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听说易飞竟然可以将一个省从巡抚到小吏的官吏尽数填上,这种士子的储备也是委实让人惊心,在这种情况下,易飞对于士子的需要委实不能算是太多。士子们原本是地方缙绅们手中的最大利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完全对易飞起不了作用。也许这个空前的,几乎无人敢于想象的计划真的能够实现吧!

一想到,以后全国都是易飞手下的士人,如今的崇祯已经再也不对能够收回大权抱一分的念想了,毕竟如果所有官吏都是易飞的人,就算皇家能熬到易飞殒命,那也是不可能从这么多既得利益者手中将权力再次收回。

但是随着易飞后面的话语说出来,崇祯心中的愤怒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对于殿内的文武他已经谈不上恨了,简直是如同对付臭虫之类的东西,有一种恨不得用脚碾成粉碎的感觉。

“陛下,建奴肆虐大明数十载,如今虽然元气大伤,但毕竟是心腹之患。臣请旨扫灭外夷!兴复我大明四海来朝之盛事!”

正在崇祯在后方胡思乱想之中,突然间,易飞那威严的声音也是再次传来。“准!”依旧是小皇帝的声音,但是这声音却是控制不住的已经有了些哆嗦。但是这一次,包括黄道周在内的大明最后忠臣,文武数百官员却是再也无人敢于冒头了。

第480章兵发辽东

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一万血骑和五千步骑兵合共一万五千人为主力,大举开赴辽东。经过近一个月的整编,原本的京营也是被载汰了一大半,留下的只有一万余人。之后京营也是一分为二,五千余随军充当辎重兵随军出征,剩余的人在五千镇西军步军的坐镇下,开始进行每日的训练。

而早在大半个月前,蒙古大军也是已经离开北京,直直的奔赴向辽东。而关宁大军,更是已经作为大军先锋,先于十日上路,对于他们,易飞也只是一句话戴罪立功!而且易飞也相信他们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不是大明朝对他们如同隔靴搔痒一般的口头警告,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若是再出现之前的情况,那等待他们的只有二条路,一是亡命天涯,二就是横死当场!

已经接受了天津卫的镇西军,也是将众多粮草装载上般,在天津水师的护送下,由水路向辽东湾行进。如今的天津水师已经不是之前的天津水师,在孔有德、耿精忠已经粉碎在宁武城下之后,尚可喜就已经感觉到了建奴大势已去,只是带着百余亲卫就悄悄的离开了清军大营。更是快马加鞭,在清军没有拿到他之前,回到水师之中,扬帆进入了辽东湾。这近半年来,失去了立足地的尚可喜也是一直一边极为积极的准备亡命海外,一面又心存侥幸的想让易飞收容。

但是结局却是出乎他的意料,原本没有抱什么希望的尚可喜也是惊喜的发现,易飞对于他的水师也是抱着极大的兴趣。甚至还将一名心腹,也就是他的护卫队长虎子亲自派到他营中,实际观看他水师的战斗力。

对于观看水师战力,最好也是最省事的办法自然是找朝廷在北方唯一幸存的水师,天津水师练练手。一战下来,虎子也是十分满意的带着一众人离去。尚可喜擅水战的本事真不是盖的,他仅用天津水师一半的船只和人马,就将天津水师压的根本抬不起头来。走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时候的规矩,带走了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更是向尚可喜保证,宁武候爷既然答应收编,就决不会再出现什么秋后算帐的事情。

虽然来的是易飞的心腹,但是这么顺利的就被招安,还是让慎小慎微的尚可喜暗暗怀疑这是易飞的缓兵之计。但是想来想去,也不明白易飞缓的是什么兵,毕竟易飞虽然大军厉害,但是还没有厉害到可以不凭借战船就在水面作战的能耐。而且易飞也没有什么造船厂,更加没有能够为他造船的匠工,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易飞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威胁到他。既然排除了所有的可能,那再荒谬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已经杀了三顺王中的两个的易飞,竟然会真心实意的接受他的投降!虽然这事听起来十分的有奇迹的意思,但是从易飞派来心腹查看水师战力之事上,尚可喜也是隐隐明白了些什么。如今已经贵为大明天津卫水师总兵的他,在看到易飞放心的只派三百人象征性的押送数十万石粮草到达天津卫后,也是终于放下了心中最后一块大石!到了如今,他知道性命总算是保住了。

尚可喜是个聪明人,十分明白自己的位置。眼下性命虽然保住,但是若想在易飞军中立足,那还需要更多的功劳,以及更加娴熟和强大的船队。毕竟易飞看上他,只是因为他的水战能力,若是水师战力不强,估计等待他的命运也是肯定不会太妙。

因此刚刚来到天津,他也是极为的注意水师的战力和训练。载汰老弱,选拔精锐,加强水师训练,也成了他生活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在船只数量稀少的情况下,他也是只能先加强人员的训练。

对于镇西军大举讨伐之前的老恩主满清,尚可喜也没有太多的感慨。毕竟当年他也是活不下去这才投的建奴,若是满清一直这么顺风顺水的行下去,那他大概也是只能当他一辈子的顺智王,但是突然出现的易飞却是让这种原本似乎一辈子也不会变的情况出现变化,如今能够及时脱离满清,也是他这种极会两头下注的人才能够做的到。毕竟远在两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与镇西军暗中来往了。

对于这些粮草,尚可喜根本没有一点贪念,他心中十分明白,这只是易飞的试探罢了。而且水路运的应该并不多,陆路上的才是大头,已经一心反正大明的他根本无心也无胆吞没易飞的东西。毕竟只要易飞愿意,他完全可以集北方数省之力打造出一支坚不可摧的水师,到那时候,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只要易飞一心要抓到他,那他就绝无侥幸心理。与一个国家拼消耗,也许只有建奴才有这种好运气,碰上已经完全没落的大明。

对上易飞这种新兴集团,他根本一点机会也没有。若是易飞早出来十数年,估计皇太极也根本没有什么蹦踏机会了,因此对于能够受到易飞的接纳,他是根本没有一点反抗的心思的。而且一门心思的投效于易飞,更是详细的将他对于辽东的了解也是完全绘于地图之上,及早的呈给了易飞。也许这对于已经祸害过一次辽东的易飞没什么作用,但是却是一种十分明显的政治投效的方式。

……

赫图阿拉。

对于镇西军的大举东进,虽然如今建奴的‘蛮子城’也是因为辽东一片残破而损失了大半,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明朝京城的细作依旧十分及时的将消息传递给了多尔衮。虽然消息传递到辽东之时,镇西军已经在出发的道路上了,但是能提前一天知道也是好事。

依如今的情况来看,满清根本已经无力应对如此规模的大举进击。无论男丁数量还是族群数量,都是已经降到危险线之下了。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多尔衮也是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唯一不同的却是,那是多尔衮已经入关了,已经牢牢掌控住了京城,虽然因为大举南征,无论是征战还是行军,特别是南方对于建奴委实是太过于水土不服,军中非战斗伤亡极多。南明的抵抗依旧强烈,满清各条战线都是颇多损失。满清同胞原本剩下的只有四万不到男丁,眼看着不断的胜利已经快让满清人灭族了。

但是多尔衮却是得到了另一股战力的投效,那便是无数投降而来的汉人军队。他们主动的替满清承担了所有伤亡,让满清太君们可以安全的呆在后方,只是打出旗号督战就行。在汉奸军队的帮助下,快要被胜利给弄的全族尽灭的满清硬是在最后关头挺了过来,靠着督战改编为绿营的汉奸军队攻城掠地,满清成功的将伤亡大大的降低下来!

但是如今的满清根本没有能力再驱使汉奸军队继续效力了,甚至连养活他们都做不到。到了现在,满清真的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向北进入漠北?这个建议刚刚出现在脑海就已经被多尔衮给放弃了,虽然漠北蒙古人都是满清的手下败将,但是多尔衮相信,一旦他们看到自己一副虚弱的样子,这些已经完全被打的失了胆的蒙古人,还是会嗷嗷叫着扑上来报仇的。

向东进入朝鲜?这个建议虽然有着可行性,但是也只是将灭亡的命运延长一段时间罢了,毕竟过惯好日子的满清同胞们,根本无法再忍受在山沟沟里面跟明军打游击战。而且一旦他们败退朝鲜,镇西军尾随而入后,估计这些年可劲修理的朝鲜人也是会立即号哭着来迎接他们的解放者。有了当地向导,那地形不熟悉的满清大军根本就无法逃脱被一个个砍了脑袋!

向南进入大海?这更加是

一个疯狂的想法,若是进入大海这么容易,当时的后金早就浮海杀了一直在自家门口转悠的毛文龙,根本不会让他一次次领着一群叫花子,趁自己不在家时,跑到自己家里抢劫了!

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了。多尔衮也是一片的迷茫,难道满清真的是走投无路,灭族之祸近在眼前?可是自己不甘啊,自己才当了多久的摄政王啊?不,才当了多久的皇帝啊!虽然名义上是摄政王,但是实质上与皇帝根本没有差别!有没有哪个摄政王能够做到自己这一步,让小皇帝给自己铺床,然后让小皇帝自己将其母亲送上床来?

虽然多尔衮并不喜欢女人,但是却不代表他不会报复一下皇太极多年以来对自己的压制!多尔衮甚至有一种报复的快感,毕竟当年自己母亲被皇太极等人逼死之时,自己也是只能在旁边为皇太极叫好,不然后果他实在不敢想。

“主子,蒙古人十万大军已经集结于抚顺所。如何应对,还请主子示下!”多尔衮正在胡思乱想之下,一个亲卫也是快步走来报道。“来人!立即将这封信送于蒙古人,他们见到信后自然会勒兵不前!”多尔衮定了定神,将一封已经写好的信拿了出来,然后盖上了大印。但是看着这个刻有‘受命于天,即告永昌’八个大字,多尔衮却是迟迟没有封住信口,只觉得心中一阵阵的发苦,他清楚的记得,这是他在崇祯七年打败了察哈尔林丹汗后,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与他的老婆苏泰来降时带来的。可惜的是,他如今的局势与额哲几乎一样,这东西无论如何也是保不住了。

第481章顽抗到底

多少年了,蒙古人在女真人面前也只有跪地的一途,但是如今情况终于改变过来了。看着原本不可一世的女真人竟然真的跪伏于地,瀚不离还是久久不能相信自己原本一个兵力不过千的小部落头领,居然也有这么一天。

“贝子罗格浑,清武郡王岳托长子!这是我大清摄政王的亲笔信,摄政王愿率族人归顺,并将传国玉玺奉上,只求能息晋王雷霆之怒,放我族一条生路。”来人恭敬的回答道,将一封请降信双手奉上,头深深的埋了下去,免得让蒙古人看到他藏于眼睛深处那一丝无边的怨毒。

岳托一系一向与多尔衮一系不睦,追其根由,也得从努尔哈赤时代结束时说起。皇太极的两白旗根本就算加上下三旗阿巴泰的镶蓝旗,算起实力来也就堪堪与掌握两黄旗的多尔衮兄弟势力相当,谁也耐何不了谁。但是在正蓝旗中立的时节,当时的正红旗旗主代善与时任镶红旗的岳托二人联手,却是一下子将多尔衮给比了下去。让原本老奴指明的继承人多尔衮只能黯然认输,并且主动向皇太极示弱。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皇太极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将多尔衮的两黄旗变成了两白旗。在主政的十数年间,更是将多尔衮的两白旗诸多精锐抽调而出,进一步拉开了与多尔衮的实力差距,让多尔衮问鼎汗位的梦想变成绝望。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能和岳托的关系和睦那还真是见了鬼了。这次罗格浑的到来,未尝没有这种借刀杀人的想法,易飞同意了那是多尔衮英明过人的结果,易飞若是杀了罗格浑祭旗,那也只是罗洛浑无能。这种双输的事情无论轮在谁的头上,相信都不会觉得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但是罗格浑却是没有其他道路可选,要么他一人死,要么他的家人子女统统被杀个干净,估计宣布此事之时,多尔衮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只等他拒绝了。

听得罗格浑的话,瀚不离也不敢自作主张,立即命令斥候向各路蒙古大军通告情况,更是早早就飞马向正滚滚而来的易飞亲率的大军报信。事情果然如同多尔衮预料的一般,数路齐进的蒙古大军,与原本已经丧胆的关宁军都是同时停了下来。唯一不同的是蒙古人依旧形成四面合围的进攻姿态,但是关宁军却是原地开始筑建营寨。

虽然易飞的命令极为严苛,但是数十年的建奴对于关宁军的威压却不是一纸命令就能抵消的,尤其是这种靠山还未到之时,关宁军的胆气根本发挥不出来多少,能够硬着头皮驻扎在战斗一线,就已经是远超水平发挥了。

不过一切都是十分安全,满清方面根本就没有调动大军出来迎战的意思。毕竟在赫图阿拉这种地形复杂的地方,也许还能多抵抗一会儿,若是出来野战,估计蒙古人就足以让其匹马不得还了。

崇祯十五年三月中,一路跋涉的镇西军大军也是终于来到了抚顺卫,在这个被建奴第一个屠杀的卫所之中。十数万汉、蒙联军也是齐集于此,蒙古包与镇西军的行军营帐也是连绵到看不到的天边尽头,无数的骑兵不断的往返巡视,谁也不想在这种胜利在望的时刻被满清偷袭。

“罗格浑贝勒,回去告诉你主子。在你们全部族人从赫图阿拉迁出前,不要给本王提任何条件!本王不想讨价还价,要么立即缚体出降,要么,本王自己率大军将你们一个一个拿下!”易飞并没有胜利者趾高气扬的模样,相反语气十分客气,但是话语中的强势却是不容置疑。

“大王,我们只是想要一个保证罢了。如今我们族人只有十数万人,而且多为老弱,已经再也不是天朝的对手。上天有好生之德,王上又何必赶尽杀绝?”如今易飞的气势已经完全不是罗格浑能够抗御的了,只是站在易飞面前,他就觉得浑身颤抖,但是事关族人的生死存亡,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哀求道。

“本王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你在这浪费口舌,回去告诉多尔衮,本王的意思只有这一条,要么自缚来降等候处置,要么就一战吧!本王只给你们一天时间,在后日太阳升起之时,你们若是没有作出决定,本王就当你们拒不出降!”易飞摇摇头,直接起身而去。

对于罗格浑的上天有好生之德,易飞心中只是冷笑,真的如此的话,辽东的汉人又怎么会在短短数年间,便从五百余万一下子锐减至三十万不到?抚顺大屠杀,复州、盖州,金州,铁岭这些地方,哪里不是留下了建奴无数的血腥?如今事到临头,这才想起上天有好生之德?那置辽东数百万汉人的怨魂于何地?置历年来死于建奴刀兵之下的汉人于何地?以德报怨,根本就不是道德高尚,而是对本民族的不负责任!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才是震慑一切敢于冒犯自己民族的不二法门。谁敢趁汉人虚弱而冒犯汉人,那等待他的只有身死族亡一途,如此血杀而过,还有多少游牧民族敢于再次南下?除非他们能够保证将汉人除根!否则就避免不了汉人的再次兴起!

如是再三,就算没有科技上的领先,游牧民族对于中原花花江山,就不会再是如同看成一块肥肉,有机会就来咬一口。他们就会在再次生出贪心之前,认真的思索这种行径的可行性和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