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原始人总动员-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南的计划也建立于此,用石头代替砖块,作为黏合剂的泥土以及植物纤维结构更是完全不用担心来源,原始人们要做的便是将一堆有的没的堆砌在一起,粘合晾制干后就是一堵堵合格的墙壁,最少就坚固程度方面来说应付野猪们的力量倒是绰绰有余了。

说干就干,原始人的世界并不缺泥土,简单挑选了一番后江南很快选定了山脚下一种颗粒状较小,细碎并且简单揉搓下很容易捻成细长泥条的黄土,这种土作为黏合剂来使用想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选定了泥土接下来的工作便是───玩泥巴?对,没错,就是玩泥巴,原始人们在江南的吩咐下搜集了一堆泥巴作为试验品,而后江南初步往里面加了点水,而原始人们的工作则是将兑了水的泥巴尽量搅和开来,直至形成一团泥水混合物,也就是俗称的和稀泥。

几分钟过去,江南检查了一下原始人们的工作成果,这时候一团泥土已经充分溶解或者说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分,变成粘稠且柔软的一摊泥水。

看得出来原始人们对于和稀泥这种运动似乎很上心,一个二个弄得满身泥巴玩得不亦乐乎,若不是江南及时制止,恐怕他们还要继续下去这份看上去就很好玩的事情。

江南找来一些枯草揉碎后作为植物纤维的作用加入了里面,这是后世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老一辈的经验,比较科学的解释是是为了借助植物的纤维特质加入泥水内部,这样泥土干燥后原本易碎的本性也会因为存留在内里的这些植物纤维在内部的拉扯而变得坚韧结实许多。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不错,有了这些干燥的细碎枯草作为添加物的加入,水分渗透浸湿枯草,而枯草在吸收了部分水分后,整摊泥水也再次粘稠了许多。

检查了一下试验品的成果,初步看来效果还不错,想来作为接下来石块间黏合剂的使用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江南又回到最开始的山坳处,这里才是真正的施工现场,简单规划了一番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后,原始人们很快在江南的吩咐下动作了起来。

泥土粘合剂,这是必须要事先准备好的,因为这次不再仅仅是作为试验品的关系原始人们大规模的制作了起来。

而江南则是叫上几名大力气一些的原始人在附近搜集石块,泥土作为黏合剂,而石块其实才是建筑所真正的主体,这是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的论调。

江南很快划出了范围以及界限,猪圈的大概规模已经了然于胸,由于已经有了几块巨大的页岩作为内里两面坚固墙壁的关系,整体猪圈的建设工程并不如何复杂,

江南的规划是因地制宜,借助地利,内里的方向既然已经有了那几块巨大的岩石作为最少两个方向上的墙壁,那么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在外围将墙壁延伸出去,然后直到足够的范围规模后合拢在一起便可以了,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实用的法子,没理由不去使用。

………………

第六章 远方传来的号角声!

太阳在极西边的天空又下落了一些,距离天黑又临近了不少,野猪窝棚,也就是野猪圈的建设终究没能如江南所期望的那样一蹴而就,反而受限于原始时代所坑爹的简陋条件以及工具未能有多大的进展。

一直到由乌努带领的女性原始人采集队伍终于踏着夕阳的余晖归来,原始人施工小组成员们也不过堪堪收拾干净了地方并且在已经规划好的位置垒起了一截不足半米的厚实泥土石块墙壁。

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原始时代所极端落后的人力物力与生产力,即使只是一座后世可能很稀松平常的猪圈,小小一座野猪圈,也绝对足以称得上是浩大的工程了。

就目前阶段来看,施工方面的进度并不十分理想,江南不得不承认,计划的一开始他还是有些过于想当然了。

用石块代替惯用的砖瓦并非是不可行,只是未经处理的石块大多棱角难平,相互间很难像后世所专业烧制出来的砖块那样彼此间结构紧密,而泥土作为黏合剂在大块的缝隙间效果也同样不是很理想,整体墙壁很难一次性塑形成功。

而且艰难建成的一段作为实验性质墙壁在强度上也很让人堪忧,江南不得不尽量加大了原材料的投入,尽量将墙壁的厚度加大一些,否则过于薄弱的墙壁很难承受住未来作为住户入住这里的野猪们力量上的冲撞。

半米左右厚度的墙壁,这已经是最低限度上的要求,十几平米面积的规划并不如何巨大,但作为规划中延伸出来的墙体,即使去除了内里方向上巨大页岩石块所天然形成的两个方向上的墙壁,外围规划中所要延伸出来的建筑墙体依然要达到近十米之多,在墙体极限度加厚加固的前提下,这个工程量就不可谓不巨大了。

十几根长度大约在两米有余,整体较为粗壮的竹子已经被均匀分布在墙体规划的范围上,这些竹子的根部接近三分之一的长度都被深深的埋入土里,而作为剩下的三分之二长度则暴露在地面尖端笔直的竖向天空。

江南的计划中这些竹子最终会在整体墙体的建设中被包裹在墙体的内部,作为一种内部支撑物起到一种类似固化墙体的作用。

整个工程的规划已经匆匆完成了大半,甚至连作为可能不是很合格的地基以及墙体内部钢筋作用的竹子也已经全部深埋入地底,现在唯一剩下的便是墙体,最重要同时也是整个工程中工作量最大的墙体建设。

长度大约在四米左右,高不过半米,而厚度却也同样接近了半米的一段墙体便是江南所带领下的原始人施工队伍这段时间里的成果。

并非是原始人们不努力,事实上原始人们在江南的亲身示范并带头作用下可以说是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工作热情来干,但奈何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还是让整个施工进程耽误了下来。

很慢,而且工作量实在是太过巨大,短时间内以他们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较为快速的完成,江南心里很清楚这一点。

后世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带还保留有最原始的土制房屋居住,是单纯用合适的泥土撵碎碾实后作为一种泥土墙体,特别是一些降雨量比较稀少的干旱地带这一类的房屋最是常见。

这种单纯用泥土制作墙壁的方法江南在一些纪录片里有看到过介绍,是利用高强度压实后的泥体不易粉碎脱落的特性来实现墙体的承重以及坚固程度的类型。

土法制作是要用到比较合适的、并且足够结实长度的木板(也可以用其他类似的东西代替),用两块足够结实的木板互为平行角度并且中间留有合适的空间,空间的宽度大小视将要建造的墙体的厚度而定。

决定好间距后便是往特意留下的空间里面加土,是选用一种黏性比较大成型后不易松散的泥土作为原料。

当泥土到达一定数量,比如塞满木板间大半空间后,由人持着事先准备好的工具(一般选用沉重的石头结合木质把手制作的类似捶一样的工具),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用力捶击压实已经塞入木板间的泥土。

人站在泥土墙体上面一边走动一边用力捶击,这样可以使得木板空间中的泥土比较均匀的受力,随着捶击压实工作的不断重复并进行,最终一截足够坚固并紧实的墙体便会在人们的努力下逐渐落成。

而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再次的加土工作了,加完土然后再继续之前的动作,借助木板的压力使得一堵坚固并且较为平整的墙体最终落成!

这些,基本上就是后世流传比较广的比较原始的土墙制作了,这一类的土墙优点是方便,并且因为原材料(泥土)来源简单的关系除了要付出一部分的人力之外造价可谓低廉到了极致。

优点如此之多但同样的缺点也不会少,比较突出的便是防水性的问题,因为整体采用泥土作为墙体主体的关系,泥土墙体的防水性能多数并不是很好,一旦遇到下雨天降水量比较大的情况,那么泥土铸就的墙体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墙面脱落乃至是坍塌的事故。

因此到江南穿越前的那个时代,这一类的土制房屋基本上也就只剩下一些及其偏远的乡村并且地区降水量并不如何丰富的地区还有遗留了。

这种较为原始的土墙制作简单并且方便快捷,但江南同样很清楚这个简单是相对于后世那个生产力极度发达的时代而言,于原始时代可能并不如何实用。

比较简单的就比如用作土墙制作中所必不可少的、用作挤压固定作用的木板,又或是木板的替代物,这就是个最大的难题,原始时代条件毕竟太过简陋,合适的工具甚至连点替代品都很难找到,因此这种后世比较成熟的法子在这样条件简陋的原始时代却是只能用作借鉴,而无法直接拿来成熟的技艺来进行使用。

也就是说江南是心底纵有满腹经纶,却又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无从实现,于是原始猪圈的建设也只能按部就班,一步步慢慢摸索着来了。

天色不早,即将落幕的太阳渐渐映起天边艳丽的红霞,一天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大半,黑漆漆的夜晚不属于原始人们所熟知的世界,相比天黑后黑暗并且未知的野外,原始人们更喜欢围坐在山洞里,温暖的篝火以及丰盛的食物才是他们的向往。

今天的工作就进行到这里,就像前面说的,野猪猪圈的建设以原始时代的简陋条件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轻松完成,因此倒是并不用太过执着于这一时,他们还有得是时间……

山洞里,乌努已经在招呼原始人们准备晚餐,一整天的疲惫劳作所期待的便是这一刻,食物,温暖,以及安全的庇护所,这就是他们所满足并为之向往的生活。

山洞口,小伊蹒跚着走了出来,她又翻出了江南那个海螺号角,小小的嘴巴哞足了劲用力吹下去……

……

“呜!!!!!”

悠长的号角声响彻在这群山大地间,荒凉,浩缈……

山洞里,正准备引火的江南动作微微一顿……

山洞口的位置,小伊正捧着海螺用力的吹着……

“呜!!!!!!”

更远的方向,苍凉悠远的号角声再次回荡不绝……

江南心中一动,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放下手边所有一切奔向了外面……

第七章 维拉到来!

“呜!!!!!!”

悠长深远的号角声回荡在这片苍茫的大地,山洞口的位置,江南驻足远眺……

山坡下,是一望无际仿佛延伸向一整个世界尽头的巨大荒原,几百米开外的距离,一行人影在这枯黄的视界里缓慢行来。

其中一道纤细的身影登上高处巨石之上,遥远的天际边,最后一缕夕阳将她拖起长长的影子,纤细的身影就在这夕阳落幕下,奏响了曾经熟悉的号角:

“呜!!!!!!”

山洞口的位置,江南眼神微微一滞,他认出了那个熟悉的纤细身影,即使没有那同样熟悉的号角声他也能认得出来,是维拉,古部落族长穆的女儿,那个和他一样尝试着将彼此放进心里,那个匆匆别过不无留下遗憾的智人女孩……

“咿~呀!”小伊扯了扯江南的衣角,悠深的海螺号角不是她那点小小的气力能够轻易吹响。

江南笑了笑,蹲下来捏了一下小伊可爱的小鼻子,在小丫头怒兮兮咬过来之前将海螺号角取过。

微风轻拂在这低矮的小山坡,带起一阵舒适的清凉,江南将海螺号角放在嘴边,鼓足了气息吹奏进去:

“呜!!!!!!!!”

苍茫荒凉的世界,相隔几百米的距离上,同样悠长的号角声遥相呼应……

“呜!!!!!!!!”

远处的方向,传来那令江南一直所期待着的回应。

江南知道,那是一种呼唤,一对同样年轻的恋人对彼此最深切的呼唤……

………………

远处那一行熟悉的人影已经越来越近,江南甚至已经模模糊糊能够看清楚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那道熟悉的纤细身影已经迫不及待的奔在了最前头,江南认出那是维拉……

当最后一缕夕阳不甘的沉入天边,江南已经迫不及待的飞奔下山,她来了,就在眼前,就在现在!

短短的距离无法阻隔一对年轻恋人相互思念的心,当几百米的路途被匆匆跨过,江南笑着张开双臂,只为拥她入怀。

相遇,相识,或许还要加上可能并不十分完整的相知,一段感情的发酵,在乎时间的酝酿,在这曾经以为孤独的世界,寻找到生命中一直渴求的另一半,这就是他们可能并不完整的爱情,但这已经足够。

同样飞奔而来的维拉已经迫不及待的扑入江南的怀抱,江南并不如何宽厚的肩膀会是她此刻最是温暖的依靠,维拉那张熟悉的小脸上带着笑,率性纯真如孩童般的笑容,那笑容是如此的甜美,江南忍不住将她纤细的身子拥紧,这一刻,她只属于他。

维拉注视着那张这段日子里日思夜想的面孔,秋水泓波一般的颦子里满是甜甜的蜜意,樱唇轻启,念出了那个朝思暮想的名字:

“江、南……南!”

“嗯!”江南应了一声,将怀中的女孩又抱得更紧了一些,紧到仿佛要将她彻底揉入自己的身体里才肯罢休。

江南贴近她秀气的耳垂,嗅着她熟悉的气味,同样轻声念道:

“维拉……”

维拉同样反手抱紧江南,漂亮的小脸蛋深埋在恋人的颈间:

“南……”

当彼此紧紧贴在一起,感受着对方那熟悉的心跳,这才是真实,拥进怀里揉进心里的真实,这便是它们的爱情……

……

山洞里,原始人们这时候也陆陆续续跟了下来,来自远处的号角不仅仅代表着此刻江南眼中维拉的到来,这同样是他们的邻居,魁部落所共同生存在这片苍茫大地上的邻居古部落作为邻居的到来。

一头花白发色的乌努率众而出,和紧随维拉其后到来的古部落一行迎在了一起,其中一个同样花白发色的老头从队伍里走了出来,江南记得这个老头叫作图,是古部落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上次和电他们一起前往古部落交易的时候见过。

图老头从队伍里走出来和乌努深深拥抱了一下,这是老朋友间表达友谊亲近的方式之一,原始人的时代人均寿命普遍不高,能够活到他们这场年纪的就更是稀少,年轻时的友谊会延续上很久,这是曾经只属于他们那个世代的痕迹。

古部落一行原始人作为客人的到来受到了魁部落原始人们热烈的欢迎,一路簇拥着两位老人上山,位于半山腰上的魁部落山洞,才是真正招待客人的地方。

江南和维拉跟在后头,上一次匆匆别过后的再次相遇让他们无比珍惜这彼此相依的时光,也许是害怕再次失去,年轻的一对恋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紧扣住对方的手指,掌心的温暖传递过彼此的心跳,分不清究竟是江南在拉着维拉还是维拉在拉着江南,也许两者都有吧,不过这时候都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吗?

山洞里因为古部落一行原始人的到来而显得拥挤了许多,但大家还是尽量给予了江南和维拉这对年轻的恋人足够的空间,能够独处的空间。

交流,语言上的交流,尽管不时会因为一些颇为生僻的词汇而进行的磕磕绊绊,但两人却偏偏总是依旧乐此不疲,也许重要的已经不再是说些什么,而是他们已经在一起。

这次图老头所带领下的古部落一行人来此的目的依旧是交易,这也是这时代原始人部族之间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竹矛,大量的竹矛,一番寒暄后图老头说明了来意,他们带来了足够的商品来换取大量的竹矛,这便是他们远程而来最主要的目的。

原来上次江南一行前往古部落进行交易时作为魁部落新商品的竹矛终于是以其相较于木矛轻便并且易于打磨等一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