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周信芳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账。于是,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黄金荣的儿媳李志清,再由李把周信
芳引荐到黄金荣门下。

在举行了拜师仪式后,黄金荣果然从中调解。顾竹轩不得已同意周信芳
离开天蟾,但又提出一个条件,不能在离开天蟾后接受上海其他戏院的邀约。

周信芳被迫接受了顾竹轩提出的这个无理的条件。几天后,报纸上刊登
了天蟾舞台更换戏码的广告和麒麟童因病辍演的启事。

周信芳在天蟾舞台唱了一年半戏,为老板赚了十几万净利,自己却反而
新筑了债台,大部分行头进了典当,还欠下几个月房租。唯一值得庆幸的是
离开了天蟾,摆脱了顾的羁绊。脱离了天蟾以后,周信芳就成立了移风社。
上海的几家戏馆虽然都想拉周信芳去当台柱,但又怕得罪顾竹轩,因此都没
有动作。

这时,正好北方有人来上海邀角,周信芳就应承了。然后,先向对方预
支了五千元,赎出了一部分行头,又凑起一套班子,带上家眷北上了。


借花献佛

一九三一年夏,移风社从上海乘船出发,第一站是青岛,所带剧目以《明
末遗恨》为主。

在青岛演出期间,当地戏班的演员杨寿山、周宴庭也参加了移风社,不
再去别处搭班。移风社在青岛演了一个月,便转移到济南演出,也是一个月
左右。然后,再回到青岛演了一个月,又重新去济南。这回周信芳还在济南
的山东大戏院当了六个月的老板。在济南,移风社又增添了几名成员,主要
有小生赵云卿、摔打花脸钟喜九和他的儿子、武生钟鸣岐。接着,移风社又
移师北上,到北京、天津演出。

此时,周信芳在艺术上已经自成一派,观众自当刮目相看。

移风社在天津北洋戏院演出了十个月,带去的剧目将近百出,除了麒派
名作《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四进士》、《坐楼杀惜》、《徐
策跑城》等以外,还有连台本戏《封神榜》《天雨花》、《大红袍》等。特
别引人注目的是,周信芳演出了一大批富有现实意义的新戏《明末遗恨》、
《洪承畴》、《汉刘邦》等。

当时,天津的形势已经很紧张。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急欲一口侵吞
华北,而天津正首当其冲。日寇在天津大搞军事演习,成天炮声隆隆,人心
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周信芳演出的爱国戏,在观众中产生的影响就更加强
烈了。

周信芳演出《卧薪尝胆》时,报纸刊登的广告标题为:“唤醒国民,有
益社会,激昂伟大,杰作佳剧”。演出《明末遗恨》时,“杀官”一场,公
主问崇祯帝:“儿有何罪?”周信芳扮演的崇祯,以颤抖的声音说:“儿身
为中国人,就是一项大罪!”演到这里,剧场中总会发出抽泣之声。观众受
到了深深的感染。

周信芳一面在演戏,一面却关注着长城口外的抗日战局。一九三三年二
月,周信芳念及热河前方将士的辛劳和抗日物资的匮乏,便拿出一百元钱,
亲自送到天津《大公报》馆,请他们转给抗日前方。

一天,有一位蜗居天津的清朝宗室遗老,看了周信芳的演出后,对他的
戏艺十分赞赏。但他摆出一副恩赐的架势,给剧社送了一百元大洋,一心等
着周信芳去“谢恩”。一位管事的问周信芳:“周老板,您看要不要去一下,
表示一下谢意?”那时,移风社的经济情况不好,然而周信芳却笑笑说:“他
送钱给我们,我们就收下。但决不去谢这个恩。我们就来个‘借花献佛’,
把这笔钱全部捐赠给抗日前线的宋哲元部队。那边比我们更需要钱。”大家
听了点头称是,暗暗称赞周信芳的义举。

一九三三年四月,正好马连良也在天津演出。周信芳与马连良进行了第
二次合作。他们在春和戏院连续演出了四天六场。

第一场演出《十道本》,周信芳饰演褚遂良,马连良饰演李渊。周信芳
苍劲质朴、一泻千里的念白与马连良委婉潇洒的唱腔,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他们还合演了《一捧雪》、《小桃园》、《借东风》、《连营寨》等名剧。
在《摘缨会》中,马连良饰演楚庄王,周信芳以武生应工扮演唐蛟,更是别
开生面,令人瞩目。

五月,周信芳与新艳秋合作演出。他们演的《霸王遇虞姬》,新艳秋饰
演虞姬,周信芳破例扮演了项羽。在《玉堂春》中,新艳秋演苏三,周信芳


也出冷门,饰演了蓝袍刘秉义。对于周信芳宽广的戏路,观众纷纷称道。


怒演《博浪锥》

不久,周信芳带领刘斌昆、周五宝等移风社成员,在南京夫子庙一带演
出。

一天下午,田汉突然来到戏院后台。他刚出狱,听说周信芳在南京,便
赶来了。会面时,田汉谈到虽然释放了他,却不准他今后再写宣传抗日救国
的作品了,言下不胜慨然。

周信芳听了,愤愤不平地捶了一下桌子说:“作家连写作自由都没有了,
这算什么世道!”

他们又谈了些别的,便分手了。

不久,移风社转到南京下关一带的戏院里演出。

一天,蒋介石官邸来人,通知周信芳等人去唱堂会。周信芳虽然对蒋介
石的倒行逆施不满,但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去应付一下。好在当天的戏
码,可由周信芳自己选定,他决计利用舞台作斗争。那天晚上,周信芳主演
《博浪锥》。这是一出揭露和反对秦始皇暴政的戏。周信芳饰张良。他在戏
台上借古人之口,“指桑骂槐”地影射蒋的专制独裁。当演到张良站在桌子
上,对周围的平民百姓怒斥秦皇的残暴时,周信芳越说越激动,几乎忘掉了
自己是在演戏。最后,他愤怒地喊出了“打倒秦始皇”的口号。在台下看戏
的几百名国民党高级官员都傻眼了。但这毕竟是演戏,又不好发作。

戏演完后,剧社管事根据演出前讲好的条件,要官方派汽车送他们回戏
院。岂料,负责联系演出事务的官员气势汹汹地说:“车子?没有!麒麟童
在台上的劲头不是很足吗,就让他带着你们走回去吧!”

夜深了,大家走在回戏院的路上,都感到又饿又累。刘斌昆等人边走边
骂:“哼,这些当官的真不要脸。我们辛辛苦苦地唱了一晚上戏,到头来不
派车,连夜宵也不给吃。。”

“这没什么,我在台上骂得够痛快的。”周信芳带着胜利的微笑,又做
了个握拳的手势说:“他们当官的不开心,恨我,说明我没有白骂。”


蓝衣社的风波

在天津演出时,戏掮客孙九龄来邀周信芳的移风社到大连去演出。当时,
东北已经沦陷,并成立了伪满洲国。所以,周信芳表示谢绝。但是,孙九龄
耍了个手法,他把定洋付给周信芳的母亲后,就避而不见。在这种情况下,
周信芳不得不带领全班去大连。

周信芳一到大连,就被日本特务盯上了。

那时周信芳穿了一身深蓝色的哗叽中山装;而他的夫人裘丽琳又长得像
外国人,这引起了日本特务的注意。他们认定,这对夫妇是蓝衣社的人。“蓝
衣社”也就是“复兴社”,是国民党内部成立的一种带有特务性质的派系组
织。日本特务从大连盯起,一直盯到安东(丹东),终于“亮牌”了。

一天下午,正当周信芳走在大街上,忽然有个能操一口山东话的日本人,
气势汹汹地拦住了他:“喂,你是蓝衣社的吧!他们派你来东北干什么?”

“不!我不是蓝衣社的!”周信芳感到很茫然,连忙解释说,“我是唱
戏的,来混口饭吃的!”

“得了,别客气了!”日本特务不相信他的话,又进一步问,“你在这
儿有朋友吗?”

“没有。我只有一个老师在东北。”

“老师是谁?”

“郑孝胥。”

“喔!是他。”日本特务的语气变得缓和一些了。。一连好几天,这个
日本特务都没有露面。一星期后,他忽然又出现了。

这次他不但对周信芳很客气,而且还送了一只特大的花篮,叫人放到剧
场的戏台口上,表示祝贺。他对周信芳说:“周先生,我调查过了,你真的
是郑孝胥先生的学生。”

说罢,他从身边上拿出一张名片,说,“你在这儿要是碰到什么麻烦事
情,只要拿出我的名片就没事了。”

原来,郑孝胥的书法很好。二十年代初,周信芳和高百岁、王芸芳等几
位名艺人曾在上海拜他为师,学习书法,故有师生之谊。这次周信芳到东北
演出,由于事先已经得知郑孝胥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国务总理的消息。所以,
不愿去拜访这位已经成了大汉奸的老师。甚至当郑孝胥知道周信芳到了东
北,特地派儿子去接他,要他到总理府去住两天时,周信芳也借故拒绝了。

不料,正当周信芳遇到这次麻烦,只是无意中提起老师郑孝胥的名字时,
竟然起了作用,化险为夷了。


以毒攻毒

移风社在大连演出情况很好,天天客满。甚至天下大雪,也照样座无虚
席。

戏院老板是个“地头蛇”。合同期满后,老板为了多赚钱,提出要移风
社继续演下去。周信芳考虑到整个演出计划,没有同意。老板见商量不成,
就使出流氓手段,来硬的。当戏班想走时,他就叫手下人硬把戏箱扣住。唱
戏的怎能离开戏箱?戏箱被扣住,人自然也走不成了。

正当周信芳一筹莫展时,剧社管事、周的内弟刘斌昆说:“信芳哥,把

那个鬼子的名片给我,我有用。”
“你要名片干吗?”
“你甭管,只管给我好了。”
“你拿去,可别闯祸呀!”周信芳拿出日本特务的片名,不大放心地说。
刘斌昆年轻气盛,他见老板蛮不讲理,仗势欺人,心中非常气愤,心想,

你毒,我就来它个“以毒攻毒”。他拿了这张日本人的名片,到派出所去,
找到了所长。
所长是日本人。他见了刘斌昆拿出的那张名片,又听说戏院老板不履行
合同,硬扣戏箱的情况,当即表示愿意帮助解决。
当天下午,戏院老板就给军警抓走了。晚上回来时,已被打得鼻青脸肿。
他垂头丧气地对手下人说:“放麒麟童走吧!”
第二天一早,移风社全班人员登上火车,继续北上。在车上,周信芳多
少带点责备的口气对刘斌昆说:“斌昆,你怎么去找日本人帮忙呀!”
“这有什么?反正是借日本鬼子的手,打流氓的脸,这就叫‘以毒攻毒’

嘛!”刘斌昆做着手势,满不在乎地说,“要不,咱们怎么走得了啊!”
周信芳听了,摇了摇头,叹口气说:“这世道,可真不像话!”
从大连到哈尔滨,已是一九三三年年底了。在这里演了两个月,卖座情

况很好。当周信芳他们打算按合同结束演出时,剧场姓白的老板也想硬留,
非要多唱一个月不可。他还扣着十天的包银不发,并放出空气说:“周信芳
要是不给面子,不多唱些日子,我可对他不客气!”这个白老板比起大连的
那个戏院老板来,势力更大,手段也更辣,他是说得出做得出的。

这件事,还是由刘斌昆去处理。他故技重演,拿了那张日本人的名片,

找到了白老板:
“请看,这是我们周老板的老朋友。”刘斌昆指着名片,对白老板说。
接着,他又婉转地把安东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示意老板要知趣一点。
这一招果然又有效。白老板看到名片,顿时紧张起来,连忙说:“别,

别,别误会!我是怕你们走了,场子空着,一时接不上,所以。。”
“那,还有十天的包银怎么办?”
“好说,好说,马上就发。”
白老板不但当天就发了所欠的包银,而且还特地备了几包礼物,亲自为

移风社送行。


尚小云包场

周信芳率领移风社从东北南下,到了北京。

周信芳虽然卓然成家,但要在北京这个京剧的发源地争一席之地,却并
非易事。

那时,他贴演《打侄上坟》、《御碑亭》、《打渔杀家》一

《打侄上坟》,周信芳饰陈伯愚,俞振飞饰陈大官类戏。当时观众习惯
地认为,这些是谭派戏、余派戏,周信芳用“海派”路子演,没啥看头,再
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故而上座情况不佳。在西单牌楼哈尔飞戏园演出时,八
九百座位有时仅卖出二三百。

自从周信芳到了北京,尚小云一直很关心他的演出情况。当他得知上座
情况不好时,非常着急,连忙悄悄派人到剧场,把剩下的戏票全部买了下来,
分赠亲友,一起去捧场。后来,周信芳率社转移到别的戏园去演出。尚小云
又多次打电话到剧场,了解上座情况。

周信芳觉得老是让他包场,太过意不去。有时即使上座情况不好,也硬
着头皮说:“还好!请来看戏呀!”

尚小云与周信芳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有一次,尚小云从北
京到上海大舞台演出。不久,尚小云病倒了,不能继续登台。老板马上另外
去邀来角儿,却把他搁在一边不管了。戏演不成了,看病又得花钱,尚小云
的处境极其困难。

当时,担任上海伶界联合会负责人的周信芳闻讯后,连忙赶去看望躺在
病床上的尚小云,并叫人请来名医替他治病。尚小云病愈以后,周信芳又给
他买了火车票,把他送回北京。尚小云对此非常感激。

此后,两人经常书信往来,友情越来越深了。这次周信芳到北京,尚小
云自然竭尽全力给予协助帮衬。


京华也有麒迷在

移风社在北京演出的上座率虽不佳,但周信芳的戏艺,在北京的同行中
却反映很好。

他演出《苏秦张仪》,行家一百多人来看戏,其中有筱翠花(于连泉)
等。周信芳在念白“借花献佛”一句中,“佛”字依中原韵念作“咈”,用
满口劲,十足喷出,百多个行家齐声来了个满堂好。这是很少见的场面。北
京有名的老生张春彦说:“把北京所有的名老生放在一只锅子里熬膏,也熬
不出一个麒麟童来。”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周信芳,曾在北京迷过谭派戏,那么此时,在北京
京剧界也有不少后生迷恋上了麒派戏。

那时,富连成科班里,北平戏校“德”字辈里,有一批十四五岁的学生。
其中有不少就迷上了麒派,如袁世海、裘盛戎、李世霖、王金璐等。当时科
班里有个规矩,不准学生多看外面的戏,说是看多了会学杂的。谁要是偷偷
出去看戏,被老师知道了,就得挨揍。而袁世海等人却经常冒着风险出去,
偷偷地看周信芳的戏。遇到富连成晚上有戏,而自己没事儿,他们就等台上
一开锣,一个个从后门溜出去,卡准科班快要到散戏的时候再溜回来,这样
老师不会发觉。要是白天有戏,晚上没戏就麻烦了。因为那时科班到戏院来
回,都要排着队在街上走,到了还得点人数,夜里还要查铺。怎么办呢?他
们就事先和带队的、点数的(也是同学)说好,再托人在临睡前把棉衣塞在
被窝里,装着有人睡觉,以瞒过查铺的。于是自己在日戏散了排队回科班时
“开小差”,在外面胡乱吃点东西,晚上就去看周信芳的戏,看完戏回家住。
第二天一清早再偷偷溜回科班。这样居然瞒过了不少日子。

有一次却露了馅。皆因这些小孩子迷上了麒派,有时竟忘乎所以了。

一天,裘盛戎无意念中起高音锣打的锣经“仓、仓、仓”。当时北京都
用低音或中音锣,周信芳用的才是高音锣。这一念,引起了旁边的袁世海的
“迷劲”。他脱口而出,唱了一句麒派的唱腔,正好又被老师听到了。老师
把他们两个叫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