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审死官-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他的胸襟和智慧,日益开阔,他时常看的两本书就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而就是这个人,从他去世的父亲那里只继承了十三副盔甲和叛变逃亡后剩下地数十名部众。

他收拾残局,忍辱负重。

捕杀背叛中国的同族女真人,以表示对朝廷忠心耿耿。

再加上他祖父、父亲同时为朝廷牺牲,努尔哈赤遂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建州卫都督企事。

努尔哈赤即利用这个官衔所赋予的影响力,壮大自己。”

“三年后,也就是万历十四年,他击斩尼堪外兰。

现在他多半正在蓄谋着要自称可汗,脱离咱们大明朝而独立,我之所以说起此人,乃是因为认定了他必定会成为咱们大明朝的心腹大患,不论何时。

唯有将其尽除,方能以绝后患。”

朱常洛和朱由校颇以为然。

时光就在张允的高谈阔论中慢慢流走,尽管张允现下不过是一个手无实权地东宫讲官,不过却依然心忧天下,特别是辽东的局势。

那些被他派去辽东的河间商会头子们也不断的把各种各样的消息传递过来,由司墨和宋漠然整理之后。

交由张允翻阅。

闲暇时他就带着范同在街头上闲逛,在万历地大力推动下,朝廷要开恩科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大明朝,张允记得大名鼎鼎的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中地进士,想必这次的恩科他也会参加,也会提前闯进人们的视线之中。

张允就是想提前认识这个在旧的历史中,支撑着明朝最后一段时间的辽东督师。

只可惜命运似乎是在捉弄张允,无论他怎么寻访,袁崇焕似乎是在空气中蒸发了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不过却很巧得遇到了也出来游玩的朱常洛父子,兴许是一同上学的经历让这爷俩的感情亲近了很多,这在明朝地父子皇帝里却是不多见的。

张允原本不想走过去打招呼,不过魏忠贤那厮却抢先看到了他,而后想回避也是不可能了。

“老师!”父子俩很恭敬得行了个礼。

张允可不敢受,忙又还了一个,而后道:“两位爷没上课吗?”他这纯粹就是明知故问,皇子们读书固然辛苦,可一个月终归还是有两天空闲的,以这爷俩的秉性,若是没放假的话,他俩又怎么敢跑出来逛街呢。

“恩!”朱常洛脸上闪过一丝笑容,轻松地道:“方才送三弟出京就藩,回来时父皇准了我和校儿一天地假,故而出来散散心,闷在宫里久了也想出来看一看这大千世界,了解一下国计民生!”

“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唯有下来多看看,方才知道这百姓地疾苦!”张允翘起大拇指拍了这个未来的皇帝一个不大不小的马屁,而后指了指旁边的一个茶馆道:“若是不嫌弃此处鄙陋,随微臣去喝一碗茶如何?想听新鲜事,那里可是个好地方!”

“好呀!”爷俩出了宫也有点犯晕,来了个认识路的,焉能不答应。

找了个雅座,点了点果点,又要了壶上等的龙井,张允和朱家父子一起坐下,看着外面的芸芸众生,聊些闲散事,倒也舒畅,而就在此时,上面醒木一响,居然说起了话本。

张允只听了个开头,脸就有点发烧。

朱由校侧耳听了片刻后道:“老师,好像说的是你在河间作官时的事呀!怎么以前从不曾听你说起过?”

“些许小事也没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张允很是谦虚地道。

不过听到后来脸却垮了下来,原来这说书人讲的乃是河间保卫战,原本也没有什么,之所以能取胜不过是借了地雷和手雷的便宜,而那些白莲教徒又都是普通百姓,否则的话怕是他也未必能抵挡的住。

可到了说书人口中就夸张地没有了边,什么板子县令一扬手。

但见夜空之中闪过一道霹雳,雷火直砸到了地上,顿时是火光冲天,雷霆大作,白莲妖孽当即被炸成了漫天的飞灰。

知道的这是说书人艺术加工,夸大的没了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听神怪小说呢。

连天雷都招了下来。

“老师,你真能招雷吗?”朱由校傻傻得问道。

张允刚想回答,就听旁边一张桌子上有人冷笑一声道:“胡说八道,什么手一招就引来九天神雷,我看不过是借了火器之威罢了!”虽然是一口的官话。

不过声音却极硬。

范同听了这话就一阵不乐意,刚要冲过去臭揍那人一顿,不想张允却站了起来,走到旁边桌前见是个又黑又瘦的男子,眼睛很亮。

遂朝他一拱手道:“敢问阁下可是广东袁崇焕?”

“在下正是,你是何人?!”袁崇焕站起身来,上下打量了张允一番。

“不才正是书里说地张允!”张允淡然一笑道:“我可是久违先生之名。

海鳄波鲸夜不啾。

故人谈剑剡溪头。

言深夜半犹疑昼,酒冷凉生始觉秋。

水国芙蓉低睡月,江湄杨柳软维舟。

自怜作赋非王粲,戛玉鸣金有少游。”他念的这首诗乃是袁崇焕到浙江嵊县游览时,与好友秦六郎中宵长谈,写的《话别秦六郎》诗。

张允曾在金庸的《袁崇焕评传》里读过,觉得有些味道就背了下来,不想今日一说。

反倒让袁崇焕生出了几分知己的感觉,对他又是一番客气,最后来了个兄弟相称。

“袁兄弟此来京师可是为了恩科而来?”张允忽然问道。

“正是!”袁崇焕点了点头,方才说书人所讲地事虽然悬乎,不过他倒也听闻过一些张允的事。

对面前这个年轻人还是颇有些好感的,更有些好奇。

遂问道:“请问张兄,在河间时你用来击退白莲妖孽的利器究竟是何物呢?”

不愧是个军事迷呀,三两句话就提到了这上面,张允一笑后低声道:“我称其为雷火,乃是愚兄发明出来的火器,为地就是日后对辽东的女真用兵时用的。”

“朝廷要对辽东用兵了吗?”袁崇焕地眼睛变得愈发亮了。

张允摇了摇头道:“此事关乎社稷安危,岂是说动就能动的!”不过却拉住了他的手到自己的桌上,把朱家父子介绍给了袁崇焕认识,不过两边他都打了个马虎眼。

说到朱家父子时,只说是自己的两个好朋友,而袁崇焕则被他介绍成了广东赫赫有名的才子。

跟着四人围坐在一起就论起了辽东的事,不得不说是黄金终究是要闪光的,别看此时地袁崇焕年纪还不大,不过谈吐和目光已经相当了得,将辽东的局势看的是入木三分,不但是张允佩服,就连朱家父子也都连连点头。

张允看着三人,心说:“袁崇焕呀,我把未来的路帮你铺平了,能不能一飞冲天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朱常洛,我也把个能臣给了你,用不用地好也要看你的胸襟了!”此时地张允颇有些自得。

可就在此时一匹马飞奔而来,在茶馆外嘎的一声停住,就听马上有人道:“相公,宫里来人,命你速去见驾!”

一听这话,不只是张允就连朱家父子都是一愣,面面相觑,也不知道万历刚刚把福王送去洛阳就藩,怎么就想起了要召见他的,心里猜疑不过脸上却是平静如水,朝袁崇焕一拱手,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了他,叮嘱他闲暇时过去坐坐,而后就叫上朱家父子匆匆离去。

这一回连官服都没穿,就杀奔宫里,幸好当值的侍卫也不是第一次见张允,倒真没有谁敢拦着他,连通禀的程序都省了,直接就让他去御书房见驾,等张允一进去就发现里面的气氛很是不好,地上跪着几个大臣,全都是战战兢兢,而万历的脸色更是难看的要命。

一见张允进来,随手拿起了一个折子扔给他道:“你看看,该如何是好?”

 ………………

第二十四章 明末三杰一把抓

因为是人物介绍,资料多些,若是觉得不值,可不订阅

张允拿过来一看,第一个反应就是:娘的,全都乱了套了。

原来努尔哈赤在赫图哈拉称汗,年号曰“天命”。

这比张允所知道的要提前了将近一个多月,算是要和大明朝正式的分庭抗礼了。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可要命的是后面,就连“七大恨”也提前拿了出来。

这一手出来,那就是真得和明朝撕破了脸皮,要在关外大打出手了。

这第一恨:“我祖宗与南朝看边进贡,忠顺已久,忽将我二祖无罪加诛,恨一。”这个倒也还算是能站得住脚跟,毕竟努尔哈赤的爷爷,父亲是真死在了明朝的手里,至于是不是无罪加诛就得两说了。

第二恨:“我与北关同是外藩,事一处异,恨二。”努尔哈赤认为明偏心眼,厚北关(叶赫部),薄自己,颇有点争宠之意。

不过对于明朝来说,打一边拉一边是很正常的,他把这也拿出来凑数,未免有点小气。

第三恨:“汉人私出挖参,遒约伤毁,勒要十夷偿,命恨三。”努尔哈赤手下杀了几十个挖参的汉人,官府要追究。

哈赤交出十人偿命(据说是以俘虏充数)。

这事双方都有错私出挖参当然不对,不过因此就伤了人命,总是其过更大吧。

这个恨有点凑数的意思。

第四恨:“北关与我,同是属夷,卫彼拒我,畸轻畸重,恨四。”努尔哈赤气不过大明朝廷老帮其世仇叶赫对付他。

这也很拿不出手,道理嘛,跟第二条一样。

第五恨:北关老女,该嫁西虏。

恨五”。

这件事就更加的不要脸了,万历21年将其妹许给努尔哈赤,不知是什么缘故,过了二十多年没成婚,少女都成了“老女”。

万历43年布扬古将此“老女”,嫁与一蒙古头领莽古儿大。

这“夺妻”之恨。

老哈咽不下也可理解,但拿来作恨就有点不合适了。

第六恨:“逼令退地,田禾丢弃,恨六。”努尔哈赤部下乱占土地放牧、耕种,违反了“大明土地法”。

被勒令退出,这其屈在谁,应很清楚。

第七恨:“萧伯芝大作威福,百般凌辱,恨七。”这萧伯芝被努尔哈赤称为“辽阳无赖”。

居然做了明使,对他趾高气扬,让努尔哈赤很是没有面子。

差点气昏。

不过,这怎么说都是个人恩怨,当成起兵造反的理由终归是不大有分量。

看完之后,张允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有什么可笑的?”万历寒着脸道。

张允倒也不惧,淡然道:“原本微臣以为这个努尔哈赤也算是一代枭雄,没想到居然把这些鸡毛蒜皮的破烂事都拿了出来,还到处嚷嚷,哪里象个大老爷们。

怕是连个女人都不如!”

听他这么一说,万历的脸色也和缓了下来,不过又道:“此人虽然不堪,胆子却也不小,你们说该怎么处置此事呢?”

底下的众臣子开始各抒己见。

有说拉拢地,也有说招降的。

就是没有一个说开战的。

好不容易等他们不言语了,万历将目光看向了张允。

张允知道万历心里是怎么想的,因此慷慨激昂地道:“对于这等乱臣贼子若是不痛下狠手,岂不是让人以为咱们怕了他们,依微臣之见,他要反,咱们就打,不但要把他打个落花流水,更将亡他的族,灭他的种,唯有这样,才能震慑住其他蠢蠢欲动的奸佞之徒!”

“此言甚合孤心,爱卿可有对敌地章程了吗?”

张允老早就有心要对女真动兵,可惜后来出了个梃击案将他原本要去辽东的行程给耽误了,打仗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了结的,统帅,兵卒,后勤,哪样都得考虑在内,若是任何一环出了纰漏,都将是灭顶之灾。

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号称四十七万大军惨败,以至于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地优势一去不返,不得已由进攻转为防御,对于这样的惨痛教训,张允是万万不希望再次重演的,因此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后道:“微臣以为,打仗打的是粮草,后金既然有胆起兵造反,只怕是粮草充裕,而我们却是措手不及,若是贸然出兵,怕是粮草接续不上,难以久战。”

“其二,现下已经是隆冬世界,关外天寒地冻,若是野战,我大明兵士怕是难以习惯,以己之短战敌之长,殊为不智。”

“故而微臣建议,明年开春时再起兵讨伐女真逆贼,在此期间,多多筹集粮草,操练兵士,另外,微臣保荐一人充当统帅,当能克敌制胜,扬我大明国威!”

“你举荐之人是何许人也?”原本万历是希望张允带兵上阵的,不过又担心他末了拥兵自重,因此颇有些踌躇,听说他推荐他人,忙问了一句。

“熊廷弼。”张允这可不是胡乱说地。

万历二十五年,二十九岁的熊廷弼举乡试第一,次年登进士。

二十七年推官。

先后在保定任职六年,其中有一年零八个月为代理掌管府印。

作为推官,熊廷弼正确地判断是非,解决了不少冤案。

当时明廷为了搜刮钱财,派太监到保定收所谓矿税。

熊廷弼对此进行了机智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地负担。

万历二十八年,保定府大旱,饥民遍野。

在熊廷弼建议下,巡抚汪应蛟率先捐款,募集数千金,赈济灾民,熊廷弼还亲自到各地督查。

万历三十二年,又闹水灾。

到处一片汪洋,赖储备的二万余石粮食,好多灾民才得以生存。

熊廷弼虽有政绩,但并没有被重用。

万历三十三年,迁为工部屯田司主事,管理营造事宜。

万历三十六年改授浙江道御史,刚到任又改为巡按辽东。

辽东是明朝的九边之一。

它负山阻海。

为京师屏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万历年间,明在辽东设有总兵、巡抚、参将、兵备等官率重兵防范土蛮、朵颜三卫和建州等卫的内犯。

万历三十四年八月,辽东镇守总兵官李成梁和巡抚赵楫放弃宽甸等六堡八百里疆土给建州女真,强逼生活在那里的六万四千户居民迁于内地。

然后以召回逃人有功,向朝廷邀赏。

万历三十六年六月,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劾李成梁,认为弃地不是什么功劳,要求进行勘核。

于是熊廷弼被授为巡按御史。

熊廷弼到任之后,立即进行实地勘界,然后上疏朝廷。

指出赵楫、李成梁之罪,“可胜诛耶”。

此后,熊廷弼又到辽东各地察看,“北抵黄龙,东抵鸭绿,南极于海,西至山海、锦义一带,间关险阻。

虽逼近虏穴、人迹罕到之处,无所不遍历,无所不相度。”他的足迹遍及辽东的山山水水,对辽东的地理形势,敌我情况有了实际地考察和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

他提出了完整地保卫辽东的方略,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对于当时的形势。

熊廷弼认为:“西边的蒙古族,虽强盛,然所欲不过抢掠财物,无远志”,而东边地建州女真“城郭田庐饮食性情与辽同,所志在我土地也”。

因此,必须把巩固辽东的重点放在防范努尔哈赤地建州上。

为防范建州的努尔哈赤熊廷弼制定了“实内固外”,“以夷攻夷”的方略。

“实内之事非一,而屯田积储为大,固外之事非一,而修边并堡为大”。

“屯田积储”和“修边并堡”是联系在一起的。

“壕墙修然后台军有恃而烽火明,烽火明然后趋避得早而屯寨固,屯寨固然后守御有赖而人民聚,人民聚然后耕种有主而田野辟,田野辟然后收获得利而财赋足,财赋足而后军食赡、馈饷省也。”要屯田先修边。

以高城深池来保卫屯田积储,以屯田积储来赡养军队,增强防卫。

“虏来则拒,去则勿追,而一以生聚教训为主”,即以守为战。

“以夷攻夷”就是动员女真族的其他部落和蒙古族来反对努尔哈赤。

其基本点是“亲北关以树其仇,抚西人以伐其羽翼,召南关、灰扒诸部携其腹心,间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