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歌荀令-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也没有解释,戏志才保持神秘不说书院中到底怎么了,只是让人准备好马然后就和荀彧一同出城到郊外的书院而去。

    “新来学子的答卷彧尚未来得及翻看,志才这般可是有谁入了眼?”

    停在了不远处的驿馆门口,荀彧看着书院来来往往的人,转头看向戏志才问道。

    拉着荀彧先进驿馆换了身衣服,戏志才微微眯起眼睛,只道稍后再说。

    二人稍作掩饰找了个角落过去,细细观察之下,没有费太大功夫,荀彧便发现戏志才便对着一个方向关注颇多。

    青涩的少年人站在角落里,既不参与旁人的争论也不与身边人交谈,只一个人在那里站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扯了扯戏志才的袖子,荀彧眼角含笑的问道,“可是这少年让志才牵肠挂肚非要出城?”

    神色如常看着荀彧,戏志才双手负在身后,然后一本正经道,“若是有文若在,便是天涯海角忠也会赶过去。”

    “伶牙俐齿,志才果然是被奉孝给带坏了。”被一句话给堵了回来,荀彧摇了摇头,真是越来越逗不动了。

    “要说这句话的可不该说文若。”意味深长的看了荀彧一眼,戏志才有些心累,当然更多的还是欢喜。

    也就只有在他面前文若才会露出这般神情,平日里对谁都是一副温和的模样,这样不好、不好。

    想了一会儿,戏志才将思绪收回来,然后低声在荀彧旁边将那少年的身份说了出来。

    马钧,扶风人士,家贫,所以年少便出来四处游历。

    因为书院刚办起来没多久,里面的学子宁缺毋滥,一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所以说,这人的才学毋庸置疑。

    但是让戏志才主意的不是他的才学,而是其他地方。

    这少年不善言谈,才学也并非同期之中最出众的,但是能动手改造工具的却只有他一人。

    尤其这改造的不是旁的,而是耕种的工具。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粮草有多重要毋庸置疑,这少年小小年纪就能作出这般成果,若是让他接着钻研下去,岂不是让天下百姓都受益无穷?

    并非只有考取功名行军打仗才算有本事,能在农事上有贡献,其功劳比之保家卫国也丝毫不差。

    可何况,看过这人入学答卷的戏志才表示,在行军谋略之上,这人的天赋实在比不上他在那些工具上的造诣。

    与其浪费精力非要考取功名,倒不如好好引导一旦,好让这少年做些更擅长的事情。

    有戏志才在一旁说着,荀彧终于想起了马钧这个名字熟悉在哪里了。

    马钧马德衡,这便是被称为“天下之名巧”的大师啊!

    曾经在万花天工坊中见到过这些自古时传下来的小物件儿,荀彧对这个名字还是有些印象的。

    让他记住这人的不是因为他能做出来多少威力大的武器,而是这人研究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和农事生产以及百姓的生活相关。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马德衡闷头造出来的那些东西,实在是夹杂在诸葛弩木牛流马之中的一股清流。

    不善言谈却精于巧思,若不是被戏志才偶然发现,这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在众人眼前。

    现在也好,以马钧的性子,真的让他成为众人的焦点只怕更是不妥,倒不如依旧这样安安静静的自己想自己的。

    感叹了几句之后,荀彧和戏志才也没打算过去,依旧站在他们的角落里观察着对时事争的面红耳赤的学子们。

    马钧性子腼腆,口齿上又占不了便宜,所以这些事情他向来是不会参与的,就算旁边友人尽力想让他开口,大庭广众之下他也说不出话来。

    尝试的次数多了,友人也就不做无用功,只让他一人在角落里看着旁人唇枪舌战就已经满足了。

    对视线比较敏感,荀彧与戏志才又没有过于遮掩,因此,在他们转移了注意力之后马钧便抬头看向这两位方才看了他许久的先生。

    这么称呼的原因一来是那二位明显比他大上许多,二来则是他们给人的感觉实在不像还在书院中学习的学子。

    即便书院中有比他们年龄还大的学子,从身上的气质上也能瞧出一些端倪。

    大概是城里整日忙于政事的那些先生了。

    就是不知道这二位是谁,如今曹公正准备攻打荆州,哪位先生能有时间过来书院,还是特意乔装打扮过的?

    荀彧将琴放在了驿馆,身上没了最大的标志物,一旁的戏志才更是如此,马钧也不敢随意去猜,歪了歪脑袋猜不出来然后就接着低头想自己的事情了。

    荀彧没来得及查看最新一批学子的情况,但是戏志才已经看的差不多了,看到有生面孔时便直接将人介绍了一遍。

    还好他们在的位置没有其他人在场,如若不然,这些话说出来还指不定能让那些学子们多惊讶。

    在驿馆待到了傍晚,在雅集结束之前,悄悄过来的这俩人又悄悄离开了,除了心思细腻的马钧之外,期间没有打扰到任何人。

    到书院来转一圈,也算是出来散散心,荀彧心情极好的和戏志才一起回到家里,然后被告知有他们家主公的信件送了回来。

    才走了不到半月,还不到例行信件的时候,主公这时有消息是为何?

    和身边人对视了一眼,二人不约而同赶往书房,神色也都沉了下来。

    然而,坏消息没有看到,而且只从信件之中,他们便可以猜出主公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表情。

第120章 第120章() 
欲言又止的看着被加急送来的消息;荀彧摇了摇头,直接将事情扔给了戏志才。

    荆州反应这么迅速;实在有些让人难以言喻。

    刘琮降;其中必然也是蔡瑁的意思;蔡氏一族在荆州势力不小,这是看刘氏靠不住,所以直接将主意打到了他们主公身上啊。

    打算是好打算;只可惜他们主公不是傻子,不会巴巴的过去就迎合他们的意思。

    以他们主公的性子;会是这么好说话的人吗?

    “荆州地广;即便刘琮送去了降书;主公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将案几上的东西收拾整齐;戏志才不甚在意的敲了敲桌子,然后起身和荀彧一起离开了书房。

    他们都知道主公要拿下荆州不会耗费太多兵力;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容易,恍然之间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向来只会将事情往复杂了想的谋士们觉得这件事太过容易,私下里自然会想到各种阴谋;这么一来,他们更不能掉以轻心。

    从各州传来的消息总是先送到荀彧府上;一个晚上的时间;也足够他将消息通知下去了。

    第二天一早;没有留在自家书房,荀彧和戏志才收拾好之后直接去了隔壁议事厅。

    他们起的足够早,但是以之前的惯例来看;去的最早的却不一定是他们。

    果不其然,荀彧戏志才到了议事厅之后,一眼便看到里面已经有人在那儿翻看着竹简了。

    端坐在自己席位之上的崔季珪听到声响,起身见过礼之后便接着回到了自己的位子。

    崔琰是个不苟言笑的性子,相处久了他们也都知道了这人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之上,崔季珪和荀公达相似极了。

    都是一样的心思缜密,都是一样的喜欢面无表情。

    幸好现在公达不在昌邑,不然,这俩人一起出现,周围五尺之内定然没了声响,吓人的效果堪比沉着脸时的吕大将军。

    荀彧和戏志才只要都在昌邑一直都是形影不离,二人一同前来崔琰也没感到意外。

    这两人在主公心中的地位旁人遥不可及,关系好也正常。

    正常?

    并没有察觉到哪儿不对劲,崔琰细细梳理着荆州如今的情况,只想着能不能从刘琮送降书之上看出一些端倪。

    然而,等人来齐还没说几句,外面便再次有传信的士兵过来。

    依旧是从荆州他们主公那儿快马加鞭赶过来的。

    过去将那明显不是他们主公手笔的竹筒取过来,荀彧面色如常从中拿出一卷帛书。

    这等传信习惯,除了奉孝也没谁了。

    一眼将帛书上的内容扫进眼中,荀彧微微勾起唇角,很好,很符合奉孝的风格。

    ——不必多想,刘琮真降,荆州无碍。

    合着这是知道他们会多想还刻意将消息分成两拨送来,能耐了啊!

    将帛书送到下面传阅,荀彧神色有些无奈,“奉孝既然传信,主公那边定然自由安排,吾等也无需多此一举插手了。”

    郭嘉既然如此笃定说荆州无碍,那就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他郭奉孝虽然不羁,但是说出来的话还是极为可信的。

    等周围的人将那帛书传阅过来一遍,戏志才也合上了面前的竹简,“既然如此,正巧今日过来了,诸位便来谈谈兖州农事吧。”

    那名为马钧的少年着实给了他不少惊喜啊!

    若是能将这改良过之后的水车推广至整个兖州,今年是否就不用担心雨水的问题了?

    若是可行的话,接下来周边几个州也都可以试试。

    因为马钧小少年近来对农耕异常关心的戏志才将众人的注意力都拉回来,然后开始讨论关于农耕之事。

    天下间这么多人,不可能只马钧一人有这些本领,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转移一下视线,多找找其他方面的人才?

    荆州襄阳,接受了刘琮降书的曹操将大军驻扎在城外,却没有直接进城的意思。

    即便里面没什么威胁,他们也不好直接带兵进去,先看看蔡瑁是什么意思再谈其他。

    城外,一载着满满一车厢书的马车缓缓而行,旁边两个青年人骑在马上跟在旁边,正一路朝着兖州的方向而去。

第121章 第121章() 
淡定的回头看了一眼;诸葛亮拍了拍宝贝坐骑的鬃毛,“莫要再问了;等到了兖州一切都能知晓。”

    有些无奈的看着这平常甚是稳重的友人;诸葛亮摇了摇头继续赶路;从出城之前这人就开始担心,平日里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徐庶揉了揉脸,也感觉自己问的次数有点多了;他有些太紧张了。

    “既然如此,那便加快脚步前去兖州吧!”

    寒门弟子有才能便能得到重用;没有来自世家的偏颇;这种事情只在想象之中出现过;谁能想的到如今真的出现了。

    非但出现了;提出想法的竟然还是颍川荀氏及颍川陈氏之人,这两个在中原一带地位显赫的家族内部真的没有什么异议吗?

    徐庶心中不解;让寒门出身之人分走权利,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世家大忌,那为提出想法的荀先生究竟顶着多大的压力才让曹操真正将此事推行下去?

    并非所有人都有这般魄力冒天下之大不与家族对着干;荀氏一族多读书人,对这些事情应该更为看重;更何况这回损害的不知一个家族的利息;而是整个兖州的氏族。

    若是有可能;以后便能发展成全天下的宗族。

    徐庶是这般想法,诸葛亮心中念头与之相差无几,诸葛一族先前在中原;所以,他对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比徐庶更加清楚。

    荀先生乃真圣人,一心为的是天下人,而不单单只想着世家那些特权。

    有这等大贤之人尽心尽力辅佐,身边有多是计谋超群之辈,曹孟德何愁不成大事?

    现在曹操就在襄阳城中,但是他和徐庶如今皆身无官职,直接找过去确实有些麻烦。

    再说以如今这种情况,荆州诸事未定,只怕曹孟德也分不出精力来见两个名不见经传之辈。

    当然,这个名不见经传只是诸葛亮自认为,只在荆州一带,他们俩的名声也算传出去了,只不过多是说他们过于傲气目中无人罢了。

    毕竟拒绝官府征辟的不少,能连续多年一直拒绝的就不多见了。

    极其顺利一路抵达兖州,诸葛亮和徐庶商量了一下便直接朝着昌邑而去。

    身为兖州治所,昌邑一直是曹军的后盾,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听闻那里同多年前盛世之中的模样也相差无几。

    既然来了,那就一定要到昌邑,顺便试一下以他们的能力能不能入了那些先生的眼。

    听说书院之中建有一书屋,只要是其中学子便能进去查看,有蔡公伯喈多年来的藏书在其中镇着,想来不会让人失望。

    两个皆是视书如命之人,听到有蔡邕半辈子的藏书,哪儿还能不心动?

    经过盘查进了城之后,诸葛亮和徐庶找了家客栈修整一下,然后便在楼下大堂坐着打听消息。

    他们初来乍到,还是先多看看这边的情况为好。

    不知道心心念念的诸葛亮已经到了昌邑,荀彧在府中看着跟在崔琰身边的年轻人,心里有种捡到宝了的感觉。

    这年轻人不是旁人,正是在史上鼎鼎有名的有“狼顾之相”的司马仲达。

    崔琰和司马朗关系很好,友人之弟到了昌邑,他总要照看两分。

    虽然以这人的才能可能不需要他多此一举。

    比子生性不凡,非伯达能及啊!

    看着神色谦逊站在崔琰身边的年轻版司马懿,荀彧眸中划过一抹赞赏。

    不愧是能在后期把持曹魏朝政之人,今日一见,果真不凡。

    可惜,这人以后注定不能如史上那般让后人开启晋朝,他还活着,就不会任由那种事情发生。

    更何况,如今大公子曹昂健在,且在诸兄弟及曹操身边人心中的印象极好,继承人一事早已没有能平生波澜之处。

    曹营。。。。。。乱不起来。

    “听闻昌邑书院之中学子皆学识超群,不知懿可否有幸前去一观?”

    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荀彧,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荀先生,他心里有些小激动。

    原以为大哥口中的描述已经足够让人难以相信,却没想到再多的言辞在见到这人之后也只会感到无力。

    或许在百姓们口中相传的“谪仙人”才是最合适的。

    不过,荀先生虽好,他心里最为敬佩的还是随曹公南征北战奇谋百出的戏志才戏先生以及郭奉孝郭先生。

    人生能入那二位先生一般随主公征战天下建功立业才算不枉此行啊!

    从司马朗口中知晓司马懿对戏志才以及郭嘉的推崇,正巧他要找荀彧有事情,崔琰索性直接将人带到了荀彧府上。

    志才与文若住在一起,也能让这准备接触政务的小家伙见识一下那些人究竟是何等风采。

    单其他人还好,但是生人初见文若之时,没个一盏茶的功夫必定缓不过来。

    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这么些年来对荀彧温润如玉的样子有多大威力异常了解,难得连崔季珪也温和几分,淡定的只在旁边看着。

    只要文若想,这天下没几个人能逃得过这人如沐春风般的笑意。

    有时候,长了一张让人难以忘怀的脸着实有用。

    心里不知道想到了那儿,谈完正事的崔琰看着旁边的树面色深沉。

    今年文若院子中的树木依旧如此繁盛。。。。。。

    想了想今天还剩下多少事情,再看看司马懿明显跃跃欲试想去瞧瞧的样子,荀彧点了点头,“索性今日无甚要事,彧便当个领路人,如何?”

    非书院学子不得进去书院,这是规矩,所以,司马懿想要进去只能另外想办法。

    摸了摸下巴,崔琰看着自不远处走来的戏志才,“怎么,文若是将事情都推给了志才?”

    志才?

    戏志才?

    眼中骤然焕发出一种光芒,司马懿顺着崔琰的视线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