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四十一名贤士里选出了三百八十六名能够勉强可以委以官职的贤才,其余的一百五十多名都是骗吃骗喝的无赖闲汉,被典韦派人送去了屯田兵团做劳动改造。

在三百八十六名里面,董昭等人选出了七十二人交给吕布面试,吕布只看中了十四个人,有四个武艺、兵法水平勉强能打七十分的,被吕布先留在中央军第一军的教导营,数个月后,他们会被下放到下面的旅、营里面做主将;有两个博学多识被派往中央大学堂做教授,享受从六品待遇;有二个通晓律法被派去廷尉署做法衍的助手廷尉左右监;有三个通晓兵法、武艺差强人意的被派往两个大县做县尉;有三个留在吕布的将军府里做从事中郎。这十四个人多半是寒庶子弟,靠着自学有了一定的能力,但他们的能力还称不上一流,吕布都懒得提他们的名字,等他们在日后有精彩的表现才给他们出场的机会吧。

除了那十四个人之外,其他三百七十二个人也都被留下,有一百八十多人先留在中央军第一军的宣抚营里,数个月后,他们将下放到下面的各个营队里做参军,其他的人或者去军需后勤保障部门做小吏,或者去军情部下辖的三个情报组织,或者去地方郡县做小吏。虽然都是小官吏,但最起码都是十品官以上的官员,这些人多半是寒庶子弟,有些人甚至是贫贱家庭出身的,若是留在家乡,别说当上有品级的官员,连口饱饭都不一定能吃上,所以每个被征聘的人才都很感恩戴德,包括那些志大才疏之辈。

第310章 魏延来了

吕布在那一世玩三国游戏玩得非常投入,到了真正的三国时空里招募人才的时候,他还是习惯于用数字来衡量一个贤才的能力。

吕布曾经用数字衡量过自己的能力。

武力满分,一百分,若是算上赤兔马、方天画戟的加成,他的武力值应该是一百一十分,而同时期的其他猛将,黄忠、典韦、赵云、王越、关羽、张飞、颜良、文丑等超一流武将都曾跟他比试过,他们的综合武力值应该都在一百分左右,距离吕布都有一些差距。

统御力,九十分,吕布统帅军队靠得多是个人魅力,在细节上的统御调度,他赶不上张辽、高顺等人,还好行军打战时,他手下的行军长史和行军司马都是超一流的谋士和武将,可以弥补他在这一块的不足,但吕布超强个人武力而催生出的超强感召力,算得上是统御力的一种表现,至少他统领的飞虎骑兵可以称为天下第一的骑兵,甚至强过董卓麾下李傕郭汜统率的飞熊军和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智力,八十分,若是按照演义或游戏,吕布的智力绝难超过四十分,若是按照正史上的表现,他勉强能有一个六十分的及格分,可怜他遇到了将近满分的曹操和八十多分的刘备,他就玩不转了,而现在呢,有了一千多年见识的吕布,他的智力应该有八十分了吧,甚至在某些时候,他的智力能爆棚到九十多分,像之前跟牛辅麾下的贾诩对阵的时候,吕布因为查到贾诩在牛辅军中,每次都反贾诩的计策而动。

政治力,九十分,若是按照游戏设定或演义,吕布的政治力都是个位数,即便是正史,吕布的政治力也不超过二十,所以被陈珪陈登父子玩得团团转,所以他才没有屯田的意识老是闹粮荒,而现在呢,吕布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最先改变的便是他的治政理念,一瞬间就把他的治政能力提升到了顶峰,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同时代的曹操之辈。

目前吕布麾下武力值超过九十五分,是超一流猛将的有黄忠、赵云、典韦、王越、张辽五人,吕布不以演义记载而是以历史记载去看,张辽是为数不多临阵斩将的武将,他的武力值应该在九十五分以上。

武力值超过八十五分,算得上是一流猛将的有徐晃、张颌、高顺、麴义、郝昭、高览等,莫要看演义上鞠义、高览被赵云秒杀,实际上赵云若不偷袭,在三十回合之内战不倒这两个人。

武力值超过七十五分,算得上是二流猛将的有魏续、宋宪、曹性、成廉、魏越、朱灵、潘凤、秦谊、陈卫、李黑、吴崇、陆通、许猛,潘凤本来还算不上二流猛将,但他经过吕布和徐晃的指点,斧法颇有长进,勉强可以跻身于二流猛将行列。

再看武将的统御能力,张辽、张颌、高顺、徐晃、鞠义、郝昭的统御力都在九十五以上,算得上是超一流的将才,黄忠、赵云、高览、朱灵的统御力至少在八十五以上,亦能独当一面。

现在再看看谋士们的智力,智力超过九十五分,算是超一流谋士的有田丰、沮授、徐庶、郭嘉、贾诩,司马徽、胡昭一心教学,若是他们愿意参谋,他们也能算是超一流谋士。

智力值超过八十五分,算是一流谋士的有董昭、韩浩、满宠,这三个人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正史大牛。

再看他们的政治力,董昭、韩浩、卫觊、诸葛瑾都应该有九十分以上,算得上是超一流的治政人才。

吕布再去看看招贤馆招来的那三百多名贤才,非常沮丧,武力、统御力、智力、政治力任何一项超过八十五分的一流人才,没有一个,任何一项超过七十五分的二流人才,只有十四个。

虽然手头有了那么多将领,吕布还在感叹,跟那些积蓄百年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世家相比,吕布手头的人才一直缺乏,特别是相对于他现在急剧扩充的二十万兵马,若是没有足够多的嫡系将领统率,就会很容易被世家子弟出身的那些将领们给占了上风,从而把吕布给架空,吕布不想看到那一幕的发生。

吕布在洛阳那次到处派人征辟贤才,只得到三四个反馈,吕布到了邺城,稍有名气,又借邺城朝廷的名义发下一些任命状,得到了一些回应,有些贤才陆续来到邺城投奔吕布,有些贤才还在路上,虽然这些贤才只占吕布想征召的人才的三分之一,已足以让吕布俾睨群雄,自称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了。

吕布刚刚(~文。)为招贤馆里那(~人。)些自愿投效(~书。)的无名之辈里(~屋。)面发掘不出大才而感叹的时候,他寄以厚望的豫州义阳人魏延魏文长和豫州汝南人陈到陈叔至一起到达邺城。这两个人的武力都接近九十五分,特别是魏延,他的统御能力也接近于超一流武将。

魏延和陈到前来投奔吕布并不是像吕布期望的那么一帆风顺,还经历了一些波折。

此时的魏延只有十八岁,父亲刚刚辞世,他领着父亲的一百多名部下,前去依附新任的豫州刺史刘表。

刘表对于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没什么兴趣,随便封了一个屯长打发了事。

吕布派去魏延老家征辟魏延的士卒听说魏延投奔刘表,基于吕布的命令,锲而不舍,跑去豫州治所谯县,把吕布的书信呈递给魏延,碰巧汝南人陈到也在魏延军帐里,便一并把吕布写给陈到的书信呈递过去。

陈到的情况跟魏延一样,都是家境破落的寒庶子,都因为年轻,没有名气,家庭出身差,被刘表看轻。

吕布口述、陈琳撰写的书信文采斐然,透人心脾,魏延、陈到两人看了心中大动,但他们对吕布都没有多深的了解,便向送信的士卒详细询问吕布的情况。

吕布派去送信的士卒都是伶牙俐齿的,口若悬河地把吕布说得英明神武得仿佛天下只有这样一个英主。

魏延、陈到当然不会听信两个士卒的一面之辞,他们把两个士卒打发走,然后到处打听吕布的情况。

在这样的年代,能够流传类似消息的都是世家大族,平民老百姓消息闭塞得很,魏延、陈到从那些世家子弟里当然听不到吕布的多少好话。

但是魏延、陈到家庭出身寒微,受够了世家大族的白眼,久而久之,他们对世家大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成见,对那些世家子弟的话是反着听的,反着听,听多了,慢慢就琢磨出吕布的不凡之处。

两人都是有头脑有判断力的智将,聚在一起稍作合计,便盘算出吕布的特点:出身寒门、武功超绝、救下太后天子和陈留王、深得皇室信赖、智谋深远、求贤似渴,最重要的是吕布求贤是唯才是举,不问出身,这一点儿,就明显超过刘表许多。

特别是听吕布大破董卓麾下牛辅、杨定部并迅速平定了南匈奴,原来还有几分犹豫的二个人当即带领部曲,悄悄离开谯县,往邺城而去。

刘表虽然不看重魏延、陈到二人,可一旦对方要离开自己另投明主,他的面子上就挂不住,便命麾下名将袁桐领一千人马追击魏延、陈到。

刘表认为袁桐乃汝南袁氏的旁支子弟,通晓兵书战策,又有万夫不当之勇,乃汝南名将,当可一战而擒魏延、陈到二人,没成想魏延、陈到麾下仅有两百人就敢伏击袁桐,魏延一刀将袁桐斩落马下,袁桐那一千人马一轰而散。

魏延、陈到绕过兖州黄巾的势力范围,顺利渡过黄河,到达黎阳,跟驻扎黎阳的张辽接了头,递交了吕布的征辟书信,张辽便放魏延、陈到一路北上。与此同时,张辽派人快马加鞭,赶在魏延、陈到到达邺城之前,通知吕布,说魏延、陈到即将到达邺城,让吕布做好迎接的准备。

这是吕布的一个独到设计,他吩咐壶关、黎阳等关隘的守将们,密切注意前来投奔吕布的贤才,吕布好提前做出精心的准备,给那些千里来投的贤才们特别的感动。

当然不是什么贤才都值得吕布亲自迎接,吕布只对那些有真本事的贤才礼遇,当然你有本事同时又有名气的话,吕布更欢迎了,但像许靖那样的徒有虚名之辈,吕布是懒得出迎的,都有田丰等人接待。

魏延一马当前,陈到领军在后,向邺城进发,刚到邺城南门,他们惊住了,吕布竟然亲自来迎。

魏延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乍看起来有几分神似关羽,只是年龄不大,没有蓄须。

吕布并不因为有几分讨厌关羽而连带着讨厌魏延,反倒是因为有几分同情魏延在历史上的遭遇,对魏延的态度很好,朗声大笑道:“文长,叔至,我等你们多时了!”

魏延本来以为吕布只会派麾下某位将军来迎接自己这样的无名小辈,没成想吕布亲自来迎,赶紧翻身下马,俯身下拜:“魏延何德何能,敢劳烦主公出迎!”

第311章 魏延没反骨

吕布赶紧上前把魏延搀扶起来:“文长之武功将略,皆有大将之风,更难能可贵的是有双慧眼,能弃暗投明!文长跋涉千里来投,我走出城门几步来迎接,又有何难!”

说着,吕布伸手取下魏延的头盔,把头盔上的灰尘轻拂了一下:“文长你这头盔上已经积满灰尘,可见这一路之舟车劳顿风尘仆仆,辛苦你了!”

这年头的上位者那里有这等平易近人,想当初那刘表只是远远瞟了魏延一眼就把他打发下去,魏延越发感激,涕零道:“魏延得主公如此厚爱,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力。”

吕布一方面是想表达对魏延的厚爱,另外一方面嘛,趁着给魏延脱头盔之际,他手掌轻轻碰了一下魏延的后脑勺。

吕布摸了魏延的后脑勺以后,不禁哑然失笑。

罗灌水又在忽悠人啊,魏延的后脑勺平顺得很,根本没有他所说的反骨。

罗灌水之所以搞出反骨一说,完全是为了证明罗灌水塑造出来那个半人半神的诸葛亮有识人先识骨的本领,但他写得太前后呼应了,活灵活现了,以至于把吕布都忽悠住了。

实际上书里根本没有描绘魏延具体的骨相,看起来诸葛亮是根据魏延的精神气度来决定其反骨存立的。

魏延是有将才,但性格矜高,持才傲物,他之前的两次表现也让诸葛亮不安,一次是为迎救连逃命都不忍心丢下老百姓的刘备而反叛刘琮勇开城门,第二次是为保黄忠而杀韩玄,诸葛亮刻意忽视魏延是为了投靠刘备而做出来那样的举动,刻意认为魏延是两番叛主,脑后必有反骨。

罗灌水又写诸葛亮死后,魏延有意谋反,诸葛亮死前设计让马岱杀魏延,其实,多半也是为了塑造诸葛亮的英明而刻意污蔑魏延,治史严谨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明确指出:魏延“实无反意也。”

吕布又想起,后清初年,太祖决定修三门峡水库,别人都表示拥护,有的专家虽有异议也不敢说,只有黄万里坚决反对,结果被打成右派。庐山上,太祖说彭帅:“你和黄万里一样,脑后长着反骨。”残酷的灾害证明了大跃进和三门峡都是极端错误的决策,那两位被称为“脑后长着反骨”的人,都是国家的良心。

吕布觉得,魏延的“脑后有反骨”实际上是他一直在维护着他心中的忠义,他认为刘琮不合大义,便开门迎接刘备,他认为韩玄残暴不仁,他就杀掉韩玄救下黄忠,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他魏延一辈子都忠于刘备,忠于刘备的蜀汉大业,这一点儿无可厚非。

吕布对魏延非常器重,不但因为他知道魏延的脑后反骨是千古奇冤,有同情之意,而且吕布熟读三国志,他清楚,真正历史上魏延的本事比演义上写的那位还要大上一些。

说起历史上蜀汉将领,五虎将之下便是魏延,这种排行或是以资历,或是以武艺,但若是以将略而言,魏延不逊于五虎中的任何一位。

历史上,刘备进位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将要迁到成都,这时候,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是自己。刘备却拔魏延为都督,总督汉中,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厚嘉魏延的豪气。

魏延镇守汉中的时期,正是蜀汉政权岌岌可危之时。建安二十四年下半年,刘备的荆州三郡被盟友孙权夺去,关羽也被东吴杀害,刘备怒不可遏,在称帝后不久,就倾全国力量东征孙权,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这一败,导致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内部引起了骚动和反叛,曹魏随时有可能进攻汉中,但是由于魏延治军有方,守卫得当,使得曹魏不敢窥视汉中,后来魏延死后,王平等人沿用魏延的镇守方针,成功的击退了曹魏军的进攻。

如此看来,在那个时空里,镇守汉中的蜀汉名将魏延堪比镇守合肥的曹魏名将张辽。

建兴八年,曹魏司马懿率大军入寇蜀汉汉中地区,被蜀汉军队在正面挡住了曹魏军队的进攻。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魏延不愧为蜀汉名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居然在阳溪破郭淮、费瑶等。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还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官位仅在诸葛亮之下。

魏延随诸葛亮出征北伐,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楙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裙带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楙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

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如果采用此计策,即使蜀汉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雍州并入蜀地。

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