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原始人总动员-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怎么只有五声?江南一愣,然后一路小跑着过去,一脚踹在了陷阱坑洞边缘因为及时刹住身形而没能掉落进去的小野猪屁股上:

“扑通!”

第六声,江南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对嘛……

第三章 归途!

有时候狩猎真的挺简单的,只需要电一行原始人大呼小叫凶神恶煞的冲上去,然后吸引到野猪们足够的仇恨后再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的逃命回来,再然后,“扑通、扑通……”几声重物坠落的声响,狩猎结束!

红着眼睛怒气冲冲追杀而来的野猪家族成员们集体被坑,一个萝卜一个坑,六只野猪也只需要一个坑,不过这个坑得挖的大一些,最少得够六只野猪栽进去还不带露头的。

伴随着江南一脚将最后一只及时刹住身形的野猪幼崽给踹进坑里,这场如果不算上前期准备工作恐怕都不足一分钟的狩猎就这么华丽丽的结束。

(这就……结束了?)

说实话原始人们都没有想到事情会进行的这么顺利,顺利到他们只不过进行了一次几十秒钟的短跑,顺利到他们连有所准备的后手都没能用上。

不得不承认,如此突然的、并且是戏剧化的结束,即使是亲身参与到其中的原始人们也有点疑疑糊糊的劲头,这也太快了点吧?

陷阱底部,野猪一家狼狈跌落坑底,特别是对于两只成年野猪来说,几百斤的体重骤然踩空地面遭遇史无前例的猛烈坠落,再加上后面紧跟着的野猪幼崽们一个个跟下饺子似的前赴后继奋勇争先跟着摔落下来,然后再一个个的砸在最先坠落坑底的两只大野猪身上。

怎么形容呢?好的一面可以说是有了两只大野猪的身体在最底下作为肉垫缓冲物,几只相对稚嫩的小野猪并未受到多大伤害,而坏的一面则是作为肉垫缓冲物的两只大野猪,两只本就被突然瘁不及防的坠落给摔落震荡到七昏八素的大野猪又立刻马不停蹄的接着遭遇到了紧随其后的小野猪们身体的重量砸落,双重伤害之下那是怎一个惨字了得,这会儿也只剩下在坑底哼哼唧唧的力气了。

原始人们聚集在陷阱的周边看稀奇,六只野猪,两只大的再加上四只小的,真可谓是野猪家族一锅端,一个都没有落下的。

丰收么?绝对算得上是,而且还是一次大丰收,原始人们围绕在陷阱周边大流着口水,恐怕在他们眼里,坑里哼哼唧唧的几只野猪已经变成了魁部落晚餐上所丰富美味的菜肴。

留下几名原始人在这里看着陷阱后,江南很快带着其他人钻入了附近的山林,野猪的狩猎已经完成,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无事可做,我的意思是最少还得把猎物们带回去,带回山洞,不然老是这么留在这里可不是回事儿。

没过多久,就见江南又带着几名原始人从林子里钻了出来,与去时不同的是,回来后他们的手中都或多或少的带回一些树枝藤蔓,这是用来把已经失陷在陷阱里虽然大多被摔到七昏八素但依靠皮糙肉厚依旧活蹦乱跳的野猪们捆绑或者说束缚住的工具。

野猪的力气很大,贸贸然将它们从陷阱里放出来,失去了陷阱的束缚之后原始人们还真不一定是对手,因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它们继续束缚住,陷阱被舍弃在这里那就用比较方便移动并携带的藤条,用藤条把它们捆起来。

这样有了藤蔓作为束缚物编织束缚住野猪们的动作后,江南他们也才比较容易将这些猎物安全并且便捷的运送回山洞。

几张极为简易的藤网被很快加工编织了出来,原始人们的办法是将一张张简直到极点的藤网张开,然后一张张丢进陷阱里,因为陷阱的关系处于坑底的野猪们无从躲避,很轻易的便被丢下去的藤网给兜头罩了个结实。

于是察觉到头顶乃至是身上有异物的野猪们便本能的挣扎了起来,陷阱底部狭隘的地形不利于它们的挣脱,反而因为藤网缠绕的特性随着野猪们愈加努力的挣扎而一点点的缠紧在它们的身体上,

并且随着藤网数量的增多,没多久野猪们便被一层层紧紧缠绕在身上的藤网给牢牢束缚在陷阱底部,丝毫动弹不得。

“好了,先就这样吧!”江南一拍手掌,很快招呼原始人们把一只只被捆得严严实实的野猪们提了上来。

江南又特别挨个检查了下,稍稍给两只缠绕得特别厉害的野猪幼崽松了松藤网,免得因为勒得太紧结果因为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憋死了可就亏大发了,毕竟活着的野猪可要比死了的有用多了。

时间已经是下午三四点多的样子,太阳在西边的天空已经斜下落很远,枯萎凋零的林子里,不时传来几声稀疏的鸟雀“叽喳”叫声,

原始人们略微收拾了一下,临走前江南又特意招呼几名原始人将已经遗弃了的陷阱坑洞草草布置了一番,主要也就是在上面覆盖上一些枝叶藤条,伪装成正常泥土空地的样子,为的是迷惑附近经过的任何可能的小动物们。

这里的位置大概位于一条有踩踏痕迹的林间小道路上,这附近原始人们并不常来,林间小道只可能是由附近的野生动物们所长年累月踩出来的,也就是说这附近可能经常会有一些其他的野生动物们经过,江南临走前的这番布置其目的便是试试看能不能作为猎人遗留下的陷阱再有些可能的收获,当然了,这个可能事实上就连江南自己都没有抱多大希望,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狩猎队很快在江南的带领下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今天的狩猎任务已经宣告结束,剩下的时间已经很难再组织起一次有规模的狩猎计划,因此他们现在的首要任务便是将收获给带回山洞去,其他的单从时间上来说就已经来不及了。

猎物野猪们被捆得严严实实,除了重量上让抬着它们的原始人们有些吃力之外,倒是并没有什么再能耽搁原始人们的行程。

一路穿行过来时的路途,枯黄的视界似乎愈加深了,前者时候还不时能见到的绿意也大多不见了踪影,这是马上就要入冬的节奏,而且最近江南也有意识的察觉到气温在不断的降低,虽然并不明显,但就从环境上面的变换来看,寒冷的冬季已经越来越邻近,

可能会是一场大雨,也可能是一场其他,天气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变得寒冷,这是原始人们所世代生存在这片土地的经验。

冬天,寒冷,或许还要加上干燥,直至大雪纷飞的时节,凝水成冰的极酷严寒……

第四章 养殖大业!

一路回到山洞,时间尚早,想来距离天黑还有不短的一段时间,采集小队如今在外还没有回来,因此只有作为惯例留下看顾照看孩子的两名女性原始人留守。

安置好几只捆得严严实实的野猪,顾不上小伊期待了老半天的眼神,江南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去查看一番山鸡窝棚的情况。

山鸡窝棚搭建在山坡的侧面,依靠一处内陷的山石土坡搭建而成,整体建筑选材上使用的多是一些石块、树枝以及藤蔓居多,哦,对了,还得加上作为顶棚的枯草屋顶。

外形上江南是依照后世独门小院的类型,不过是按照一定比例尺缩小后的设计,一个结构简陋的棚子是作为遮风挡雨的屋顶,内里铺有几团柔软一些的枯草,是作为“床”的类型,其他便是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就内里布置方面来说堪称是简单到了极致。

棚子的外围是一圈特意空出来的院落,大约几平米左右,是用来作内里居住的家禽出来放风活动的用途,几只特意放进去的大号竹碗是作为喂食所用,饮水方面也是用的这个。

这两天原始人们外出又陆陆续续捕获回来了不少鸟类,经过鉴别后再次确定了三只性别暂时还不是很能确定的山鸡,于是作为这座简陋窝棚的最初住户,第一只山鸡又迎来了另外三只同类作为新的室友。

至于其他鉴别后不属于山鸡种群的那些同样捕获回来的鸟类,有鉴于它们那可能一整年也下不了几颗蛋的种群习惯,在江南眼中完全无养殖价值的它们也没有被浪费,很快进了原始人们的肚子。

这里顺带提一下,一开始乌努对这种经由原始人们的手中所搭建出来的很奇怪的山洞(原始人还没有房子的概念),乌努对这种奇怪的“山洞”还挺好奇的,不过这种好奇伴随着“山洞”的搭建者之一小青年北在奇怪的“山洞”里一个极为自然并且本能的挺身舒展站立的动作,结果一颗层次感分明的原始人脑袋直接把“山洞”顶端的棚子给顶出一个大窟窿后,这种好奇便很快消靡殆尽了。

豆腐渣工程不可靠,江南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又经过一次简单的翻修并扩建,现在的山鸡窝棚相比起初时那个可谓露风又露雨的豆腐渣工程已经高级了许多,堪称高级豆腐渣工程,江南是这样评价的。

几只刻意被折断了翅膀上大半羽毛的山鸡这会儿正在院落里啄食,草籽、浆果、以及昆虫,这一类的东西组成了山鸡的食谱,一米多高的围墙不是失去了飞行力量辅助的它们可以跃过,因此尽管简陋,但就这样的养殖条件以及方法还是完全可行的。

江南又进去检查了一番,很失落却又很正常的没能在里面发现多出一颗鸡蛋的好事儿来,想想也是,山鸡们骤然遭遇“鸡”生中的剧变,受了惊吓的它们要想恢复下蛋的本能想来还需要不小的一段时间。

山鸡们的情况还算良好,看它们争抢吃东西的劲头倒是没有出现脑袋缺根筋绝食以明志的奇葩出现,因此一番检查后江南很快又回了山洞。

山洞里,几只捆扎得严严实实的野猪被安置在山洞一角,几名小原始人在大人们的照看下看稀奇,部落里很少会有活着的猎物被抬回来,更何论如此巨大的类型了。

山和奇挺直了腰板,一脸自豪的守卫在野猪们的身侧,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狩猎的日子,虽然狩猎的过程中因为年龄小再加上经验不足的关系,兄弟俩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打酱油,但第一次参与狩猎队的狩猎并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收获还是让他们兴奋不已!

篝火舞动,明晃晃的火光照亮了这山洞的黑暗,岩璧上满是原始人们这一刻所奇形怪状的影子,被所有人围绕在正中央的野猪们无助的发出撕裂的悲鸣,却又因为被藤条捆得严严实实的缘故而无法动弹,看得出来这样堪称群魔乱舞的场景它们还不是很适应,几只小野猪甚至身形在黑暗下都有种止不住的颤抖。

江南招呼原始人们再次出门,将活着的野猪成功带回山洞还只是第一步,趁着时间还早,还有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养殖,是一种涵盖范围非常广的大范围概念,山鸡可以养殖,因为它们出色的繁殖能力以及食用特性,野猪也可以被养殖,后世人餐桌上经常有见到的猪肉,家猪们也同样是属于家禽养殖类的一员。

就像后世普遍大规模养殖并且用作日常食用的鸡最初是从山鸡驯化而来一样,家猪们也是从远古时代开始便一步步被人类由自然界的野猪驯化繁殖而来。

因此既然已经决定了要走最初的养殖驯化路线,那么可以被养殖的就不仅仅只是山鸡,其他一些后世比较常见的家禽类便也可以作为被养殖的一员,就比如野猪,野猪也可以列入能够被养殖的一员。

野猪的繁殖能力还算可以,一胎多生,某些品种更是能一年生两胎之多。正常野猪从出生到成年发情期大约要一年多的时间,但如果仅仅是作为食用那么十个月到一年左右便可以到达成猪的标准,作为肉类的来源,在原始人的时代怎么算都可以称得上是属于一种比较划算的养殖物种类型。

山洞里的肉食还有不少剩余,在食物并不如何紧缺的情况下日常的狩猎已经足够满足一整个部落人口的所需,因此几只野猪的成功捕获,并且因为运用了陷阱的关系成功捕获的野猪家族成员们并未有太大的损伤,就这样白白杀掉充作肉食未免要有些浪费的嫌疑。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可以效仿山鸡们一样可以养殖起来,作为一种食物上活着的食物储备,养久了小野猪们成年并且野猪家族繁殖开来成员越来越多自然好,即使中途因为某些不可逆的因素部落出现食物紧缺的状况也可以中途食用几只作为备用粮仓。

两种方式于原始人们的生活而言都非常的有利,因此效仿山鸡的类型将野猪们养殖起来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很符合原始人们利益的选择。

………………

第五章 泥土黏合剂!

野猪养殖和山鸡不同,山鸡体积小重量轻,作为窝棚来建设无疑要省功夫得多,而野猪所与生俱来的庞大体重以及吨位力量从根本上就决定了它和山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用后世拳击界的术语来说两个物种压根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因此江南敢肯定的说,他要是一时脑袋犯抽把野猪们放进山鸡窝棚里来养的话,恐怕用不了一时三刻几只野猪就能让山鸡窝棚这个可能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座房屋这个巨大噱头变成过去式,对于这一点江南丝毫不会去怀疑。

于是一番慎重思量,为野猪们再次并且单独搭建一个窝棚出来就成了原始人们必须尽快提上日程的紧要事情!

眼看天色还早,想来距离天黑还有不短的一段时间,江南干脆招呼原始人们出了山洞,野猪窝棚建设的事情宜早不宜迟,早点弄出来对野猪对大家都好,毕竟猪类动物出了名的不爱干净,整天养在山洞里最后郁闷的多半还是他们。

几名原始人跟随着江南来到山坡处,野猪的力量很大,而且体积重量方面也使得它们对于未来一家“猪”所居住的窝棚要求要高端了不少,宽敞,并且足够坚固,这是江南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山坡的侧面,下山脚一处山坳地带就很符合江南的要求,这里距离水源处已经有一段距离,因此多半不会出现什么污染的问题,

而且这里的地势面朝朝阳,首先采光通风方面就很有优势,几块风吹日晒下积年的巨大叶岩更是天然形成了两面绝对坚固的墙壁,外围再拓展出一段空地足足能够划出十几平米的范围来,想来也足够野猪一家在这里生活了。

因此又实地勘查了一番,并且确定了这里地形上的优势后,野猪的窝棚,哦对了,后世比较习惯称呼为猪圈,猪圈的选址很快被确定在了这里。

猪圈的建设要比山鸡窝棚复杂得多,首先坚固程度上面就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否则野猪们一旦发力挣脱或是撞塌了猪圈,原始人们可不一定有能力再把它们抓回来一次。

因此这次猪圈的建设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就要比山鸡窝棚高了许多,树枝加藤蔓所编织缠绕出来的篱笆墙首先就被判定为不可取,坚固方面实在是让原始人很难放心。

江南比较倾向于后世那些比较常见的土木沙石乃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这也是后世建造坚固房屋的理想选材。

不过原始人的时代不可能有钢筋,混泥土(也就是水泥)江南又不会造,而且就算会以原始世界坑爹到令人发指的简陋条件估摸着也多半造不出来!

因此想要一跃进入21世纪高楼大厦钢铁都市的现代化标准是不可能了,这种级别的高科技“猪圈”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演变来算估计最少也得以万年记的未来久远时代才能问世。

不过把时光从21世纪再倒退个十几二十年,国内多数乡村地带还多有见一些泥土砖墙类型的房屋结构,是单纯以泥土掺杂一些其他的植物结构作为黏合剂,当然了,有时候也会用一些比较坚韧的竹条代替一些墙壁内里的钢筋,然后主体再选用结实厚实的泥土砖块作为承重主体,无论是居家还是其他的一些用途都很有市场价值。

江南的计划也建立于此,用石头代替砖块,作为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