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皇后升职记-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钟绿娉接连碰壁,心灰意冷下来,持盈再让她去接近杨琼,她也没了兴致,每日就在王府中陪小崔娴玩,或帮着持盈做点针线活。
“就这么放弃了?不想嫁绝世名将了?”这天午后持盈在院子里纺纱,钟绿娉坐在一旁剥莲子,持盈看她没精打采的,便笑问道。
钟绿娉耷拉着眼皮道:“别提啦天底下好男人多的是,又不是非得嫁给他。”
持盈一阵好笑,反手捶了捶腰,说:“也是,不着急,慢慢看着,总会有瞧得对眼的。”
钟绿娉把剥好的莲子递给一旁的丫鬟,洗了手,坐在树下发呆,过了一会儿又说:“姐姐,他心里的姑娘你可认得,是怎样的一个人?”





    正文 122、渔翁得利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9…28 1:41:15 本章字数:3592


杨琼已有意中人,这着实让钟绿娉郁闷了几天,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知道得早,倒也不觉得太难过,只是对于杨琼心仪之人,她免不了有些好奇。
名将世家出身的杨琼相貌堂堂,一手杨家枪使得出神入化,饶是她这个养在深闺、不懂武技的小姐看了也不禁叫好;同时性子又温和,话不多,事却抢着做,走到哪儿都有百姓向他问好,显是深受爱戴,说不定连崔绎也不及他。
这样一个人,会喜欢怎样的女子?
“杨将军的意中人么”持盈停下手中的纺纱车,神情中带了点淡淡的哀伤,“那是一位非常好的姑娘,比我大一岁,父亲曾是先帝时期的朝廷大员,满腹经纶,享誉一方,母亲则是神医弟子,济世救人,程姐姐既有其父的文采与气量,又有其母的慈心与医术,救过杨将军的命,也救过王爷的命,从京城一路跟着我们来的两万燕州军,当初都是托她的福,才没有在时疫中送命。”
钟绿娉听得眼都直了:“这么厉害!那这位程姐姐现在人在何处?该不会”
持盈苦涩一笑,低声道:“枉我与她姐妹相称,却连她如今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钟绿娉沉默下来,脸上满是遗憾与同情,小声说:“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样的奇女子生在世间,难免要遭受各种不幸与折磨,若无人怜惜,那真是莫大的不幸。”
“是啊,但”即使有人怜惜,这个人也是翟让,而非杨琼,持盈慢慢转着纺纱车,心不在焉地想。
杨琼到底是晚了一步,却不知在上一世他们是否有机会在一起,或是也像弟弟长孙珮与荣氏、妹妹长孙聆芳与钟维,前世得享缠绵,今生却无法在一起。
自己的重生,改变了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建元帝提前驾崩,崔颉登基,崔绎遭贬,原属太子阵营的杨琼成了燕州守将,本欲投靠武王的郭茂却取代了山简成为崔颉帐前第一谋士,谢家、钟家、叶家、荣家、汤家、程家改旗易帜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形之日起,越来越多的人被卷了进来,到现在崔绎和钟远山率军攻打宣州,局面已经一发不可控制,每走一步都是危险重重。
持盈仰起头,院中的桐花随风飘落,纷飞如雪,她恍然想起,自己已经嫁给崔绎三年了,连女儿都两岁了,再过两年,就是白龙岗之役崔绎战死,随后自己被烧死在冷宫,长孙家满门被抄。
前世的悲惨下场能否被改变?
身边的人是否能安然无恙,平安一生?
一步步走到今日,除了相信崔绎,她已别无他法。
而在这个时候,宣州的大地上,战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钟远山率江州水师沿河口西进,气势如虹,宣州牧谢效吓得闻风丧胆,一连休书七八封,质问钟家为何背信弃义,撕毁盟约,钟远山一盖不予理会,沿江攻下四五座城,直逼到宣州府城门下。
同时,崔绎亲率一万燕州军自北向南,寸寸侵吞,每打下一座城,便有后方的补充兵员前来占城,两个月的时间里,百里赞陆续调派了七千余人南下,补充或替换崔绎手中的兵力,自马县向西向南,宣州三分之一的县被江州军和燕州军占领。
燕州府与江州府都在源源不绝地征兵,甥舅二人在战场上收编近两万宣州军,按照钟远山的计划,杨琼率五千人南下与副将交换,一万宣州军被遣往燕州府戍边,百里赞清点名单,将降兵打散编入各小队,撤去原先的将领,改由燕州君中崔绎的亲兵担任队正、校尉,再统一交由曹迁管理。
宣州久无战事,士兵怠惰不堪一击,短两个月时间里,燕州军与江州军就将宣州沿海城县尽数占领,两块地图连在了一起,南北军需和粮草的运输得到了有力保障。
启圣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崔颉派出的二十万镇反军抵达宣州府。
朝廷打着肃清叛乱,镇压暴动的旗号,燕、江联军则以崔颉篡夺皇位、杀父弑亲来鼓动民心。
山简作为崔颉早期的心腹之臣,对他的种种作为了若指掌,提笔一挥而就,揭露出崔颉在身为太子的期间“党同伐异、贪吞国帑、迫害手足、谋杀先帝”,登基后“毒杀藩王、逼死太妃、勾结北狄、丧权辱国”等足足二十条罪名,连崔颉身边的大太监福德的老父亲卖官鬻爵的事也在列,洋洋洒洒千余字,由工匠连夜印刷,到处张贴,一时间在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
郭茂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指责崔绎“拥兵自重、欺君造谣、擅毁和约、祸乱天下”,双方武将在战场上殊死较量,寸土必争,谋臣则在帷幄间唇枪舌剑,不分伯仲。
镇反军的主力是甘州军,京畿禁军,还有少量万州军,凉州军,由崔颉的亲信施邦则和母舅家的表兄荣海率领。
而崔绎这边,除却沿途占城和死伤,江州军尚余一万三千人千人,燕州军九千人,收编的宣州军一万一千人,合起来不到镇反军的五分之一。
双方在宣州城下对峙。
崔绎在帐中吃饭,接到前方军报,眉毛动了动,面不改色:“知道了。”
杨琼道:“朝廷有二十万人,我们却只有四万不到,这仗难打。”
崔绎漫不经心地给自己的酒杯倒满:“难打,但还不至于无法打,镇反军号称有二十万,其实不过是吓唬人的,就算甘州军和禁军倾巢而出,也不过十五万,皇兄虽然自大,还不至于蠢笨,若将甘州军全部调走,只怕非北狄人顷刻间便会杀进中原来,白白便宜了呼儿哈纳,所以镇反军满打满算也就十五万人。”
杨琼捏着眉心叹气:“就算是十五万人也够呛,眼下若能有五万人,倒还有四五成胜算,可”
“不需要那么多,”崔绎一饮杯中美酒,语气沉稳,显得胸有成竹,“你在京城待的时间不长,不了解施邦则这个人,本王让他两只手他也赢不了。”
杨琼诚恳地道:“还请王爷赐教。”
崔绎玩着铜爵,嘴角浮现出一抹讥嘲的微笑:“施邦则的老爹施衡曾是先帝时期的一员猛将,施邦则倒是将门出身,可惜是个纨绔子,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本王还在京城的时候,他作为太子亲信,与本王分掌东西二营兵权,手下尽是些兵痞流氓,上了战场说不定连刀都拔不出来,不足为惧。”
杨琼低头沉吟片刻,又问:“那荣海又如何,我曾在西营见过此人,听营中士兵说起他,无不是赞誉之词。”
崔绎道:“荣海倒是有两把刷子,不过也不用怕,皇兄既然和太后不睦,施邦则与荣海定然也无法齐心协力,只要设法令他们之间产生隔阂,各自为战,便可以各个击破。”
“先吃饭,吃完饭把山符之叫过来,咱们再细细商量怎么对付他们。”
杨琼啼笑皆非,崔绎对于十五万大军的到来竟是毫不介意,吃喝照旧,半点压力没有,真不知他是自信还是自负。
午饭后山简来了,听完杨琼转述的敌方兵力和领军之人等相关情况后,态度与崔绎如出一辙:“施邦则就是个绣花枕头,不足为惧,荣海虽勇猛,但一向好大喜功,若能设法离间他们二人,此战必胜。”
崔绎一手支颐,懒洋洋地说:“皇兄和太后貌合神离,施邦则与荣海是双方利益的代表,镇反军内部一定早有分化,先生有什么好主意,说来听听,最好能把两个一起除掉。”
山简峻声道:“不可,若是把他们都除掉了,朝廷必然会派更厉害的人来,到时候反而难对付,这两个人都要留着,我有一计,可令他们内斗不断,若一切顺利,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拿下宣州府。”说着压低嗓门,将计谋对二人说了一说。
“好主意!”崔绎听完猛地一拍案桌,欣喜道,“就这么办!”
杨琼迟疑地问:“万一他们不上当呢?先生可有后着?”
山简冷冷一笑,笃定地道:“他们一定会上当的。”
山简揣摩人心的本事最是厉害,无论是指挥谢永如何算计持盈,还是在虎奔关之役中将北狄大将鲁巴图烧得摔冠跳脚,但凡施计,无不是提前预估好了对方的反应,步步如影随形,纵使其中一环失误,也不影响后面的计划继续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崔绎十分满意地翻身下榻,前去做准备:“好好打,打完回家过中秋。”披风一甩大步出了帅帐。
一个月后,前方捷报传到燕州府,持盈正同百里赞、钟绿娉二人商量过冬事宜,信使飞一般冲进院中,手举捷报扑通一声跪下:“夫人!前方大捷!杨将军攻占了宣州府!”
“什么?太好了!”持盈本是做好了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怕前方将士吃不饱,这才找百里赞来商量粮食配给的问题,谁知前方竟是比她预想的还要更快攻陷了宣州府,有了宣州的公粮,何愁这个冬天过不去!
钟绿娉也是连忙起身贺喜:“恭喜姐姐!王爷他们打了胜仗,粮食不够过冬的问题也解决了,真是双喜临门,再好没有了!”
持盈三两下拆开信报,一目十行地看下来,踏踏实实地放心了:“杨将军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取了宣州府,镇反军被三面夹击,被打得如丧家犬一般四处逃窜,王爷在信中说再有一个月就能返回燕州,还要带宣州府的月饼回来给大家吃。”
百里赞坐着笑道:“不费一兵一卒?那可是大功一件啊,杨将军这回可是一战成名了,回来定得宰他一顿。”
“山先生的计,调虎离山,瓮中捉鳖,不胜也难啊。”持盈将信递给他看。
崔绎还在信中说,女儿两岁生日没能在一旁陪着,回来定会好好补偿她们母女,当牛做马,任劳任怨。百里赞看罢笑道:“在王爷心中,家事大于国事,实属难得,却不知夫人准备如何使唤王爷?”
持盈神秘地笑笑:“等王爷回来你们就知道了。”





    正文 123、谁的过错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9…29 1:41:37 本章字数:3370


几家欢喜几家愁,镇反军兵败如山倒的消息传到京城,刚下早朝的崔颉险些被气得脑淤血死过去,当即将包括长孙泰在内的七八名心腹大臣到御书房进行商议。
长孙泰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痛心疾首道:“怎会如此!皇上是真龙天子,王霸之气庇佑全军,本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怎会败给一帮乌合之众!这简直是国之不幸,国之大不幸啊!”
诸大臣低着头不敢吭声,长孙泰又捶胸顿足道:“朝廷派出的镇反军有二十万之众,武王手中只有不到四万人,我们是他们的五倍有余,怎会说败就败,毫无还手之力?这其中定有名堂!前方将士不为皇上尽心竭力,反而临阵脱逃,施邦则身为主将责无旁贷,荣海虽为副将亦脱不了干系,恳请皇上重罚此二人,以正军风!”
郭茂双手握着笏板,眯缝着小眼,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他,长孙泰犹不知将大祸临头,继续滔滔不绝:“皇上,镇反军兵精粮足,若非将领指挥不力,绝不可能一败涂地,皇上——”
“够了!”崔颉爆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喝,抓起案桌上的茶杯就朝他砸过去。
长孙泰猝不及防,当场被砸得头破血流昏倒在地,群臣一片骇然,连忙齐刷刷地跪下:“臣等万死!”
小太监进来将人架出去,交给太医诊治,崔颉的脸色难看,眼神凶狠,扫过面前的大臣,个个都缩着肩膀低着头,不敢做声。
“你们当初不是说二十万人足以将武王一举歼灭吗?啊?现在却被四万不到的叛军打得落花流水!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崔颉怒发冲冠,手于案桌上一扫,上三朝的名贵青花瓷笔洗刚锵一声摔成了一地碎片,朱笔也摔做两截,滚出老远。
他大吼道:“说话啊!平时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怎么现在一个个都不吭声了,都变成哑巴了吗!朕养的是养了一群饭桶吗?”
一名老臣战战兢兢拱手道:“皇上息怒!保重龙体!镇反军大败必有原因,说不定是叛军之中有人会使妖法,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崔颉冷冷地注视着他:“马爱卿这话说出来你自己信吗?”
那老臣忙躬着腰退了回去,郭茂斜眼看了看他,上前道:“皇上,人多打人少,从来也没有必胜的理,还望皇上准臣看一眼战报再作分析。”
崔颉绷着脸一挥手,福德马上捧着战报小跑过去。
郭茂拱了拱手,展开战报仔细看了起来。
战报中说,施、荣二将军率二十万大军雄踞宣州府,先后出战,陆续收复十余座城,正是意气风发、胜利在望之时,却不曾想被人从后方偷袭,一夜之间宣州府竟是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占了,荣海大意失察,中了敌人请君入瓮的诡计,麾下四万甘州军尽数陷在城中,荣海本人也生死未卜,钟远山率两万人,咬着剩余镇反军的队尾穷追猛打,施邦则吓得一路逃进了江州,又遭到了伏击,受了重伤。
太监重新端上一盏茶,崔颉喝了些,稍微平静下来,待郭茂读完战报,便问:“如何?”
“回皇上,军报写得含糊不清,且有推卸责任之嫌,臣不敢说看懂了,只能略作分析,对与不对,仅供皇上参考。”郭茂交还战报,恭恭敬敬地道。
崔颉脸色好看了些,在龙椅中坐下:“讲。”
郭茂一点头,开始陈说自己的理解:“宣州府一夜之间被人占领,这决不是什么妖法,而是施、荣两位将军中了调虎离山之计的缘故,州府乃是一州要地,至少要派副将镇守,宣州素有大楚粮仓之称,州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一旦被叛军占了去,便会落得被动,粮草不足,军械短缺,如何能不败!”
“这一点不用你说朕也知道,”崔颉神情冷漠,“朕要知道的是他二人为何会中计,出发前朕再三叮嘱过宣州府一定要守住,难道他二人竟敢罔顾朕的命令,置宣州府于不顾,反而将重点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小城上?”
一旁又有大臣看完战报进言道:“依微臣之见,说不定是武王在宣州府城门下搦战,荣将军不顾军纪,擅自去追才致使宣州府空无人守,信报中说了,宣州府失守,乃是荣将军不察之失,若荣将军遵照军令,固守城池,当不至于如此!”
他话音刚落,另外又有一人附和道:“皇上,臣也是这么想,荣海将军平日里就仗着自己是皇上母舅家的表兄,在京城里张扬跋扈,肆意扰民,在军中也是不服管束,任性妄为,此次战败定是他擅离职守所致!”
崔颉脸色阴沉,低头不语。
郭茂道:“皇上。”
崔颉心不在焉地:“你继续说。”
郭茂长身一躬:“皇上心里是否已经认定是荣海将军失察以致战败?若皇上已有定论,那臣不敢再继续说下去。”
崔颉眉头猛地一皱,露出几分不快之色,但还是说:“朕不能听信一家之言,你且将你的看法说出来,是非对错,朕自会评判。”
“是,”郭茂于是继续说,“我们暂且抛开宣州府失陷之事,再看那之后施将军的反应。荣将军与四万甘州军陷在城中,施将军是主将,手中定还有十万联军,就算再去掉战死的、投降的、逃跑的,至少也有八万人,仍然是叛军的两倍,宣州府失守,难道就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