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柳如是别传-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寅恪案:第肆句盖与第柒第捌两句相关,谓不与家人同作金华之行也。或疑“自悔来”之语乃此行不成功之意。但据前引马逢知传,顺治七年庚寅九月进宝奏请搬取在旗下之家口,可知进宝实已受牧斋游说之影响。然则牧斋此次婺州之行,亦不可谓无所成就矣。

“桐庐道中”云:

涉江无事但寻花。(自注:“兰溪载花盈舟,越人笑之。”)

寅恪案:此句并自注可参下引“东归漫兴”六首之五。牧斋此行明是有事,而曰“无事”,与尺二书中“一宿无话”之“无话”,遣辞用意正复相同,可发一笑也。

“留题湖舫”(自注:“舫名不系园。”)二首之二云:

湖上堤边舣棹时,菱花镜里去迟迟。分将小艇迎桃叶,遍采新歌谱竹枝。(江左三大家诗画合卷芝麓所写“新”作“长”。)杨柳风流烟草在,杜鹃春恨夕阳知。凭栏莫漫多回首,水色山光自古悲。

寅恪案:此题二首第肆章已全引,第贰首第贰联亦特加论释,茲复移录第贰首全文,借见牧斋此时之情感。今江左三大家诗画合卷除牧斋“西湖杂感”二十首及梅村所绘图外,并有芝麓所书此诗,末署“癸卯三月十又二日芝麓弟龚鼎孳拜题”。据此,孝升题字乃在牧斋卒前一年。若非赝作,则龚氏深赏牧斋此诗,可以想见也。

“西湖杂感”序(此题序及诗皆依江左三大家诗画合卷牧斋自写本。其他诸本间有不同而意义亦佳者,并附注于下,以供参考。)云:

浪迹山东,系舟湖上。漏天半雨,夏月如秋。登登版筑,地断吴根。攘攘烟尘,天分越角。岳于双表,绿字犹存。南北两峰,青霞如削。想湖山之繁华,数都会之佳丽。旧梦依然,新吾安在。况复彼都人士,痛绝黍禾。今此下民,甘忘桑椹。侮食相矜,左言若性。何以谓之,嘻其甚矣。昔者南渡行都,懸拍鲜俊#ā笆俊焙衣ケ炯白⒈咀鳌笆小薄#┪骱#悼刮魃健#ê衣ケ炯白⒈尽胺怠弊鳌白贰薄#┼档厥嵌朔牵唐窘穸豕拧4圆谐ぞ洌嗑陶隆>评坏茷拢艚脚瑁环缂庇炅埽认柯浒腿酥帷>锤嫱耍鹨畔绿澹腋讲煞纾淖始糁蛟贫8奈屙撤擦眨檬住#ㄖ畋敬司湎掠小笆窃禄奕眨怯谔疗艿乐小笔帧#┨刭幻反寮谰谱魍家晕灯穑癫⒙贾

寅恪案:此序中“侮食相矜,左言若性”之句,出文选肆陸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遵王已引,不待更释。牧斋用此典以骂当日降清之老汉奸辈,虽己身亦不免在其中,然尚肯明白言之,是天良犹存,殊可哀矣。

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壹柒叁别集类朱鹤龄愚庵小集条云:

(鹤龄)与钱谦益为同郡,初亦以其词场宿老颇与唱酬,既而见其首鼠两端,居心反覆,薄其为人,遂与之绝。所作元裕之集后一篇,称裕之举金进士,历官左司员外郞,及金亡不仕,隐居秀容,诗文无一语指斥者。裕之于元,既足践其土,口茹其毛,即无反詈之理。非独免咎,亦谊当然。乃今之讪辞诋语曾不少避,若欲掩其失身之事以诳国人者,非徒悖也,其愚亦甚云云。其言盖指谦益辈而发,尤可谓能知大义者矣。

寅恪案:牧斋之降清乃其一生污点,但亦由其素性怯懦、迫于事势使然,若谓其必须始终心悦诚服,则甚不近情理。夫牧斋所践之土乃禹贡九州相承之土,所茹之毛非女真八部所种之毛,馆臣阿媚世主之言抑何可笑。回忆五六十年前,清廷公文往往有“食毛践土,具有天良”之语,今读提要,又不胜桑海之感也。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二云:

潋滟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孤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而今纵与空王法,(“与”诸本作“会”。)知是前尘也断肠。

寅恪案:此首可与第肆章引河东君湖上草西泠十首之一“小苑有香皆冉冉,新花无梦不濛濛。金鞭油壁朝来见,玉佩灵衣夜半逢”兩联相证发。柳赋诗在崇祯十二年己卯,钱赋诗在顺治七年庚寅,相去十二载,湖山一隅,人事变迁已复如此,真可令人肠断也。

其八云:

西泠与云树六桥东,月姊曾闻下碧空。杨柳长条人绰约,桃花得气句玲珑。(诸本此句下自注云:“桃花得气美人中。西泠佳句,为孟阳所吟赏。”)笔床研匣芳华里,翠袖香车丽日中。今日一来方丈室,(“一来”诸本作“一灯”。)散花长侍净名翁。

寅恪案:此首为河东君而作,自不待言。第柒句牧斋自写本作“一来”,不作“一灯”,盖用佛典四向之一以指河东君。牧斋于崇祯十三年庚辰冬答河东君半野堂初赠诗云:“沾花丈室何曾染。”竟在十年之前作此预言矣。

其十六云:

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坟应并莫愁。戎马南来皆故国,江山北望总神州。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丛残似石头。(诸本此句下有自注云:“有人问建业,云吴宫晋殿亦是宋行都矣。感此而赋。”)

寅恪案:此首自伤其弘光元年五月迎降清兵之事。夫南宋都临安,犹可保存半壁江山,岂意明福王竟不能作宋高宗耶?“吴宫晋殿”乃指明南都宫阙而言,不过诡称前代之名为隐语耳。

其十七云:

珠衣宝髻燕湖滨,翟茀貂蝉一样新。南国元戎皆使相,上厅行首作夫人。红灯玉殿催旌节,画鼓金山压战尘。粉黛至今惊毳帐,可知豪杰不谋身。(诸本此句下有自注云:“见周公谨罗大经诸书,亦南渡西湖盛事。”)

寅恪案:此首以梁红玉比河东君,甚为恰当。牧斋赋诗以梁比柳者甚多,此首作于游说马进宝反清之际,其期望河东君者更与他作泛指者不同。可惜河东君固能为梁红玉,而牧斋则不足比韩世忠。此乃人间之悲剧也。

“东归漫兴”六首其一云:

经旬悔别绛云楼,衣帯真成日缓忧。入梦数惊娇女大,看囊长替老妻愁。碧香茗叶青磁碗,红烂杨梅白定瓯。此福天公知吝与,绿章陈乞莫悠悠。

寅恪案:此首可与第肆章所引东山酬和集贰牧翁“二月十二春分日横山晚归作”及河东君次韵诗参照。钱柳两诗作于崇祯十四年辛巳,牧斋此诗则为顺治七年庚寅所赋,就牧斋方面言之则地是人是,而时世则非。故赋此首时与当日只限于私人情感者,更复不同矣。

其三云:

棨戟森严礼数宽,辕门风静鼓声寒。据案老将三遗矢,分阃元戎一弹丸。戏海鱼龙呈变怪,登山烟火报平安。腐儒箧有英雄传,细雨孤舟永夜看。

寅恪案:牧斋外集拾马总戎四十序略云:“今伏波犹古伏波也。予读史好观马文渊行事。”故牧斋所作关于马进宝之诗文皆用马援之典,此首亦是其一。玩此诗之辞旨,盖怀疑进宝是否果能从己之游说以叛清复明。华笑庼杂笔壹“黄梨洲先生批钱诗残本”条“东归漫兴”批云:“牧斋意欲有所为,故往访伏波,及观其所为,而废然返棹。”可供参证也。

其四云:

林木池鱼灰烬寒,鸳湖恨水去漫漫。西华葛帔仍梁代,(自注:“南史,任昉子西华,流离不能自振,冬月着葛帔练裙。)东市朝衣尚汉官。白鹤遄归无石表,(“石表”遵王注本作“表柱”。)金鸡旋放少纶竿。旧棋解覆惟王粲,东阁西园一罫看。(自注:“过南湖,望勺园,悼延陵君而作。其子贫薄,故有任西华之叹。”寅恪案:来之有子名祖锡,字佩远。徐闇公钓璜堂存稿壹叁“吴佩远郊居”七律首句云:“雅游季子已家贫。”张玄箸煌言张苍水集第贰篇奇零草“送吴佩远职方南访行在,兼会师郧阳”四首之四结语云:“凭君驰蜡表,早晚听铙歌。”祖锡本末详见徐俟斋枋居易堂集壹肆“吴子墓志铭”及“吴子元配徐硕人墓志铭”并苍水集所附王慈撰张忠烈公诗文题中人物考略及陈乃乾陈洙撰徐闇公先生年谱顺治三年丙戌条。牧斋此诗自注所指来之之子,即是佩远也。)

寅恪案:此首与下一题“感叹勺园再作”,同是为吴昌时而赋,俟于下题论之。

其五云:

水迹云踪少滞留,拖烟抹雨一归舟。虽无桃叶迎双桨,(自注:“妇嘱买婢不得。”)恰有兰花载两头。古锦裹将唐百衲,(自注:“买得张老颂琴,盖唐斫也。”)行宫拾得宋罗睺。(自注:“宋景灵宫以七夕设摩罗睺。今市上犹鬻之。”)孺人稚子相劳苦,一握欢声万事休。

寅恪案:此首第壹联可与前引“桐庐道中”诗“涉江无事且寻花”句并注参读。河东君嘱牧斋买婢,而牧斋不能完成使命。揆以当日情势,江浙地域乱离之后岂有买婢不得之理?盖旧时婢妾之界划本不甚分明,牧斋于此嫌疑之际,最知谨慎。第肆章引河东君依韵和牧斋“中秋日携内出游”二首之二“夫君本自期安桨”句,自注云:“有美诗云:迎汝双安桨。”今牧斋诗既用王献之故事,然则买婢不得,非不得也,乃不敢也。买琴乃为河东君,买摩罗睺乃为赵管妻,牧斋此等举动,真不愧贤夫慈父矣。

其六云:

不因落薄滞江干,那得归来尽室欢。弄口家人呼解帯,墙头邻姥问加餐。候门慄里天将晚,秉烛羌村夜向阑。檐鹊噪干灯穗结,笑贫儿女话团圝。

寅恪案:此首写小别归来家人团聚之情事,殊为佳妙。牧斋性本怯懦,此行乃梨洲及河东君所促成,惴惴而往,施施而归,故庆幸之情溢于言表也。检清史列传捌拾马逢知传略云:“(顺治七年)十一月土贼何兆隆啸聚山林,外联海贼,为进宝擒获。随于贼营得伪疏稿,谓进宝与兆隆通往来,疏请明鲁王颁给敕印,又得伪示称进宝已从鲁王。进宝以遭谤无因白之督臣陈锦,以明心迹,锦疏奏闻。得旨:设诈离间,狡贼常情。马进宝安心供职,不必惊惧。”据此,马氏为人反覆叵测,可以推知。何兆隆一案与牧斋金华之行时间相距至近,两者或有关系亦未可知。然则牧斋此行实是冒险,河东君送之至苏,殆欲壮其胆而坚其志欤?

“感叹勺园再作”云:

曲池高馆望中赊,灯火迎门笑语哗。今旧人情都论雨,暮朝天意总如霞。(寅恪案:此联下句遵王注引范石湖“占雨”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为释,甚是。但牧斋意则以“朝霞”比建州,以“暮霞”比永历,亦即左太冲魏都赋“彼桑榆之末光,逾长庚之初晖”之旨,谓天意将复明也。至上句遵王已引杜工部集壹玖“秋述”一文“旧雨来,今雨不来”为释,固昔人所习知。唯今日游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者,恐未必尽知耳。一笑。)园荒金谷花无主,弄改乌衣燕少家。惆怅夷门老宾客,停舟应不是天涯。

寅恪案:牧斋此行过嘉兴,感叹勺园,一再赋诗,兼寓朝政得失、民族兴亡之感,不待赘论。其实牧斋之微旨尚不止此。盖勺园者,即河东君于崇祯十三年春由杭至禾养疴之地。是年冬牧斋至嘉兴遇惠香(当即卞玉京),河东君之访半野堂亦预定于此时。职是之由,勺园一地乃钱柳因缘得以成就之枢纽,牧斋不惮一再赋诗,殊非偶然。今梅村集中关于勺园之诗,“鸳湖曲”一首最为世所传诵。读者谓其追伤旧朝亡友而已,但不知其中实隐藏与卞玉京之关系,其微旨可从原诗辞句中揣知之也。特记于此,以告世之读骏公诗者。

“婺归,以酒炙饷韩兄古洲口占为侑”云:

好事何人问子云,一甘逸少与谁分。酒甜差可称欢伯,炙美真堪遗细君。大嚼底须回白首,浅斟犹忆醉红裙。(自注:“兄高年好谈风怀旧事。”)晴窗饭罢摩双眼,硬纸黄庭向夕曛。(自注:“兄家藏杨许黄庭楷书,日抚数纸。”)

寅恪案:有学集贰肆“韩古洲太守八十寿序”云:

岁在旃蒙协洽雷州太守古洲韩兄春秋八十。余曰:是吾年家长兄也。是吾吴之佳公子,良二千石,国之老成人也。是闳览博物之君子,海内收藏赏鉴专门名家也。

嘉庆修雷州府志玖职官表明知府栏载:

韩逢禧,长洲人。官生。天启元年任。李之华,丁纬。范得志,七年任。

容庚君藏兰雪斋刻定武兰亭帖附韩氏跋云:

余先宗伯(寅恪案:逢禧父世能,曾任礼部侍郞,事迹见明史贰壹陸黄凤翔传附世能传、明诗综伍壹韩世能条及同治修苏州府志捌柒长洲县韩世能传等)于万历甲戌曾得韩侂冑所藏定武兰亭。时余尚未生,及余既长,笃好法书,遂蒙见赐。临玩最久,寝食与俱。崇祯庚午又购得荣芑所藏本,二卷皆严氏物。荣芑本有项子京印识。今阅此本,与余所藏荣芑旧本同一手拓出,纸墨奇古,神采勃发。卷内有朱文公手题,前后亦有项子京印识,可见项氏藏物之富如此。(天启四年)甲子解组归田,心厌烦嚣,复得睹此,合余藏二卷同校于半山草庐。三卷同是定武真刻,六百余年神物,今得并来同聚一室,大是奇缘,眼福良厚矣。喜书其后。半山老人韩逢禧。(下钤有“朝延氏”印。)

又容君藏钟徭荐季直表帖附秋囿老民跋云:

韩跋各看款题志皆俗手揭去。黑纸白字名曰黑老虎,非降龙伏虎,不能得也。

及翁同和题诗二首,其二云:

满口娑婆不识佛,天台山鸟劝君归。何如一切都捐弃,黑老虎来为解图。(自注:“韩逢禧尝学佛,再髠而再发。入天台遇樵者,诃之曰:满口娑婆哄度日云云。册有韩印,戏及之。黑老虎乃前跋中语也。”)

又容君藏安素轩石刻中唐人书七宝转轮圣王经附韩氏跋云:

此为唐相钟绍京手迹,书法悉宗右军乐毅论,时兼有欧虞褚体,正见其集大成也。纸为硬黄,兰漫七千余言,神采烨然,真世之罕物。相传鲜于困学公珍藏此卷于室中,夜有神光烛人者,非此其何物耶?长洲韩逢禧识。

唐蕉庵翰题“唯自勉斋长物志”中书画名迹类云:

南海吴学士荣光所刻藏宋玉石本定武兰亭,后有明崇正间韩太守逢禧跋云,明成国公朱箑庵旧物,与虑鸿草堂图永兴庙堂真迹九件,同时售于项氏天籁阁。此卷项氏藏印累累,凡兰亭所用之印卷中无不有,其为一时所押可知。传之有绪,足为吾斋中书迹甲观。

韩氏事迹虽未能详知,但依上所引资料亦可得其涯略。牧斋此诗自表面观之辞旨与游说马进宝之事无涉,又非汪氏游舫与湖山盛衰家国兴亡有关者之比,似甚奇特。细思之,夏五一集乃赴婺说马之专集,牧斋由金华还,即以酒炙饷韩,侑以此诗,若说马之事与韩氏无关,则牧斋不应插入此题。颇疑古洲既多藏彝器字画,牧斋或取其一二与马伏波有关之假古董以为谒见进宝之贽,及其归也,自应以酒炙相饷。又韩氏好谈风怀旧事,牧斋此次经过苏州嘉兴,韩氏必与之谈及昔年柳卞在临顿里勺园之艳迹,故牧斋诗语戏及之。翁叔平谓古洲“再髠再发”,足见韩氏亦是欲“老皈空门”而不能实行者,其人正与牧斋相类。有学集“病榻消寒杂咏”云:“蒲团历历前尘事,好梦何曾逐水流。”不仅自咏,亦可兼咏韩氏也。

“书夏五集后示河东君”云:

帽檐敧侧漉囊新,乞食吹箫笑此身。南国今年仍甲子,西台昔日亦庚寅。(自注:“皋羽西台恸哭,亦庚寅岁也。”)闻鸡伴侣知谁是,画虎英雄恐未真。诗卷丛残芒角在,绿窗剪烛与君论。

寅恪案:此首为夏五集全集之结论。第贰句寓复明之意。第叁句谓永历正朔犹存。第伍句目河东君为同心同志之人。第陸句用后汉书列传壹肆马援传援诫兄子严敦书中“画虎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