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五六的大军排着整齐的行军队形沿着运河前行,一队队骑兵前出十里预警。

李五六的鸟铳手比过去轻盈了很多,因为所有人都减重了,没人手里只有一杆鸟铳,腰间挂着一把刺刀,一个装预装火药和铅弹的小竹管。

最重要的是没人都是一身布衣,现在李五六已经不太愿意给士兵披甲了,除了排头兵还有一身皮甲外,其余步兵全都是一身布衣,通过几年的针锋相对,李五六已经可以压制住清军的骑射了,那么就没必要给士兵增加重量,所有的负重都尽可能多的携带子弹。

与此同时,王璞的大军也在前行,他现在的主力兵种也跟李五六差不多了,也都是鸟铳手为主,但是他的军队就显得笨拙了许多,因为依然是人人披甲,而且是铁甲。

王璞的作战理念跟李五六不太相同,他虽然也在使用鸟铳手,但是他一般都是排成三排线列,前排蹲,中间跪,后排站,尽可能的接近清军后,三排一起放枪,然后趁势冲击,用刺刀解决战斗,这种方法十分见效,尤其是对那些骑术极为高明的漠北牧民尤其如此。

这些漠北八旗初来之时,一股锐气压制的明军喘不过气来,但是长期接触之后,发现这些人骑术精湛,战术灵活,但是关键时刻战斗意志却不是那么强烈,如果不是被逼到死敌,他们是绝对不愿意死战到底的。

所以王璞就发明出这种齐射加冲锋的战术,效果极佳。

当然这只是作战方式的一种,最正规的还是先炮战,炮战之后才是步兵交锋,步兵方阵打垮对方之后,就是骑兵出场收拾残局了。

出兵之后十天,李五六就再一次攻占了天津,继续进兵,往香河方向运动。

“让他放心朝北京打!记住,盯紧广渠门!”

杨潮让人去给李五六传令。

五年了,杨潮终于可以利用上当年埋下的棋子了,刁二斗和卞二一直在北京、天津两地活动,一明一暗,刁二斗收集情报的工作不算出色,并没有太过出色的情报传回江南,最有用的往往是北京民间的民心士气。

但是刁二斗却很好的支持了卞二的工作,卞二以江湖人物的身份行走北京,结交各路豪杰,有刁二斗通过粮店赚取的丰厚利润的支持下,卞二光在北京城中就发展了上千下线,同时在各地的奴隶主庄园中发展的更多,很多包衣早就悄悄投靠了他。

卞二保证,只要明军攻到北京城下,他就有办法打开广渠门。

广渠门是外城城门,北京城的外城,可不是字面意思那样,包着内城,而是在内城之南的一块独立城区,外城住的主要是老百姓,而内城则住着八旗人,清军进城之后,就将内城里的大明百姓都赶了出去。

所以说内城,其实就是满城,而外城才是汉城,只是汉城的面积也就是满城的一半,后世外地人说北京是一座胡化的城市,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有失偏颇了些,其实这里的汉人满化,满人汉化,民族完全交融了而已。

只是此时的北京人,对这种交融恐怕不会感觉到幸福,因为他们的家就那么生生被抢了,很多人刚到外城的时候,只能流落街角露宿,那种感觉不是常人能体会得到的。

所以外城中有一种不满的潜流,卞二能够拉拢到上千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除了北京城内之外,广大的乡村地区,大明大军所过之处,很多包衣奴隶立刻起义,主子、庄头跑了的,他们自己打开庄园欢迎明军,庄头没跑的,杀死看管他们的庄头,打开仓库劳军,他们盼王师已经盼了很久很久,不过其中那些领头的,很多并不是特别悲惨的,而是主动混入各个庄园中,通过投充的方式打入庄园中,目的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领导起义,这些人也都是卞二发展的下线,是忠义之士。

大量的起义情况,让清军只能龟缩在县城,出了城就是两眼抹黑,就跟明军攻打孙可望时候一样,太没有民心人望了。

跟相似的还有,李五六的队伍越前进就越多,大批翻身的包衣推着手推车,载着军粮,一路相随。

一个月后,李五六就攻到了香山县,而临近的武清、宝坻等地的城池早就被起义军拿下了,因为八旗重兵撤走后,这里的绿营没有斗志,很多军官在探子的说服下立刻就反正了。

关内关外的作战,遍地的起义,清军早就焦头烂额,无暇他顾。

多尔衮在乾清宫中挑灯,已经发福的身体,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骑过马了。

已经五十岁他的显得比平常人要苍老的多,两鬓带着花白的发丝,眼睛中有几丝血色。

一个年纪相仿的妇人,长着一副诚实厚道的脸庞,端着一碗参茶走了过来。

“王爷,歇一歇吧。”

多尔衮看了看这个不算漂亮的女人,点了点头,喝了两口参茶,放在桌旁,习惯性的就又要去翻奏折,却看到奏折一双厚实的手压住了。

多尔衮这才发现,他竟然早就养成一种闲不住的习惯了,不由苦笑摇头。

“太后。你说我们如果现在还在关外,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女人正是满清皇太后,顺治皇帝福临的亲娘,蒙古科尔沁贝勒之女布木布泰,但已经按照满清的习俗下嫁给了多尔衮,多尔衮这才成了福临的皇父。

布木布泰知道多尔衮的心情,她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却哀叹了一声,这个季节,秋高马肥,也许男人们都在打猎嬉戏吧。

“你说我们还能回到关外去吗?”

多尔衮自顾自的问道。

布木布泰轻轻摇头,眼睛里已经泛着泪花,这局势已经看不到希望了。

其实游牧民族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要远远低于农耕民族,那种全城殉国的事情,是游牧民族做不出来的,这是一种文化习惯,他们看到胜利无望就会撤退,而农耕文明却退无可退,一个本来就居无定所,另一个却是在保卫家园。

“王爷,现在出关,还可以去蒙古!”

布木布泰叹息道,此时他们还有机会从张家口、从宣化出关,退往广袤的蒙古大草原。

但是多尔衮长叹一声,苦笑道:“人都没了,撤出去又如何?”(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一节兵败如山倒

新书《大国崛起1900》求收藏。

————————————

八旗兵太分散了,或者说太贪婪了。

后世的满洲人其实也一样,新中国之后,其实只是一个户口本民族了,跟蒙古人完全不一样,没有了自己的文化,连语言都失去了,失去了所有的文化符号的民族,还叫民族吗?

此时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处处都有小股的八旗兵,就像多尔衮说的,他们就算车出去,也没有人了,北京的旗人只有大概三成,丁壮只有一万来人,加上家属也不过十万人,撤出这些人难道放弃四川那些青壮,放弃各地驻扎的旗兵吗。

只是多尔衮有大局观,阿济格可没有。

“王爷撤了吧。这天下守不住了。关外关内都在打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撤哪里去?辽东都回不去了!”

面对手下的劝说,最近接连败退的阿济格烦不胜烦。

“去科尔沁,再不行退到漠北,明军还能追到漠北去不成?”

手下建议让阿济格心动了。

这仗他已经不会打了,每每还没交锋,对方就成百的炮弹乱打,而且团成一团,让你无从下口。

阿济格的军队现在打仗已经完全跟过去不同了,过去的楔形阵,两翼包抄战术完全不好使,如今的骑兵打仗,都分的很开,可是骑兵分散战斗,对方却团在一起跟个刺猬一样,让你无法下口。

骑射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了。过去遇到明军。几轮骑射后。他们就崩溃了,其实真的射不死几个人,都是追上去马刀砍死的。

但是杨潮这股明军不同,打死都不退,听说他们敢退,退一个杀一个,还登报宣扬。

如果战死就不同了,抚恤金丰厚不说。还建庙供奉,还登报表彰。

这些汉人一个个就这样变得不怕死了。

阿济格也有大炮,但是几场仗打下来,就都打废了,多尔衮在北京拼命的铸炮,但是赶不上几场仗打的,这没有炮实在是没法打。

王璞出了开封,一路把他逼到了洛阳。

“不然过河去陕西?”

阿济格说道,西安还有几千八旗军队。

“去陕西容易,再要出来可就难了。”

手下叹道。

“不趁着现在明军还没有打下北京。我们撤出关去,迟了就来不及了。”

阿济格其实早就心动了。至于多尔衮只能让他自求多福去了,虽然他们是兄弟。

“走,去山西!出关。”

阿济格下定决心,山西是八旗的圈地,太原等地也有一批旗人,他打算都裹挟了出关,去草原也能占一方天地。

收到阿济格跑到山西的消息,多尔衮深深叹了口气,知道败局已定。

其实两年前他就该败了,只是那次明军内斗,他坚定的支持了洪承畴,成功诱使孙可望反叛。

当时洪承畴对城外包围他的孙可望说,如果北伐胜利了,那么天下姓朱还是姓杨,跟你孙可望有什么关系,如果北伐失败了,无论是姓朱的还是姓杨的损兵折将,对你孙可望又有什么伤害?

洪承畴就用这两个问题,就让孙可望吞并荆州三个多月,最后过江去打下了贵州。

那时候看似明军大败,可到了最后,多尔衮也没能扩展多少势力,其实已经是势穷了,常年的战争,早就耗尽了这个民族的潜力。

这一次又从哪里找个孙可望呢,现在所有的军队都是杨潮的部署,众志成城毫无间隙。

“叔王,走吧,蛮子打进城了!”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走了进来,恍惚间多尔衮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多铎。

来人是多铎的儿子,名叫多尼,多尔衮一直无子,对这个侄子相当爱护,早早让他承袭了豫亲王的爵位。

“走吧。”

多尔衮点点头,他可没有失败就自杀的习惯,所以虽然不想走,可是他早就通知城里旗人准备了,现在城都破了,还等什么呢。

“叔王,我们回辽东吗?”

多尼问道,他对辽东还有些渴望,他八岁就进关了,辽东的印象已经模糊了。

多尔衮叹道:“我们还回得去辽东吗?去漠北!”

多尔衮的辽东,此时也已经遍地烽烟了,除了赵康和郑永旺在宁远一带阻挡八旗兵外,孙长福已经从从皮岛沿着辽东半岛杀了一圈,绕道了三岔河的娘娘宫,接着往北攻击,目标直逼辽阳。

当年明军在这里修建了大大小小几十所堡垒,可惜都被清军给废弃了,否则孙长福还要费一番事。

多尔衮逃出北京后,兵分两路,一路让族人骑马奔张家口出关。

他自己带一千精兵,反而跑向了山海关,在山海关收缩攻击宁远的大军,然后沿着城墙,从朵颜卫故地北上逃亡漠北。

王璞则追着阿济格进了山西,一直追到了大同才停下来,回头一看整个山西都在他后面了。

多尔衮一逃走,李五六就进了北京场,杨潮收到消息也立刻北上。

北京收复了。

北京收复的消息传开以后,所及之处欢庆一片,所有人都知道天下要太平了。

但是战争还远没有结束。

辽东的清军逃走后,赵康腾出手来,一路扫荡了辽西的几座城市,清军留在关外的力量太薄弱了,几乎都没有什么守城的部队,也没有什么抵抗的意志,不是逃了,就是降了。

一路扫荡到了开原,当年明军丢的地方,全都回来了。

孙长福也扫荡辽阳鞍山等辽东地方。

这时候朝鲜人也反抗了,宣布要尊王攘夷,派出了军队尾随撤退的八旗兵进入了东北。

至此除了陕西、湖北以及四川之外,边墙之内,已经收复。

杨潮都没想到竟然这么容易,已经做好了连续三年作战的准备,却发现只用了三个月,就基本上将清军主力赶走了。

不过战争远未结束,等收复了陕西等地之后,就要进入草原作战了。

杨潮可不能接受等满清在草原上折服十年之后,再次卷土重来的结果。

但是要到草原作战,后勤补给可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那意味着不能在依靠运河了。

北伐十分顺利,可是南征却遇到了问题,缅甸人不肯将朱慈焕叫出来,然后宋坤没给他们讨价还价的机会,拉着迫不及待想要攻击的暹罗人就杀了进去。

结果缅甸人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将隆武君臣统统杀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二节

新书《大国崛起1900》求收藏。

————————————

朱慈焕会有危险,这点杨潮早就想到了,缅甸不是个文明国家,这个国家也有多个种族林立,主要民族就有四种,分为孟族、掸族以及缅族。

现在的缅甸是缅族建立的东吁王朝,是从过去的东吁国统一起来的,而东吁国又是缅族收到掸族建立的阿瓦王朝的压迫南迁建立的,东吁王朝能够一统天下,同样是因为孟族的白古王朝和阿瓦王朝长达四十年战争后,两国都精疲力尽的时候,才得以统一的。

因此缅族其实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加上文明基本上比云南的土司高不了多少,因此维系统治的不是统一的思想和文化,而是暴力,这样的国家保持了太多的原始野性,你指望他会明哲保身,懂得妥协,也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但是如果不打,就像李定国那样投鼠忌器,就等于被缅甸人给胁迫了,大明以后难不成还要听从缅甸的?

所以进兵是必须的,而且既然东吁人竟然敢杀害华夏的天子,那么这个所谓东吁王朝,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宋坤立刻进兵。

先头部队是暹罗的千头战象。

暹罗人比缅甸人此时的文明程度稍微高一些,因为他们距离中国更近一些,跟印度也可以通过海路保持联系,在两个文明中心之间,因此接受的文明自然就多一些。而缅甸除了靠近印度外。基本上很难从中国吸收文化营养。

所以暹罗最近五百年来总能够保持统一。而缅甸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现在统治暹罗的,是他们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大城王朝。

正因为文明程度更高,就像文明程度更高的古希腊受到马其顿,古罗马受到日耳曼,古中国受到匈奴人侵袭一样,历史上暹罗人经常遭到缅甸部落的袭击。

所以暹罗对于联合别的国家攻打缅甸十分积极,通过越南回来的商人得知大明打算发兵缅甸。他们积极的派出使者呼应。

暹罗人甚至包了宋坤军队的粮食供应,只可惜他们的武器装备,还必须通过水路从国内运来,路途遥远运输压力太大,供应他们三万人已经是极限了,至少在杨潮结束北伐之前,是绝对不可能派出更多的军队南下的。

但是宋坤觉得够了,以他在柬埔寨跟柬埔寨人的接触,觉得这些南方国家的战斗力不值一提,他一万人就能灭了这些国家。

宋坤也没有跟暹罗人一起行动。而是兵分两路,暹罗人从他们的北部高原城市清迈出发。直接侵入萨尔温江流域。

宋坤一直留在暹罗南部城市曼谷休整,等待缅甸人跟暹罗人交战的消息,当传来暹罗人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反击暹罗,一路往北抵抗李定国的时候,宋坤终于行动了。

他从海路直接进逼仰光,东吁就在仰光以北四百多里外,而且有水路相通。

此时的仰光还不是后世的仰光,而是一个叫做达贡的小渔村,而且是属于孟族的渔村。

这个孟族后世在缅甸排名第四大民族,但是确实缅甸历史上最先文明起来的民族,当其他民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时候,他们就吸收印度文明,拥有了自己的文字,建筑、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

而且这是一个农耕民族。

可惜全世界大多数农耕民族都一次次在游牧民族的侵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