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字等领域。从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缺少国家间竞争这样的刺激,又缺少社会知识阶层对科技发展的投入,使得中国科学技术长期缓慢发展,以至于在后来落后于西方。”

“为什么中国科学技术后来会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的学者们曾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如汉字的文字特点、国家对大规模的经济组织和发展的垄断、中国的学术传统与科学方法的缺陷、以及封建制度对科学技术的阻碍作用等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明代末期,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超越中国。中国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过早地在一个地理上封闭的区域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的一统天下。”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最灿烂辉煌的一个高峰,发生在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一个时期,青铜时代迅速过渡到铁器时代,出现了生铁冶铸和柔化技术、热处理技术以及块炼铁渗碳钢技术,为后世冶铁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农业生产方面,废除了‘井田制’,形成了中国农业延续数千年的精耕细作的传统;以都江堰、郑国渠为代表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水平;天文学已开始定量化;在数学领域,完成了《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先进的十进位制和筹算制度不断完善,打下了后世计算数学体系的基础;《黄帝内经》初步建立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军事家及企业家的优秀参考书之一;诸子百家的学说建立了中国哲学的基础,而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带来了灿烂夺目的春秋战国文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缓慢了下来。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总结、完善和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理论,并将当时形成的技术应用于更大的规模。如农业方面出现了众多的农学著作,战国时期的轮作制、精耕细作及一般作物的栽培原理和技术措施得到确立;医学方面这时期完成的《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战国及秦汉以来的药物知识,奠定了后世本草学的基础;天文学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历法已具备了现今历法的主要内容,天文仪器、天象纪录及宇宙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专著的出现,标志着以算筹为计算工具的、独具一格的数学体系的形成;在技术方面,造纸术发明于这个年代;工具、兵器生产进入铁器化,生产规模大幅度扩大,在生产工艺上出现了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此项技术比欧洲人早发明了1800年)然而就科学发展速度而言,秦汉时期远比春秋战国时期逊色。”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大陆上多个政权分立,但科学技术却在秦汉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发展,涌现出一批科学家。象《齐民要术》的内容包括农工、畜牧、兽医,是中国农学著名著作;天文学获得一系列新发现,如岁差、大气消光现象,太阳、五星视运动不均匀现象,天文常数的精度也大为提高;数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刘徽的‘割圆术’应用了极限的概念,祖冲之求出精确到七位数的圆周率,领先世界一千余年。此外球体体积的计算、三次方程求解问题、一次同余式问题,远远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医学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医药学专著,在脉学、针灸学、本草学、药物炮制技术及方剂学诸方面丰富了传统的医疗体系。在技术方面制瓷技术趋于成熟。钢铁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灌钢法,鼓风技术,热处理技术也大为提高。机械制造也出现众多新成就。发明了龙骨水车、指南车、木牛、流马及纺织用翻车。造船业得到巨大发展,大船可载三千人。兵器和军事技术发展巨大,出现了各种战车、硬弓和连弩。建筑业也因宗教的盛行而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基于前两个科技高峰,隋唐时期中国以盛唐之誉驰名世界,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却明显慢于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唐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以科学的教育和普及、技术的定型和推广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取得了一些科技发明,如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等。在科学方面,出现了专业性的农学著作,数学教育被列入国子监教学,太医署开办医学教育,促进了科学的普及。同时,冶金、纺织、机械制造、建筑等行业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有了相应的提高。”

“宋、辽、金、元时期出现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高潮。这一时期已有的科技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科技人才辈出,科技成就不断涌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影响了世界的文明与进步。唐代炼丹发现的火药在这一时期被用于军事,出现了火箭、火炮、炸药包及管形火器。尤其是管形火器为兵器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现代枪炮的基础。这一时期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造船工业鼎盛,出现了远洋巨型海船及各种运输船、战船。在宋金战争和宋元战争中出动战船常达数千乃至上万艘。农业方面农具发展呈现高潮,出现了较全面的农具专论,数学领域获得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其中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比西方早800余年,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和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早500余年,等差级数的一般公式与400年后的牛顿公式完全一致。在天文学领域,这一时期组织了大规模的恒星观测,测量了前人未命名的恒星一千余颗,使纪录的星数增加到2500颗(西欧在文艺复兴以前观测的星数是1022颗)天文仪器也得到了重大发展。医药学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医学教育理论、临诊各科的诊断治疗以及本草、处方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陶瓷业出现八大名窑;冶金业可生产金、银、铜、铁、锡、铅及其合金;建筑与桥梁技术得到总结和发展,形成建桥高潮;纺织工具出现了水力大纺车;纺织品技术的成就是纱罗锦缎等织物的织造方法和提花工艺。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到了明代,科学技术进入明显缓慢发展阶段。基础科学方面,数学和天文学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但农学和医学却得到持续发展。农学的成就表现为农学著作激增,地方性农书大量出现。‘一岁数收’及新作物的引进为这一时期农业技术的主要成就。医学在传染病、外科和本草学等方面取得进展,创立了温病学说、发明了人痘接种法、出现了《本草纲目》及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明代的航海获得巨大成功。技术方面,冶金技术持续发展,焦碳的发明使冶金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得以提高,炒钢和灌钢法得到改进。建筑业取得辉煌成就,出现了紫禁城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和巨大的万里长城。然而与前几个时期相比,明代的科学发展明显缓慢,而此时的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技术获得巨大发展,并在很短的时期内超越中国。”

“到了清代,西方科技的大量传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使中国科技的发展脱离了传统轨道,汇入世界科学发展的进程之中。”

“尽管中国的科技水平逐代提高,但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呈阶梯型,科技发展速度时快时慢。中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分别发生在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宋辽金元及现在。对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三个高峰区所取得的成就,发展速度最快、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当首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发展的科学技术奠定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这个时期形成的哲学观点统治了中国几千年。”

第312章 课堂上的邂逅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却一直没有超越春秋战国时代。如果西方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停滞不前是由于神学的统治,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按指数规律发展,确切地说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趋于缓慢发展?”

“为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再回到历史的事实当中来吧。”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向渴望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对于中国人来说,‘天下一统’是一件好事。它使各区域间的通商及文化交流更为方便,本来应该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因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可以大范围地规划经济和科技。‘天下一统’消除了战争的威胁,使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为科技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的环境。但‘一统天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统治者的霸业:让天下之土皆为王土,让天下的人民皆为帝王的臣民。因此一统天下对科技发展的有利一面没有得到利用,而不利的一面却发生了作用。象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立即实行中央集权专制,独揽大权。此后不论在‘天下一统’时或‘多权对峙’时期,中央集权专制制度都被中国历代王朝所沿袭。”

“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之一为社会性的需求。‘天下一统’消除了政权间的竞争。当中国大陆存在可抗衡的多个政权时,各政权为维护其生存(或为称霸)必须加强国防、发展国力,也就是学者们常说的‘富国强兵’。因而国家生存这样一种社会需要,会极大地刺激科技的发展。”

“为了富国,奖励耕战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国力竞争时采用的重要政策之一。象李悝在魏国实行‘尽地力之教’以发挥土地的潜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使魏国一度强盛;齐国重金奖赏农、牧、医有识之士,一时称霸诸侯;秦国用商鞅变法,重视农战,使秦国由弱变强。竞争使农业大为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传统的基础。农业的发展要求准确地了解天时,故促进了天文、历法的发展。农业测量及天文、历法的需求推动了数学的进步。因此,国力竞争直接使中国古代四大学科中的农、天、算三学科得到巨大发展。”

“为了强兵,兵器生产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极为重视的问题。兵器制造的需要促使冶金及制造业迅速发展。当时青铜器具迅速被铁器取代,中国的历史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热处理技术也被广泛采用。”

“正是这种国家间的竞争,给了科学技术以极大的推动力,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春天。三国两晋南北朝及宋辽金元两时期科技发展的高速度也与国家间的竞争有关。这种国家间的竞争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在现在表现得更加明显。象为了应对来自于日本的威胁,中国在1916年后科技产生了飞跃;中国参加欧洲的战争,随后和日本开展了军备竞赛,由于建设强大的军队需要先进的武器,而武器的生产离不开强大的工业力量,日本对中国的两次入侵为中国全面引进美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扫除了障碍。同样,这场竞争也刺激了中国国内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一跃进入了新的科技历史时代。”

听着台上的大胡子教授的讲解,刘德升这才明白,自己以前对自己祖国的历史,存在有多么大的误区。

刘德升趁着教授喝水的功夫,看了一下四周,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在认真的做着笔记,但也有极少数的男女学生坐在一起低声说着悄悄话,并没有在那里听讲。

刘德升偷眼看了看坐在身边的杨锦辉,只见她在认真的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在望着她。看着她那聚精会神专注于学习的样子,刘德升感到她变得更加的可爱了。

此时的刘德升,已经把曾经带给他极度的欢愉的陶诗咏和那位英姿飒爽的姜桂珍完全忘到了脑后。

“在这里,我还要讲一讲儒家学说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稍微停顿了一会儿,彭教授继续开始了讲课,好容易将他的注意力从身边的美女身上拉了回来。

“‘天下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导致了汉代中国采用了‘罢黜面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而这项政策的实行则直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儒家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之一,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各诸侯国太多的重视。象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家学说,却多处碰壁,我想连孔子本人也不会想到,他所创立的儒学,会对他身后的中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在汉代初年,为了巩固皇权,开国皇帝刘邦大量分封同姓的王。这些同姓王给中央集权制造成了巨大威胁。之后的几位皇帝所进行的中央集权的实践表明:中国社会需要一套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l混理道德哲学。而儒家学说以‘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等一系列l混理道德规范将社会以家庭这个基本单元为基点,建筑了中央集权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松,成为君主控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有力思想武器。为此当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时,得到了汉武帝的欣然采纳,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儒学从此处于独尊的地位。这项政策虽然巩固了汉帝国的统治,但却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罢黜百家’使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学说成为被禁之列,由此结束了新学术、新思想的创新和繁荣。从此不仅新的科技学说难以出现,连已经存在的学派也逐渐衰落,直至消失。比如说墨家便是其中一例。战国时期,墨家作为手工业小生产者的学派,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一学派注重实验手段,善于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开辟了对抽象科学发展很有利的方向,墨家在光学、力学及数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然而就是在汉代,墨家逐渐衰落,汉代以后就不复存在了。另一个例子是科学著作及专业技术的失传。汉代以后每遇天灾人祸,常常伴随着科学著作及技术的失传,而儒学文献却极少因此而失传。这显然与除儒家外的诸子百家不被社会重视有关。”

“儒家学说注重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轻视科学技术、轻视体力劳动,有利于专制统治下的社会安定,但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独尊儒术’使社会知识阶层的研究兴趣被吸引到对儒学的学习和研究。儒家l混理成为社会l混理道德的标准。儒家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使社会上本该相辅相成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产生脱节,也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于是实践环节因缺乏理论指导而难于超越经验积累的范畴,而理论探索因无实践的检验而成为无本之木,因而极其不利于科技发展。”

“儒家重义轻利、重农轻商、藐视工商业,使工商业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知识阶层不齿于投身工商,国家压制甚至掠夺商业和手工业,使工商业对科学技术的刺激作用大为减轻。”

“在专制统治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有更大的危害性。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在儒学上。与儒家一致的理论可以研究和发展,与儒家学说不一致的观点则被作为反正统的谬论而被否定、被诛杀,甚至连研究者都有性命之忧。于是社会的学术思想趋于单一化及僵化。”

“在汉代以后的中央集权专制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慢于秦汉时期的趋势。这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有直接关系。而在中央集权衰弱、群雄并起的时期,争夺天下的群雄并不会遵守儒家l混理去讲‘温、良、恭、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