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现代战争-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2年7月17日,德军再次投入150万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

    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下达第227号命令:“不准后退一步!”,命令苏军必须死守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并很快将城里的平民大部分撤离。

    1942年8月19日,曾经起草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德国上将费尔特里希·保卢斯率领第六军向斯大林格勒展开了猛烈攻势。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1942年9月13日,17万德军在500辆坦克的配合下,猛攻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展开了巷战。此时,越来越多的苏联援军迅速向斯大林格勒集结。

    1942年9月14日,德军展开了24小时不间断冲锋。一场最残酷、最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在玛玛耶夫岗高地,苏联近卫军第十三师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

    阻击战

    1942年10月初,德军炮火在一个炮兵观察哨的指引下,对苏军防御工事和火力点构成了巨大威胁。扎伊采夫以娴熟干练的狙击手法将3名执行观察任务的德军侦察兵接连射杀。此后,扎伊采夫在10天内又接连击毙了40名德军。苏军最高统帅部随后在全军开展阻击战。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62集团军编练出100多个由两到三名狙击手组成的猎杀小组。1942年,狙击手们歼灭了6250名德军,其中1126名是由扎伊采夫训练的狙击手击毙的,扎伊采夫也取得了射杀149名德军的战绩。至二战结束,扎伊采夫总共消灭了400名德军。

    严寒

    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仍然在残酷地继续着。从1942年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的伤亡几乎都在3000人以上,却仍然没能占领整个斯大林格勒。战斗一直持续到11月初冬季来临,双方才有了片刻的休整。随后,严寒很快降临。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又像攻打莫斯科一样,陷入了饥寒交迫中,大量士兵被冻死冻伤,战斗力日渐衰弱。

    反攻

    鏖战之中,德军上将保卢斯无意间发现自己指挥的第六军正处于一个突出位置,侧翼是两个罗马尼亚军,但是距离已经很远,这样的格局对德军非常不利。稳步增加兵力的苏军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准备趁机突然进攻,将德军迅速分割包围在斯大林格勒。

    这时,苏联红军少校参谋的刘亚楼提出了一个构思新颖的作战样式。刘亚楼向苏军统帅部建议,为了能够在冬季大规模聚歼德国装甲机械化部队,苏军的运输方式应该有别于德国。因为如果像德国那样采取卡车一类的运兵工具,汽车发动机势必会抵挡不住严寒。所以必须发挥适应严寒作战,具有快速机动作战能力的各兵种优势。首先出动战斗机掌握制空权,打击德军空中力量,掩护轰炸机,扫平地面进攻的障碍,而后以强大的装甲部队为先导,以西伯利亚骑兵和高加索滑雪部队快速跟进,实施陆空协同作战。

    接下来的几次冬季战斗证明,这种构思新颖的作战样式,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因此,苏联最高统帅部对刘亚楼提出的建议非常关注,多次动员他加入苏联国籍,并打算用苏联的两个集团军与中国交换刘亚楼。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发出了大反攻的命令。这一次,新到达的苏联援军负责主攻。德军侧翼的罗马尼亚部队猝不及防,很快就在苏军的凌厉攻势下瓦解。

    1942年11月23日,保卢斯猛然发现,他的33万部队已经被分割包围在斯大林格勒,与邻近的德国部队相隔足足80公里的距离。纳粹空军曾经成功地进行了空中运输补给解了1942年1月初的德米扬斯之围。于是戈林提醒希特勒,他可以通过空军向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运送给养。然而,很多德国空军指挥官担心,没有足够的空中运力完成这一计划。尽管如此,德军运输机还是开始了行动。保卢斯得到这一消息后,便下令坚守阵地,不得突围。

    苏军的防守出人意料地顽强,任何试图援救保卢斯的行动都被很快挫败。保卢斯却受命抵抗到最后一人。苏军迅速发起进攻,将前来为保卢斯解围的德国援军主力,驱赶到距离斯大林格勒200公里的地方。随着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一个又一个机场被苏军快速占领,被围德军的空运补给越来越困难。

    1943年1月初,被围德军的处境更加狼狈。被围德军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一片面包,15人才仅仅分食1公斤土豆,只有雪水可供饮用。骑兵的马匹早已被宰食殆尽。每人每天只能领取30发子弹,坦克因缺少燃料开动不了,大炮因缺乏炮弹几乎不能开火。

    1943年1月23日,德国空军最后一个架次的运输机离开几近绝望的被围德军。苏军的包围圈几乎已经缩小到了保卢斯所在地下室的门口。

    1943年1月30日,已经走投无路的保卢斯向希特勒发出了突围撤退的请求。希特勒立即回复:不许投降,第六军必须死守阵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保卢斯陷入了极度绝望,向希特勒发出了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彻底崩溃。”希特勒急忙发出电令,将保卢斯由上将升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一级,希望以封官加爵来强化德军将士所谓“光荣殉职”的决心。希特勒这道电令的潜台词是:如果保卢斯被苏军俘虏,他就必须自杀殉国,因为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一个陆军元帅被敌方俘虏或者投降。保卢斯彻底绝望了!

    1943年1月31日,保卢斯率领德国第六集团军向苏军投降。9万1千多名德国官兵,其中包括保卢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度的严寒中,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后来,保卢斯转而为苏联服务,加入了“自由德国国家委员会”的“德国军官同盟”,并通过电台动员德国人自觉地组织起来,反对希特勒暴政。

    1943年2月2日,另一个包围圈里的德军也缴械投降。持续6个多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德国被击毙、击伤、俘虏和失踪的官兵高达150万人,占苏德战场德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苏联以牺牲56万官兵的惨重代价赢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了东线战场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德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高加索地区的德军损失惨重,并且丧失了空中支持。苏军在1943年1月初的一次攻势,就将他们赶出了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区。

    消耗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机枪和堑壕为核心的堑壕战是最典型的消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坦克和飞机为核心的闪电战也无法避免消耗战。动用大量的军队和武器装备与敌人的大量军队和武器装备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是交战双方都不愿意却又无法避免的。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都上演了上百万的军队进行消耗战的情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不是消耗战。因为,这些战争都是以十击一的不对称战争。如果现在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消耗战也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交战双方的人员、飞机、坦克和舰艇之间的距离小于100公里,则消耗战难以避免。消耗战就是以消耗数量为特征的战争,数量不断减少又不断地补充,当一方的数量无以为继时,另一方就成功地拖垮了敌人,取得了胜利。陆军发生接触最容易导致消耗战。避免消耗战的最佳方法就是在第一时间实现以十击一,一次性摧毁敌人。

    战后的统计结果往往令人惊讶,累计发射1万枚导弹、100万枚炮弹和1亿发子弹等等。把整个战争中1年内将要使用的力量在第一时间爆发出来,就能实现一次性摧毁敌人。这就要求在战前有雄厚的武器储备。如果在和平时期随时有10万枚导弹可以发射,那么在战争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发射5万枚导弹出去。这些导弹不一定要有多先进,只要敌人不用拦截导弹,它们就能按部就班地命中目标就行。

    在战争中,武器的创新、战术的创新和集中优势兵力等的目的都是至少要在局部取得10:1的军事优势。每时每刻都应该追求以十击一军事优势,无论进攻,还是防守。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库尔斯克战役:生产力之战

    1943年初,苏军在战线最北部地带的另一场进攻,大大改善了仍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的交通。德军在莫斯科西部的突出部分也被歼灭了。德军被迫从顿涅茨河向西撤退,并丢掉了哈尔科夫。在苏联屡屡受挫的德军并没有完全士气低落,他们继续负隅顽抗。此时,希特勒也不得不接受并且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东线已经再也不是德军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时候了。

    然而,希特勒和他的很多将领不同,还是相信有限的进攻,不仅能限制苏军实力的增长,而且还能维持德国人的士气。于是1943年春季,希特勒下决心再发动一场有限的进攻。希特勒将注意力转向了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北部新出现的苏军防线的突出部,计划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进攻,将这里的苏军一举歼灭。苏军很快就获取了这一情报,决定以逸待劳而不是主动出击。苏军在这个突出地区修建了三层同心圆的防线。苏联的大量军队源源不断地被从其他地区集结到库尔斯克一带,这里将是苏德双方的下一个战略重点。苏军集中了足够多的坦克,准备打击来犯德军的侧翼。为了部署新式武器,希特勒推迟了发动进攻的日期。这恰好使苏军赢得了更多的准备时间。

    新式武器

    虎式坦克是希特勒等待的新式武器之一。虎式坦克重55吨,配备了88毫米火炮,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虎式坦克最早于1942年12月在北非的突尼斯战场亮相。

    豹式坦克比虎式坦克略小,重45吨,配备了75毫米的火炮,速度比虎式坦克更快。

    如此强大的装甲部队,毫无疑问将会给苏军带来致命打击。然而,因为德军要想在库尔斯克附近部署足够多的战车和坦克,便意味着必须将进攻日期推迟到1943年夏季。

    “堡垒”攻势

    1943年1月,德国宣布实行全国总动员,再次大规模征召士兵,补充前线部队,并重新分配原料、燃料和电力以加强军事工业。为了夺回战略主动,扭转不利战局,德军统帅部决定以库尔斯克突击部队为主,发动一次代号为“堡垒”的夏季攻势,力图通过库尔斯克会战,像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取得一次胜利,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攻占莫斯科。德国集结了90万军队、1万门火炮、2000多架飞机、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苏联最高统帅部觉察到德军的意图,集结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严阵以待。苏军集结了133万6千人、2万门大炮、3130架飞机、36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1943年7月,双方完成了战役集结,200多万大军形成对垒,装甲部队成了决战的主力。像苏军统帅部事前的分析一样,德军摆出了钳型攻势,进攻目标放在了库尔斯克弧形防线的底部,企图分别由南面和北面,沿铁路线相向进攻,合围库尔斯克。

    1943年7月4日早上,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的1000辆坦克在库尔斯克北面准备就绪。苏军先以猛烈的炮火对德军压制,进行“火力反准备”,迫使德军将进攻推迟了3个小时。午后,德军开始向苏军防线开火。德国轰炸机群在空中为地面进攻助战。下午3点,最后一轮炮火轰炸之后,德军冲向苏军防线。

    1943年7月5日清晨,德国第九军在1100辆坦克的配合下,从南面向库尔斯克发起了进攻。进攻的各路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同时,120架轰炸机对苏军阵地展开了疯狂轰炸。7月5日结束的时候,总纵深35公里的苏军防线已经被德军渗透了7公里。

    1943年7月6日傍晚,南北两方面的德军都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苏军炮火不分昼夜地迎头痛击来犯的德国部队。库尔斯克北边的的苏军顽强抵抗,使德军的推进举步维艰。德军从南面的推进也被迫放慢下来。

    德军坦克的发动机都在后部,为便于散热,上面覆盖着栅栏一样的盖子,留有很大空档。苏军使用燃烧瓶来对付德军坦克的这个致命缺陷。

    苏联的伊尔2强击机被德军称作“黑死神”。伊尔2强击机是苏军在二战中使用最频繁、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作战飞机,生产总数达到3万6千多架。伊尔2强击机把速度、强度、机动、火力和装甲防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拥有两门23毫米航炮、3挺机枪、600公斤炸弹、4枚火箭弹的“空中武器平台”。

    1943年7月7日,南方集团军群的曼施坦因元帅将矛头直指库尔斯克南边的门户奥博扬。随后,曼施坦因又把兵力集中在一个狭窄地段,试图穿插或者绕过奥博扬,直逼库尔斯克。

    1943年7月12日,苏联洞察到德军意图,苏军第五坦克军立即出动了800多辆T34型坦克对德国第九军侧翼发动突然袭击。双方共有2000多辆坦克参加了这次战役。在15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德国装甲军的3个师齐头并进,“虎”式重型坦克在前,马克5型坦克在后,以每平方公里150辆的密度向苏军展开冲锋。虎式坦克攻击力极强,但是行驶速度每小时低于20公里。由于德军战线狭长,500到700辆坦克拥挤在一起推进,自身优势难以发挥。苏军以快制慢,利用T34坦克的灵活性,以近距离作战消灭德国的虎式坦克。苏军的这一战术,令德军完全始料未及,顿时阵脚大乱。德国士兵阵亡、受伤以及被俘的多达15万人。相比而言,苏联红军的伤亡更加惨重。

    但是,苏军比德军更承受得起这样的损失。因为,苏联可以快速动员比德国数量更多的兵员。苏联的坦克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每个月两千辆,是德国的两倍。苏军在战斗打响前,从英国剑桥情报小组获得了准确情报。苏军对德国坦克的性能、数量和可能战术了如指掌。苏军对德军机场的情况也非常清楚。苏军还知道德军的作战计划和作战序列。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苏军制订了相应的反制措施,打赢了这场二战中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虽然伤亡比德军惨重,但瓦解了德军在南面对库尔斯克的进攻。

    1943年7月13日,希特勒紧急召回曼施坦因元帅,停止“堡垒”计划,抽调兵力到意大利增援。因为,7月10日,蒙哥马利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腹背受敌的希特勒决定暂停对库尔斯克的全面进攻。显然,这又是一个错误。当首尾不能兼顾时,就舍车保帅。照顾到一头,总比两头失算好。

    1943年7月12日和15日,苏军先后在库尔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转入反攻,德军一路败退。德军在最南端高加索地区的阵地失守,被迫向乌克兰后撤。

    苏联敌后游击队遵照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的命令,展开了大规模的铁道战。敌后游击队在长达1000公里、纵深750公里的广阔地带,对德军的交通线给予了极大的打击。

    1943年8月3日,敌后游击队破坏了4万2千根铁轨,使德军的精锐部队被迫抽调兵力保护交通线。

    1943年8月5日起,苏军陆续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