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悠下,对本地世家士人便没有多少信任,之所以还给蒯家、蔡家、黄家、庞家等世家人物一定的官职也是为了安抚荆州民众。

在这样的情况下,荆州本土世家越来越抵制袁绍的统治,而袁绍也越来越不信任本土世家,像数十日前袁绍攻打洛阳,便没有带上任何荆州本地文臣武将,可袁绍惨败后,因为逢纪、郭图等人劝袁绍留意荆州本土世家的骚动,袁绍愈加不信任本土世家,本土世家忍无可忍,又以为吕布代表的是正朔朝廷,袁绍一向搞得“代汉者当涂高”只是乱臣而已,本土世家借用正朔忠君思想,也消除了自己背叛袁绍的芥蒂。

吕布的中央军打过来了,荆州本地世家大都心怀希冀,希望中央军能够将袁绍消灭,把袁绍带来的一帮蛀虫全都除掉,所以他们纷纷写了投效的书信,派人偷偷送到吕布的大营,吕布这里收到了几乎所有荆州本土世家的投效信件,包括蒯家蒯良蒯越兄弟、蔡家蔡瑁蔡中诸兄弟、黄家、庞家、马家都发来信件,原本不可一世的袁绍在他们眼里嫣然成了一只破船。

吕布忽然发现,这一幕简直跟当年曹操南下,刘表下面那些本地世家人物的行径如出一辙。

吕布并不纳闷这些世家人物为什么对自己没有抵触情绪,因为吕布虽然心里一直很讨厌世家人物,但他在语言上在行动上却一直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厌恶,采取的政策是拉拢大部分世家打击小部分世家,吕布重用了世家人物田丰、沮授、董昭等人,还把朝廷和地方那些没有实权但很有尊荣的官位让给那些世家,吕布还拜世家人物卢植、蔡邕为师,又娶蔡邕女儿蔡琰为妻,这些举措都让吕布赢得了不少世家的好感。

当初冀州、幽州、并州、兖州、豫州五州世家叛军里面,叛乱世家占据整个世家还不到十分之一,大多都是被杨彪、刘弘、郑泰等人忽悠的,当吕布以雷霆之势平灭了五州世家联军后,在瓜分这些叛乱世家的利益时,中央军得到了大部分的利益,剩下一部分也分给了那些不参与叛乱的中立世家,这样也赢得了这些世家的好感。

吕布一直宣扬的是“世家可以分为邪恶世家、良善世家,要团结良善世家对付邪恶世家”,而对大部分世家来说,他们不是汝南袁家、太原王家、温县司马家这种素来有野心的世家,他们不会怀疑自己这个世家在吕布的定义里属于邪恶世家,都会把自己往良善世家上靠,特别是像荆州蒯家、马家、庞家这种诗书传家并未做过多少缺德事情的世家更是认为吕布不会针对自己这样的世家下手,即便是做了一些坏事的襄阳蔡家也不认为自己是邪恶世家,也认为自己若投效吕布后,得到的利益远比袁绍下面的多。

吕布在占领青州、朔州、司州时,对待世家的政策是缓缓图之,世家的田地财产都一概不动,除非那个世家民愤极大,除非那个世家是顽固地追随敌人,吕布是准备每隔一两年除掉一个威胁到地方秩序、民愤极大的世家,不准备一下子就把这些世家统统除掉,更不愿意为了满足自己带来的文武将领们的利益而损害本地世家的利益。

当然吕布不会只为了这些墙头草一样的世家人物发来的投效书信,就以为自己真的能够速平荆州,让吕布坚信自己能够攻取荆州的是他得到了荆州两股独立势力的投效。

一股是潜逃在襄阳城外群山之中的张虎、陈生,这两人之前由蒯越、庞季劝说投效袁绍,但袁绍一直嫌弃张虎、陈生的出身,对他们甚是慢待,袁绍在大谷被吕布四部人马伏击,袁绍以为张虎、陈生在此之前没有好好地探察大谷两侧有否埋伏,迁怒于张虎、陈生,想要收杀他们,张虎、陈生听闻后,一怒之下,领着原本的四五千人马反上山,得知吕布大军来攻打荆州,便派人前去联络吕布。

吕布自然巴不得有张虎、陈生这股势力在荆州腹地牵制袁绍,便任命两人为讨贼校尉,送给他们一千把弓弩,便于他们在山林间牵制袁绍的军队。

另一股是屯兵汝南郡郎陵县的江夏人李通。

李通字文达,小字万亿,乃江夏平春人,以游侠名闻名于江汝地区,和同郡人陈恭起兵于朗陵后,很多人都归附。但手下二千家的周直表面上他和李陈很合作,但其实却很看不顺眼两人,李通知道后决意先下手为强但陈恭的优柔寡断而同意。李通有见及此也就不去理会他,独自设计请周直来喝酒,然后乘周直酒醉时杀掉,其手下群龙无首下便被李陈带兵进攻并吞。后来陈恭被他妻弟陈郃杀了后自领其众,但不久亦被李通大破,枭了他的首级祭在陈恭坟上。接着,李通又生禽黄巾大帅吴霸并降其众,但遇上兴平时的大饥荒,李通唯有散其家财买糟糠与士卒共甘苦,于是士卒用命,盗贼也不敢犯这块硬骨头。

历史上,李通在建安元年率众投靠了曹操于许都,曹操便拜他做振威中郎将,让他驻守在汝南西部,建安二年曹操征张绣时刘表兵援张绣,在曹洪接战不利的情况下曹操亲征,李通带着士卒连夜地赶来见曹操,补充了曹操的兵员令曹操有兵再战,李通作为先锋,回头攻打张绣并大破之,李通被升作裨将军。

吕布派能言善辩的大将军掾阚泽前去劝说李通归顺自己,而此时汝南大饥荒,李通刚生擒吴霸并降其众,麾下有六千多众,军粮不足,阚泽说服豫州游击将军魏延送军粮资助李通,有了这个恩情后,阚泽再晓之以理,李通决议归顺吕布,并吕布封为江夏郡尉,领本部人马配合魏延部,攻占江夏郡部分地区。

第573章 预定儿媳妇

袁绍送出的密信到达吕布大营,吕布看了密信后,将信将疑,再看看面前的袁绍使者,这个面容俊秀的年轻人神情甚是镇定,让吕布觉得甚是讶异。

要知道自从吕布横霸冀州、并州、青州、朔州并取得司州后,一跃成为天下第一等的霸主,不怒自威的霸气充斥着整个营帐,其他势力如曹操、孙策、刘备、韩遂、马腾派来的使者在吕布面前皆战战兢兢,难以有这样镇定的神情。

吕布并不相信袁绍送来的这个所谓的秘密情报,但他对这个使者起了浓重的兴趣:“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俊秀男子微微一躬道:“在下颍川人辛毗,乃辛评之弟。”

辛毗?吕布十分惊喜,这可是袁绍麾下谋士唯一一个有智慧的人。

在历史上,袁绍被曹操击败身死后,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辛毗跟随哥哥辛评,支持袁绍的长子袁谭。后来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世仇曹操请降,曹操就乘机将辛毗留在自己帐下。辛毗归曹后,首先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并建议曹操趁机出兵河北。后来,曹军攻下袁氏在河北的老巢邺城。素与辛毗不和的邺城守备审配,对辛毗带曹兵攻城非常痛恨,就将在邺城的辛氏一门八十余口全部杀害,弃尸城下。审配的侄子审荣,与辛毗交情深厚,对叔父的行为十分不满,深感袁氏兄弟昏庸无能,邺城又岌岌可危,于是飞箭传书,与辛毗沟通消息。辛毗接信后报告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内外夹击,曹军很快就攻下邺城,生擒审配。辛毗征得曹操的同意,亲自处死了审配,为死难的亲人报仇雪恨。

让吕布钦服的是,不是辛毗像张鲁谋士杨松那样识时务地投效曹操,而是辛毗从一开始都认清了袁氏难成大事的嘴脸,而不像田丰、沮授、审配那样愚忠到死。辛毗跟郭嘉、徐庶一样都是颍川人,与哥哥辛评一起投靠袁绍,后来他发现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难成大事,就劝哥哥辛评离开袁绍,另谋高就,但辛评感念袁绍的知遇之恩,不愿背弃,辛毗因这个缘故,也只好违心事袁。

虽然辛毗在历史上劝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并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但他并不是一个上蹿下跳的谄臣,他曾劝阻曹丕莫要在连年干旱蝗灾肆虐的饥荒年份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他曾劝阻曹丕莫要在天下初定时就兴兵伐吴;曹丕死后,曹叡继位,宠信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这两人专断朝政,朝中大臣纷纷投靠,辛毗却不肯趋炎附势,凡事秉公而断,从不假以辞色。

辛毗是一个才德兼备的人才,吕布对他很感兴趣,但对他女儿辛宪英更感兴趣,不过吕布不是想让辛宪英做自己的媳妇,而是做自己的儿媳妇。

辛宪英,是辛毗的长女,是辛敞的姐姐,名不详,宪英是她的字。她在历史上以智慧见称,曾有歌将辛宪英的智、曹娥的孝、木兰的贞、曹令女的节、苏若兰的才和孟姜的烈并称,皆谓之出类拔萃,连她父亲辛毗、弟弟辛敞遇到大事,都去找辛宪英咨询。

历史上,曹操决定立曹丕为世子,曹丕知道消息后得意忘形地抱住辛毗的脖子,喊到:“辛君,你知不知道我有多兴奋?”辛毗回来后告诉宪英,宪英叹息说:“世子的责任是,代君主主持宗庙、管理国家。代替君主,不可以不忧虑责任重大;管理国家,不可以不担心治理困难。应该胸怀忧戚、谨慎小心的时候,却反而大喜若狂,这样如何能长久?魏国国运恐怕不能兴隆了!”后来果然如辛宪英所料,魏国国运极短。

历史上,司马懿趁权臣曹爽携魏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时,发动政变,军政官鲁芝知道消息后,准备冲出城去报信,招呼时为参军的辛敞一起行动。辛敞惊惧,急找姐姐辛宪英商量说:“天子在外,司马懿紧闭城门,传言对国家不利,会不会如此?”宪英答道:“我的推测是,司马懿此举,不过是为了诛杀曹爽!”辛敞问:“会不会成功?”“不可能不成功!曹爽绝非司马懿的对手。”辛敞又说:“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出城?”“怎么可以不去?尽忠职守,是人之大义。一个普通的陌生人有难,尚且要伸出援手;而何况你身为人家的臣属?不过,普通部属只要尽该尽的责任就行了,而亲信就可能要献出生命,你应该看大家怎么做,从众就得了。”辛敞于是出奔城外。等到政变结束,司马懿认为辛敞忠义且各为其主,并没有加害辛敞,辛敞叹说:“我要是不跟姐姐商量,可能就大义有亏了。”

钟会伐蜀,辛宪英之前就曾对侄子羊祜谈论过此人:“钟会做事大胆放肆,不是处于人臣的长久之道,我怕他会有二心。”当钟会要请辛宪英的儿子羊琇当参军时,辛宪英不禁发愁:“以前,我是为国担心;今天,则要为降临家门的危难忧戚了。”羊琇向司马昭坚决请辞,司马昭不允许。辛宪英就对羊琇说:“去吧,但要提高警觉。一个君子,入则致孝於亲,出则致节於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要令父母为他忧虑。军旅之间,可以通行无阻救你一命的,只有仁恕!”羊琇谨记母言,后来果然得以全身而归,朝廷因辛琇曾劝阻钟会谋反,嘉封关内侯。

一个妇人,足不出户,确有很高的政治洞察力,每言必中,让人惊叹,若其为男子身,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定然是第一流的人物。

吕布在不断地考察自己的子嗣,不以长幼,只看贤愚,看哪个适合继承自己的地位,一旦选中继承人后,便会让继承人娶辛宪英为妻。吕布认为,有这样聪慧的儿媳妇辅佐,吕家的武运必定长久。

吕布主意已定,便散去左右,只留郭嘉等少数几个亲随。

吕布上前,拉住辛毗辛佐治的手,笑呵呵地说道:“佐治,听说你生有一女,十分聪慧,本将有三子,欲择犬子贤者以娶令爱,若何?”

以吕布今时今日的地位,对辛毗如此亲热如此厚待,辛毗受宠若惊,又惊又喜道:“大将军,您怎知在下有一小女?”

吕布满面春风又极其认真地说道:“袁绍麾下虽然谋士如云,可都是酒囊饭袋之辈,唯有佐治与众不同,乃洞察世事的智者,以本将看来,得佐治胜过得荆州,所以本将属意佐治久矣。”

吕布这个自上而下的马屁让辛毗不知所措,他虽然孤高自诩,看不上逢纪、审配之辈,也看不上同乡人荀谌、郭图之辈,甚至连自己的兄长辛评也看不上,但他却知道自己年轻资浅没有名声,按照常理吕布不可能那么了解自己并如此器重。

吕布见辛毗一脸迷惑,指着身边微笑不语的郭嘉:“佐治,你乃颍川阳翟人,可识得这是谁吗?”

辛毗瞪大眼睛,仔细分辨,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到底是谁:“看得面善,却辩不得到底是谁!”

郭嘉哈哈大笑道:“佐治,小弟郭嘉啊,莫非是长得太胖了,所以你才认不出。”

辛毗瞪目结舌,不住地指点着郭嘉:“奉孝,才三年不见,你就脱胎换骨一般,当真判若两人,原来的你一脸青气,一副夭折之相,现在满面红光,看这气色,至少能活个七八十岁。你是怎么做到的?”

郭嘉笑看着吕布:“跟了大将军以后,他为了我的身体健康,禁止我服用丹药,限制我饮酒,限制我寻欢,督促我锻炼,督促我练剑练五禽戏,每次出外打猎作战都带上我,还经常让我跟徐庶徐元直比剑,就这样苦苦挨了三年,算是练就了一副好体魄,精神也好了不少。”

吕布笑道:“奉孝,你现在还怨不怨我?”

郭嘉嘻嘻一笑道:“主公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我好,我又怎会埋怨主公。”

吕布朗声大笑道:“也不知道是谁在一开始三天两头就说要回颍川,若不是我让王越看着,他早就跑了。”

郭嘉俯身鞠躬道:“幸得主公督促严谨,若是换个一味放纵我的主公,怕是我活不过四十岁。”

吕布心里快意地想到,在历史上郭嘉就是跟着一味放纵他的曹操,所以身体嬴弱,英年早逝。

辛毗见到少年时的好友,便笑问道:“奉孝,我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大将军到底是如何知道我生有一女的,要知道连袁绍都不知道。”

郭嘉正色道:“佐治,大概你还不知道吧,中央军的情报事宜皆有我负责,当初决定侦察荆州这方面的情报时,大将军对我说,荆州袁绍虽有很多文臣武将,却多是碌碌之辈,唯一值得关注的谋士只是辛毗辛佐治而已,所以我才加强了对佐治你及你全家的关注。至于袁绍不知道你生有一女,那是因为他从来没把你当成一个重要的谋士,连你都不在乎,又怎会在乎你的家人。”

吕布心里惭愧,若是辛毗的女儿是一个庸碌不在史上留名的女子,自己也是不会关注她的。

第574章 治政能吏

辛毗听了郭嘉的话,脸上浮现一丝黯然,他何尝不知自己因为年轻资浅而不受袁绍器重,但从一个属于敌对一方的旧时好友嘴里说出真相,让他内心分外受伤。

辛毗知道郭嘉在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胜过自己,但自己在治政理事方面的才能也在郭嘉之上,看郭嘉在吕布麾下深受重用如鱼得水满面春风的模样,再反观自己屈居下僚在一群自吹自擂的世家饭桶们下做事,做些寻常郡吏做的事情,两相对比,真让辛毗感到难堪,跟着一个不识人才的主公真难堪。

吕布看到辛毗奇怪的神情,隐约猜得出他心中所想,便转移话题道:“佐治,适才看你神情镇定,坦然无畏,难不成袁绍送来这封密报果然是真的,而不是为了骗我们中央军的诡计?”

辛毗坦然笑道:“素闻中央军情报传送快捷,有飞鸽传书之道,大将军不妨多等两日,等到邺城来的传报,即可辨明真伪。”

吕布见辛毗如此镇定神情,心里一突,看来公孙瓒攻打冀州是真的了,心里便有几分担忧后方。

辛毗微微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