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邦昌的例子,只能是出现一次,第二次能否出现,一直是个谜团。

赵朴可不指望,投降金军的文武大臣们,个个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那不现实;也不能指望文武们,个个都是张邦昌,亲自投降,哪也不现实;能做到当金国的官,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整天磨洋工,那就不错了。

别整天玩空心思,想着如何杀汉人,那就不错了。

历史上,范文臣、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何世人称他们为汉奸,即便是提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天朝时代,也是汉奸名声依旧。从来,没有人敢于给他们颁发“大一统勋章”,赞美他们为国家统一做贡献。

就是因为他们干的事情,太缺德了。

在乱世,清军势大,那时投降者无数,因为各种原因投降,情有可原,只能说无骨气,甘心当奴才,却称不上汉奸之名;可是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投降了金军之后,一点香火之情也不记挂,杀汉人杀得比清军还卖力,挖空心思的杀汉人讨清军欢心,可谓是无耻之尤。

若仅仅是战场上厮杀,那也算了,只能说各为其主;可是这些家伙屠杀起汉人百姓,一点也不留情,比清军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趁他们为汉奸一点也不为过。

汉奸者,人品低劣到了极点,践踏了人性的底线。

不论是哪个时代,那种思想占据主流,汉奸之名,都是洗刷不掉。

历史上,金军南下时,两个汉奸挽救了金军的命运。一次是黄天荡大战时,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曾以8000兵力在此围困金国南征大将兀术10万大军达48天之久,最后一个秀才献计,疏通老鹳河突围而出,结果金兀术跑了,全歼战变成了击溃战;

另一次,岳飞北伐到汴梁附近,金兀术正打算撤军时,一个书生跪在马前劝谏:“奸臣在朝堂,武将岂能久战,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于是金兀术没有走,继续守着汴梁,不久之后,风波亭事件发生了。

这两个读书人,身为汉人,却连一点香火情也没有,杀起自己人来,比外人还狠辣,这样的货,在哪个时代都是受到鄙视,都是被人看不起。

能够少出现这类人,赵朴就是烧高香了。

总之不怕贰臣,就怕汉奸。

对待贰臣,还有招降的可能;可是对待汉奸,一律杀无赦。

Ps:何为汉奸?

一直有争议!

汉奸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背叛汉族的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来被引申为背叛中华民族。如出卖疆土、里通外敌、毁灭文化,暴政奴役,屠杀同胞,向他国输送经济利益,阻碍、压制本国民主、文明进程,欺骗、愚弄本国人民,挑动国民内斗转移矛盾等。大多情况下泛指出卖中国国家利益的中国人,也即通敌或叛国的中国人。“汉奸”在《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

第257章数据分析,吓倒金军

欢庆只是短暂的,短暂的欢庆之后,襄樊地区快速的进入战时经济政策。

而这时,坑爹的情报系统,终于将情报送到了。

尽管努力建设情报系统,努力的探查金军发生的一切,更是快速的传达消息,只是这个时代的情报传递还是太差了,这个时代的密探也没有后世的军统,美国情报局、苏联的克洛勃牛逼。

落后的科技,落后的情报人员训练,落后的信息传递工具,诸多的落后,一切叠加在一起,导致了此刻,赵朴才知道这次奇袭的来龙去脉。

此时,金军刚刚崛起,正属于“其兴也忽焉”,整个统治集团都属于上升阶段,内部争斗很少,集中全力外侵,好似野狼一般,时刻的关注着每一个敌人。

而赵朴,作为宋朝的皇帝,自然是落在了他们眼中。

这些金军高层,更是将赵朴的诸多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金军的大敌。

在赵朴当了皇帝后,金军使者多次送来求和的信,试图诱降宋朝,只是都被冷处理了。

在使馆里,金军好吃好喝供着,可就是不见面。

每次金军使者回去时,赵朴都会给金国的皇帝吴买乞写信,信中既没有宋徽宗,宋钦宗那样的卑淹屈膝,也没有李纲式的视死如归,只是不断的讨论战局

第一封信《论宋金之战》,分析了宋金的战局,明确指出了金强宋弱,但是金军不善于打持久战,若是三年之间灭不了大宋。金国必然兵力枯竭,财源枯竭,最后不败而败。

第二封信《论持久战》,讲述了持久作战下去,金军必败。宋军必胜;

第三封信《游击战与运动战》,指出金军后方不稳,在游击战与运动战打击下,金军必败;

第四封信《金国内部之乱》,预言金军必然祸起萧墙,以皇位之战。引发整体矛盾;

第五份信《论五胡乱华》,说着金军之衰;

…………

总之一封封信件,通过金军使者寄了出去,最后落在了金国皇帝吴乞买手中,最后被整个女真高层阅读。

在信件中,没有城金军为“贵军“。也没有称吴乞买为”上皇帝“,也没有贬责金军为”蛮夷“,“金狗”,只是一律称呼“金军”、“金国皇帝”,语气平淡,无褒贬,好似两个知心好友在谈论国家大事。

完全看不出是生死仇敌。

在这些信件中。毫不客气的指出来宋军存在的弱点,比如党争,文武不和,将士衰弱,财政匮乏,士气低落等,没有一丝的隐瞒,但同时也指出了金军存在的弱点,比如,兵少、安逸、享乐、文治人才缺乏。屠城影响太坏等等。

信件的内容,各不相同,却都是指出宋军必胜,金军必败。

在这些信件中,没有太多的之呼也者。没有太多的引申典故,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一切都是简单直白,好似白开水一般,哪怕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女真人,也能听懂内容。

女真高层看后,只觉得眼前一亮,过去雾中看花的一切,都是清晰可见。

女真高层,一致认为这位宋朝新皇帝是雄才大略,有中兴大宋之能,是宋朝版的汉武帝。

没有人喜欢雄才大略的皇帝,臣子们不喜欢,因为皇帝夺走了臣子的权力;敌人也不喜欢,因为雄才大略的皇帝,总是喜欢不计较损失的进攻。

一般的皇帝,都是计较损失,计较利益得失,都是计较舆论,计较名声;可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一样,什么都不计较,只计较胜利。,

汉朝时,进攻匈奴也是打过败仗,而数量还不少;可是汉武帝不计损失,不计消耗,就是要打垮你,最后活活把匈奴耗死了。

在女真高层,都意识到了这位雄才大略的新皇帝,绞杀之心更为严重,发誓要斩杀这位新皇帝。于是全国征兵,倾国之力出动,五十万大军南下,好似潮水一般,从三路进攻大宋,而此次进攻的重点更是襄阳一带,为的就是擒杀宋朝皇帝赵朴,将这个宋朝版的汉武帝扼杀在成长阶段。

只是五十万大军出动,行动太过迟缓了,再加上沿路金军的狙击,行动极为迟缓,为了配合大军作战,又派出了一路奇兵,作为辅助。于是,挑选了八千精锐,昼伏夜行,奇袭襄阳,为的就是斩杀新皇帝赵朴。

这八千精锐,都是金军精锐中的精锐,更是由四皇子金兀术亲自率领。为了达到奇袭效果,知道这次奇袭的只有三人,金国皇帝吴乞买、宗翰、希尹。

粮草筹备,武器挑选等都是秘密进行,士兵出征前,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打仗,直到战斗的前夕,才知道这是要攻打襄阳。而为了隐蔽,八千大军化妆为土匪,或是宋军,分为八股行进,直到襄阳附近,才集合起来。

这种种隐蔽手段,致使金军这次奇袭做到了隐蔽、快速,瞒过了宋军的诸多情报组织,致使到了襄阳附近,才被发觉。

…………

看着情报上的描述,赵朴总算是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对于金军的这次奇袭,赵朴佩服到了极致,差一点点就成功了,若不是近卫军战斗力强,若不是武备学堂牢固……金军就成功了。

只是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

“宋朝版的汉武帝,有意思!”赵朴苦笑道,没有想到金军竟然这样重视他,这样看得起他,不过目标总算是达到了。

让敌人恐惧、害怕,也是让击败敌人的一种手段。

赵朴之所以,不厌其烦的给金国皇帝吴乞买写信,不断的分析宋金战局,宋金两国的实力对比等等,不是好心的劝说你犯了多少多少错误,你要好好改正,而是试图打心理战,在心理上压垮敌人。

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可以称为心理战。

战争,有时精心准备,最后失败了;而盲目冒进攻击,有时却胜利了。看看宋金交战史,宋元交战史,就会发觉,金国、蒙古存在的问题,比宋朝严重了很多倍,最后金国、蒙古还是胜利了。

从数据上的分析,到实际的战场较量,往往是天壤之别。

再高明的数据分析,也算计不出人心,算计不出意外,算计不出战局变化。所谓的数据分析,所谓的庙算,成功的案列很多,可是失败的案例也很多。不到了战争结束的最后一刻,没有人会知道战局的发展趋势,战场莫测,千变万化。

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多情况上,是被字面的数据吓到了,从字面上的数据得出必败的结论,从而失去了胜利的信心,于是不是必败,也变成了必败。

就好比,朝鲜战争时,按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朝鲜必败,中国必败;可是中国没有被数据吓到,或者是明知是必败,甚至是凄惨无比,也要为尊严打一场。就像有人问,若是朝鲜战场打败了如何,彭德怀说,不过是解放战争迟上几年。而那时多数人认为,若是朝鲜战争大败了,不过是再打几年抗日战争而已。

美国试图用数据,吓到中国人,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惜失败了。

而他这不厌其烦的,不断给金国皇帝写信,不断的分析宋金之战,就是想要通过数据,吓到金军。

而实际上,他也成功了。

金军的确被他吓到了,这次奇袭就是最好的表现。

Ps:周一了,求推荐票,求点击,求月票,求订阅。

第258章金兀术的算计

这些精密的数据分析,果然把金军吓到了。

赵朴又是欣喜,又是悲哀。

大宋,是士大夫的时代,准确说是嘴炮的时代,是笔杆子的时代。

在后世,那些高科技人才,或者是高级技工,才是特流人才。至于其他的金融、销售之类的,都是二三流人才;至于那些耍嘴皮的,靠笔杆子耍弄的,全是末流人才。

可是在大宋,却是恰恰相反。

何为人才?

会写文章,会耍嘴皮子,就是人才!

就好似柳永、苏东坡之流,除了泡妞把妹,除了写上几首好词之外,真的找不到一丝优点。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没有一丝劳动能力;而从军打仗,也是纸上谈兵的料;治理一个县城,也未必有一个胥吏做得好。

总之,在大宋,没有一丝优点,只因为会写几首词,会泡妞把妹,于是就成为了大才子,成为了人才。

而如今,赵朴只是写了几封信,信中夸夸其谈了几句,就被金军称为雄才大略,视为大敌。

看到此处,赵朴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身上有几斤几两,赵朴最为清楚不过了。

他根本配不上雄才大略,配不上英明神武,论行军大战,排兵布阵,士卒的分配等等,全是两眼一抹黑;而对于识人之明,赵朴也只是一般般,至少现在没有发觉特别厉害的人才,岳飞还是毛头小伙子,没有后来的岳元帅那般威武,而李若水,虞允文等也只是书生。没有太多出奇之处;而在处理朝政上,在协调大臣上,赵朴也尽量不干预,因为不熟悉,不了解。只能是靠着朝廷自动运转。

总之,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只是善于演讲,善于蛊惑人心,善于夸夸其谈而已,善于耍嘴炮而已。

他当这个皇帝。有些投机成分,有些取巧的成分。

他充其量是一个野心家,一个煽动家,一个优秀的演讲家而已,至于具体的干实事,牧守一方。成为封疆大吏,或是成为一个名将,统帅数万兵马,他一点也不合格。

“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即便是遭雷劈也要装逼!”赵朴感叹道,“就好像。我只是一个水货,只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却非要装逼,夸夸其谈,用数据分析吓人,结果我变成了了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堪比汉武帝加强版二代!”

“包装很重要,夸夸其谈很重要!”

赵朴深有感触的想到。

…………

襄阳正在庆贺,而金军却是哀声一片。

金兀术是金军青年一代将领。威望极高,在战场上勇猛无敌,谋略上狡诈如狐。在与辽军,宋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胜。

第二次大规模反辽战争。金兀术初次披甲,随叔父斜也出征。在追袭辽天祚帝时,军过青岭,知不远处有辽兵三百余,宗望带领宗弼、马和尚率百骑追击,交战中宗弼矢尽,遂夺辽兵士枪,独杀八人,生擒五人,此战是金兀术第一次战斗,却是显示出超人的勇猛,令女真将士刮目相看。

曾经奇袭过辽国皇帝,最后将辽帝生擒活捉;而这次是奇袭宋朝皇帝,本来却是大败而归。

又是受伤,又是气愤,最后金兀术生病倒了,他在床上病怏怏的,一点精气神也没有。

“四弟,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莫要记挂在心上!”三哥宗辅劝说道,“这次也是我鲁莽了,让你深入两千多里,奇袭襄阳,孤军深入,腹背受敌,导致败绩!”

“兄长,我还是败了!”此战之败,金兀术还是难以释怀。

“奇兵不行,我军就以堂堂的正军,攻克襄阳,擒拿赵朴!”三哥宗辅道。

“只是宋地城池颇多,人口密集,若是一城一城攻克,即便是打倒襄阳,又要死多少人?那个宋朝皇帝说得对,汉人人多,而我女真人少,在战场上汉人以百拼一,最后也足以将我女真抹掉!”

无知是幸福的,而知道是可悲的。

过去,金兀术根本不知道这些,或者是懒得思考,打仗就是上前冲杀,挥动马刀砍杀敌人,将敌人冲垮,让敌人逃窜,于是就胜利了;也可能敌军人数众多,最后寡不敌众,被敌人杀死。

在战场上,无非是杀死敌人,或是被敌人杀死而已,没有太多的讲究。

可是,随着赵朴的数据分析,死亡变得不是那样简单,至少汉人人多,死得起;而女真人少,死不起。

宗辅道:“那个宋皇说得很对,只是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就是想要停下来也不行了。宋军要收复失地,而我金军则是要巩固领土;宋军要报仇雪恨,为二帝报仇;而我金军则是要继续南下掠夺财富。到了这一刻,想要停下来,也不可能了,即便是我答应,皇上也不会答应,宗翰也不会答应!“

如今整体上,金军节节胜利,只是局部偶尔受挫而已,形势一片大好的前提下,谁愿意停战,只能是继续打下去了!

“一味的打仗,似乎不行!“金兀术道,”若是宋朝内部起了乱子,内部厮杀了起来,我军南下就容易了许多!“

“莫非,你打算将宋徽宗、宋钦宗放回去,挑动这两个皇帝与赵朴之争?”宗辅惊愕道,从一开始,就有人建议,要将两位宋朝皇帝放回去,充当傀儡,或是挑动宋朝内乱。只是这种意见,很快被金军高层否决了。

“自然不是!”

金兀术道,“宋徽宗,宋钦宗,都是两个废物,而赵朴则是一代雄主,两只绵羊岂能争过一只猛虎。若是放这两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