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窑窕淑女-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氏收了心思,回了神,蹬蹬地又出去了,看情形八成是去找萧玉翠,让她汇报地里的情况。

第一百六十九章 元宵赏灯







这个新年是在城里过的第一个新年,相比以往显得冷清了许多,街上的人很少,做买卖的大多关了门,回家过年去了,只剩下一些买过年玩意等的小商贩,多半是些买烟花风筝大红灯笼之类的。

店里散工前,根据立下的规矩,给几个做工的,每人分了红,连阿彩都领到了额外的五百个钱,很少笑的她脸上露出了微笑,对着范氏谢了又谢。范氏知道她是单独搬出来住的,一个人太孤单了,特别是在大节气下的,邀请她过年的时候上门来坐。

阿彩还是拒绝了,她的身份是个尴尬的,是被人休了妻了,又没有生养,大过年的免得带了晦气。

范氏想想便没有再强求,送了她一块衣裳料子给她过年做新衣裳用。

到了元宵节,城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绸缎铺子的曹太太早之前就下了帖子到家里来,约范氏和酒坊的陈太太去看花灯。三个小的也跟着去看,一路上最兴奋的是东西,在人群中乱闯,好几次,萧玉涵不见了东西,以为它跟丢了,没想到不一会儿,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头上蹭了好些花灯上的纸屑,五颜六色的。

一轮明月当空照,照着大地恍如白昼,街上张灯结彩,映着各式花灯,看着好不热闹。

姐弟三个跟在大人的后面,在街上遇见了崔云两兄妹,崔云觉得跟着大人逛没意思,提议要自成一队,这个想法得到了曹家公子的认同,曹公子和崔云差不多年纪,也觉得跟着他娘看花灯,也是拘束,遇见自己喜欢的花灯样子。停下来猜个灯谜的机会都没有。

曹太太看着他撅着的嘴,笑了笑,招呼了带的两个家丁,让看着这群皮猴们,她们几个妇人就先到醉仙楼去了,到时候在那里会合。

范氏走之前,对着萧玉涵嘱咐,不准玩得太过。忘了时辰。

大人们一走。大家齐声欢呼,崔云提议到白莲巷那边的主街去看看,他听人说每年那里的花灯是最好看的。崔素素寸步不离地跟了上去,拉着她哥哥和萧玉涵直嚷,别往人多的地方钻,万一给走丢了。这副模样像极了管家婆。

看得萧玉翠玉珠直笑,也跟了上去,一路上熙熙攘攘。人挤人,只是分明看到萧玉涵身子一个劲地往旁边靠,想远离了崔素素。只是没想到崔素素立马又靠了过来,气得他直能抬头望天直翻白眼。

到了白莲巷,这里的花灯果然比其他地方的好看,听崔云说,这边的花灯展是城里的几个大商贾家办的。猜中了灯谜不仅能带走花灯,还能有奖呢,奖励的话每家各不相同。要是猜不中,又想要花灯,只能出五倍的价钱买。

果然见有人举了花灯从人群中出来,很是激动的扬了扬手中的奖品,是一支毛笔,有的人手中拿的是一包点心,甚至让人发笑的是,有人举了棵大白菘出来,不用想肯定是从卖菜商家的花灯处出来。

萧玉珠见着那毛笔,按捺不住,想去给玉涵赢一支回来。崔云却拦着她,“前头还有更好的呢,咱们石雨县的第一官家李府,那儿的花灯可是从京城运过来的,和当今圣上看的差不多呢。”

话还没说完,便带着人往东边走去,曹公子不以为然地嗤了一声,“乡巴佬。”惹得崔素素狠狠瞪了他一眼,气呼呼地拉过萧玉涵就走。

看来他是摆脱不了这个厄运,萧玉涵只能被她胡乱扯着往前去。

到了李府的地盘,果然人又多了三层,一阵阵欢呼声从人群中传出。李府的花灯几乎没有重样的,糊着薄纱或彩纸,上头绘着各种图样,有花鸟图、美人图、年年有鱼、鲤鱼跃龙门、仙女荷花等,还有小孩喜欢的动物图案,手工很是精致,透着融融的灯光,更是显得生动。

萧玉翠看重了挂在上头的一盏六角杏花灯,兴奋地拉过玉珠指给她看。

“姐喜欢吗?”萧玉珠问道。

萧玉翠点点头,“我觉得和咱们家杏树上开的花儿差不多。”牵着玉珠的手从人群中钻了过去,挤到前头去看。

萧玉珠让人把杏花灯取下来,一个中年男子把花灯取了下来,笑眯眯地说,“小姑娘,要是喜欢这盏花灯,那可得把谜底猜对了,猜对了谜底这花灯就是你的了。”

灯上的谜语是“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打一日常用物。旁边围着的一些人目光吸引过来,猜来猜去猜不出来,好些人没猜对便走开了,被新的好看的花灯给吸引了过去。萧玉珠把家里用得上的家伙什儿想了一遍,感觉这个东西她用过,想了一会,忽然一笑道,“是杆秤”,她还曾经差点被称砣砸到脚。

“姑娘真是聪明。”中年男子递过杏花灯,又递了朵堆纱绢花过来,说是额外的奖励。

萧玉珠接过花灯,却没有接那绢花,笑指着一旁的一个墨柄,“用绢花换这个墨柄如何?”

男子把绢花换了墨柄,又笑着说,“姑娘既然读过书,不妨猜猜这样谜底,这两副可是上下联。”

萧玉珠把花灯转身给了玉翠,转而又兴致勃勃地看灯上的谜语:“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猜了半天,没猜出来,只能不好意思地饶饶头,谢过对方的好意,举步要走。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萧玉翠怔在原地,喃喃道,也是猜不出来。

两人正想要走,却听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是油灯。”

萧玉珠大为震惊,想回头看看是谁猜出来的,瞥见一个熟悉的笑容,温文尔雅,明亮无比,连街上的花灯顿时都会黯然失色。

两人打了个照面,相互愣了一愣,只见中年男子要行礼,刚要喊“三少……”见着李子墨朝他使了个眼神,立马把后面的词吞了回去。

李子墨浅浅笑着,“不知这谜底对不对?”中年男子才反应过来,取了仙女荷花灯过来。

李子墨提着灯就走,等萧玉珠从里面出来,发现他正在前头的树下等着。

“这么巧。”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句话,萧玉珠觉得有些沮丧,这谜底她可没猜出来。

“你能猜中前一个谜已经很不错了。”李子墨说罢把荷花灯塞到萧玉珠手里。

“这可是你猜出来的?”萧玉珠一惊。

“这里的花灯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我想要什么样子的没有?玉珠妹妹就收下吧。”李子墨刚说完,萧玉涵从人群里窜出来,手里提着一盏青松灯,见着李子墨,很是得意,扬了扬手里的灯。

自从李子墨教过他骑了一回马,萧玉涵便对他念念不忘了。

“玉涵真了不起。”李子墨轻轻地摸着他的发顶。

萧玉涵得意洋洋地翘了翘嘴角,李子墨嘱咐了他几句,又说天气暖和了教他射箭之类的云云,便挥着衣袖往前去了,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萧玉珠提着花灯愣在原地,萧玉翠从里面挤了出去,三个人一人提了一盏灯往前去与崔云他们汇合。曹公子早早地在桥上等着,见着三人手里的花灯,冷哼哼一声,“一群乡巴佬,连花灯都没见过。”

“你说什么?你胆敢再说一遍,小心我揍你。”萧玉涵听了气呼呼地冲了上去。

曹公子鼻孔朝天,道,“神气什么,瞧你那身板,跟个豆芽菜似的,还敢揍我?”

萧玉翠拦下玉涵,拉他到一边去,又向曹公子道了歉。萧玉涵知道曹公子家是开绸缎铺子的,曹太太和范氏又是来往得多,想起平日里爹娘和姐姐们的教诲,便忍住了,连曹公子后面的几句不堪入耳的话都装着没听见,扭头看着桥下面的风景,等着崔云两兄妹过来。

崔云和崔素素是空手而归,崔素素一见着萧玉涵手里的灯,看得挪不开眼,觉得好看,立马就张口要讨了来。

好不容易得来的灯,怎么能轻易送给她?萧玉涵装着没听见,继续看风景。崔素素小眼巴巴地看着,眼泪都快下来了,见玉涵不为所动,只好去搬救兵,把她哥哥拉出来。

崔云哄她道,“哥哥去猜一盏灯,就是了。

“你今晚可是猜了好多盏都没中,我才不想陪你去。”崔素素扁了扁嘴。

萧玉珠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灯,这是李子墨送的,她也不好这么快就转送了人,看了玉翠一眼,萧玉翠拿起杏花灯,蹲下来递给崔素素,崔素素这才破涕为笑。

一行人正准备步行往醉仙楼去寻几位大人,路边赶来一辆马车,因街上走的人多,道路已经变得很拥挤,车夫还是赶着马车往街上行驶,险些踩到人,引起一阵sao乱。

有人已经开口骂了起来,“不就是家里有几个臭钱,一辆破马车显摆个啥,元宵节还赶车上街。”

马车上传来阵阵莺声笑语,轿帘掀了一角,很快放了下来。透过路上的灯光,萧玉珠感觉那人面熟,定睛一看,是周芷灵,更是觉得无语,拉着玉涵崔素素两个小的往路边靠,以免误伤。

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醉仙楼,几位夫人正在谈论着城里的一件大事,原来周芷灵的父亲要由县丞升为县令了,出了正月就要上任。

怪不得那周芷灵这般嚣张,敢在大街上横着走。

第一百七十章 送礼







周县丞要新官上任升为县令,曹太太烦恼着送贺礼的事来。以为一有新官上任,下面的乡绅们开始活动起来,准备贺礼,甚至有些想巴结讨好的乡绅们派人四处打听新官的喜好。县令是一县的父母官,往后乡绅们要依仗的地方多。

曹家是开绸缎铺子的,别的没有,衣裳料子却是有的是,曹太天提出,送几匹好的蜀锦过去。

陈太太来城里不到一年,第一回遇上这种事,不知道该怎么办,要说家的有的,她家就酒多,只不过送酒显得礼薄了点。

曹太太提醒道,“你家的东北的,东北的山上可一抓一个宝,什么山参鹿茸的,这些在我们南方可是稀罕物。”

陈太太想了想,“你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我来石雨的时候备了两棵老山参,本来是给我生产的时候用的。谁知这个闺女安分着呢,生的时候我也没遭罪,连半棵都没用上,那就挑一棵老山参送过去,再加上几坛子好酒。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显得薄了点。”

“不薄。”曹太太笑道,“一看你啊就是个讲礼数的,只是咱们和那周家不是至交,虽然咱们往后得依仗他家,然而礼不用备得太重,否则反而会显得过来,毕竟咱们做的是小本买卖,比不得那些个财大气粗的。”

范氏在旁边听着,却一直没说话,曹太太见她面上不好看,拉过她的手,“我知道你是个心气高的,你家和周家也没有大的过结,只不过闹了点小误会,那些个小姑娘说出的话,你放在心上做什么?”

范氏知道她指的是上次陈家满月宴上的事。回过魂来,“他是当大官的,咱们是老百姓,八竿子打不着,再者咱们家是从乡下来的,没有那些个稀奇玩意,送了别人不一定看得上。”

“妹妹说的哪里话?”曹太天嗔了她一眼,“县令可是石雨县的父母官。往后求人办事多。咱也谈不上巴结,只是不得罪就好,眼下人人都送礼,就你家不送,另外,你家和周家也是认识的。这样的话反而会显得是我们拿乔。”

范氏呆了一呆,这些官场上的事她也是第一回插手,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多门道。看来不送礼是不行的。只是很快又烦闷了起来,“是我考虑欠周全了,听你的一席话。也算是明白了,这礼啊咱送。”只是要送什么,却让人感到很苦恼,范氏回来的路上想了一路,也没有定下来要送什么。回到家,见着桌上摆着的一个大红梅瓶,上头插有几枝半开半合的迎春花,才恍然大悟。

萧玉珠看着她的神情,问道,“娘是想把这梅瓶送给周家吗?”

范氏以为玉珠舍不得这花瓶,这可是经她的手烧出来的,会舍不得也是人之常情,另一个她和周家大小姐不和,心里多少会有些不情愿。好声好气地劝道,“咱们家有陶窑,往后想烧有的是机会,娘也知道这是你喜欢的物件儿,咱们和那周家又不对付,为了咱们全家以后在城里能够好过点,这些脸面上的事还是要做的。”

萧玉珠见范氏误会了她的意思,不由地一笑,“不就是个花瓶,我才没有那么小气呢。只是这种大红梅瓶只剩下一个了,这样送出去会不会不太好?还不如送孔雀绿,咱们家正好还有几个,挑一对出来就是了。”

范氏还是觉得大红的衬着喜庆,只是剩下一个,要烧是来不及的,等萧景土一回来,把这事和他一说。萧景土拍拍衣裳进屋,笑了笑,“我看送孔雀绿没有什么不妥,别忘了周县丞……不,周县令还从我手里买过一个大红梅瓶,又送一对,岂不是多余了。”

范氏嗔怪道,“什么买不买的,这么糗的事还拿出来说,也不怕孩子们笑话,是咱们拿出去求人,接过礼没送出去反倒是做了一桩买卖。”说完帮着拿了烟斗,要脱他外头披着的大棉袄,又细声细气地问晚上的花灯好看不好看。

萧玉珠眨了眨眼睛,这两人说的话她怎么听不懂呀,见范氏的神情换了一副模样,眼睛里柔柔地,和萧萧土有说有笑的,萧玉珠立马识趣地溜回了房。

到了周县令上任的前两日,范氏把两个孔雀绿梅瓶扎了红绸子,用朱红色锦盒装了,派王三给送了过去,她和萧景土却没有亲自去贺。

很快到了阳春三月,大地回暖,到处一派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景象,粉的桃花白的梨花绿的翠柳映着水磨青砖,显得春意浓浓。

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萧家村,不知菜地里的几株桃树今年开的桃花是否依旧,田的油菜花草籽是不是还像以往那样灿烂。萧玉珠抬头望着院子里的大槐树,幽幽地叹了口气,正想掉过头往回走,一个身影朝她扑了过来。

吓了她一跳,是腊梅那傻丫头。萧玉珠先是吃惊然后是疑惑,腊梅怎么到城里来了,同来的还有她娘,更让人吃惊的是,她要到城里来卖豆腐!

听到这个消息从腊梅口中崩出来,萧玉珠感觉有些难以相信,腊梅向来是大大咧咧的,说话不打草稿不要紧,最关键的是不经过大脑,只好转头看向腊梅娘,向她求证。

腊梅一进来便直呼口好喝,要玉珠给她这个姑子倒水去,腊梅娘想拦她,却拦不及,埋怨两句,“城里不比咱们乡下,瞧你这个样子,没得一点姑娘家的样子。”又笑着看向萧玉珠,“腊梅就是这个性子,你别和她见怪啊。”

“不要紧,这才是腊梅该有的样子。”萧玉珠笑着领着人进屋,扭头朝灶间方向喊了一嗓子。范氏正在侧院清理着刚从菜地里收的蔬菜,好给店里送去。

大棚里面种的菜经过一个冬天,长势颇为喜人,好些原本要过段时节才有的辣椒豆角黄瓜,已经挂了果,几大块地的青菜每天都能收上一茬,空出了的地紧接着又种上了,一下子省了不少买菜钱呢。

范氏听到叫声,从侧面过来,听腊梅娘说要来城里买豆腐,也觉得是个好主意。

腊梅拍拍胸脯,“这法子可是我想出来的,咱们村就那么大,每天做几桌豆腐还卖不开,我想着来了城里,城里人多总有人会喜欢吃豆&腐的吧,我们家不光有水豆腐,豆腐花,还有豆腐干豆腐皮,肯定能比在村里卖的多。”说着往萧玉珠身上靠了靠,“玉珠侄女,我三姐照着你说的法子,做了豆腐干豆腐皮,果然比水豆腐好吃多了,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喝鲫鱼豆腐汤。”

一说到吃,腊梅就显了形了,萧玉珠看着她笑得弯成月牙状的眼睛,不过最终还是拿她没办法。

这么说来,她当初的一个小小建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萧玉珠想想,这是条不错的财路,看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