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歌一曲-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桑纹锦本就待要在此事上向北信君进行诘问,但没想到北信君却说出一番无不容她辩驳的话来。的确,在东骑来说,文治之臣太少,大多都是由上往下发令而已,可命令发了,不得到监督和执行,那不就是坏么?过去的东骑小,北信君手上几个人,就可以把一切管理过来了,后来东骑以小吞大,这个吞可不是闹的玩,一个不好,就会消化不良,自己没有一套过硬可行的政体,那么占领的地方又怎么能得到治理?百姓的生活得不到管理和约束,就必然会生出乱来,从这里说,北信君大杀一通,反而是唯一解决并最快解决的办法了,北信君必需让自己的子民们知道并接受国与国的区别和自己是东骑国人的概念!如果那些子民没有这个认知,那当然去死比较好。草原人没有国心国感,他们总是随着强者,你强他们跟你,但如果别人强了,他们又会跟随别人,这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对,但绝对不是北信君要的!

桑纹锦觉得自己的口中发干,她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君上此来的目的,是什么?”北信君等着的就是这句话,当即道:“本君在此,请墨家出面,派出学子,出任仕官!” 桑纹锦还没有明白过来,道:“我墨家已经入了东骑,也在东骑讲学……”北信君道:“本君说的不是那些小事,而是当官,当一城之令,当一地之令,当一府之令!本君现在盐池城、银山城、中宁城、东胜城、榆林城、横山城、定边城、靖边城、白于山城、北定城,渭南城,桥山城,彭卢城,郁郅城,西海城十五城,各镇县五十余,大小各农庄四百余,划定的牧场二十七处!指定的林园区三十二块!而城中也要有在署的官员,比如城中的治安官长,城建官员,还有河道监管……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本君要墨家把治政官位全占了!”

其实桑纹锦已经意识到了北信君来是要请墨家出人任仕。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信君要的不是墨家人任仕,而是墨家人把全部的政事大职要全给任了!东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就位,至少要上千名墨家子弟,这从哪说都太大了!这等于是……墨家白得了一个国家的管理权!一下子给这么大的一个蛋糕砸中,就算心静如潭,千秋死水,也是忍不住的死水起微澜,并且这个微澜还在水波荡漾中的继续扩大!

桑纹锦有点不知所以,她错手错脚,无意识间,抓起北信君用过的那唯一一只的小杯子,倒了水,自己喝下,润了润急切间内分泌失调造成的嗓子发干,然后道:“君上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君上这可是将一国托之于我墨家,自此之后,君上之国只怕由不得君上做主了,君上难道不害怕自己的苦心基业就此丧失吗?”

北信君扶了扶自己的墨镜感叹的说道:“不怕,那是不可能的,本君一手兴国,在本君的手里,东骑就好似是本君一手带出来的孩子一样,本君爱它,关护着它,但是本君知道,有的时候,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哪怕是付出多一点的代价,只要孩子好,这就是本君持国的父母之心,如果能让本君的东骑好,那本君就算是让出权利也是无妨的,再说了……”

北信君说到了这里,话锋一转,道:“诚然,墨家有很多讨厌的地方,比如说莫名其妙的仁义德道,本君从不在意于此,因为本君知道,这种东西,有好,也有坏,便如父母,他们教孩子成了好人,但也意味着孩子可能会因此遭到外人的欺负,成为一个软弱的人,就算这个软弱的人什么事也没有做,但本君坚持认为,穷、弱、愚是三大原罪,这三样,有任何一点都是罪过,因此而死是很正常的。富者欺负穷人,天经地义,强者打杀弱者,也是正常,智者欺骗愚者,那也是情理之中。所以本君的治国理念就是让本君的国民人人富足,虽然贫与富间终有分级,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也让他们不至于再为衣食而愁。让百姓自强,他们自强则国必强,若然有一天本君治国有失,让他们造反那也是应该的!至于无知么,本君要在各城开村学,在各县开县学,在各镇开镇学,在各村开村学,要让学风遍地,我东骑每一个人出去,人人都至少会我东骑文字,会一定的道理知识!”

“以墨家为官,有三大恶弊。其一,墨家的组织极严,有朝一日真的百官篡权,那是也可能的事情。其二,墨家的教条僵硬,有的时候会过于死板而不知变通,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其三,以一个学派独霸于一国朝堂,在本君看来,凡事不可独,独者通于毒,往往会仅仅只因学派原因就形成个人团体,这都是于国于民不利的!未知女学令以为如何?”

桑纹锦芳眉轻皱眉道:“君上有此认知,还敢任事于我墨家?”

一直以来,墨家就是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很难立足于各国的庙堂,国君往往不在这些墨官的眼里,他们只信钜子,只奉墨家,哪一国的君主愿意让自己的臣下是他国的之臣?特别是,在正常的国家里,官员的生活怎么也要富贵才是,在此,墨家就更显得格格不入,如此的特立独行,自然不好了,所谓言高于人,众必礼之,而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是因为说大话,别人觉得你有学问,但同时又影响不到自己的身上,没有利害关系,所以就礼遇你,而当一切行成了事实,那就会有利害关系,于是必然要非论害你。

第三百九十四章:突如其来的尴尬

比如那个许三多,当别人在玩的时候,他跑去修路,这种行为,在当时影响了边上的人,最后肯定了他的成绩,把他给提拔上来。可是话要说回来,如果当时许三多身边的不是那几个行事作风淳朴还没有彻底腐化的人,而是一大群人,一大群已经腐化的人呢?那结果可以想知了,在清朝末期,还有不贪污的官员吗?都是贪官,你不贪污都不行。

香港曾经有一段黑岁月,那时个时期,当警察的每一个都要收黑钱,不收就活不下去,也有不收的,但那些人凤毛麟角,他们无伤大局!正常几个人敢做真正的清官?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廉政公署的成立,也不得不在众警察大罢工中选择了妥协,他们采取只追究首恶和高级位的警察,这才让那些低级的警察停止闹事。因为当时的警察人人收黑钱,不进行特赦是不行的。法不责众,这也是一个必然。

故而,在历史上,墨家只和秦国有过一段光辉灿烂的合作,但最后,由于墨家人不通于权术,最后墨学成了君王的服务工具,理由很简单,墨学的当家们太过于没有政治头脑了,他们对秦国的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建成了咸阳宫,他们建成了各种水利工程,他们在吕不韦的指挥下以物勒工名法,完成了生产流水作业的工业改革。这是多么离谱的事情,在此后西方直到近代才开始的工业文明在秦国的时候已经开始了。

可当秦始皇把自己独立出来,成了众生于万法之下,独他一人超然于法外,最后,当墨家得罪了始皇帝,就给始皇灭了,因为当时的墨家融入了秦国,在秦的墨家比墨家总局的力量要大,他们弃墨入秦,使得秦墨不存,秦墨不存后,秦也毁灭在秦汉的那段大波乱里。随着儒家独尊,世上就再也没有墨家的地位了,其后出现的自号师于墨的基本就是骗子。

正是由此,北信君有信心,虽然是从墨家把人给凑出来给他解决自己的官吏问题,却并不怕墨家真的篡权!因为东骑施行的是三权分立,北信君把治政权给墨家,就是要利用墨家的学识让东骑成为一个工强的大国,他再以别的士子强商,把工商搞活,同时带动农业。

东骑的农业不是小农单户,而是农庄制度,各家组成了农庄,这样一来,就可以合理的利用资源和农具,不必造成浪费,当然,他们也同样是私产制,不是所有的田都是全部农庄的,而是一家家庄户都有自己的私产,形成农庄,只是两点,一是方便他们团结起来节省农具的牲畜。二是利用空多的人利进行农副作业,比如养殖业,第三点也是便于管理。这一点东骑有足够的经验,这本就是参考北信君建立东骑的模式。

至于墨家造反,北信君冷笑,看看兵权在谁的手里?骑兵也好,步军也罢,都是由北信君手下心腹打理的,只要军权还在北信君的手里,他怕谁造反?东骑的军队全都要经过军训,而在军训中,已经足够北信君给那些入军的士兵们进行洗脑了。只忠于北信君,只忠于军队,忠于自己的团队,那种部队大环境可以把任何人在短时间里改造成自己人。不要小瞧这一点,东骑的军队训练系统极其强大,这东西建立的时间短,但作用的巨大是离谱的。士兵们天天在疲劳和美食中度日,他们每天除了军事训练,就是政治工作,上级的士官们会一遍遍和他们说东骑的建立,北信君的伟大。如此一来,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东骑的步军正在以一种令人生畏的速度增长。哪怕是全部的骑兵叛乱,北信君也有足够的信心摆平一切敌人。

桑纹锦芳眉轻皱眉道:“君上有此认知,还敢任事于我墨家?”

北信君笑道:“因为墨家也有足够的好处!” 桑纹锦忍着激动道:“愿闻高论!”

北信君道:“因为你们墨家的思想比一般的学派要奔放,你们讲爱民,本君也是爱民,你们讲节葬,此点在其它国家很难进行,但在我东骑却是很好,我们也是崇尚登遐,你们讲从简,本君也从简,你们不喜欢奢靡,本君也是如此,以女学令你来观之,你的薪俸想来不至于居此草堂吧,只女学令这样的,就可以让本君明白,墨家学子为官的好处了。”

桑纹锦犹豫一下道:“君上举国政与我墨家,若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

北信君明白,道:“好教女学令知道,本君之国,信奉法、墨、兵为治国显学。这执政么,本君交给墨家,而治法么,却不需要墨家来行,而是交给法学士子,女学令放心,本君这次从齐国请来的是慎到门下的高足,不是一个,而是一大群,他们可以单独的把法令进行整理推行。如此,法家治法,墨家治政,让我们一起光大大东骑吧!”

桑纹锦可不会如此迷离于这大话之中,冷眼道:“君上的好意,我心领之,但苛政猛于虎,法家之学……只怕会和我墨家的政侠之论相驳!我墨家还有政侠之名,君上不会不知道吧!”北信君坦言道:“话是这样说没有错啦,但墨家有尚同,是不是?”

桑纹锦道:“正是,墨家崇尚公允,尚同是必然。”北信君道:“本君也是如此,本君以为,东骑虽是本君建立,但不能为本君独有,本君有与国民共治之心……”

这话一出口,桑纹锦就变色了,急急道:“君上此言当真?”她现在算是明白了,北信君这是真的要分权出来,一个国君竟然主动的要把自己的权利分离出去,这怎么可能?但现在就是发生在了自己的眼前。桑纹锦不想放过这种机会,对于一个学派来说,还有什么比一扬自己的学派更重要呢?别看墨家在众国之中都有一定的名声,还很牛B,但问题在于,各国对墨家的重用都是建立在墨家自身的武力上,老墨子年青的时候,墨家等同于一只雇佣军。电影明显的表明了这一点。一度的,各小国或是国中之国的君主们,就是利用墨家的这种武力。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接受墨家的学派,更不要提让墨家来治理国家了。一来各国自有政体,与墨家弟子格格不入,二来墨家的这种治政也同样不适合军政合一的当时战国。

可现在北信君把一国的权利划分出来,治法的治法,治政的治政,治军的治军。就是如此了。也就是说,现在北信君给墨家的是一条真正的道路。

北信君道:“这是一个必然结果,本君计划建立一个庞大的议会制度,分上议,中议,下议三院,入院者可得院士的尊号,享受功民位级。上议院由本君的代表和法墨兵三家学派组成,中议院由国中贵族组成,下议会由各城各区的市民百工中优秀者担任,三年一次大会,年尾一次小会,至于平常,就由上议来决定。如果国家出现了问题,影响到贵族,可以在议会提出议案,如果对国家有影响,可以由贵族和上议提,也同样可以由下议提起。这样,有问题出来,不怕,我们讨论,最后拿出一个各方都可以承认的方案,当然,人多了事情也就不好办了,可以采取投票的方式,因为有的时候人总是会做出自以为正确但却错误的决定,以票数论,有七成的同意,就算通过?这个议会制度是本君的意思,本君决定,把此事交由你们墨家来主持,你们墨家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仲裁团么?这样也可以省事,还有,听说你们墨家有自己的政侠制,这也好啊,本君在法治成立一个监察给事厅,既然叫监察,就由法家与你们墨家一同管理,主要就是监察地方百官,不许有贪污的很好听,桑纹锦也陷入了深深的觉思。她很清楚的知道,北信君主要是因为他管不过来自己的国家,所以才会不择手段的要墨家的支持。管理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型管理人才来管理,不然就会生出乱来。只是一个部族,那太好管理了,但东骑这就是建国,就是要发展,就是要向东方大国看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牵连到市农百工,如此繁多,不是几个刚刚学会了认字的人就行的,还要有知识型的人才来管理,而在这个时代,有学识的人不是在齐就是在魏,并且大多是儒学,这帮子人,北信君看不上,他们也看不上北信君,等东骑真正的把自己的人才建立起来,那时,秦国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打败魏国,转过脸来收拾自己。这才是北信君不得不求助于墨家的原因。要不然,明明发大财,从齐国扬长而回,虽然有一度的给庞涓这个老小子逼得吃尿,那不是还没有吃么。

正是因为北信君有着历史伟大……臭屁了,只是北信君通过自己两千年的历史阅历看到了东骑巴蛇吞象下隐藏的恶果,消化问题,所以不得不小心,并要求教于墨。消化不良可是最大的恶果,君不见煌煌大商,就是因为过于急的吞食周边的国家,结果惹了众怒,最后在东夷这方面又没有消化好,结果给周替取了么。君不见赫赫大秦,也是过于急切的把六国吞了,但偏偏当时秦国的经济力量不足,后勤也是不足,就连治理各国的官吏也是不足,只能差用旧官,结果也是一样惹出麻烦了吗!

由此可见北信君的急切了。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草原人傻B,他们穷,没有知识,才给北信君一时的收服了,长久下去,造反只怕是一个必然,或者说就算他们不敢反,但北信君一完蛋,或是长期的离国,那就会生出乱来,北信君就要大征来弥补国家的不足,哪能让国家生出乱来,他必须要足够的文治官吏来替自己把国家管好,不然只凭一个王良,可怜自己真的要她未老白头,变白发魔女么?看到王良为了自己而白的头发,北信君只感到一阵阵的心痛。不知不觉间,他和王良两人的情感已经到了心有戚戚焉的地步,这让他怎么舍得?

看似北信君求教于墨是一种偶然,但实质上这却是一种必然!

北信君如果是一个看不到危局的人,那也就算了,但他看到了,所以在此,王良还没有急切,可北信君却是不能容忍,他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取得墨家的支持。

桑纹锦不说话,北信君可受不了了,他一下子竟然拜倒,道:“本君求学令了!”

桑纹锦万万想不到北信君突然来了这么一下子,一个大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