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布见辛毗如此镇定神情,心里一突,看来公孙瓒攻打冀州是真的了,心里便有几分担忧后方。

辛毗微微一笑道:“大将军勿虑,公孙瓒虽拥兵五万攻打冀州,可他五万军队里多是骑兵,之前多与鲜卑野战,鲜有攻城战,所以公孙瓒人马虽多却不能奈何得了邺城、南皮等坚城,大将军留田丰、董昭留守冀州,田丰、董昭皆是智谋奇才,必有应对良策,可能大将军的主力人马回到冀州时,公孙瓒已然退回幽州而不复在冀州为恶。”

吕布轻轻摇摇头道:“佐治莫要说这些宽心话,本将一日不回冀州,一日无法心安。”

正当吕布与辛毗说话时,外面急报,从留守冀州的田丰、董昭、高顺那里传来一个飞鸽,确认了吕布的担心。

辛毗本以为吕布军中的飞鸽传书会比自己这方的始作俑者们的情报慢上两天,没想到自己刚到吕布大营没多久,邺城那边就传了情报过来。

吕布拿着那份急报,眉头紧锁:“公孙瓒竟然真的敢趁着我不在,前去袭击冀州,真是好大的狗胆!不过,奇怪的是袁绍为什么会比我们还提前知道,竟然还告诉我们了。”

一旁的郭嘉笑道:“主公,公孙瓒之所以敢攻打冀州,就是因为主公这三年来南征北战,横霸冀州、并州、朔州、青州,公孙瓒应是感到主公对他的威胁,以为主公腾出手便会通过消灭他而占领幽州,便趁着我们虚国远征乘势攻打冀州。至于袁绍为何比我们还提前知道,还告诉我们,明摆着是袁绍派人说动公孙瓒入侵冀州,好让我们后方不稳,从而实现逼我们撤兵以解他们襄阳之困的目的。”

吕布抬头凝视辛毗,辛毗叹道:“既然奉孝已经猜出,在下也不好再为主上隐瞒,实情便是如此,大将军若不回军,恐也无法心安。在下便待在大将军营中,只待大将军班师回去,在下方能回去复命。”

吕布听郭嘉这么一说,又见辛毗确定了,心里了然,但同时又怪异莫名,袁绍和公孙瓒这两个历史上的死敌竟然结成了共对自己的联盟,足见自己的穿越而来对历史的改变有多大。

吕布跟郭嘉对视一眼,心有默契,知道现在袁绍虽然大败却尚未颓势,辛评势必一直追随袁绍,辛评不死,辛毗也只能跟随乃兄,现在并非得到辛毗效忠的最佳时机,只是宽言抚慰,以得辛毗好感,须得日后有良机,方得其人。

辛毗转去另外一营帐住下,吕布脸上显出一丝后悔,长叹一声道:“都是本将的错,本将原以为公孙瓒乃是本将师兄,看在卢太傅面上,应该不会轻易跟本将撕破脸,再者这公孙瓒跟幽州牧刘虞有不可调和的茅盾互相对峙,应该不敢贸然入侵冀州,所以才把守在冀州北部的徐荣部调往长安,谁知道公孙瓒竟然悍然入侵冀州!”其实他心里的台词是,我做梦都没想到袁绍和公孙瓒竟然能结成同盟,看来真的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郭嘉清俊的脸上浮现一抹温暖的笑容:“主公无需自责,俗话说防贼千日难防一时,那公孙瓒对我们冀州有贼心已久,防不胜防,不过正应了主公的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本来碍于卢太傅的面上又碍于公孙瓒一直对邺城朝廷没有慢待,兴师无名,现在公孙瓒先行出兵,我们便有了攻击他并乘势占领幽州的光明正大的理由。”

“奉孝,还是先把公孙瓒赶出冀州吧,进军幽州稍后再说吧。”行军长史沮授嗔怪地看了郭嘉一眼,他清癯的脸上浮现浓重的忧虑:“主公,回师冀州驱除公孙瓒已经刻不容缓。虽然从最近的军情来看,公孙瓒强攻南皮不下,便火速转攻邺城,邺城有田丰、高顺坐镇,邺城必然无忧,但公孙瓒治军粗疏,白马义从军纪败坏,再加上田丰、董昭颁下军务院令,让冀州军民坚壁清野,民众都撤回坞堡,那些棱堡都是按照主公此前授意的棱堡模式建造,易守难攻,而公孙瓒麾下人马多是骑兵,野战纵横但攻城不力,少数被攻破的坞堡都是冀州本地世家的坞堡,公孙瓒攻城不力,便纵兵焚毁城池坞堡外的粮食以泄愤,时值十月,秋作物都即将丰收,被公孙瓒乱兵焚毁,粮食大规模减产,这是最为可虑的,若是放任公孙瓒在冀州烧杀抢掠下去,恐怕今秋绝种,且冀州百姓会对我们中央军大失所望。”

吕布沉吟道:“那便召集众将商议,该不该撤兵回去。”

待众将聚齐,身为冀州人的张颌、潘凤躬身道:“主公,请您速下军令,火速回师,以解冀州之危。”

其他文武将领的家眷田产亦都在冀州,都不约而同地回道:“愿速速回师冀州。”

只有最新投效的阎行、吕旷、吕翔、吕威璜、蒋义渠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站在一旁一语不发。

吕布见麾下文武将领大多数都请求速速回师冀州,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本将原看在卢太傅面上,对公孙瓒在冀州边境一再挑衅的行为一再容忍,没想到公孙瓒给脸不要脸,竟然趁我们中央军主力人马不在冀州悍然攻打冀州。本将这次回师,不仅要把公孙瓒赶出冀州,还要把他的势力从幽州连根拔起,彻底歼灭!”

众将的家眷财产全在冀州邺城,这次都深受公孙瓒之害,齐声应道:“愿听主公号令,铲除公孙瓒!”

南阳人黄忠进谏道:“主公,这南阳郡是我们中央军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土,可不能让袁绍卷土重来。”

吕布点点头,凝视着面前的地图沙盘,仔细考虑了一会儿,便颁下命令:“汉升,你乃南阳人,守卫本地责无旁贷,本将任命你为荆州将军,择荆州俘虏兵精锐补满本部人马,镇守宛城、新野一线,并从荆州俘虏兵里面整编出两万荆州游击兵团。

张任担任荆州副将军,领一万荆州游击兵团,在汉升的配合下,攻占上庸、西城、钖县、武当诸城并设立上庸郡,张任暂代上庸郡尉。

剩下的荆州俘虏皆编入荆州建设兵团,由黄权统领,在南阳郡与上庸郡之间择良田安置,黄权同时任荆州游击兵团总参军,张任、黄权部与汉升部形成对襄阳防卫的掎角之势。

任命张辽张文远为司州将军,在洛阳将本部人马补充完整,屯兵洛阳,任命吴匡为荥阳郡尉,任命李肃为弘农郡郡尉,任命郝昭为洛阳八关统领负责八关防御,皆听张辽号令。司州本地郡县兵皆听张辽号令。

司州牧朱儁以本部人马为基础,整编起司州兵团两万人马,屯兵鲁阳与武关,与张辽、黄忠成三线防御,确保洛阳的安全。”

沮授问道:“主公,文武之道相辅相成,军事部署已定,当以何人治政?”

吕布面露难色:“本将思之久矣,怎奈司州、南阳一带乏有治政能吏前来投效。”

沮授跟郭嘉、贾诩相视一笑道:“从军情司那里得知,司州一带实有能吏,只是乏有见用,如冯翊万年人杨沛、冯翊高陵人张既、京兆杜陵人杜畿、扶风武功人苏则,皆为能吏,主公皆可招之用之。”

吕布听了大喜,这几个可都是载于史册的能吏,现在虽然名不见经传,名声不彰,吕布忙于军事,没有时间留意,却忘了留意这些治政人才。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现在在荥阳郡的新郑县只是做个小小县令。在历史上,曹操占据了荥阳郡后,任命他为长社令,他治理地方不畏强豪,曹洪的宾客不服征调,他按法诛杀,为曹操称许。后来邺城法禁松弛,曹操特派他为邺令,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极为畏惧,都遣人警告子弟不得犯法,后来杨沛又被任命为京兆尹,域内秩序井然。

吕布特命杨沛为洛阳令,以压制洛阳城内剩余的世家豪强。

第575章 杜预的祖父杜畿

吕布笑问沮授:“这个杜畿有何能耐,竟有你来推荐他。”想想也觉得奇怪,沮授乃是冀州人,而那个杜畿是京兆人,根据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通常都是举荐乡人,两人远隔千里,又怎有交情,既有交情便是杜畿此人实在是有能耐。

沮授见吕布脸色如常,知道他并不嗔怪,便笑道:“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母亲在他少年时病死,继母虐待他,他却侍奉继母甚孝,以此闻名。二十岁的时候被举荐为京兆功曹,功曹主管考察、记录、推荐本地的优秀人物,此外杜畿还得到一个兼职,为郑县令,郑县的前任县令在任时积压了很多案件,监狱里关了几百人,既不判也不放,杜畿到任后,亲自到监狱审案,短短几日,就全部结案,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杜畿能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件事办了,说明他年纪轻轻便识大体,顾大局,懂得轻重缓急。

三年前,杜畿因其孝行被举为孝廉,被任命为汉中郡丞,但后来张鲁割据汉中,杜畿不耻为张鲁卖命,便弃官携带后母逃往荆州投效袁绍,而袁绍信任的是颍川、荆州本地世家人物,杜畿在袁绍处并不得重用,但荆州还算平安,杜畿便和后母在荆州住了下来。

数十日前,杜畿后母去世,杜畿听说京兆已经被我们中央军占领,料定局势平稳,便携带后母灵柩,跟许多同乡一起返回故乡京兆,在刚出荆州时,遇到拦路强盗,同乡伙伴都四散奔逃,杜畿不能丢弃后母棺木,便镇定地站在那里。强盗们一看,便张弓搭箭,想要射杀杜畿。杜畿对强盗们说,你们拦路抢劫,不就是为了钱财吗,我身上并未携带分文,只带了一具棺木,你们射我又有什么意义,强盗们一听,白白杀了个人,确实没有意义,便放过了杜畿。

军情司的特工把这件事情当做趣闻来说,却被贾诩贾文和听到,文和便想起主公在大汉贤良册里面曾有杜畿的名字,便派人将他请了过来,非是卑职所推荐,乃是主公早有属意。主公真有慧眼,此人确实颇有才具,若得好好培养,早晚可以督抚一州。”

吕布能够记得杜畿这个人物,最主要是因为杜畿有个更出色的孙子杜预。

杜预最为世人所知的是他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是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实际上他还是一个卓越的学者,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被誉为“杜武库”,称赞他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历史人物,千古之下,唯一可以跟他相提并论的人物是王阳明。

杜预之所以那么杰出,归根结底是他继承的基因好,他的家庭教育好,归根结底是他有个好祖父。

吕布在后世是看杜预传时捎带着看了看他祖父杜畿的传记,看完以后,深深为之动容,杜畿果真是一代治政能臣,绝对是被演义忽略、被后人忽略甚至是被曹魏当权者慢待的治政能臣。

吕布这只大蝴蝶扑闪起来的旋风改变了所有三国人物的历史,也改变了杜畿的历史。

在没有被吕布改变的历史中,杜畿携带后母棺木顺利到达京兆府,当时河东人张时正担任着京兆尹,就聘他继续担任功曹,过了几年,张时对杜畿不太满意,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杜畿却以为自己大材小用,便弃官前去许都,寻找机会。

杜畿结交了侍中耿纪,晚上就跑到耿纪家里聊天,谈论时事,而且谈论时声音洪亮,恰逢耿纪家隔壁正住着曹操的心腹谋臣荀彧,杜畿一谈论,荀彧就在隔壁听,过了几天,荀彧便了解到杜畿的才能,就派人找到耿纪,质问道:“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耿纪就把杜畿介绍给荀彧,荀彧把杜畿推荐给了曹操,曹操惟才是举,正是用人之际,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后来又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

当时河东地方豪强卫固、范先拥兵数千,跟袁绍私通,要将河东郡献给袁绍,杜畿单骑入郡,屡试妙计,轻而易举地将卫固、范先除掉,使得河东郡没有经历严重战乱便早早地安定下来。

单骑入郡平定地方,很多能臣都能做到,本来没有多大稀奇,但杜畿最与众不同之处便在于他的治政。

杜畿的为政之道,结合了儒、道两家的特点,既宽惠爱民,又清静无为。就以诉讼来说,他秉承孔子“必也无讼乎”的观念,尽量地为百姓讲道理,做说服和调解工作,不厌其烦,劝涉讼的百姓回家反思,寻求解决之道。如果不能服气,可以再到官府,听太守讲道理。这样,就激发了百姓的良知,父老们都自责道:“有这样爱民的好太守,我们为什么不听他的教诲呢?”于是,百姓之间的纠纷、诉讼越来越少,社会也安定了。

杜畿经常到下属各县巡视,发现有孝子、贞妇、顺孙,就下令免除他们的徭役,鼓励他们好好劳动,好好生活。

在农业生产方面,杜畿督促百姓,努力耕织,多养牛马,就连养鸡养猪养狗这些小事,杜畿都非常关心,定有章程。河东郡的经济,很快就搞上去了,百姓们辛勤务农,丰衣足食,官府也积蓄了大量的粮草。

解决了吃饭问题,杜畿又开始提倡教育。因为处在乱世,军事不可不讲,他就在冬天农闲时,召集青壮年男子搞军事训练。另外又开设学校,亲自担任教授,传授儒家经典,在全郡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河东有一位名儒叫乐详,曾经协助杜畿搞教育,后来,杜畿把乐详推荐到朝廷,担任博士。许多年后,河东郡的儒士特别多,人们认为,这都是杜畿教化的结果。

杜畿的孙子杜预后来又那么大的成就,正是杜畿教化有功的最好榜样。吕布搞的“全民皆兵”“全民教育”其实都有几分受历史上杜畿的影响。

关西的韩遂、马超作乱时,附近的弘农、冯翊各郡县,都有归附行为,而河东郡与韩遂马超的地盘相邻,百姓却没有异心,仍然安居乐业。曹操驻军蒲坂,与马超相持多日,军粮全由河东一郡供应,等曹操削平叛乱,得胜班师时,河东郡积蓄的粮食还剩余二十多万斛。曹操非常激动,下令表彰杜畿:“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间然矣’,增秩中二千石。”

曹操征汉中张鲁时,从河东调发五千名民夫运粮,民夫在路上自相劝勉:“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在千里运粮,艰苦转战中,五千名民夫没有一人逃亡。后来,曹操表彰道:“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当时杜畿不仅爱民如子,为政有道,而且不避权贵,品德高尚。平虏将军刘勋,是曹操的亲信,朝廷大员没有人不怕他、不趋奉他的。刘勋知道河东富足,又盛产大枣,就写信叫杜畿给他送些枣子,杜畿再回信中婉言拒绝。后来,刘勋谋反被诛,家也被抄了,曹操看到了杜畿给刘勋的回信,感叹道:“杜畿可谓‘不媚于灶’者也。”(“不媚于灶”典故出于《论语》,指不阿谀权贵。)

天下战乱,人口稀少,妇女便成了重要的资源。魏国曾经下令,要求各郡征集寡妇,分派到妇女少的地区,婚配生育。各郡的太守们,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政绩,就想尽量多地征集本地寡妇。有些寡妇已经再婚了,他们也要把人家拆散。一时间,妇女们背井离乡,怨声载道。杜畿在河东,也必须遵守朝廷的法令,但他只征集那些真正的寡妇,所以每年都送得很少。后来,杜畿升官到朝廷,赵俨继任河东太守,送的寡妇一下子就多了起来,魏文帝曹丕责问杜畿:“以前你送得那么少,我还以为河东没有寡妇。现在为什么又多了起来?”杜畿正颜厉色回答道:“我以前征集的寡妇,都是死人妻。现在赵俨征集的,都是活人妻!”曹丕和周围的人一听,脸色都变了。

杜畿在河东郡,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