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曾国藩评传-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形囊逯校俊123
对于平日为非作恶,鱼肉乡里的差役,国藩称之为蠹虫,批示“亟宜翦除,以靖地方”。“此种集蠹,锄一恶即足以快万众之心,幸勿稍存姑息,久遏民怨。”124
对于乘乱抢劫者,他指示:“办抢劫之案,皆立行正法。其有凭空诬人为盗者,亦立毙杖下。”125
此时,曾国藩身上,已全然不见儒者温和敦厚的影子,而是一副杀气腾腾的法家面目。乱世难有作为,他认为:“今日疲弊疮痍之民,吾辈居官,势不能别有抚摩噢咻之术。但力去害民之人,有案必究,无案不确,则造福于孱民多矣。”126又曰:“除暴安良,为今有司第一要务。否则,弱肉强食,粤逆不到之区,亦为土匪蹂躏不堪矣。”127
但他也并非不问青红皂白,一味主杀。在指示各州县缉盗之批牍中,他亦屡屡指示不可以捕盗之多寡定功过,以免“诬拿平民”;抓获盗贼后,要认真研讯,“以期不枉杀一人,不宽纵一人”;128要求各地对抓获的人犯,“务期研讯详确,无枉无纵”。129
这样,四个月内,“或签派兵役缉拿,或札饬绅士踩捕,或着落户族勒令限期交人,或令事主自行擒缚。一经到案讯明,立予正法。计斩决之犯一百零四名,立毙杖下者二名,监毙狱中者三十一名。”130至于各地依其指示就地诛杀的匪徒痞棍,其人数当几倍于此。 
在其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从事剿匪除恶的同时,民间也渐渐生出来一种舆论,不少人对他的严刑峻法抱有非议,甚至有人给他起了“曾屠户”、“曾剃头”之类的绰号,但曾国藩悍然不顾。后来,在给翰林院同事龙启瑞的信中,他曾道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二三十年来,士大夫习于优容苟安,榆修袂而养姁步,倡为一种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风,见有慷慨感激以鸣不平者,则相与议其后,以为是不更事,轻浅而好自见。国藩昔厕六曹,目击此等风味,盖已痛恨刺骨。今年乏承团务,见一二当轴者,自藩弥善,深闭固拒,若恐人之攘臂而与其建业者。欲固执谦德,则于事无济,而于心亦多不可耐,于是攘臂越俎,诛斩匪徒,处分重案,不复以相关白。131
他无视地方官场的规矩,必然会引起忌恨,好在皇帝对他的做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在他《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的末尾,加了“办理土匪,必须从严,务期根株净尽”132的朱批。
平心而论,曾国藩的严酷,在当时是必要和及时的。首先,剿匪有助于恢复一度被战乱搅乱的正常秩序,稳定住民心;其次,扫除社会黑恶势力,大大恢复了绅民们对朝廷与官府的信心。从后来事态发展看,收效显著。太平军后几次进军湖南,非但得不到初次入湘时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反而遭到各地团练的顽强抵抗而难以落地生根。可以肯定,没有曾国藩这一番猛烈扫荡,湖南稳定不下来,后来便不可能成为东南各省的中流砥柱,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兵员、粮饷。
然而在官场中,还是有人对他侧目而视,不少高官对他敢于负责,勇于任事的作风看不惯,认为他喧宾夺主,目中无人,越俎代庖,僭越了官场的游戏规则。不久,一场他所始料不及的冲突发生了,竟迫使他不得不离开省城,避到衡阳去办理公务。
注释
1《曾国藩全集·家书一》,岳麓书社版,第239页。
2同上,第240页。
3同上,第242页。
4同上,第91页。
5《曾国藩全集·奏稿一》,岳麓书社版,第39页。
6顾炎武:《日知录集释》第五卷,岳麓书社1994年5月版,第190页。
7郭嵩焘:《江忠烈公行状》,《郭嵩焘诗文集》卷十七,岳麓书社版,第329页。
8“君子大节,当为世所取法,未可苟焉已也。”又云;“大节一亏,终身不得为完人矣。”参见《曾国藩全集·书信一》,岳麓书社版,第83~84页。
9“盖欲使知交中谅我寸心,不必登诸荐牍,令我出而办事,陷于不孝也。”参见同上,第95页。
10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一辑之107种,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影印版,第47页。
11《曾国藩全集·书信一》,岳麓书社版,第96页。
12简又文:《太平天国起义记·译者序》,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3页。
13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册),简氏猛进书屋1962年9月版,第4页。
14罗家伦:《太平天国史事日志序》,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上海书店1986年9月版,第2页。 
15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卷首绪言》,同注13,第39页。
16洪氏家世,参见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册),第13~15页;简氏曾亲访洪氏故乡并抄录洪氏族谱,所道尤详。
17参见同上,第16页。
18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15~19页。
19同上,第22~23页。
20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卷二百五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6月版,第8180页。
21戴锡章:《西夏纪》卷六,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58页。
22参见《明史·流贼列传》卷三百九,中华书局1974年6月版,第7956页。
23《洪仁允觥罚赜谥泄费Щ嶂鞅唷吨泄妨洗钥ぬ教旃罚ǖ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年6月版,第847~848页。又参见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册)第41页。
24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册),第41~42页。
25洪仁骸队⒔芄檎妗罚吨泄妨洗钥ぬ教旃罚ǖ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版,第570页。
26参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道光十二年部分,上海书店版1986年9月版,第8~10页。
27参见同上,第38页。
28参见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第31~32页;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册),第69~71页。
29“例如,彼等在各章中见有‘我’、‘我等’、‘汝’、‘他’等代名词,均不知其所指是谁,……每有文义符合其个人见解者,彼必将‘汝’、‘他’等代名词解作指其自己本人,盖其以为此几本书乃特为其个人而作而由天所赐者也。每见书中有‘全’字,则辄以为是指其本名秀全。”“其时秀全在莲花村与李某继续研究《劝世良言》。书中词义均自行忖度,……彼等以为‘天国降临’即是指中国,而上帝选民乃指中国人及洪秀全。彼等又定制宝剑二柄,各重数斤,长三尺,秀全与李各佩其一。剑上镌三字曰:斩妖剑。”参见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第26、28页。
30同上,第28页。
31“时在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之下半年,秀全仍居乡间。有乡人巫姓者自广州回官禄村,告以有一西人名‘阿罗哥’者在广州传教,其教理与秀全所传者大约相同。”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册),第99页。
32参见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第34~35页。
33同上,第38~39页。
34参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第53页。又见《太平天日》,《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版,第648~650页。
35《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第481~482页。
36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39~40页。
37《论语·颜渊》。
38《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版,第482页。 
39孙嘉淦:《三习一弊疏》,《清经世文编·治体三》,中华书局1992年4月版,第226页。
40参见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册),商务印书馆版,第633~634页。
41“子适卫。冉有仆(从)。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42龙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广西临桂人。道光二十一年会试状元,授修撰,曾任江西布政使,太平天国起事时,龙丁忧在籍,后奉朝命帮办广西团练。
43龙启瑞:《上梅伯言先生书》,《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上册),中华书局1978年11月版,第250~251页。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苏上元人,道光三年进士,授任户部郎中,后辞官归乡,讲学于扬州学院,师从桐城古文大家姚鼐,为“姚门四弟子”之一。
44汪堃《盾鼻随闻录》卷一曾记载这样一件事情:浔州知府顾元恺上报逆案,郑祖琛没给他好脸色,他将此事告诉了左江道台陈启迈,陈启迈赴省询问藩、臬两司,“始知郑祖琛先接大学士穆彰阿信函,嘱其设法解散,不可轻易入奏,自取咎戾。遂立意隐庇,凡遇叛犯,概行开脱。顾(元恺)仰承意旨,将各犯发县看管,并未审讯,即令取保释放,此二十七年八月内事也。后郑祖琛获罪遣戍时,将穆彰阿原信送与赛尚阿等阅看,见者无不痛恨。”《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四),第354~355页。但此事不见于清宫档案,咸丰在罢黜穆彰阿时也没有提到此事,故此传闻只能作为参考。
45转引自李滨《中兴别记》卷二,《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二册(上),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第19页。又参见《中国代史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5~316页。
46参见《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上册),中华书局版,第395页。
47参见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学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2~63页。
48同上,第3页。
49同上,第4页。
50《李进富供词》,《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19页。
51参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第59~61页。
52参见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43页。
53《天情道理书》,《中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一),第370页。
54民国九年《桂平县志》卷四十一,转引自《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上册),中华书局版,第127页。
55《天情道理书》,《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一)第366页;又参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上海书店版,第62~63页。
56同上,第371页。
57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一,《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三),第47页。
58《李秀成自述》,《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二),第788页。 
59参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上海书店版,第65~66页。
60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页。
61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52~53页。
62《石达开自述》,《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二),上海书店版,第780页。据《浔州府志》记载,“谓来人与土人械斗,败走桂平等处。会金田倡乱,来人无家可归者悉往从之”。时间在道光三十年九十月间。参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第83页。
63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三),同上,第47页。
64《浔州府志》卷五十六,《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上册),中华书局版,第128页。
65参见刘平《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版,第30页。
66《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第482~483页。
67光绪《贵县志》卷六,《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上册),中华书局版,第136页。
68《都察院奏广西举人李宜用等呈控情形折》及附件,参见《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第56~60页。
69李滨:《中兴别记》卷一,《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二册(上),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第14页。
70《周天爵奏广西情形及韦源玠起事缘由折》,《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87页。
71《骆秉章自注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五辑之144种,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50~51页。
72周天爵(1772~1853),字敬修,山东东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累官安徽怀远知县、宿州知州、庐州知府、陕西布政使、湖广总督、漕运总督等职。接任广西巡抚时,年龄已经78岁。
73鹯,音瞻,一种善于从空中扑击猎物的鹞鹰类猛禽。
74周天爵:《致周二难书》,《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第316页。
75王拯:《复前教授唐先生书》,同上,第330、333页。
76据清廷钦差大臣李星沅的奏报,“金田逆匪以二十五人为一旗,共二百八十五旗,亦有供称三百旗(约七千人)。”此情报得知于被俘的太平军俘虏,应属可信。所谓“旗”,以人数论,似应为“两司马”一级。
77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结为异姓兄弟,共奉上帝为天父,上帝之子耶稣基督为长兄,洪秀全为次兄(洪以上帝次子自居),冯云山行三,杨秀清行四,萧朝贵行五,韦昌辉行六,石达开行七,彼此以兄弟相称。而六姓合而为一,成一特殊宗族,被称作“国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参见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第131~132页。洪等如李进富供词所述,“每人妻妾三十六口”。参见注50。 
78参见同上,第204~205页。
79参见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四“伪军制上”。
80参见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第141页。又参见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一。
81参见劳崇光、周天爵有关奏折,《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第80、87页。
82《周天爵奏广西情形及韦源玠起事缘由折》,同上,第88页。
83参见同上,第99页。
84太平天国与洪秀全建号的时间,简又文先生有详尽考证,笔者从之,不赘述。详见《太平天国全史》(上)第四章“金田起义记”。
85洪秀全建号称王十日后,有关金田拜上帝会起事的情况,才首次见诸李星沅、劳崇光与向荣的联衔会奏中:“桂平县之金田村贼首韦政、洪秀泉等结尚弟会,擅贴伪号伪示,招集游匪万余,肆行不法,……近日恃众抗拒,水陆嚣张,实为群盗之尤,必先厚集兵力,乃克一鼓作气,聚而歼之。”参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第101页。
86《李星沅等奏金田首领洪泉即洪秀全情由片》,咸丰于四月初六日批阅,据此推算此片上奏日期当在三月。参见《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第106~107页。
87《乌兰泰奏驰抵武宣办理军务折》,同上,第118页。
88参见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第56~57页。
89参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第105页。
90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家居大黎屯。李家先已信奉拜上帝教,遂于此时加入,详情见《李秀成自述》。
91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一,第44~45页。
92《天情道理书》,《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一),第368页。
93《乌兰泰奏独鳌山一战损将伤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