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肥田仁医傻包子-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半夏刷刷刷的以毛笔作刀,胡乱砍了两刀,然后“咚”地插进砚台里,想学电视上那些酷酷的风流才子来一招笔扫千军、铁画银钩之势,再伴随一个潇洒地旋转,然后在众人的惊叹声写出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

那个动作简直就是帅呆了有木有?

可是,可是……

“我的腰——”只听嘎吱一声响,李半夏的腰华丽丽地扭到了,几滴墨汁滴下,留下几个大大的黑点。

三个孩子齐齐黑线,刘灵芝眨了眨眼,被李半夏的动作给弄得是一愣一愣的。

这耍帅不成,反蚀一把米。

李半夏捏着自己的腰,大力揉了揉,这不但腰闪了,还给三个小鬼笑话。甜甜和欢子还好,笑就大大方方地笑了出来,而刘当归眼里闪烁的笑意,让李半夏恨不得拿小锤子将这闷小子给拍死。

甜甜看李半夏不像是闹假的,也不敢再笑,忙跑过来扶着李半夏。刘当归也走近几步,面露关心,李半夏很是感动,看在这家伙还有点良心的份上,她不用小锤子拍死他好了。

李半夏本身就是大夫,这么随便闪了一下也不是忒严重,让甜甜扶她进了屋,拿来药箱,取出药膏,在腰上面反复抹了抹。然后又熟练地给自己的腰部做了按摩,不一会,又活蹦乱跳了。

“这是怎么弄的,听欢子说你又把腰给闪了?”刘东山听到这件事,忙进屋来看她。

“没什么大事,就是小小的扭了一下,这不,没事了。”李半夏为了让他相信,特意转了两下,还没等她一圈转满,刘东山就把她给逮住了。

“你人也不小了,怎么老是出这种糗事,也没个规矩的,不是这儿碰着就是那儿磕着。好好的写个对联还能把腰给闪了,你可是比小欢子还让人不省心。”

李半夏吐吐舌,这太没面子了,当着孩子的面就被孩子的爹这样训,以后她在孩子们面前还有什么威严存在哪?

刘灵芝疑惑地挠挠头,这关他啥事,爹爹为毛扯上他?

“以后做事规矩着点儿,别上窜下跳,像个跳骚一样。你是孩子们的娘,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做事稳重一点,别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刘东山见李半夏也不说话,提高一点音量:“听见了没有?”

“听见了听见了……”李半夏乖乖作答,一看刘东山这训人的样子,咕哝了一句:“凶什么凶麽,人家又不是故意的……”

“你讲什么?”

“没什么,说你说得有理呢,我都听见了。”李半夏撇撇嘴,口不对心的道。

刘东山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心道,这半夏今儿个可真不错,态度这般好,他说啥她都听着。要都有这样一个态度,也用不着他为她担心了。

“怎么样,你腰还疼不疼?”

“我疼——”李半夏立马叫道,她以为她这样说,刘东山会放她一马。一个大男人,怎么这么喜欢说人,说起来还喋喋不休,嗷~

“晓得疼就乖乖听话,以后规矩老实一点,别没规没矩的,几个孩子都看着,你这个做娘的……”

“不疼了!真的,一点都不疼了,骗你我就是小王八——”李半夏在他一番大道理出口之前,很果断地变了说法。

妈呀!这一个大老爷们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啰嗦啊~~

356 春满人间,儿孙满满福满楼

356春满人间,儿孙满满福满楼

——***——

多谢_jj妹纸的粉红票妹纸的钱袋子,谢谢你们了!

——***——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李半夏工整地在红纸上写下她一早便想好的对联,这一次,她没有耍宝,也没有表现得很二,而是规矩得不得了。

只是因为,刘东山就在一旁盯着。想到自己沦落到这一地步,李半夏真的有够羞愧的。

不过说真的,她在古代这么长时间,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别人常谈自己却从不放在心上的道理。

人生,应当即时行乐,应当开阔自己的心胸,快意生活。

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该撒娇的时候撒娇,该卖萌的时候卖萌,该二的时候就二,也没啥不好。至少,她这段日子过得,可是比她之前的二十年都还要快乐、还要轻松。

是不是和这些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心性也变得年轻,连她这个以前喜欢拘着的人也童心未泯起来?

“都过来,看看我写得怎么样?”李半夏放下毛笔,欣赏着自己写的字。

“像狗爬~~”刘当归很不给面子,随意瞥一眼她写的字,又看向旁边。

“去!”哪有那么夸张?她刚来那会儿写毛笔字的确有点像狗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加上她天天又要给人开药方,熟能生巧,现在字已经好看很多了。在这个普遍文盲的农村。字写成她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

“已经好很多了——”甜甜看过后说道。

“嗯~~还是甜甜懂事,眼睛也比你弟好使多了~~”李半夏正自得意,谁知甜甜好死不死地又加了一句:“以前是像狗爬,现在是像蚂蚁爬,所以我说好多了~~”

“你们两个……且!你们行,有本事你们也来写写看啊,还不定能写我这么好呢。”她倒要看看。这两个大言不惭的孩子到底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

“我先来——”甜甜站出来了,早在李半夏写对联的时候,她就跃跃欲试,要出来写一幅了。

“好啊。”李半夏把自己站的位置让给甜甜,和另外两个小鬼盯着桌子,看她将毛笔轻轻蘸在墨水里,看看李半夏,又透过大门看看屋里面包饺子的刘东山,凝思片刻。在红纸上写下一行字来。

“爹……大舌头……”

“甜甜你——”李半夏一看这小丫头蹦出大舌头三个字,心里着实着紧了一下。这三个小东西,平时叫她大舌头也就罢了,没必要还把它写出来贴到墙上吧?他们以为大舌头这个称呼很好听啊?

李半夏可不敢想象,到时候村里人到她家来做客,指着墙上的大舌头问是啥意思的时候。他们指着她说她就是大舌头的情景。这个称呼被几个小鬼叫叫也就算了,她可不想捅到整个村子去啊~~

甜甜微微侧头看了一眼她,没有停继续写下去。

爹…大…舌…头…和…和…美…美。

爷…爷…奶…奶…岁…岁…平…安。

“哥,姐写得什么呀,你念给我听听~~”刘灵芝拽着刘当归的衣衫,指着那两张墨迹未干的红纸问。

刘当归看着那两张红纸发愣,古怪地看着他姐,又看看同样在发愣的李半夏,恍若明白了什么。那张别扭的脸上,看向刘灵芝时已显得放松了许多。就像一直困扰在心里的某个问题,终于释怀了。

“哥——”刘灵芝看他哥迟迟不念给他听,晃晃他哥的胳膊催促道。

“……”刘当归张了张嘴。不知道该以何种语气,又以何种心情念出这两句话。

甜甜也在看着他,似乎也在等着他念出来。

“爹……大舌头……和和美美。爷爷奶奶岁岁平安。就是这个,这几个字都不认得,叫你跟我认字你不答应,结果连这几个字都认不出来,还好意思问?”

似乎在掩饰神情中的不自然,刘当归吞吞吐吐地念完对联后,便转过头去教育刘灵芝。

但他毕竟还是念出来了,念出这两句话看似容易,实则需要作出莫大的决心。刘当归知道,在念出这两句话的时候,许多事情就发生变化了。或者说,在无形中,有些事情早已发生了变化,只是他之前不肯承认罢了。

李半夏一直都没吱声,望着那三个各异的孩子,有股热流在心间默默地流淌。那股热流越积越热,成汩汩流窜之势,盈满了她整个胸腔,浑身上下每一个器官和角落。

刘东山一直注意着这边,听到从刘当归嘴里吐出的那两串字眼,手中的动作不知不觉间停止了。望着外面那几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刘东山只觉得一世无求,此生再无任何遗憾。

幸福的笑容挂在嘴角,比春日的阳光,冬天的温泉还要温暖,还要沁人心脾——

娘仨陆陆续续将几幅对联挂在门边上,甜甜从里屋搬出一个大板凳,李半夏负责贴对联,下面的就帮忙给她端浆糊地端浆糊,递对联的递对联。

一幅对联完毕,就放到一旁晾晒,此时日头正紧,微风拂来,一幅对联刚写没多久,墨迹马上便干了。晒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着别把对联弄花,高温暴晒纸质容易变脆,墨迹也变淡了,但也顾不上那许多了。反正贴到墙上,还是一样的晒。

李半夏除了先前的一幅,自己也即兴写了一幅。

一年四季春常在,

家中三宝笑口开。

不讲究对仗,也不讲究平仄,写的不是对联,而是对新一年新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刘当归也来了一幅,这小子思忖良久,才终于写下自己要写的话。

春雨绵绵情意长,

阖家欢乐绣团圆。

对联写完后,还特意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横批:春满人间。

刘东山把最后一个饺子包完,也出来凑个热闹。

随手就来了一个: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这对联太常见了,大家都不乐意,吆喝着让他再来一个,要自己即兴写的。刘东山答应下来,想了想,提笔写道:

天增岁月家添丁,

儿孙满满福满楼。

这话也亏他敢写?刘东山写完后,懂这对联意思的刘当归和甜甜都扭头看向李半夏,眼里流露出兴味夹带着八卦的神采。

而刘灵芝,则是因为哥哥和姐姐都看着这边,也扭着小脑袋看了过来。

李半夏脸有些红,低低咳嗽了两声,把刘东山写好的对联拿去晒,不给他们笑话她的机会。

捧着对联去晒那会儿,李半夏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嘴角越翘越高,心也砰砰跳得厉害。

刘东山和刘西山兄弟都是会识字的,马氏少时读过不少的书,知晓许多的道理。几个孩子在她的教化下,也都能看书识字。而刘家的兄弟,先前之所以得村里姑娘家的喜欢,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刘西山上完坟山回来,看到大家正在贴对联,非要嚷着自己也得写一个。

这正好,家里人几乎都凑齐了,也不能少了那一头的。

刘西山平时耍宝惯了,他写的对联又会写出什么有趣的东西来?对这一点,李半夏还真的相当期待。

刘西山一一扫过这几个人先前写的对联,最让他欢喜的还是刘东山那一幅。

天增岁月家添丁,

儿孙满满福满楼。

对于一个马上就要做爹的人,这幅对联再应景不过。

平时很是谦让的刘东山,这次说什么都不肯相让,让刘西山自己写一个,别抢他的对联。

刘西山也不是傻子,没过一会儿,就晓得他大哥是想跟大嫂添丁了。也好,这也是他想看到的,再写一个就再写一个。

刘西山想来想去,最终写下了这样一联:

瘦葫芦偏能多子,

红石榴还再生春。

瘦葫芦谐音寿福禄,多子,再生春,赶情这西山第一胎还没落地,就想着让山香生第二胎呢?好对,好对。也只有他,在此时能写出这样的对联来。

这兄弟俩,还真是一对活宝。刘东山为人较为平和稳重,所以虽然很期盼添丁写出的对联很持重。西山为人诙谐开朗许多,写出的对联也符合他的性情,生动有趣。

他的横批,比起刘当归的来,更要与众不同,让人咂舌。横批:母子平安。

本来刘西山提笔欲写“儿孙满堂”、“三星报喜”一类,但想到山香此时身怀六甲,即将临盆,他最牵挂的莫过于他们母子平安。所以也不管对联应不应和,大笔刷刷刷地就写下母子平安四字,道清了他最忠心的期盼——

粘稠的浆糊被刷在墙上,一层又一层。小手轻轻抚过对联上每一个鲜活的字眼,将来年的祝愿定在墙上。

这不只是写一幅对联,而是一次心与心交流的过程。它带来的不只有欢乐和期盼,在它的背后,是一家人逐渐靠近彼此温暖的心。

不管过去多少年,李半夏的记忆里,总是清晰地记得这几幅对联。那个美丽的午后,那些美丽的祝愿——

…………

357 家和美满,岁岁平安

357家和美满,岁岁平安

古代的村里,过年流传着许多的习俗。

譬如说,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都不能晒裤子。晒裤子,鹰叼鸡。意思就是说,如果在这一天,谁家要是晒裤子,老鹰就会叼走他家的鸡。

正月初一,不能拿针线,拿针线,害眼睛;不能拿剪刀,老鼠会咂衣。

在这一天里,听说如果哪家要到井里去挑水吃,还得带好香纸,在井边焚烧,这样是祭拜水龙王。

正月初三之前,家长不能打骂孩子。立春这一天,不能往地上倒水,否则找人做工会下雨等等。

李半夏乍一听到这些习俗,惊得眼珠都快掉下来。

古代的过年可不比现代,约定俗成的规矩多了去了,只有李半夏想不到的,就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马氏对于李半夏的吃惊很无法理解,这东山她媳妇儿,怎么她说啥都一惊一乍的,活像这些事她都不知道似的。村里年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事有啥可奇怪的。但想起之前李半夏曾摔过脑袋,也就不意外这个事了。

刚吃完午饭,就立即着手准备晚饭。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若问哪一天饭菜最丰盛,那就当属除夕夜了。欢子已经有两餐没有吃饭了,只喝了一点汤,就是为了把小肚子给空出来,等到晚上的时候大吃一顿。

当归和甜甜虽然没有说,饭量明显减少。就连李半夏。也偷偷地把自己的肚子空出一个大角嘞!

刘东山包的饺子,一致意见之下,中午没有下,晚上下一点。剩下的把它留着等过两天再吃。为啥?今日好吃的太多了,吃饺子也吃不下多少,还是把它留着,慢慢的吃,仔细的吃。

为了迎新年马氏还特意做了芝麻圆子,留着大年晚上吃。欢子最好圆子,别看他个儿小小的,一次能吃好多个呢。

本来还要做蒸肉,鉴于这一晚吃的东西太多了,便把米粉给留了下来。等过些日子人到家拜年再蒸着吃。

刘家的日子渐入佳境。过年也买上了大鱼。不是那种小毛鱼,而是盘子大小的大鱼,一次提回来五条。

村前有一方鱼塘。鱼塘里养了不少的鱼,是张大伯家的。村里哪家要买鱼的,就只需到他家去,倒也算方便。

马氏吃完饭就点好小灶,将五条鱼一起榨了出来,放在外面墙上暴晒。其实,鱼要是想好吃,就得早买几天,让鱼多腌会儿,多晒点太阳。这样榨出来的鱼才好吃。像这种刚买的大鱼,榨出来不会很好吃,煎的时候还容易碎。

不过也没办法了,冬天的鱼本来就比较紧张,能买到鱼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能挑时候?

等到正月人来的时候也差不多了,鱼晒了那么多天,味道也就正过来了。也就是今晚,味道会稍微走点样。不过孩子们可都不这么想,能够吃上大鱼就已经是一件很美的事了,哪里管它会不会碎,味道有没有走样?

就是其他的小孩子,经过刘家屋前的时候,看到刘家墙上挂着那么多条鱼,可都是眼馋得紧。

可以说为了这个过年,刘家可真是下足血本了。这一年大起大落,憋了一年了,今年得好好热闹热闹,相信来年刘家日子过得会更好。

李半夏刚得了空,正要坐下来喝杯茶歇会儿,刘灵芝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了。

“大舌头,哥哥要我告诉你,晚上别忘了包给我们红包——”

“红包?”这个可以有,哪个孩子过年没有红包啊。李半夏很好商量地点点头,这个就算他不说,她也会包的。不过……

“欢子啊,你说这话是谁说的?”

“哥。”刘灵芝脸不红眼不眨。

刘当归会说这话?李半夏不信。又看面前这个年龄虽小却一肚子“坏水”的小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