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现代战争-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1年4月,德国又通过闪击战,征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腊。至此,整个巴尔干半岛完全被法西斯控制。希特勒可以放心实施征服苏联的计划了。

    1941年5月,中国国民政府驻德武官桂永清在柏林与一个德国军官闲谈时,慨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问题难以解决,那个德国军官听后便吹嘘说:中国问题太简单了,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之后就全部解决了。

    1941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向苏联通报了德军进攻的准确日期。遗憾的是,斯大林并没有足够重视中共中央提供的情报,甚至根本不打算立即采取防范行动。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断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侵苏行动。凌晨3点,德国的大炮率先发动了攻击。黎明时分,纳粹空军对苏联西部边境线的飞机场展开了进攻。大量停放在机场的苏联空军飞机被摧毁。中路的德国装甲部队迅速向东突进,前锋直指莫斯科。德国坦克先头部队一天内就突破苏军防线,向前推进了80公里。制空权被德国空军完全掌握。苏联的“波利卡波夫”战斗机根本就不是德国米109和米110型战斗机的对手,其它型号的飞机则更为逊色。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通过广播向全国通告:苏联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必须誓死保卫。而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斯大林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默。苏军不断地发起反攻,但由于战术落后和缺乏训练有素的坦克兵而一再失利。虽然如此,苏军还是延缓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的推进速度。

    战略性错误

    希特勒一直不信任陆军将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推进的速度被苏军延缓了,因此希特勒剥夺了陆军总指挥部的军事指挥权。希特勒开始亲自指挥作战,希特勒下了一道新命令:莫斯科已经不再是进攻重点,列宁格勒和乌克兰是下一步的主要攻击目标。希特勒的军事指挥才能远不如陆军总指挥部的将军们,从此德军的辉煌结束了,德军在希特勒的二流指挥才能下吃了一个又一个败仗。

    按照希特勒的指令,中央集团军群一旦消灭被围困在斯摩棱斯克的苏军后,必须把大量装甲部队转交给南北两个集团军群。

    1941年9月以前,德军突破了苏军防线,向东推进了大约600公里。南方集团军群迅速攻占白俄罗斯。

    1941年9月,德军越过白俄罗斯继续向东推进。希特勒突然再次改变进攻思路。希特勒开始缩短战线,重新调整部署,又一次将莫斯科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希特勒把转到南北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重新调回中央集团军群,准备直取莫斯科。希特勒神经质地指挥德军作战,经常突然改变作战计划,让德军吃了不少苦头。如果按照原计划,中央集团军群直扑莫斯科,而不是在攻克斯摩棱斯克后就把大量装甲部队转交给南北两个集团军群,那么,莫斯科很可能早就被攻克了。希特勒在错失战机之后,再次将莫斯科作为主要攻击目标,的确是神经质的军事指挥官。

    1941年9月27日,苏联境内下起了连绵的秋雨,气候越来越恶劣。

    1941年9月30日,德军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计划在10天之内攻占莫斯科。希特勒投入了74个师,180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和14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苏联投入了9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677架飞机,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

    在德军进攻莫斯科四十天之后,他们已经合围了苏联红军的三个集团军,六十多万人。这正是保卫莫斯科的主要武装力量,通向莫斯科的大门被打开了。在莫斯科西部防御地带,苏联的正规部队已经被德军冲散。在斯大林就地强攻的严厉命令面前,不少红军部队往往选择向强大的德军发起正面冲击,不但损失惨重,甚至还会全军覆没。

    无奈的战术

    苏军为了达到伏击目的,使用步兵营作为诱饵。大量步兵首先用轻武器对德国装甲部队射击,冒着被履带碾压的危险吸引敌方的注意力,此时埋伏在附近的苏军坦克才可能获得侧面攻击敌人的时机。因为,德军装甲部队优势明显,苏军不得不出此下策。

    朱可夫

    1941年10月10日,斯大林把朱可夫大将从列宁格勒紧急调往莫斯科前线,让他组织莫斯科的防御。

    朱可夫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救火队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过两枚乔治十字勋章。1939年夏天,朱可夫任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在诺门坎地区击溃了日本关东军的入侵。

    朱可夫受命之后,将部署在西伯利亚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陆续西调到了莫斯科近郊,迅速重建了四个集团军,并动员莫斯科市民在3天之内,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发动45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到10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万2千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鹿砦、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因此严重短缺。

    1941年10月16日,有传言说莫斯科即将失陷。有些工厂炸毁了机器设备,部分工人逃离了莫斯科。

    寒冷的天气

    连绵的秋雨,导致地上一片泥泞,德军的补给陷入了极端困境,地面进攻几乎停滞下来。部队减员越来越严重,根本没有足够的新兵给予补充,许多部队仅仅剩下最初建制的一半。天气越来越寒冷,德国官兵却仍然穿着夏天的军装。

    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红军战士组成了抗德游击队,在一些德占区破坏德军的交通线,迫使德国部署了大量部队来稳定后方。

    1941年11月7日,苏军在红场举行了传统的10月革命庆祝大会和阅兵式。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从列宁墓前经过,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军誓死保卫莫斯科,德军的进攻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1941年11月底,德军迅速推进到了距莫斯科仅有24公里的希姆金。

    天意

    1941年12月4日晚,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主力距离莫斯科只有30公里了,并开始为所谓的最后一战加紧准备。正当德军打算一举拿下莫斯科,打赢这场战役的时候,奇迹出现了。12月4日晚严寒突然降临莫斯科,气温骤降到零下20至40度,致使德军的坦克引擎发动不了,坦克光学仪器失去了作用,几乎所有武器都被冻得无法使用。德军连棉衣都没有,大量士兵被冻伤甚至冻死。

    对莫斯科的苏军而言,情形则恰好相反。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英国和美国向苏联援助了850万双军靴,1万零500吨制靴皮革。

    苏德两国的优劣之势,一夜之间,出人意料地发生了神奇逆转。

    1941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同时展开了大反攻。

    1942年4月,进攻莫斯科的德军被击毙击伤16万8千人,被苏军赶到了距离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带。苏联付出了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1941年,包括莫斯科战役在内的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总共被击溃50个师,陆军伤亡高达83万多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第一次大失败。至此,希特勒对苏联的闪击进攻破产。

    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在谋攻篇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在地形篇进一步指出:“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人们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耳熟能详,却忽视了“知天知地”。德军在进攻莫斯科时,可能也没有想到战争会持续到12月。希特勒的二流指挥和德军对天气的忽视让德军遭受了第一次大失败。

    赢得一次大胜仗至少需要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一个:1、敌人犯错;2、己方战术领先;3、己方武器占优;4、以十击一。一战中,没有谁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胜利。因为交战双方都有失误,战术和武器都差不多,兵力也不悬殊。二战中,德军凭借原创的“闪电战”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胜利。波兰、法国和苏联的兵力都分别与德国相当,武器都差不多,只是没有提出“闪电战”而已。希特勒的失误与“闪电战”的优势相抵之后,在苏军面前就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了。当盟军学会了“闪电战”,德军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列宁格勒战役:巧久之败

    列宁格勒原名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圣彼得堡在十月革命前的200多年里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192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被称为苏联第二首都。列宁格勒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共有十条铁路线贯穿其间,其中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莫斯科以及苏联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连结在一起。列宁格勒是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

    在德国的对苏战略中,最初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并与芬兰军队会合。

    1941年6月22日,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开始了进攻,矛头直指列宁格勒。

    1941年6月26日,德军第8装甲师抵达东普鲁士的陶格夫匹尔斯城外。德军乘坐缴获的4辆苏联汽车,装扮成后撤的苏军伤兵,骗过苏联守桥部队,夺取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这一幕在中东战争中也将上演。北方集团军群主力顺利渡过西德维纳河,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

    陶格夫匹尔斯城的失守,使普斯科夫至列宁格勒一线,失去了天然屏障,完全暴露在了德军面前。斯大林下令撤消了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的职务。然而,苏军的新指挥机构仍然无法扭转战局。列宁格勒已经处于德国和芬兰部队的南北夹击之中。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建列宁格勒方面军,由朱可夫出任司令员。朱可夫随后对列宁格勒方面军进行改组,连夜制定了城防计划。

    1941年9月9日,德军在列宁格勒南面突破苏军防线,进抵距市区只有5公里的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重重包围了列宁格勒,切断了这里与苏联内地的联系,试图迫使苏军不战而降。

    1941年9月14日,朱可夫将最后一个预备队——步兵第10师投入战斗。第10师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对德军实施迅猛突击。

    在多次进攻未能成功的情况下,希特勒决定改变战术。希特勒宣称:“应当用饥饿来扼杀列宁格勒。切断一切运输走廊,让老鼠都爬不进城里去。应该对列宁格勒狂轰滥炸,不要吝惜弹药。这样,列宁格勒就会像烂熟的果子,完全溃败。”按照这个战术,德军开始频繁轰炸列宁格勒,城中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随着冬季的来临,列宁格勒陷入了最艰难的日子。列宁格勒城内有64万2千人死于饥饿与严寒,2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

    1942年8月9日,德国人认为列宁格勒即将唾手可得,但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大酒店进行了首演。

    虽然德军空中火力经常袭扰拉多加湖一带,但苏联从这里通往列宁格勒的运输线却未完全中断。苏军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奇迹般地开辟了一条冰上公路,通过这条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之路”,运进粮食和军火,运出伤员,从而战胜了严寒与饥饿,挫败了德军困死列宁格勒的企图。

    1943年1月12日,苏军开始反攻。苏军集中2000门大炮和迫击炮,向德军集结地域进行了2个小时的猛烈炮火打击,经过7天激战,突破德军阵地,向纵深推进了14公里。列宁格勒和沃伦涅日两个方面军会师,初步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17个月的围困。

    1943年8月23日,库尔斯克战役结束。苏联决定对列宁格勒的德军实施一次歼灭性打击,彻底将这一地区的德军驱逐出去。

    1944年1月,苏联的3个方面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迅速向西以及西南方向挺进了150至200公里,歼灭德军2个师,击溃23个师,收复了普希金等城市,打通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使列宁格勒从德军的长期围困中彻底解放出来。

    从1941年9到1944年1月,列宁格勒被围时间长达900天,是二战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列宁格勒战役的胜利,使德国北方集团军群遭到了重创。

    兵闻拙速,未睹巧久

    在多次进攻未能成功的情况下,希特勒决定对列宁格勒实行围而不攻的政策,企图用饥饿战领列宁格勒。1941年9月14日到1942年8月9日,德军对列宁格勒11个月的围而不攻没有饿死列宁格勒,反而牵制了德军大量的兵力。最后,库尔斯克战役一结束,德军的围而不攻就彻底破产了。

    显然,希特勒对“兵闻拙速,未睹巧久”是置若罔闻的,强攻虽然笨拙但比用饥饿战领列宁格勒的巧久更好。如果敌军被彻底包围,那么围而不攻1个月就能让敌军崩溃。如果被围困的敌人没有在1个月内崩溃,那么敌人很可能再坚持6个月。因此,围到羊羔软弱无力时就可以强攻了,不必围到羊羔饥饿而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乾坤

    1942年4月,进攻莫斯科的德军被击毙击伤16万8千人,被苏军赶到了距离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带。苏联付出了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苏联的战时生产,全部迁移到东部的乌拉尔山区,离莫斯科有1600多公里。德军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无法破坏苏联快速发展的军工产业。

    1942年5月,苏联外长莫罗托夫飞抵英国、美国寻求帮助。

    英美盟军提供的物资由从英国出发的商船,经过巴伦支海,运输到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港口。商船在经过德国占领的挪威时,经常被德国飞机、潜艇和战舰夹攻,损失十分惨重。盟军支援苏联的武器弹药也可以先运到伊拉克港口巴士拉,再用卡车运往波斯(伊朗),最后跨越苏波边界将运到哈萨克斯坦。

    1942年夏末,希特勒作出了对德军命运最具决定意义的一项决策:同时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认为高加索的命运将直接取决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

    1942年6月底,希特勒重新启用了曾被他撤职的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鲍克,担任B集团军群总司令,目的是扫清顿涅茨河到顿河的障碍,并在顿河沿岸组成防卫侧翼,一直向南延伸到斯大林格勒。菲尔南德·里斯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则直接突进到高加索地区。为了扩充冯·鲍克的突击实力,希特勒将装甲部队从A集团军群调到了B集团军群,希望能够围歼更多苏军。苏军通过巧妙撤退,避开了德军的包围圈。由于未能达到这个战役的目的,希特勒再次将冯·鲍克撤职,同时命令A集团军群向濒临高加索地区的里海北岸展开攻击。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纵深突进。

    1942年7月17日,德军再次投入150万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