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窑窕淑女-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说来,她当初的一个小小建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萧玉珠想想,这是条不错的财路,看来不能再小看腊梅这个傻丫头了。

腊梅娘拉过腊梅,让她规规矩矩坐好,才说,“玉涵娘,我也不瞒你,要是遇上过节还好,豆腐能卖得出去,要是平时家里有菜又不来客,谁会舍得花钱买豆腐吃,如今这买卖是越来越难做的,我原本想着能卖多少是多少,就当换几个钱充当家用,可几个小的都大了,花销也。四丫头又老在我耳边吵吵,说要和你们家玉珠一样,到城里来买豆腐,我一想,觉得这也是一条路子。”

范氏道,“照我说,腊梅这主意不错,就说我家这饭庄,一天都得消好几十斤豆腐呢,更不用提在集市上卖了,只要你做得过来,肯定能卖得开。再说卖豆腐又不用租铺子,不用多花那些个冤枉钱,在集市上占个位置就能卖,挑着走市井也能卖。”

范氏这么一说,腊梅娘更是觉得放心了。

“我要向玉珠一样,挣大钱儿。”腊梅忽然挣脱萧玉珠的手,站在堂屋中央,一手掐腰自豪地说,那口气同她小时候一模一样,看得她娘头痛不已。

腊梅娘为了不让腊梅再添乱,扯着腊梅就走了,临走前,托范氏帮找个院子,找个小点稍破些的过得去就行,预算的话和她们家这院子差不多的。

说来还真是巧,没过几日,同一条巷子斜对面的那家要搬走,搬到外地去,范氏让萧景土前去打听打听,看那院子租不租?

萧景土跑了一趟腿儿,打听到那户人家正愁着要把院子租出去,原本以为没这么快会有人找上门来,计划托给牙行代着出租。因同住在一条巷子,打过几回照面,也算是熟人,那户人家开价也不高,只要八百个大钱儿。

那院子格局和她们家租的这个一模一样,只是面积稍微小一点点,够腊梅一家人住了,院子里有水井,要磨豆腐也方便,价钱上却便宜很多,当初萧景土租下这院子是一吊钱儿。

范氏看了也觉得满意,让萧景土先把钱垫上,并托来城里的村里人带了话,告诉腊梅娘说院子找着了。

没过几日,腊梅家就搬来了,腊梅爹赶了牛车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因腊梅娘考虑着村里的田也种上,家里没有搬空,只是把做豆腐的家伙什儿搬得齐全。

知道腊梅家搬来了,一大早,萧玉珠扯着玉翠串门去了,见到了好久不见的三丫头,如今她头上挽了发髻,一副妇人的打扮,看情形是嫁了人了。

果然从屋里走出来一位黑乎乎的汉子,想来该是腊梅口中嫌弃的那位上河村的。长得确实是黑了点,不过比木炭还是好很多,至少牙齿是白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玉翠的亲事







安顿好的第二日,腊梅家的磨盘就转了起来,一头老黄牛拉着磨盘转了一圈又一圈,黄豆磨成了豆浆,顺着石墨往下流,不久就能闻到一股豆子的香味。

腊梅娘手里不停地冲浆倒浆,做了十桌豆腐,给潇湘记送去四桌,把两桌压实了压成豆腐干,一桌压成了薄的豆腐皮,连同剩下的几桌水豆腐让腊梅爹挑了去集市上买。

腊梅一大清早就吵吵嚷嚷着,要去集市上卖豆腐,她娘念着她是个姑娘家,这么抛头露面的不好,拉着不让她去,结果腊梅立马就梨花带雨地哭诉着向她爹告状去了。

腊梅爹向来疼爱这个小闺女,扭不过她,便答应了,让腊梅拿了杆秤,父女俩一前一后出了院门。

腊梅娘追了上去,“孩子爹,四丫头跟着去卖豆腐不好吧,她一个姑娘家的,免不了会被人说闲话,还是让她在家里帮我干些家伙活合适。”上前拉着腊梅,唬了她一眼。

腊梅爹挑了豆腐筐子,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你啊就是事多,有我在呢,还能被人诓了去,她总归是大了,总不能一直待在家里?街上买菜的多半是些婆子,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腊梅朝她娘扮了个鬼脸,挣脱她娘的手,蹦着往前去了,把她娘扔在原地气得脸发青。

原本以为腊梅也就是三分钟热度,没想到她卖起豆腐来像模像样,一口一个“婆婆婶子”地叫得亲,把买菜的大婶婆子们哄得高兴,一下子便卖出一筐豆腐。看得连萧玉珠都感到自愧不如,不由地想起她小时候进城卖陶的时光,一想想过去五六年了,那段奋斗的日子却是最让人难忘的。

“玉珠侄女。你看我这架势还行吗?”腊梅拿了杆秤美滋滋地转了个圈,连杆秤上的称砣掉了都没发现。

“小心。”萧玉珠一声尖叫,担心称砣掉下了砸到旁人的脚,果不其然,称砣重重的砸到地上,激起一层尘土,幸好旁人离得有些远,没有伤及无辜。

“这般冒冒失失的。可如何是好?你呀夸你两句。尾巴就翘上天了。”萧玉珠嘟哝着,上前去捡起掉在地上的称砣。

腊梅显得很不好意思,立马放下杆秤,不敢再玩了。

摊子上摆了豆腐干,豆腐皮,水豆腐。老豆腐,种类比别家的多,豆腐干豆腐皮这两类又是新鲜品种。一推出就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卖得也快。只不过对于专卖豆腐的摊子,这几样式样显得少了。萧玉珠建议多添几种。像油豆腐卤豆腐之类的,不仅能保持豆腐的原味,还能多加些其他的味道进来,最主要的是好吃。

油豆腐在这个时空早已流传开来,只不过是买了豆腐回去自炸。像卖豆腐的炸好了油豆腐卖,这还是头一回。腊梅泛了泛眼,愣了一愣,“你怎么有那么多的主意,这些我怎么没想到呢?”说着拍了拍她的头,喃喃道,“看来我还是太笨了。”

萧玉珠呆了一呆,她这样做不会引起腊梅的怀疑吧?她也是好心想帮腊梅,卤豆腐和卤肉差不多,用的是同样的制作方法,只是把肉换成了豆腐而已,这应该不算什么新鲜的点子吧,想到这,立马恢复了常态。

腊梅卖完豆腐,回到家便缠着玉珠教她做卤豆腐,奖赏是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花。

篮子里那碗冒着热气的豆腐花,如水般嫩滑,似玉般晶莹,上头还撒了一粒粒白糖,看得整个人都要化了。萧玉珠喜欢吃甜食,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豆腐花的诱惑,舀了一小碗出来喝下,才开始教她怎么做卤豆腐。

这卤水的配方是萧玉珠向掌勺张师傅讨来的,做出来的味道果然极好,把卤好的豆腐切成小块,淋上香油,搁上一勺红红的辣子拌好,刚撒了一小把香菜碎花生米上去,腊梅就迫不及待地用手抓了一块出来,吃了连声夸奖好吃。

范氏走了进来,吃了一块,也说味道怪好,萧玉翠也尝了一块,觉得比平常的豆腐好吃多了,腊梅更是欢喜得看不见眼儿,捧着碗喜悠悠地回去邀功去了。

等腊梅爹娘吃过味道极好的卤豆腐,问腊梅这豆腐是怎么做的,腊梅却忘得一干二净,只说是玉珠做的。

等腊梅娘过来询问卤豆腐方子的时候,萧玉珠气得要七窍生烟,要怪只能怪她一时糊涂,被腊梅一碗豆腐花收买得团团转,忘了腊梅这丫头是不会做饭的。不过很快平下心来,重新当着腊梅娘的面做了一遍,又说,“只是这卤水方子是我向厨子讨来的,千万别告诉了别人,要是有人问起,就说是祖传秘方不外泄,婶子,你也知道做卤豆腐,卤水方子至关重要,要是被不安好心的对手讨了去,你家的生意也不好做。”

腊梅娘点点头,“这个理婶子懂,告诉别人那不是要断了自家的财路,我虽是个妇人,也不会蠢到那种地步。”说完,又嘱咐腊梅不要说出来。

腊梅听得都快晕了,只好硬着头皮点点头。

腊梅家的卤豆腐很快摆上了摊位,开始的前两日买的人少,可到了第三日回头客一下子多了起来,一传十,十传百,人潮涌动,生意兴隆。腊梅家的磨盘转过不停,累得老黄牛呵斥呵斥可怜巴巴,只好沮丧着埋头苦干,只是这路怎么就那么长,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萧玉珠把这几日琢磨出来的菜谱:凉拌香干,香干回锅肉,豉汁豆腐煲,让张师傅做了一遍,尝过他的手艺后,觉得味道还好,便让新添了这三道菜。

过了没多久,启哥儿娘来了城里一趟,见启哥儿样样都好,吃得好穿得暖,身上穿的衣裳看得出来是新做的,见下面好几个人对他客客气气地直称他为管事的,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看来萧家对启哥儿还是不错,她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见了萧景土和范氏,见他们没提上门女婿的事,这事看来是她多心了。

启哥儿把上个月发的工钱交给了他娘,启哥儿娘一见着那白花花的银子,那可是三两银子,顶上一家人半年的开销了,心里那个美啊,更是笑眯了眼。临走前嘱咐段光启,在这好好干,定能有大出息,她就盼着能跟着儿子享福呢。

说来也怪,启哥儿娘走后第二日,花婆子就来了。

腊梅娘领着人进院来,说是卖豆腐的路上,遇上个问路的,要找萧景土家,她一看是邻村的花婆子,看模样儿是来说亲来了,没敢怠慢就带着人过来了。

花婆子和萧家之前是认识的,打过交道,一进来便四处打量,啧啧地叹了叹,“哎哟,大妹子,你倒是发达了,住到城里来了,害得我一顿好找。”

范氏谦让着,笑呵呵地把人请进屋,又叫玉珠去端点心奉茶。

萧玉珠和玉翠正在厢房里做着衣裳。花婆子一进门便说明了来意,一会说“段家村”一说又说“启哥儿”什么的,说得正热闹,整个西厢房听得清清楚楚。萧玉翠听到了这话,把头埋得低低的,只顾着做着手里的针线。

萧玉珠看了她一眼,“启哥儿娘终于派人来说亲了。”

萧玉翠一张脸红扑扑的,推了推她,“娘叫你去端茶呢。”说完娇羞得不行,头埋得更低了。

萧玉珠捂嘴儿笑,放下手上的绣花撑子,出了房门,从灶间烧了茶水,拎着进了堂屋,花婆子正说着,“……大妹子,我就实话实说,段家钱财上不拔高,比不得你家,可启哥儿是我看着长大的,这孩子老实又肯干,是个好苗子。”

范氏笑笑,“再多的钱财还不是人挣的,我也就是看中了启哥儿这一点。”

花婆子一拍腿,“这就最好不过了,来的时候我还怕你会嫌那段家高攀了呢。你们家要是同意这门亲事,启哥儿娘的意思是秋收后正是农闲就把大小礼办了,成亲的话放在腊月或是来年开春。”

范氏盘算着离腊月还有大半年了,时间上也够,要是放在开春就更好了,萧玉翠刚好能过了十八岁生辰再出嫁。当下笑笑,“这事啊还得等孩子爹回来定夺。”请花婆子稍坐会,吃些点心,她这就派人去叫。

萧景土一听是启哥儿娘派人来提亲,想起上回他娘说启哥儿可不做上门女婿的话,立马就沉了脸儿,只不过闺女的亲事可是大事。

他对段光启十分满意,人实诚,性子又好,是个知冷知热的,老实能干,种起田来一点都不输与有经验的老庄家汉,只要好好干上两年,日子便能好过起来,最重要的是萧玉翠心里有启哥儿。

范氏出来问了萧景土的意思,也是想把亲事往后延定在来年,段家的光景他们是知道的,可不想苦了闺女,想等庄子上好起来了,才让玉翠嫁过去。便同花婆子说,这日子得往后挪挪,定在来年开春。

花婆子一听这话,便知事儿成了,乐呵呵地忙说日子好商量,她回去给启哥儿娘带个话就是了。

范氏要留饭,花婆子抓了一把点心,连摆手,“饭就不吃了,启哥儿娘正等着我回话呢,我得回家报喜去了。”

见她喜欢吃这点心,范氏每样包了两包,往她手里塞了一百个钱儿,劳她跑腿儿。

花婆子喜悠悠地接过钱儿,“这回啊我就收下了。”自是喜笑颜开,颠着小脚走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玉涵受伤







段光启知道他娘派人过来提亲了,便搬到庄子上去住了,庄子上有新盖的几间房屋,原本是给看管菜地稻田的人住的,一间小屋里搭了个灶,可以用来做饭,起居饮食颇为方便。范氏担心庄子上简陋了些,让人送了床棉被,几件衣裳和做饭用的锅碗过去。

既是定了亲了,两人不易走得太近,免得被人说闲话,萧玉翠许是得了范氏的教训,也不再偷偷地往庄子上送东西。往前的时候她会借了去菜地里看看的名头,提了茶壶糕点水果给启哥儿送去。眼下她是安分多了,连段光启向她汇报庄子上的情况,她也会当着范氏的面,不过一张脸却是红得不行。

范氏听了一会,见启哥儿吧庄子打理得很好,大大地夸奖了他一番,便让他下去了。见玉翠一直低着头,连人走了都不知道,轻搡了她一下,“好了好了,人都走了,还害什么臊?”

被她这么一会所,萧玉翠更是显得不好意思,小声道,“娘这事夸我还是骂我?女儿也知道,成亲前不好走得太近,以免被人传话,毁了清誉,女儿知道该怎么做,不会让爹娘难看的。”

她能说出这番话来,已经让范氏感到很意外了,仔细地看了看她,才道,“咱们闺女是长大了,做事也知道分寸了,这么大大方方地才好呢。”

两人商讨完庄子上的事,范氏想去买些布料回来,给玉翠做嫁衣用。她听说曹太太的绸缎铺子新进了一批布,给来置办嫁妆正好,提出让玉翠玉珠陪她去看看。萧玉翠说什么也不肯出门,找了由头说启哥儿送来的两筐子菜没收拾,收拾好了好给店里送去,说罢蹬蹬蹬地走了。

范氏看着她的背影直摇头。“刚才还夸你两句,这会便现了形,越活越回去了。”想想便不理她,让玉珠陪着去。

曹记绸缎铺子的布料比其他家要好很多,看得出来,她家做的是有钱人的生意。萧玉珠一眼看中了一匹大红色带暗纹的绸缎,料子波光流转,十分华美。上头嵌着百花缠枝花纹。寓意“缠缠绵绵”,给来做嫁衣正合适,想来玉翠也会喜欢,只不过这价应该不便宜。

曹太太听下人说萧家的来了,从里间走了出来,笑着招呼。见萧玉珠看中了那匹红布,夸道,“二丫头真是好眼光。这是小店刚从西南进过来的,是上好的绸缎,只不过这种大红。只适合于做嫁衣。”

“又不是我买,是给我姐买。”萧玉珠不以为然地说,转头盯着架子上摆着的布料继续看。

曹太太一听范氏说家里大丫头定了亲,先恭喜两句,便为她介绍适合做嫁衣的几款布来。说罢笑了笑,“只不过二丫头看中的这匹,质地最好,价儿也最贵。”

萧玉珠竖起耳朵听,见曹太太念着两家的交情,给了友情价,一折算下来,她家能承受得起,心里不由地对曹太太另眼相看。曹太太长着一张瓜子脸,尖下巴,长相过于精明,人却不错,为人处事透着干练,对人和气,一副当家娘子的做派。

范氏摸着衣裳料子,顺溜不糙手,也觉得这布好,虽是贵点,但她第一回嫁闺女,舍得花这几个钱,当场便要了一匹,又挑了三四匹银红、海棠红、桃红颜色喜庆的布。付钱的时候见着一块蜜合色布料,正衬萧玉珠的肤色,想买回来给她做衣裳用。

萧玉珠拦住她,“我啊有的是衣裳,上回做的新衣裳还没穿过两回,再说往后有的是你花钱的时候,到时候你可别心疼钱哦。”

“你这丫头。”范氏敲打她,回头向曹太太告辞,曹太太看着这对母女,笑着摇了摇头。

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家果脯店,从店里头走出来两位姑娘,可能是店里的伙计笨手笨脚,得罪了走在前头的那位姑娘,姑娘完全不顾她的淑女形象,当接指着伙计破口大骂,“瞎了眼了,本大小姐的东西岂是你能碰的?真是不识好歹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