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然不是!”

金兀术道,“宋徽宗,宋钦宗,都是两个废物,而赵朴则是一代雄主,两只绵羊岂能争过一只猛虎。若是放这两位皇帝会去,只能是白白丢失了人质,而一点作用也不能起,至于扶植两人为傀儡,对抗赵朴,此计也不可行。曹操尚且控制不住汉献帝,我等岂能抗住这二人?此刻,这二人看似狼狈,好似狗一样臣服于我大金,可只要机会一恰当,就会咬上主人一口,不可靠。不可靠!”

曾经,金军立下张邦昌为帝,结果金军刚刚撤离没多长时间,张邦昌就投降了宋人。

这次事件,成为了金国最大的笑柄!

对于立汉人为帝,牵制赵朴,金兀术一直认为不可行。

“那是要如何?”宗辅问道。

金兀术道:“汉人善于内斗,我就送几个贰臣给他们,看那宋皇如何对待?”

此刻,狡诈的金兀术也开始做起贰臣的文章。

Ps:感谢1979wtu投了1张月票,书友1404160119。。。投了1张评价票,黄健明打赏100起点币

第259章 秦桧的不甘!

“如今,我大金兵锋正盛,投降我金军者不可胜数,但是真正忠心于我朝的,唯有那些出身微末,尚未出仕的贫贱之士;而那些身居高官者,只是暂时屈从于我朝,未曾真正归服从!如今正好将这些贰臣,派遣回去,以搅乱宋朝朝政!”

金兀术眼神中闪现出寒光,“我倒是想要知道,赵朴会如何对待,这些贰臣。”

宗辅道:“四弟,不知何人可以胜任?”

“至少要满足四点要求?”金兀术道,“第一,在朝堂之上身居高位;第二,此人必须在宋庭有清名;第三,此人此人必须怕死;其四,此人必然狡诈多端,难以控制。”

身居高位,才能接触到上层;

有清名,才会得到再次启用;

只有怕死,才能做无耻之事;

狡诈多端,才能更好的搞破坏。

至于放回去,是否失控,是否难以控制,金兀术从来不担心。汉人有句话叫: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了之后,心中就会留下阴影,哪怕是看到水中的井绳,明知不是蛇,还是会瑟瑟发抖。

此人,被金军擒住,受过无边屈辱,在愤怒的同时,心中也会留下恐惧的阴影,对金军恐惧至极。心中存着恐惧,行事必然优柔寡断,必然畏缩不前,多有卖国之举。放回这类大臣,多是痴迷于争权夺利,而短于军政大事。

这种恐惧不消除,即便是在战场取得了胜利,也认为是侥幸胜利,下一战必然会输,多是求和胜过求战,多是以送岁币。求取太平。

放这类人回去,对金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倒是有一人适合!”宗辅思考了良久之后,说道。

金兀术急切问道:“兄长,不知是谁?”

“此人,名为秦桧!”宗辅道,接着详细的说出了秦桧的详细消息,“这个汉人,符合要求,只是此人狼子野心,难以控制。一旦脱离我女真。势必反咬一口。”

金兀术点点头道:“汉人,哪一个不是狼子野心。此时,我女真兵锋强盛,只能是屈从于我女真;一旦我女真稍微露出一丝疲态,这些温顺的汉人。就会如野狼一般撕咬过来。汉人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狼崽子!”

“不过,不需要秦桧听从我们的。只要畏惧我女真就足够了!女真强盛至今。靠的不是阴谋诡计,而是靠着战马和马刀,让敌人畏惧、恐惧,最后不得不收起叛逆之心。”

宗辅不由叹息道:“宋金之战,原本打算三年之内定胜负,只是变数出现了。速胜已经不可能了。当年父皇灭辽,花去了十年时间;而我们要想灭宋,也需要十年时间!”

这次奇袭失败,让金军速胜计划彻底破产了。只能是一座一座城池打,只能是以稳为主,一步步消弱宋军的军力,直到最后灭宋,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此刻,在燕京,秦桧正在过着煎熬的生活。

身为亡国之臣,被擒拿在燕京,过得很是苦逼,吃不好,穿不暖,还要时常受着金军的侮辱。这些苦难刺激着秦桧,让秦桧有种发狂,发疯之感,想要自杀,以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可是每每在自杀的那一刻,秦桧就忍住了。

他是才高八斗的大学士,岂能这样轻易赴死?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登科入仕,鲤鱼化龙,岂能这样轻易死去?

君子立言、立功、立德,此时无功、无名、无德,岂能轻易死去?

想要自杀的那一刻,秦桧流泪了,最后还是没有死了!活着固然艰难,可是死了也不容易。活着固然痛苦无比,憋屈无比,可是也得活着;而死了很是容易,拿刀子抹脖子,上吊自杀,这固然可以死去。

可是,死了就白死了,没有人会为他立坟,也没有人会为他烧纸钱,也没有人记得曾经有一个臣子守节而亡。

只会变成一堆烂肉,可能被野狗吃了;也可能过几天,就是发臭了;而更有可能是几年后,化为一堆白骨,无人认识是谁的。

他不甘心死去,不甘心就这样白白死去。

要死去,也是扬名立万,留名千古时,那时再死去不迟。

此刻死去,秦桧心中不甘心。

因为不甘心,秦桧艰难的活着,忍受着屈辱,等待着机会,等待则困龙出天的机会,等待着时来运转的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二帝被擒走,唯有十三皇子仪王赵朴幸免。而仪王赵朴在大名府,登临大宝,成为大宋新的皇帝。

在汴梁时,在宋徽宗时代,这位十三皇子仅仅是一个纨绔,流连在风月中,没有人在意他。只是随着金军南下,这位十三皇子渐渐的展露出了头角,先是稳定住了局势,将战线巩固住了。虽然宋军依旧是连连战败,连连失地,但是金军推进的速度慢了很多。

此时,连续几次围攻汴梁,金军损兵折将,伤亡不少,可是依旧没有攻克张所戍守的汴梁;虽然在陕西,连续攻克诸多的州县,但是在宗泽的抵御之下,还是守住了主要城池,关键要点;而在攻克山东,贸然奇袭扬州的战斗中,金军前锋受挫,损失惨重。

而不久之前,一场大雪,更是逼迫得金军不得不退兵。

此时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想要如过去一般,如进入无人之境,扫荡宋境,几乎是不可能了。而金军治下的河北、河东等地,战火不断,后方极度不稳。此时,金军高层。渐渐的分裂为两派,一派主张议和,以议和为代价,换取修生养息时间,稳固好河东、河北等地,在行征伐;一派主战,继续征伐。彻底灭掉宋朝,擒拿赵朴。

最后主战派占据了上风,于是便有了这次举国之征。

这次之战,是金军对宋的最大攻势,动用了五十万大军,十五万精锐,三十万万辅兵,幽云之地、辽东之地的男丁,几乎被征调一空,多剩下老弱妇孺。气势猛烈到了极致,好似潮水一般攻向了大宋,这是要一举灭宋。

这次攻势之猛,大宋几乎面临着亡国之危。

但是,也是宋朝的巨大的机会。

这次金军几乎将兵力动员到了极致。五十万大军每天消耗是何等巨大,一个月下来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对金国的财政压力巨大。这促使了金军必然要速战速决,半年之内结束战事;若是半年之内,没有结束战争,金军就败了,巨额的消耗足以拖垮金军。

这就是秦桧等待的机会。

此战,关系着大宋存亡。

若是金军成功灭宋。那时广阔的土地上,必然需要大量的文官治理,而这些野蛮的女真人自然不擅长了,只能是依靠汉人官吏。那时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降金;若是金军未能灭宋,他也可以牵线,从中调和,促进宋金议和。

总之机会来了!

为了抓住机会,秦桧不断的向女真贵族上书,为的就是引起他们注意。

而上书的内容,无非说着金军难以快速灭亡大宋,唯有议和,才能巩固女真利益。这些内容,都是秦桧苦思冥想,想出来的。若是上书的内容,是巴结金人,献出计策,如何如何灭宋,那绝对遭到士大夫鄙视;可若是一些干巴巴的东西,又难以引动金人的注意力。

于是,秦桧选择了一个中性化的题目“议和”。

宋徽宗时代,宋钦宗时代,都曾经有过议和,此时他再提议和,不会招人谩骂。

此时金强宋弱,宋军连连败北,许多大臣都想着议和,只是金军不松口,于是想要议和而不可得,只能是继续战斗。议和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诸多士大夫利益。议和,在大宋一方,有了广阔的市场。

而金人此时多是安于享乐,多是厌倦了战事,已经呈现出疲态,也是愿意议和。议和,又在金国一方也有广阔的市场。

议和,可谓是两头讨好,两头喜欢,极度有市场。

秦桧不断的上书,在寒冬腊月中,冻得手都发僵了,可还是坚持思考,再继续写作,为的就是搏一搏,好似当年寒窗苦读一般。

只是连续上书了十几次,还是遥遥无期,石沉大海,一点音讯也没有,这让秦桧失望之极。

只是失望是失望,可是秦桧还是继续写,不断的上书,不断的用笔杆子打动金人,换取一线生机,换取回去的机会。

他是一个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即便是躲开监视军卒,也无力从燕京逃走,更无力跨过重重阻碍,一道道关卡,回到大宋。只能是靠着上书,靠着笔杆子,打动金人,求得一线生机…………

………………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绝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煎熬,在煎熬中忍受,不知过了多久,秦桧总算得到了一丝消息。

依旧没有明确的回信,可是四周军卒对他的态度却是好了很多。生活待遇也是改善了,过去时吃着冷馒头,剩菜剩饭,冬天没有炭火取暖;而如今是可以吃上舒坦的食物,有时还有人肉吃,也有炭火取暖了。

在闲暇时刻,也是有了书籍可看。

这一天,一队军卒带走了他,不容他有一丝拒绝,然后带上了马车,向着南下的路走去。临别前,来不及向妻子告别,就被拉走了,好似死狗一般。

一路上,秦桧忐忑不断;一路上,秦桧颠簸不断。

几天的赶路之后,终于到了汴梁城下,进入了金军大营,接着见到了一个年轻的金军将领。

“你可叫秦桧!”年轻的金军将领开口了

“不知,找微臣何事?”秦桧的语气有些谦卑,艰难的囚徒生活,早已经磨平了他身上的棱角,此时圆滑无比,不留一丝破绽。

“我是金国四皇子,完颜宗弼,中路军副元帅!”年轻的将领正是金兀术。

“不知,元帅,找微臣何事?”秦桧道。

金兀术道:“这里是汴梁城下,金军大营,我军连续进攻一个月之久,还是未攻克汴梁,你可有破城之法!”

“微臣,没有办法!”秦桧道,千里迢迢,将他幽州城拉倒了汴梁,自然不可能是为了问一下,如何破城。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不会自大到金军副元帅,千里邀请而来,问询破城之计。明显是随口一问而已。

果然,金兀术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太纠缠,而是问道:“这些可是你写的?”

这时,一个士兵们走了进来,抬进了三尺多高的一层层信件。

秦桧上前翻看,这些书信正是他写的,是他上书给金军贵族的,为的是争取那一线生机。恍然间,不知不觉,竟然写了这么多,数量之多,就是秦桧也是暗自惊讶,我竟然写了这么多。

“正是,微臣所写!”

“你可知,为何你宋人不如我女真?”金兀术问道。

秦桧沉默了片刻道,“微臣不知!”

金兀术道;“你们宋人玩笔杆子的,多余玩杆子的!”

ps:感谢上帝,和谐党盛行的时代,本书没有被和谐。

今天一打开书签,《远东之虎》、《奉系江山》、《重生之大科学家》都被和谐了,细细思考,其中多是涉及一些敏感内容,比如贬低孙中山,这位国父成了无耻之徒;贬低苏联,崇尚殖民侵略,崇尚霸权主义;还有都是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穿越无罪,丫丫无罪,可是诋毁某些名人,篡改社会主义道路,则是有罪。

第260章苏武牧羊!!

“我朝太祖杯酒释兵权,解去武将兵权,安享富贵,免去了藩镇割据,此法虽然不利于强军,却有利于治国。自太祖以来,百年再无战乱!可是大金,权力下移,已成军阀割据之势!”秦桧毫不畏惧的说着。

该软的时刻就要软,该硬的时刻就要硬。

此刻,秦桧选择了硬。

“乱世,兵者为先!”金兀术道,“兵者,我女真生存之根本!”

秦桧既不点头,也不赞同。

金兀术道:“秦桧,你可愿意返宋?”

返宋?

听到这两个字,秦桧再也无法平静,极力压制心中的激动,可手臂还是不由自主的颤抖。

金兀术继续道:“秦桧,你若是愿意返回大宋,我可以帮你一把!”

秦桧不由问道:“殿下,莫非是复立徽宗皇帝,或是钦宗皇帝,以代替伪帝赵朴?”

“伪帝赵朴!”金兀术笑了,至少在他眼中赵朴可比他老爹宋徽宗,大哥宋钦宗强了很多倍。若是那时赵朴当皇帝,金军能否马踏黄河,还是两说!

“难道不是吗?”秦桧道,“金军虽然强大,却犯下一个最大错误,就是洗劫来汴梁,擒拿二帝而去,又拥立了威望不足的张邦昌为帝,致使仪王赵朴钻了空子,成功的当了伪帝,集结了宋朝优势兵力,进行反击,致使如今的战局,僵持不下。若是拥立宋徽宗,或是拥立宋钦宗为帝,即便仅仅是傀儡,也面子上过去了,可以暂时的安抚百姓。达到以汉制汉的目的。若是我所料不错,贵国皇帝定然是动了心思,打算拥立宋徽宗,或是宋钦宗,以取代赵朴的合法性。以便金军南下。”

金兀术笑了:“你怎么会有这等想法?”

秦桧一愣:“难道不放二帝回宋吗?”

“汉人有句话叫,覆水难收,而我们草原有句话叫,好马不吃回头草。至于那件事对错,此时暂且不说,但是回头路注定走不通的!”金兀术道。

回头路走不通!

秦桧有些哀叹。迎回二帝是何等大功,只是金人注定不会走回头路!

“那殿下,为何要放我会宋?”秦桧不由问道。

“我看过了你的上书,内容很多,其实只写了两个字,议和!”金兀术道。“你可愿意做使者,前往宋国议和?”

“殿下,莫非,是要与我朝议和?”秦桧问道。

金兀术点点头道:“宋金本是兄弟之国,当年两国共同伐辽,亲似兄弟。若非大宋背信弃义,收留辽国叛臣。宋金岂会交战?如今宋金交战,零零星星,已经有三年之久,两国彼此疲惫,我朝愿意议和,化干戈为玉帛!”

议和!

秦桧艰难的下咽着,曾经宋朝多么的想要议和,割地、赔款、称臣、送女人,掏心又掏肺,砸锅又卖铁。可金军死活就是不议和。所谓的议和,也仅仅是持续不到半年之久,就再度被撕毁。如今,说是议和?谁相信!

只是不相信又如何,只能是顺着他的话。

“可得到有司批准?可得到到金国皇帝批准?可有国书?”秦桧连续三问。

“有国书!”金兀术轻易的避过前两个问题。一抬手将国书递了过来。

秦桧接过国书,翻看了起来,上面写着议和的条款:第一,宋皇赵朴,废除帝号,只能是称为国主,或是王,不得以帝王为称号;第二,宋国为金国属国,年年纳贡,岁岁称臣;第三,宋国以长江为皆,划江而治,北方为金国,南方为宋国;第四,每年上贡一百万匹布,二百万钱。

只要签订了这四条,宋金之间就签订和约,化干戈为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