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驯夫-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邢氏一想也是。她说:“幸好大房里最后剩下的是大嫂,如果换成你宋秋莲那狐狸精,咱们可捡不着这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刘彦昌冷笑,说:“谁说不是呢!所以我们只承认大嫂是我们刘家的长房媳妇……”说着,刘彦昌把今天在城守府发生的事情,跟邢氏学了一遍。

邢氏兴致勃勃地听着,同时懊恼自己因为偷懒,称病躲在家中没有去梁州——这样的大八卦,百年难得一遇啊,怎么就有去看现场呢?!

刘彦昌让邢氏把文书藏好了,他洗漱、吃喝一番,上炕歇了,叫邢氏自去料理其他事情。

邢氏本该先去看一眼婆婆,但是她按捺不住熊熊八卦之心,她更想去看看今天八卦的女主角徐氏。而且,徐氏送她们二房这么大的大馅饼来,她也有责任去大房表示一下亲善友好。

刘家两兄弟在刘家庄的房子,大多数都被刘彦昌占了。不过因为之前徐氏曾陪婆婆住在庄子里,所以她也有一处小小的院子。虽然不大,却也周正,正房厢房齐全。

邢氏带着婆子丫环们,来到徐氏的院子。她说是来看望徐氏的;可是她满面春风,真不像来慰问苦主的。

徐氏却跟以往一样,不苟言笑,却也不拒人千里。她依礼,请二太太落座,让兰香烧水奉茶。

邢氏看看徐氏房中,摆设依如从前,简陋得跟一般农户一样,没有什么好东西——做了二品节孝夫人竟然还是如此,看来徐氏就是这穷酸脾气了!这样也好,徐氏肯定不会跟她争什么了。

邢氏看完四周,热情地对徐氏说,她这会儿过来,带来了一些家用的东西,还拨了几个老实的婆子丫环过来,听凭大太太使用。说着,她把带来的东西,还有婆子丫环,都让徐氏看过。

徐氏感动地说:“二太太有心了。”

邢氏拉住徐氏的手,真诚地说:“大太太你放心——虽然大老爷不在了,但是只要有我的,就有你的,断不会让你和安哥儿吃了亏。”

徐氏点头,低下头用帕子擦了下眼泪。

邢氏又问:“安哥儿呢?”

徐氏回:“此时去灵棚那边了。”又说,“他倒熬得住,先前在梁州城已熬了七天了。”

原来,刘静安之前虽在灵棚里哭昏了,但是后来经医生诊治,发现并无大碍。回到刘家庄之后,他还要继续守灵。不过既然回到庄子上,是他从小熟悉的环境,他也比之前轻松了许多。

邢氏关心地说:“可不能把安哥熬坏了——回头我叫人煲点儿降火滋润的汤水,给他补一补力气。”

徐氏连忙谢过。

邢氏又唤兰香:“兰香,你们离开这院子有一年多了,东西难免不全,缺什么就让人去我那边找。还有,你们大老爷断七之前,就不要自己起火做饭了,都去我那院里吃。”

兰香不敢贸然答应,偷偷看徐氏脸色。

徐氏对兰香说:“若人都去二太太院里,只怕太叨扰了。还是缺什么就去拿什么——若赶上二太太院里做好吃的,你们就顺便捎些来解馋。”

徐氏的话里,颇有玩笑的意思。把邢氏逗得一笑。

两妯娌的手紧握在一起——从今日起,大房和二房的关系,开始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

邢氏惦记着大房里的八卦,她又问徐氏怎么处置宋秋莲。她试探着问:“不过是个妾,不如打发出去算了?”

徐氏淡淡地说:“她也跟了老爷好几年,又有了静玉,不能轻率打发出去。再说,她是老太太的外甥女,就算打发出去了,还是亲戚。”

邢氏连连点头,觉得徐氏顾虑得有道理。她义愤填膺地说:“当初老太太就不该起这个糊涂心思,把自己的外甥女纳成妾!若是从外面买来的,又听话又好打发!”

徐氏怕邢氏说得太直白,含混说道:“有老太太在呢,全凭老太太处置吧……”

邢氏觉得徐氏这皮球踢得好,她说:“好,等会儿我去给老太太请安,顺便叫人把她送到老太太院里去!”

邢氏主动替徐氏出头解决问题,徐氏巴不得。徐氏先谢过邢氏,又说:“二太太,我以前就没当过家,以后更不好出头露面。以后我们大房的事,全仰仗你和二老爷了。”

邢氏拍着胸脯,一口答应。

稍后,邢氏离开徐氏的院子,便去袁太君那里请安。宋秋莲仍然被绑着。邢氏也懒得理她,看也没看一眼。只吩咐下人们,等她从袁太君那里出来后,便把宋秋莲送到袁太君那里去。

“这里是刘家庄,不是梁州城,我也不吃斋念佛的大太太,可不许她随便耍疯……”邢氏吩咐底下的人们,“若她说错什么,便是满门抄斩的大祸,连你们的脖子上都逃不了那一刀!你们一个个的,可都给我放只眼睛盯好了她!”

“是!”下人们对邢氏的吩咐,无不遵从。

以上刘家庄里发生的各种热闹,都是兰香后来告诉秦氏的。

当日刘彦昌的棺材抬上车之后,秦氏见大局已定,便悄悄地撤了。

她出了城守府,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脱了婆子的衣服,解了包头巾,恢复了本来面目。

她把脱下来的衣服塞到包袱里,刚要走,却见前面闪出一人。她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被人盯上了;定睛一看,却原来是林二郎,他怀里还抱着妞妞。

第39章 生意起步

感谢暗夜沉吟送的pk票,谢谢支持。不过,pk榜是有钱人的地盘,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

“二郎,你吓到我了!”

秦氏嗔了丈夫一句。

她走过来,从林二郎怀里接过妞妞,习惯性地摸摸妞妞的屁股,看她尿没尿裤子。

林妞妞羞得满脸通红。

秦氏一向认为,脸红就是妞妞要尿尿的征兆,于是她拿掉尿布,躲在一个旮旯里,给妞妞把尿。

把完尿,秦氏给林妞妞塞好尿布,搂在怀里,叫着林二郎一起往家走。

秦氏有些好奇地问林二郎:“二郎,你怎么跑这里来找我了?”

林二郎悻悻地说:“每次兰香找你,我都怕有坏事发生……”原来,林二郎惦记自己的老婆,秦氏前脚刚出门,他后脚就抱着妞妞跟出来了。

林二郎告诉秦氏,好多人都去城守府门口看热闹,他就混在人群中。他看到袁老太君在门外撒泼了,还看到秦氏跟着兰香出来。

“你看到我了?!”秦氏有些惊诧。她说,“我换了衣裳,你也认得?”

林二郎说:“你是我老婆,我怎么会不认得?”

秦氏有些担忧,说:“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认出我来?”虽然秦氏明白自己跟兰香和徐夫人是撇不清关系的,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还是想尽量低调点儿,否则她也不用特地找了身肥大的衣裳用来改变体型了。

林二郎问:“怎么了娘子,莫非兰香又让你做什么事了?”

秦氏忙说:“没有没有,你别瞎想。”她又说,“当日李大人派马车来葫芦巷接徐夫人母子,邻居们都知道我们在战乱的时候收留了她们——我们跟徐夫人一家,很难撇清关系了。”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林二郎问。

秦氏苦笑了一下,说:“应该是好事吧?徐夫人现在是二品朝廷命妇,便是城守李大人都敬重着她——我们跟她攀上关系,梁州城里也就没人敢惹我们了。”

“对啊,我们以后有靠山了!”林二郎高兴地说,又说,“以后我再走街串巷卖烧饼,小混混也不敢抢我的烧饼了!”

秦氏听这话“噗嗤”一笑,说:“你还用走街串巷吗,咱不是有铺子了?”

林二郎笑了,说:“瞧我这脑袋,竟然忘了自己也有铺子了!”又一拉秦氏,说,“走,收拾咱家的铺子去!”

林二郎和秦氏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把自家的铺子收拾出来。老高头的木匠手艺不差,帮他们修补了门窗。柜台和货架子也整治好了。此外,北屋的盘上了大炕,东厢房里的灶台也安上了。

房子装修好后,夫妇一起动手,把院子里和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夫妇俩并肩站在北屋前的台阶上,看着自家焕然一新的铺子,心里过日子的兴头足足的。他们开始商量这铺子做什么用场,是自己开个店,还是租出去。

林二郎跟秦氏商量,由秦氏开个裁缝铺,他则在铺子门前卖烧饼,两人各有各的活儿干,还可以互相照应。一家人干脆搬到铺子这边来住,至于原来的房子,因为那是林家的祖宅,当然不能卖,不过倒可以考虑租出去。

秦氏觉得二郎的提议不错。于是他们把一楼面阔三间的大房间,隔成一大一小两间。小的那间砌上打烧饼的锅灶,二郎在里面打烧饼,在门口出摊叫卖。大的那间摆上柜台、货架和案板,给秦氏当裁缝铺用。

房子收拾好后,他们请了邻居们来帮忙,帮他们把家搬到铺子里。

搬家那天,林二郎夫妇放了一挂炮仗,请邻居们吃了一顿饭,既庆贺乔迁之喜,同时又是庆贺他们的店铺开张。

铺子开张后不久,恰好邻居孙有财从南方回来了。他替原来的东家贩了一批上好的布料来。原来那位东家,已经把铺子卖了,没有铺面来发卖这批布料。而且最近市面上的生意不好做,他也找不到肯接手这批布料的店铺。

孙有财帮忙从中说项,让原东家把这批布料放在秦氏的裁缝铺里寄卖。卖出去之后,秦氏可以从中抽取五成的费用。

这样,秦氏不用成本,就有了现成的布料。她裁衣的同时,带卖布料;她的铺子,不仅是裁缝铺,也是绸布店。

秦氏让老高在西屋里打了几个木头架子,用来存放布料,铺子里只摆放样品。

林二郎夫妇搬过来之后,那位老高头也没走。因为他手艺不错,战后需要修理门窗家俱的人家挺多。于是他晚上给林二郎家看铺子,白天就在林家铺子门口招揽生意。

老高头就睡在打烧饼的那间屋子里。因为打了一天的烧饼,灶膛到夜里还是暖的,所以就算是冬天,晚上睡在这里也不冷。

老高头睡在这里,连带着给林家的铺子看家。不过他要求不高,林家给了他地方住,他也不跟林二郎要看铺子的工钱。

秦氏是个善良的女人,每次做了饭,都会分一份给老高头,她们一家吃什么,就给老高吃什么。眼看冬天到了,天冷了,她把林二郎的旧衣服改了改,做成厚厚的棉衣送给老高头穿。

老高头穿上干干净净的新棉衣,人也显得精神利落起来,不再像个叫化子了。他是个实诚人,知道林氏夫妇是好人,他便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回报着林氏夫妇。每天早晨起来,他总是把铺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时还用自己出去做木匠活儿挣来的钱,给家里添几样菜。

久而久之,他简直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了。

过年的时候,老高头把自己这几个月挣来的钱,拿出两百文来让林二郎去置办年货。

林二郎不接,他和秦氏觉得,用人家一个孤老头挣来的钱不好意思。

老高头说:“你们既然没把我当外人,还跟我客气什么呢?”又说,“二郎啊,其实你们家的情况我明白,别看你们有个铺子,却不是有钱的人。”

林二郎和秦氏羞窘,虽然他们有了铺子之后,容易招揽生意;但是生意却还不如过去好。因为战乱之后,人们的生活都很困窘,有闲钱吃烧饼的人少,做新衣裳的人更少。即便是过年这样的大节,生意也不见什么起色。为了维持两人的生意,秦氏已经拿着自己的首饰几次出入当铺了。

第40章 战乱后的新生活

老高头安慰林二郎和秦氏:“你们别着急——这会儿大家都难,等过了这一段,咱们梁州城还会跟过去一样热闹的,你们的生意会也越来越好的。”

林二郎和秦氏点头。虽然梁州城遭受了战乱,但是大周朝的根基没有动,老百姓们还会像过去一样过日子的。他们也是确信这一点儿,所以不管现在多难,他们都努力维持着生意。

老高头又说:“你们听说了吗?天启皇帝禅位了,原来的晋王做了皇帝。”

林二郎说:“听到是听说了。可是谁当皇帝,还不都是一样吗?”

老高头摇头,说:“这回可不一样,听说新皇帝要开海禁呢!”

“要开海禁吗?”林二郎和秦氏惊奇的说。

大周朝因为防范海盗侵扰沿海百姓,已经近百年没开过海禁了。但是人们都在私下传说,鲁王一直暗中跟海外有贸易往来,跟海盗也有勾结。所以鲁王是三位藩王中最富有的,兵力也是最强的,据说比朝廷的军队都厉害。可惜他谋反未成,人被晋王杀了,老巢被辽王扫荡了。听人们,鲁王府上的海外奇珍,都被辽王抢跑了。

“开了海禁,会不会有海盗打进来啊?”林二郎担心地问。

老高说:“朝廷也怕海盗侵扰。自从撤了鲁王的藩地后,朝廷就在鲁地设州置府,增派重兵驻守沿海港口——对了,听说咱们的城守李大人,已经升任齐州和鲁州两省的总督了。”

看来,老高头最近去各家做活儿,了解到了不少信息,简直就是搜狐视频《刨根问底》刨个稀烂啊!

听着老高头的讲述,人们不禁在想,如果开了海禁,会怎么样?是不是有很多海外的客商来中土做生意?做为京城门户的梁州城,会不会更繁华了?听说海外有各种奇珍异宝,海外的人长得跟中土的人也不一样——红头发、蓝眼睛,长胡子——那岂不是跟妖怪一样?

林妞妞也很兴奋。原来这个大周朝,比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风气开放,不是固步自封的老大帝国。想来以后的日子,会很丰富多彩,不会感到乏味无聊的。

转眼,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林妞妞会自己站着了,而且开始学走路了。

她跟所有的小孩子一样,总是迫不及待地想长大——想自己吃东西,想自己到处乱跑。

可是生理条件制约着她,她欲速,却不达。

她总是挣歪着,要去地上走路。可是等她的双脚一落地,大人越是牵着她的手怕她摔倒,她越是想飞奔起来。这才是“还没学会走,就想先学跑了”。

秦氏被她累得腰酸腿疼,抱怨说:“这学走路的孩子真累人!”

老高头忽然想起来,他女儿小的时候,他给女儿做过一种木头小推车,可以让孩子推着学走路。

“学步车,那是学步车!”林妞妞很兴奋,身子一蹿一蹿的,嘴里嚷嚷道,“我要,我要!”

当然了,她还是不会说话,没人能听懂她在说什么。

不过,她的迫切愿望还是被大家理解了。

老高头说做就做,他找了几根木条来,又锯又凿。用榫卯结构把几根木条连接成一个三棱锥的形状。随后在一个侧面上安了三个木轮子,又在对应的一端按上横梁,一架简易的婴儿学步小推车就成型了。

林妞妞看到她的新玩具,兴奋极了。秦氏把她放到小推车后面,教她把双手搭在横梁上——“妞妞,这样慢慢推啊!”

林妞妞汗颜,人家有驾照的好不好!

她不耐烦地推开秦氏的手,自己扶着横梁向前推。她以为这东西很轻巧,费不了多大力气。哪知道,甬路地面坑洼不平,木头轱辘也不够灵活。她一推没推动,身子向后一仰,当即来了个屁墩。

不会吧,驾驶婴儿小推车都要学习?

这时,林二郎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把小推车放到较为旁边平整的土质地面上,让秦氏把妞妞抱过来,再试一次。

果然,这回林妞妞可以平稳驾驶了,她摇摇晃晃地推着小推车走动起来。

成功地推了一段路之后,她停下来,手扶着横梁,得意地冲大家摆了个pose——意思是说:“这是我的蓝博基尼,帅吧?”

林二郎夫妇和老高头三个人,被她稚拙的模样逗得一齐大笑起来。

林妞妞低头仔细观察小推车的工艺。这时的技术水平当然无法跟林妞妞前世的时代相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