[26]《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第八函卷113,《建州私志》卷下,参见《清初史料四种》。计六奇:《明季北略》卷14载:孙承宗过京师,“魏忠贤与群小畏忌之,诬左袒东林,五年(公元1625年)勒致仕归。”
[27]《明熹宗实录》卷39。
[28]方孔炤:《全边略记》卷10载:“巡抚袁崇焕上言,捐弃两河,未有胜着,惟旧督臣王象乾,经臣王在晋抚存西虏,奴穷于无所入,旧枢辅孙承宗决出关、用辽人之议,奴穷于无所遵,故静伏者三年。”
宁远受挫,负伤撤围
三、宁远受挫,负伤撤围

枢臣孙承宗乘努尔哈赤自顾不暇的机会,镇守辽边,严防紧守,安定辽边三年多。罢职以前,发生了柳河(在今辽宁省新民县境,源出敖汉旗,经彰武县入边)事件,使阉党有了可乘的机会,迫使孙承宗退职回籍。使高第出镇辽边,这就揭开了宁远之战的序幕。
柳河事件发生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天命十年)九月,当时,努尔哈赤派遣大批的汉人到三岔河以南的盐场去煮盐,人们难于忍受其苦,许多人寻找机会设法逃走了。努尔哈赤下令严加看管,盐工们生活更加艰苦。同年五月,有个名叫刘伯澋暮喝耍旒父鎏用瘢凑衣硎懒缶取K担蠼鹚耐踝樱椿侍┳ぴ谝莩牵潮宦偃耍灰缶还樱擅窦纯瘫┒煊Γ彼浪耐踝樱呙鸷蠼鸨洌梢粤⒏銎婀ΑB硎懒跸耄蟪妓锍凶谠诶肟厥庇辛睿恍砬峋偻悦挥薪囊馑肌:罄矗诮持浊肭蟪搜埠拥幕崆叭ヌ娇矗硎懒灿刑肮Φ哪钔罚谑潜惚至铰罚阂宦酚勺蟾柿煜蛄由嫌谓ⅲ灰宦酚捎彝臀狼胺娓苯持住⒔踔葑し狼胺嬗谓畛邢龋位鹘鸸凇⒁τ胂偷龋柿煜蛄酉掠谓ⅰR月持孜胺嬗诰旁露蝗眨佑彝臀榔鸪蹋嵬畛邢鹊热擞诙章柿熘鄞蓟嶙佣夜担闪樱呷展セ饕莩牵⒀罢医饩妊纬『好裰H欢鞴俳浠ゲ恍鳌=鸸诘乃室馕ケ吃计诓坏交崾Φ氐悖持淄潮群虻蕉迦眨挥兴旖鹌粜於铰柿⑵吒鲂≈鄣酱铮持字缓糜眯≈郏看味善摺烁鋈斯印O绕诠拥挠星ё苈砑⒅苁仂醯裙俦傥迨盼木佟⒑伦匝莸韧潮陌傥迨嗝碛泄橄绲哪衙穸偃樱场⒗钜猜柿彀税倜古谑止樱嵊诤佣吨拮佣Γ氪罱嵛拧R蛭挥写蟠杀洌灰选
这时,耀州城守是后金的将领屯布鲁、阿尔岱、茂海等,他们把明军的情况早已侦察到了,事先设下伏兵,严加守备。明兵到耀州城下,见寂静无人,以为有机可乘。哪里料到,城头一声呐喊,伏兵四起。明兵见势不妙,仓惶溃逃,后金兵在后追杀,一直追到河边(即娘娘宫的渡口),而明后继军的苇桥尚没搭成,众兵将一见后金兵来到,慌忙发炮还击,李、鲁二将奋力抵抗。八旗兵以众击寡,逼迫明军背水相战。结果没有过河的明兵几乎全部被歼,死亡四百多人,李、鲁二将负伤后死在泥水中[1]。
马世龙在二十六日从右屯卫起行,二十七日到达柳河,派人渡河增援攻打耀州城,援军还没有到,败兵已经纷纷退了下来,他急忙下令退兵。后金军大获全胜,共得战马六百七十多匹,将缴获的各种兵器送往沈阳报捷,努尔哈赤出城十里迎接屯布鲁等人,杀牛祭旗,赏赐兵将。
明哨卒虽然败在柳河下游,但左辅所率领的兵到了柳河上游,突然攻击船城(今辽宁省辽阳县西山川城),杀了后金固山一名,兵卒数十,活捉了五百多人,得胜而还。后金在船城没有防备,遭到很大的损失,颇为惶恐[2]。此次两军冲突,胜负相当。假若明军各部兵将稍能协调一致,金冠水师及时赶到,明军获得一次小胜还是有把握的。消息传到朝廷后,阉党认为有机可乘,他们用攻击马世龙败兵,来动摇孙承宗的地位。因此大肆宣传柳河之败,胡说什么柳河一战,“辽之精锐十万尽矣”,又造谣说,关门旦夕将要失守。于是,朝廷议论沸腾,阉党纷纷上奏,皇帝竟然附和他们,下旨责备孙承宗,令马世龙戴罪立功。孙承宗原不知柳河战争真相,见朝廷是非不分,只好再次上疏求退。同年十一月,承宗被退职回籍了。
柳河事件后,孙承宗罢归乡里。皇帝下旨,以高第代行辽东经略职务。高第素来胆小畏战,不懂得军事[3],他原在兵部时就极力主张只守关门,不必远守。孙承宗为此曾上疏批评他,所以高第恼恨承宗。高第投靠阉党,当承宗退职回籍时,高第原想乘人之危下毒手,杀死孙承宗。魏党不敢答应此事,高第才住手。高第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他刚到任,就因柳河新败,心怀畏惧,认为关外必不可守,令马世龙把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今辽宁省锦县西南“杏山”)、塔山(今辽宁省锦县南“塔山”)等城的兵马、器械撤下来。在撤退过程中,丢弃米粟十余万石,难民死于道路,哭声震野,致使军无战心,士气低落。当高第督促明军撤到宁远城的时候,袁崇焕坚守不撤,高第强逼他撤离。袁崇焕力争说,“兵法说,有进无退”,锦州、右屯若是动摇,宁远、前屯必然震动,关内也没有保障了。高第还是不答应,执意要撤离宁远、前屯二城。袁崇焕见他不听劝告,便愤怒地说:我是宁前道,官在这里就应当死在这里。高第见崇焕坚守宁远、前屯的志向不可夺,便将其他各城统统进行撤防,使宁远城变成一座孤城[4]。从这里不难看出,明朝末年,朝政腐败,阉党专权,用人不当,竟将高第这种保命害国的庸人,委以重任。其后果可想而知。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鉴于柳河战后,明阁臣孙承宗罢归,尤其是高第撤防,认为迸兵的时机到了。出兵之前,大额驸李永芳建议攻取宁远城。汉官张孝诚的意见更具有代表性,他说:先得宁远,设兵置器,再诱攻山海,从一片石入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收掠通州的谷物,直到明帝京城。以把皇帝的财宝都得来。在上下纷议中,努尔哈赤也认为明兵软弱,宁远城抗不住八旗兵攻击[5],明经略高第撤军入关,造成了后金上下的轻敌思想。
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大英明汗努尔哈赤从沈阳统率大军十三万,号称二十万向西进发。十六日到达东昌堡,十七日渡过辽河,北越广宁大路,南达海岸,八旗兵分路挺进,行军到西平堡时,捕获几个明军哨卒,从供辞中知道,明军没有大部队防守,仅右屯卫守兵一千,大凌河城守兵五百,铞州守兵三于。后金大军一到,右屯卫守城参将周守廉、锦州游击肖圣、中军张贤、都司吕忠,松山参将左辅、中军毛凤翼和大小凌河、杏山、塔山等各处军民便焚烧房屋、谷物,毫无抵抗,纷纷逃走。二十三日,后金兵临宁远城下。又越城五里,驻兵七大营[6],横断通往山海关大路。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统兵渡过辽河以前,袁崇焕已经得到了消息,他与总兵官满桂、同知程维楧等闭门待战,计算后金兵从三岔河到宁远的行程和日期,对于城内城外做了周密的部署。先贮备军粮,将城西龙宫寺的囤粮运入觉华岛。以参将姚抚民、胡一宁、金冠,游击季善、张国青、吴游击等率领水师四大营,战船二千多艘,兵将、商民近三万多人进行守卫。因为天寒封冻,命令兵卒凿冰十五里,以防后金兵履冰入岛[7]。其次,设牵制之兵。令修武营参将祖大寿统领营内健卒,汇合副将朱梅、游击马爌、邓茂林的士兵,出宁远西北兴水县瓦窖冲,以为宁远外援。以副将王承胤、肖升左领兵沿红罗山一带城堡随时策应。其他官员孟继孔、孙呈惠、王太运、周良驭、张存仁、余国凤、戴光祖、孙定辽、赵邦宁等领兵,或一、二百,或数千,各自为营,从宁远以北应援。水营游击姚禹贤、乔桓、季士登、都司王锡斧、守备王鳌、查应才等,选船上强健水卒从南面策应。中右所位居宁远之后,由城守刘永昌、尤岱死守。宁远西部由各堡主将窦成功等各率本部兵马应援。前屯卫由总兵赵率教守卫。又下令说,如果有一名溃卒逃至,必须立即逮捕,以贼论死。放一个兵卒过前屯卫,拿赵总兵论罪。山海关由总兵官杨麒固守,放一个兵卒入关,逮杨总兵问罪。同时,与察哈尔林丹汗等蒙古通了消息,约他们届时及时策应。
宁远城是袁崇焕亲自督修的,城脚以大石头砌成,城基入地深达五尺。袁崇焕、满桂、程维楧、何可刚,左辅等率领守城兵四、五万人,其中以广武营善于用火器的闽卒,架设新从葡萄牙输入的巨炮,与中左所都司陈兆兰、徐敷辏所率领的步兵共同坚守,命令总兵官标下的内丁助守四门。袁崇焕亲自督促内丁专在城内搜捕、拿获“奸细”。命令中军孙绍祖、何可刚、霍一厚、李国辅、黄惟正,彭簪古等人在四门督战[8]。为了鼓舞士气,坚定守城军民的信心,袁崇焕刺臂写血书、烹体肉,椎牛、杀马,大饷士卒,激励全体军民,誓与城池共存亡[9]。
正月二十四日午前,朝鲜王国的译官韩瑗,因为随从使臣去北京,路经宁远城,暂时住在城中,他正陪着袁崇焕与数名幕僚闲谈之间,探马官前来报告,说后金军已经到达。袁崇焕同译官乘轿到了指挥的战楼,与韩瑗并肩登楼,面无忧色,从容不迫,谈古论今。顷刻之间,炮声巨响,震动天地。崇焕见译官畏俱,便笑着说,敌兵已经到了。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兵从四面八方向宁远城进围,刹时间包围了宁远城。大额驸李永芳统兵攻打东门,余军四面逼攻,重点攻击城的东南角。前锋攻城兵身披铁铠二重,号为“铁头子”。以此军推双轮战车进战在前。战车以槐、榆二木重板做成,厚八寸,高八尺,形如轿,上覆生牛皮,内藏勇士数人,每战以此攻具紧靠城墙,上挡敌锋,勇士在内奋力凿城。城上明军见八旗兵攻城很猛,就以西洋大炮轰击,顿时炮火连天,后金兵许多人被炮火击中,尸积遍野,但城下铁头子兵,仍然不肯退缩,继续凿城不停。两军从白天战到黄昏,城上的火把通明。明军推出护城的木柜,半边卡在城堞之内,半边伸出墙外,柜中埋伏甲士多人,俯下射箭,如此数次,还是没有办法击中铁头子军,城墙的下半部已经有数十处,都被凿成了凹形,大有破城之势。合城百姓顿时慌乱,袁崇焕却镇静如故,命令以柴草浇上油,再加上火药,用铁绳子系到城下,或以柴、棉等物,搀硝磺、松脂焚烧。后金战车纷纷起火、炸毁,烧死了很多铁头子军,纷纷退下。这时明军乘机猛烈地发炮轰击,努尔哈赤正在奋力督战时,突然被炮火击中,受了重伤。因此八旗兵不得不全部退出战场,集结到龙宫寺。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身负重伤,各旗贝勒、大臣准备再战破城。这时,袁崇焕派人手持礼物下书激将,书中说:“老将横行天下,今日败在小子之手,岂非天数耶!”努尔哈赤对此异常镇定,以良马一匹作为回礼,送回使者,并回话:约期再战。袁崇焕乘后金军撤退的机会,派五十多名健卒缒下城去,用棉花、火药等,将后金兵丢下的战车,攻城的战具全部焚毁,拾回十多万枝箭镞,积极加强战备。
二十五日,后金八旗众贝勒、大臣决定再次攻城,以什乌里额驸佟养性攻夺东门,八旗兵分成百队,环城进攻。守城兵把火药放在芦花被褥中,卷起来,号称“万人敌”。当后金众贝勒督率八旗兵拥进外城,围困内城的时候,士兵见遍地都是被褥,不识其中的用意,各个争相夺取。城上守军把火箭、硝磺掷在被褥上,立即纷纷爆炸,八旗军死伤惨重。明宁远守城军卒士气大振,战斗情绪十分高昂。战士登陴而战,每射中一箭,伤一敌,都鼓掌互相鼓励。双方接战不久,八旗士卒的锐气大挫。努尔哈赤不得不再次退兵。袁崇焕见胜局已定,便派人到关上报捷[10]。
二十六日,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在败兵之后,发现距离宁远城二十里海中的觉华岛是袁崇焕贮存粮食的地方,便急令武纳格等率领八旗蒙古,并增助八百多女真兵,向觉华岛冲击。觉华岛的守军在风雪严寒之中,穿冰不息,穿了又结,冰层不断地加厚,士卒辛苦万端,有的手指都被冻掉了。辰时,八旗蒙古分兵十二路,踏冰入岛。明觉华岛守卒身无盔甲,多数都是水手,不善于战阵,见敌军攻来纷纷溃败。八旗兵瞬息之间攻上了东山。巳时,又占领了西山。明四大营兵、商民全部被杀。午时,袁崇焕还坐镇城中享受胜利的喜悦,突然发现龙宫寺方向黄烟腾空,才觉悟到觉华岛的粮草被后金兵焚毁了。
当天下午,后金众贝勒、大臣考虑到三岔河以东的安危和见到明朝援军四面逼来,不能久留,就抬着大英明汗努尔哈赤迅速东撤。一路上,士卒痛哭不止。后金军撤到距离宁远城三十里外兴水县的白塔峪(今兴城县西北“白塔峪”)堡扎营。这时,努尔哈赤十分懊悔,他责备李永芳说:你说此城易破,为什么这样难攻?二十七日,大军经过右屯卫。二月初九日,回到沈阳城[11]。
宁远之战是明军的一次胜利的保卫战。当袁崇焕的特使缒城到了北京报捷的时候,皇帝闻报大感欣慰,表示“朕心嘉悦”,特命户、兵二部发币金十万两,犒赏宁远城将士。又奖赏道臣袁崇焕白银一千两,升职为右佥都御史,仍旧镇守宁远城。满桂、赵率教升授总兵官,加都督同知职衔[12]。明廷上下文武各官都盛赞袁崇焕的功绩。
宁远之战的结局,后金官方承认战死游击两员,备御官两员,兵卒五百。明朝官方宣布,后金伤亡数千,或一万多人,内中有头目数人,努尔哈赤的儿子一人。朝鲜王国的译官韩瑗目睹实战,认为后金士卒战死的有数万,内中有努尔哈赤的孙子,称王者一人。按死伤人数和物资损失来说,明朝的损失较大,只觉华岛就死伤三万多人,被焚战船两千艘,粮饷无数。后金的损失,除了人员以外,主要是锐气大挫,军威扫地,使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战败受伤,郁闷成疾,导致身亡[13]。
宁远之战,袁崇焕以寡抵众,努尔哈赤以众击寡,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结局呢,是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后金方面来说,失败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过于轻敌。努尔哈赤身经百战,拚杀了一生,敢于迎战其锋的人,实在不多,而且他一向是以用兵多谋著称,宁远之战他为什么如此轻敌?对于这个问题有几种看法,明朝官员中以前经臣王在晋等人为代表认为,最初明朝以阁臣孙承宗守边,努尔哈赤多有畏惧的心理,又不了解明朝边备的虚实,所以三年多没有敢向辽西进兵。这个看法在当时也是比较普遍的。王在晋等人的着眼点是认为,不幸有柳河之战,明军的一部败北,使努尔哈赤开始感到明朝边防军不堪一击,产生了轻敌思想,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