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肥田仁医傻包子-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哥。”刘灵芝脸不红眼不眨。

刘当归会说这话?李半夏不信。又看面前这个年龄虽小却一肚子“坏水”的小东西,李半夏轻轻拧住刘灵芝的耳朵。

“好啊,小鬼,自己想要红包就说麽,居然说是你哥说的~~”

“啊——”刘灵芝苦着一张小脸,大舌头怎么知道是他想要红包来着?

这个小家伙,那咋说的,他屁股一厥,他就知道他是拉的……,咳咳。这种事她会看不出来?

不过,这等事情不只刘灵芝干,很多孩子都干过。如果观察得仔细,就会发现,这是孩子惯常使用的小伎俩。虽然有点不够意思,有时候倒是真的很有趣。

“呀呀呀!大舌头,你别拧了,过年父母不能打骂孩子~~”小家伙义正言辞的叫道。

“我没打你啊,我这是给你挠痒痒~~”扳过小家伙圆饽饽的脑袋,李半夏使劲搓了搓,才放小东西走。

看刘灵芝去的方向,是竹林,刘东山正在那里。

“爹,哥要我告诉你,晚上别忘了包给我们红包——”

*******

爆竹声声辞旧岁,

喜气洋洋庆新年。

当第一缕暮色笼上大杨村,家家户户能点的灯都点上了,外面爆竹声声,里面热闹非凡。

西山拿着几支红蜡烛,带着几个纸盒子,到山上去给祖宗们送灯。送灯这个习俗,千百年来都流传了下来,直到现在的许多农村,每年除夕都会为逝去的先人送上灯。关于为何送灯,留有许多的说法。

古人认为,放爆竹、点灯等可以消灾避祸,为先人送灯,免了他们被外物侵扰。而有些人则认为,为先人送灯,可以为他们照亮回家的路,和他们一起喜迎新年。

送灯还有许多的讲究,譬如说这个点灯的火,则需是自家带去的。问别人借火或者几人同去,从别人蜡烛上点火都是不恰当的,祖辈们会认为他这些后辈日子过得不顺。

蜡烛最好是红色的,不宜为白色。白色有光杆寓意,点了白蜡烛有可能下辈子会做个光杆司令,娶不到媳妇儿。这些事虽然听起来有些悬乎,但既是千百年留下来的习俗,大家也不会去质疑什么,照做也便是了。

一盘盘的菜被端上桌,饭香味飘出,令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

桌上的菜色很丰盛,除了必不可少的鱼和肉,圆子饺子,还有一些鸭舌,猪腰子,蹄髈,豆腐丁,鸡爪子。对了,鸡爪子在这天可不能叫鸡爪子,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拿钱手。

李半夏刚说一句鸡爪子,马氏立即就给她纠正了,李半夏见这名字新奇得很,而且又很有趣,以后果断地喊鸡爪都叫拿钱手了。

事实上,现代许多地方还是有拿钱手一说,李半夏只是一直没留意罢了。

圆子和饺子里面塞了不少的铜钱,本来塞一枚即可,只是孩子太多,一枚铜钱还不吵得不可开交?还是多放几枚有趣。

于是,吃饺子和汤圆就变成了吃铜钱,刘灵芝自上桌后,左手抓住一个拿钱手,右手提着一个蹄髈,嘴里还在拼命嚼着饺子。

他已经吃到两枚铜钱了,饺子和圆子才吃了三分之一,还有许多的铜钱在等着他。

甜甜吃肉方面比她弟要好些,相对而言,她更喜欢铜钱,所以重点对着饺子和圆子进攻了。

刘当归虽然早上没说,筷子也是频频伸到饺子盆和圆子碗里,现在他和他姐已经斩获了一枚铜钱。

据李半夏悄悄透露,她一共往里面塞了十枚铜钱,知道内幕的人,无不嗷了一声,更加敞着肚子撑。

食物来之不易,不能浪费,那个时候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浪费粮食,会天打雷劈。马氏有言在先,夹在碗里的东西都必须吃掉,否则下一次就没这些东西吃了。孩子们都很听话,饺子皮都不敢浪费。其实就算是饺子皮,对他们这些平时生活水平不高还遭遇过没米下锅的孩子来说,都算是好东西了。

饭桌上有酒有茶,刘申姜和刘东山刘西山父子仨喝些小酒,女人和孩子们则以茶代酒,依次给长辈的进酒,说吉祥话。

一顿猛吃之后,刘东山让三个孩子站起来,陪爷爷奶奶喝一杯。

“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家和美满,岁岁平安——”刘灵芝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举着小酒杯向刘申姜和马氏敬“酒”。

“乖——”马氏揉揉刘灵芝的小脑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红包,递到刘灵芝手上。刘灵芝欢喜地接过,又看向他爷爷。

奶奶都包了红包,爷爷呢?爷爷奶奶是夫妻,把一个人包也就可以了,但小家伙可不同意。不但爷爷奶奶要包两份,一会儿爹跟大舌头也得包两份。加上小叔小婶的,他就能收到好多个红包了?

派好了这些大人的,刘灵芝又把心思动到了他哥和他姐身上。家里他最小,爷爷奶奶叔叔爹跟大舌头都包了,那姐姐和哥哥是不是也应该包给他一个红包?如果是那样,那他可就发财了——

刘申姜被小孙子盯了半天,也乐呵呵地从怀里掏出红包,递给了小孙子。

早就知道小欢子不肯罢休,他早就准备着呢。欢子有了,那当归和甜甜也该一样,都有红包。

刘申姜乐呵呵地望着这一大家子,红包是小事,但愿真像那孩子说的,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和美满,岁岁平安——

358 团团圆圆,拜年守岁

358团团圆圆,拜年守岁

刘灵芝这下子算满意了,举着小酒杯乐颠颠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坐回原位,就急不可耐地要拆开红包,看奶奶包给了他多少。还没拆,就被刘东山止住了。爹爹大人在此,小鬼还不敢造次。

只是这一顿饭下来,小家伙不时把小手伸进去,捏捏那小红包,到后来,红包都给他捏皱了。

刘灵芝之后是刘当归,“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乖——”与刘灵芝一样,也得了两个红包。不同的是,刘当归得了红包后,没有想着拆开看,而是规规矩矩地又坐回了原位,继续吃他的菜。

最后是甜甜,甜甜比欢子大,比当归话多,这说的吉祥话自然要多一些。

“祝爷爷奶奶万寿无疆,身体健康,儿孙满堂,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乖乖乖~~”马氏和刘申姜一连串的点头,他们的乖孙儿可真懂事。

发了红包,甜甜也喜滋滋地坐下了。

接下来就轮到稍微年长的一批,李半夏和刘东山,夏山香和刘西山,这两对也依次向马氏和刘申姜敬酒。

令李半夏惊喜的是,不但孩子们有红包,就连他们也有嘞!

不等他们几人坐下,刘灵芝又飞快地举着小酒杯站起来了,跑到他爹跟李半夏面前,小嘴甜得腻死人。也只有红包才有那么大的魅力,让这个小鬼这么积极。

因为小鬼事先打过招呼。李半夏和刘东山早已准备好红包了,不用小家伙开口索要,就直接递给他了。

等到了他叔叔那边,可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刘西山包了红包。夏山香没有准备。刘灵芝刚想开口要,就被刘东山笑着给挡回去了。西山和山香夫妻本是一体,红包准备一个也就够了。这个小鬼,一再索要,也太不像话了。

刘灵芝撇撇嘴,反正今晚已经有五个红包到手了,少一个就少一个吧。再说,还有哥跟姐呢,小家伙又把心思动到了他哥跟他姐身上。

哥跟姐刚刚才得到了那么多的红包,包一个给他们的小弟。这不过分吧?

“哥——姐——今天是过年。我是你们的弟弟。你们是不是也该包一个红包给我呢?”

李半夏笑了,刘东山也笑了,大家伙儿都笑了。这个小家伙啊小家伙。还真是贪心,五个红包都不够,还把心思动到他哥跟他姐身上。

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小家伙仗着自己最小,红包就得要最多,现在甜甜和当归的跟他一样多,他又怎么愿意呢?如果甜甜跟当归都同意包一个红包给他,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的红包就是最多的——

甜甜和当归都很爽快,毕竟是自己的小弟弟。包个红包给他也没什么。更何况,只要能让弟弟高兴,一个红包又算不了什么。

吃完饭后,甜甜和当归果然一人拿着一个红包,递给了刘灵芝。刘灵芝快乐得就像一只小百灵鸟,叽叽喳喳闹个不停。

李半夏和刘东山这一对,还有刘西山和夏山香这一对,除了三个孩子,还给两位老人包了大红包。祝愿两个老人万事如意,寿比南山。

烟花刺刺地在黑夜中点燃,三个孩子一人拿着两根烟花,快乐地蹦着旋转着,欢乐声响遍在山清碧水间。

除夕夜最热闹的,还是小孩子提着灯笼挨家挨户的跑了。给长辈的磕头拜年,揣着大兜小兜的喜果瓜子花生,那真是最美的一件事了。

正月里,为了能多接到一些喜果,许多孩子不惜翻过几道岗,跑到大老远的地方去串门。对于这件事,孩子们是最积极的。

放完烟花,小兔灯笼从房里拿出来,将里面的蜡烛给点上,然后三个孩子就提着灯笼满村子的跑了。

来到的第一家便是隔壁的邻居家,邻居家有个快八旬的老太,三个孩子们称呼她为“小太”。小太是这几家共同的最年长的长辈,就是马氏和刘申姜,也都算是她的晚辈。

刘灵芝蹦蹦跳跳地跟着哥哥姐姐来到了小太家,看到小太,正正经经地对老人家磕了响头,拜年。

小太给了孩子们红包,婶婶们端出果盘,给三个孩子发了糖果,瓦了瓜子花生。甜甜和刘当归陪婶婶和小太说了会儿话,刘灵芝见该有的东西都有了,就要拉着哥哥和姐姐到下一家去。

李半夏和刘东山几个,在他们后面也过了来,本来是一起的,孩子们太心急,等不及与他们一起。而且爹爹在的时候,他们哪能玩得这般自由自在。刚跑几步,爹爹就会让他们跑慢点,小心点儿走,天太黑别摔了——

刘东山到了小太家后,先给他们拜了个年,坐在一起寒暄。几人问过刘东山的腿,刘东山说自己没事了,还把裤腿给卷起来,让他们看自己的腿。腿的确恢复得不错,现在已经看不出什么太大的痕迹了。几个人把李半夏夸了一番,都说他娶了一个能干的好媳妇儿。

孩子们上村下村,前村后村,一个晚上恨不得都跑遍了。刘东山和李半夏,还有西山他们,除夕夜只去了几家平时走得近的。依次寒暄完,时候已是不早了。

男人们商量好玩会儿牌,刘东山没玩,说是要回去陪爹娘一块儿守岁。大家伙儿都笑笑,陪爹娘守了那么多年的岁,也不在今年,更何况前些年还一块玩过纸牌来着,他们看是陪媳妇儿守岁才差不多。

过年守岁,这是习俗。守岁,也叫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这一天,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掷骰子,玩纸牌,打马吊,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守岁的名堂还真的不少,村里有些人家条件跟不上的,其他的一切可以从简,熬坐到天明即可。守岁的,最重要的还是为自己的长辈敬一点孝心。

李半夏早知道今儿晚上要熬上一整夜,昨晚可是睡了一个饱饱的觉,不过就她这爱睡的性子,别说守通宵了,半夜她都不晓得扛不扛得住。

不过比起刘灵芝,她还是好上许多的。这个小鬼,玩起来精神头儿倒是好得很,一旦停下来,还没坐上一盏茶的工夫,就劈天盖地地打起瞌睡来。

他刚睡,马氏就给他摇醒了。

这小家伙今晚玩得太厉害,这会儿铁定支持不住了。马氏既考虑着守岁的事儿,又心疼小孙子,许多时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偷偷地打会儿盹。但时间也不能长了,否则就是不够诚心,那么这岁也就白守了。

李半夏是个懂得享受的人,看一家人就这么坐着也不是个法子,去厨房烫了壶茶,一人给泡了一杯热茶,边坐边聊。漫漫长夜,就在这儿傻坐着,恐怕没几个人坐得住,还容易打瞌睡,于是就提议大家各自说几个笑话,来打发打发时间。

说笑话最拿手的就数李半夏和刘西山,但李半夏说的多半都是一些不好笑的笑话,或者是一些冷笑话,两个下去,就没好意思。瘪在凳子上,尽情地怂恿着别人再来一个。

说了笑话,看刘灵芝老是要睡觉,这可不是法子。几人围在中间,齐齐吆喝着让小鬼来给他们跳个舞。这舞不是真的舞蹈,就是扭扭屁股伸伸胳膊什么的,用俗话说就是乱蹦,小孩子都时兴这个。但往往正是这样的舞,才最能惹人发笑,往往给人带来许多的乐趣。

夏山香也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虽说身子重,可是大过年的她可不愿意一个人呆在屋里。由刘西山扶着,坐在了最里面,小心护着,别让人不小心碰着了她。

就在一家人玩得正酣的时候,老刘家突然来了一个人。那人惊慌失措,额头因为大跑而布满大汗。

这个人的到来,彻底打破了除夕夜的平静和快乐——

这个除夕,注定了不会太平。

*******

359 病危

359病危

“赵管家,稀客啊,你怎么过来了?你这是……”

马氏刚想站起来招待他,看到他满头的大汗还有脸上的焦急之色,也不晓得如何是好了。

“亲家夫人,出事了——”

来人是赵府的赵管家,常跟在赵暮山的身后,替他处理大小事情。赵家下聘之后,赵管家也来过几次,和刘家人是很熟的了。

赵管家名叫赵忠,五十岁年纪,与赵暮山年纪相差无几,对赵暮山也是忠心耿耿。

这厢一听他说出事了,都站了起来。

“赵管家,你说出事了,出了什么事了?”

“我家老爷……我家老爷他晕倒了,怎么叫都叫不醒。小李大夫,你快跟我去看看我家老爷……”

赵管家一个是太担心赵暮山,一个也是因为一路大跑着过来,早已上气不接下气,连说句话都困难。

马氏忙给他倒了杯水,让他润润喉,说话这才好些。

“赵管家,你说亲家公晕倒了,这是怎么回事?”这大过年的,亲家公平时又无病无痛的,身子骨也硬朗得很,好好的怎么就会晕倒了呢?

“亲家夫人,这这这……”赵管家似乎是有无数的隐衷,看着马氏的眼里也怪怪的,透着异样。

马氏顿时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莫非这事和银杏有关系?

赵管家心系赵老爷的安危,知道这事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再说这事没有老爷的允许,他也不敢随便乱说。只得对一脸关心的马氏和刘申姜等人道:“亲家夫人,亲家老爷,我们老爷情况很紧急。不能再等了。我们老爷晕倒后,家里乱成一团,是少奶奶说要我赶快到她娘家来请小李大夫前去。小李大夫,还麻烦你尽快跟我走一趟吧——”

“这都闹得什么事,大过年的~~”马氏也是心急如焚,她还不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