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味着他的部队到了极限。即便李秀成能在浙江支持,可天京一旦失陷,湘军与淮军就能从李秀成背后杀过来。那时候拥兵二十万的李秀成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当然,李秀成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赶紧回兵天京,击溃湘军与淮军。如果他做了这样的选择,左宗棠就能从背后追杀,湘军、淮军、楚军合兵一处,共同拿下天京城。

11月11日,韦泽正式发布命令,北伐开始。整编完毕的由第四军整编而成的11、12、13三个军率先北上,北伐战争开始了。

11军从永兴出发进军衡阳,驻扎在永州的12军也同时出发进军衡阳,同样驻扎在永州的13军则进军宝庆。拿下宝庆就控制住了在长江以南进军四川的道路。而拿下衡阳之后,光复军就能正式组建起海军的长江支队。

凑巧的是,也就是同一天,李秀成带兵撤离杭州,向苏州方向撤退。洪秀全数次派遣使者,要求李秀成回军保卫天京。浙江本就不稳固,李秀成当然知道如果天京城出了问题,他就会变成瓮中之鳖。此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收缩防线,集结兵力。如果能够给某一路清军以致命打击,整个局面还是能够盘活的。

李秀成没有与大部队一起行动,他自己先带队赶回了天京。11月20日,林凤祥、李秀成、陈玉成、张应宸、杨辅清,这五支太平军最善战的兵团指挥官终于齐聚一堂。

林凤祥为人坚毅沉稳,即便是局面越来越恶化,他却也没有到绝望的地步。当然,失望的情绪也无可避免。如果三个月前,洪秀全能够答应组建总参谋部,就如张应宸所认同的那样,渡过头三个月的艰苦时期,新部队的战斗力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了。如果他组织反击战的时候手头不是只有六千精锐,而是有一万两千,数量只有一万的曾国荃只怕就交代在那里了。干掉曾国荃,鲍超一路兵马孤掌难鸣,那时候林凤祥不会突袭芜湖,而回转而与陈玉成夹击鲍超。即便解决不了鲍超,也能击退鲍超所部。那时候天京城自然那不会被围困到如此地步。

战机已经过去,林凤祥的个性是不会再去抱怨的。而李秀成在会议上却提出了他的看法,“事到如此,我军须得整合起来才行。”

听到这合情合理的建议,陈玉成秀丽的脸上露出了嘲讽的神色。这不是针对李秀成,而是针对几个月前洪秀全的做法。原本陈玉成见到洪秀全不肯建立总参谋部,他准备自己带着部队与林凤祥合并。没等他完全说服自己的部下,洪秀全不仅严令陈玉成到宁国府帮助杨辅清搞防御。还给陈玉成手下两名重要的部下给封王了。

即便是陈玉成这样也模仿了总参谋部的部队,兵为将有的体制也没能改变。洪秀全给陈玉成的部下封王,这下大家都是王爷,谁指挥谁呢?

洪秀全这么一干,陈玉成算是明白了。洪秀全并不反对建立总参谋部,只是他要建立一个洪秀全独掌大权的总参谋部。眼下天国众将们都很清楚洪秀全的那点能耐,让他指挥战争,大家就等死吧。而且在听了林凤祥提出的总参谋部概念之后,陈玉成也真的理解了总参谋部的特点。这个总参谋部并不是为某个人负责的,总参谋部本身就是一个透明化的体系,这个体系是为赢得战争而存在的。

如果太平天国组建总参谋部,总参谋部是为整个太平天国政权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让洪秀全一个人享有权力而服务的。洪秀全本人则是极力反对这个先后顺序。

所以听到李秀成提出了统一军令的建议,陈玉成直觉的感到,洪秀全一定会对李秀成的部下动手脚。在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嘲讽表情的同时,陈玉成只觉得心里头一阵悲凉。他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跟错了人。

第39章 杀戮的理由(十八)

在天国诸王讨论下一步计划的时候,勇王张应宸稳稳当当的坐在那里听着。大伙也没有指望张应宸会发言,御林军不能有自己独立的作战主张,就如同诸王的亲卫队不可能说想上阵打仗就上阵打仗一样。

讨论的结果倒也很明确,现在对天国威胁最大的是两支部队,湘军的曾国荃与鲍超。曾国荃虽然地位更高,但是他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而且在林凤祥的强力反击的时候伤亡六千多人。因为曾国荃被迫先脱离战场,一千多轻伤员跟着撤退,被留在战场上的两千多人让林凤祥给杀了个干净。整体来讲,曾国荃损失了五千精锐。战斗力大打折扣。

如果能给鲍超的两万部队以致命打击的话,湘军五万水军顶多纵横江上,却不是陆战的劲敌。诸将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思路之后,林凤祥转头问张应宸,“张兄弟,若是我们能说动天王,让张兄弟你出兵的话,你觉得能正面赢过鲍超么?”

诸王都是一愣,他们万万没想到林凤祥竟然敢公开联络张应宸。在大家看来,张应宸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诸王讨论的结果告诉洪秀全。

张应宸闭上眼睛思忖了片刻,“御林军不可能全军出击,不过若是天王名我出战,我带上六千兵马还是能办到的。带着六千人正面对上鲍超的两万人马,自保还是能办到的。”

“那可就太好了!”林凤祥喜道。别人与张应宸接触少,林凤祥却对张应宸评价很高。这个人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变得愈发沉稳。这种沉稳正是统兵大将最需要的东西。而且林凤祥此时的精锐损失同样很大,即便是集结起陈玉成与李秀成的两部精锐,能拿出手的野战军也不过一万两千左右。如果能有张应宸六千人马加入,一万八千对鲍超的两万,胜算就变得很大。

讨论结果出来之后,林凤祥就在朝会上正式向洪秀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由林凤祥统兵,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三支部队的精锐集结起来,先全力重创鲍超的部队。眼看就要形成的天京城包围圈就能暂时缓解。在最后,林凤祥说道:“天王,臣还需张应宸带兵相助,才能有必胜的把握。”

一听到必胜二字,洪秀全眼睛都亮了,他连忙问道:“怎么一个必胜法?”

林凤祥认真说道:“必胜之法是因为湘军没有名将。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张应宸,都是名将。之前战事不力,很大是因为我军补给不足,湘军的火器不要命的射击,我军靠不过去而已。虽然现在兵力与鲍超稍微差点,可我军这么多兄弟都比湘军更懂打仗。只要兵力够了,定然能赢鲍超。”

洪秀全听了之后忍不住微微点头,思忖了片刻,他说道:“让安王跟着林兄弟,给林兄弟效力吧。”

众将一听洪秀全竟然派了最讨人厌的安王当监军,心里面都是老大的不自在。而洪秀全却转头对安王洪仁发说道:“让你跟着林兄弟出兵,是让你给林兄弟效力。若是你耽误了林兄弟的军务,定不饶过!”

安王洪仁发立刻答道:“遵天王旨意!”

林凤祥脸上丝毫没有厌恶,他欣然答道:“尊天王旨意。”

此时天国精锐都归林凤祥指挥,洪秀全还派了御林军的张应宸参战,若是没人监军是不可能的。安王洪仁发监军,恰恰说明洪秀全也看明白了局面。安王洪仁发虽然讨厌,但是他却不是傻瓜,事后争功那是一回事,打仗的时候他恰恰不会在背后乱拖后腿。而且即便他胡说八道,以林凤祥的地位也可以置之不理。只要能打赢,一切都不是问题。

太平天国在沉重的军事压力面前做出了自己的调整,总算是一定程度团结起来了。而此时他们的好运却不只如此,光复军北伐部队已经开始围攻衡阳。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又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而雅称“雁城”。此时早归的大雁们却被隆隆的炮声给惊动的向着远离炮火,更加清静的地区去了。

部队由四四制变成了三三制,数量减少。一般来说,为了弥补火力密度,需要在部队配备机枪。机枪需要无烟火药,无烟火药制备不是问题,但是韦泽不想毫无意义的把装备过度推进。此时若是被英法学到了机枪的开发,那就未免太没意义。没有机枪,那部队就只能靠增加火炮数量来弥补火力,所以三三制的部队数量减少,火炮的总数却增加了。

湖南的湘军进攻精神有限,11军与12军行军中又大量用了船只,行动速度很快。湘军出击部队与光复军交战不到两小时就全军覆没,无一人得脱。城内的湘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死死围在了城中。

光复军行动的速度极快,城外的据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完全占领。有了前一段训练的基础,大伙虽然跑的气喘吁吁,可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战任务。

11军的第一师政委周金国擦了擦汗水,在炮兵阵地上居高临下的看着衡阳城。三寸炮是野战炮,射程两公里。野战时候很方便,但是作为炮台的火力就显得射程不足。所以运到制高点的是六寸炮。这种火炮纯钢铸成,也采用了锻铸之后挖孔的技术。射程有四公里,是军级才有的重炮。把这么些大家伙给搬到山上,即便有橡胶轮胎的炮车运输也相当的困难。而年轻的战士们硬是在很短时间内把四门六寸滑膛炮给运到了高地上。

部队改编之后,规模缩小。原本师与团之间还有一个旅的单位。现在旅成了军直属的作战单位,所以周金国就连升两级,成了师政委。周金国很想看看六寸炮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看着城头上如同蚂蚁般的湘军,周金国命道:“先开几炮校正一下射击诸元。”

构筑了稳定的炮位地基,炮兵进行了一番测量后,先开了一炮。或许是站的比较近,周金国觉得这六寸炮的炮声反倒没有三寸炮更加尖锐。不过这大炮却震得周金国有点心慌。而呼啸的炮弹竟然命中了城头,就见衡阳城头上炸开了好大一股烟雾,一面大旗旗杆被炸断,被气浪撕碎的大旗拖着碎裂的旗杆飞上天空,飘飘然的飞进了城中。

“带劲啊!”周金国喜道。城头上的那股烟雾比三寸炮造成的可要打出去不止两倍。肉眼看上去,至少得有五六倍之多。而硝烟与尘土也好久才散去,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楚,城头上出现了一个大坑。

炮兵们又开了几炮,不管是命中城头还是命中城墙外侧,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一发炮弹击中城墙靠内侧的垛口,半人多高的垛口被炸飞了得有三四米的一截。除了那些被炸死或者重伤的,炮击位置附近的湘军们一个个吓得躲到了城下,原本满是人的城头显得空旷起来。看到这样的局面,周金国只觉得心里面跟吃了糖水梨一样无比舒坦。将近半年的训练积攒起来所有不爽都随着炮击烟消云散了。

光复军并不认为攻不下衡阳,所以参谋部制定了一个围点打援的计划。如果湘军真的不来救衡阳,那不用讲,立刻全面攻城,拿下衡阳。如果湘军派遣援军,那首要任务就是彻底消灭湘军的援军。所以包围网并不算很紧密,留给了湘军派遣人去求救的通道。当然,这通道只能让小队出去,如果衡阳守军想逃跑,他们敢出城就会被歼灭。

光复军11日出发,17日就围住了衡阳城。到了21日,一支前来援救的湘军终于从湘潭出动了。根据情报,这支湘军数量有五千左右。装备还算马马虎虎。

周金国的第一师接到命令前去迎敌,行军一天之后,原本预计能与湘军碰上,没想到侦察部队回报,这支湘军竟然一天没走出20里。光复军为了在战斗中留有充足的体力,这还是悠着行军,一天也轻松走了40里呢。

师部开了个会,讨论该怎么办。是原地等着湘军过来,还是第二天继续前进,迎上湘军。而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和湘军正面干上,利用部队的行军速度来解决湘军。

第二天,先头部队一个营510人和这支湘军“遭遇”了。令光复军大为惊异的是,虽然湘军数量有光复军一个营的十倍之多,可5000人的湘军居然撤退了。原本大家想着510人的部队是吓不住湘军的。如果湘军利用兵力优势发动攻击,那就趁势把湘军引诱到包围圈里头歼灭。湘军撒丫子跑路,这让光复军的计划全盘落空。

可此时也不能就此放过湘军,二团已经绕路向着湘军后方包抄了。如果任由湘军跑掉,那二团很可能被这支湘军撞上。部队的行军包被整齐的堆放起来,留了一个营的部队看守。剩下的部队就从后面撵了上去。

追击部队总是能有最大的杀伤,被光复军从背后一通猛打,湘军的部队伤亡了几百号人,剩下的湘军跑得跟兔子一样。双方追出去了五里地,湘军就跑的七零八落。道路开始出现了不少鞋带跑断之后被丢下的草鞋。再追了两里地,大量跑的脱力的湘军脚步蹒跚的试图逃命。见到跑不掉,他们干脆就跪地投降了。

又追出去三里地,剩下有体力的湘军也顶不住了。少量精疲力竭时依旧负隅顽抗的湘军被轻松击毙,大批大批的湘军干脆投降了。

周金国心里头觉得好笑,“我们可是每天都要五公里越野跑的啊!”

第40章 杀戮的理由(十九)

“老爷,我们真的不是溃败。只是当官的让我们先撤下去一段,整好了队伍和老爷们打仗!”湘军俘虏很认真的想纠正光复军军官的说法。

二团的包抄给了出击的五千湘军以最后一击。当七百多连续奔跑了十三里地的湘军们看到迎头而上的上千光复军之后,他们连举枪射击的力气都没了。当然,这七百多湘军基本上也把手里头的武器给扔了,双手空空。

五千人被打死打伤六百多,剩下的在追击战里头都当了俘虏。在审问俘虏的时候,光复军问湘军俘虏为何要一路逃窜,或许是性子直,也可能是面子上挂不住,不止一个的湘军表示他们不是逃窜,只是光复军猛扑而来,而且火器犀利,湘军准备向撤后一段,暂时拉开与光复军之间的距离,从容组成队形与光复军进行战斗。

这个说法是可以理解的,光复军手里的后膛装弹单打一,在训练科目里头甚至有行进中装弹的训练。步枪上有自动退弹壳的装置,打开锁定装置,取出子弹,然后把子弹塞进去,接着锁定,抬枪瞄准,射击。这个动作是可以在运动中完成的。

可前装枪就有个问题,装子弹的时候枪口得尽可能的直立向上。这种动作在奔跑中基本不可能完成,须得站在原地不动才行。遇到光复军突袭的时候,不拉开距离是没办法从容装弹,更谈不上整顿队列。

只是理论上的判断与实际看到的东西差距太大,光复军端着枪,撒丫子猛追。不仅在路上追,还在两翼派出了部队平行追赶。湘军被压的死死的,从开始逃窜之后就没能停下来,一路上不断被俘虏,经过十几里地的追赶之后脱力倒地。仗打成了这个模样,光复军都觉得可笑。

在训练场上,“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十个大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官兵们训练的重要性,最新的军事训练让官兵们觉得宛若下了地狱。连平日里肉、蛋、禽、鱼的充足供应都没有了吸引力。上了战场之后,事实向大家证明,这地狱般的训练太值了。

干掉了五千湘军,光复军最重的伤亡是一位同志在道路两片平行追击的时候摔倒在地,摔断了一条腿,脸上有不少划伤,有轻微脑震荡的迹象。其他断腿或者骨裂的还有十七八位。三个月内不用指望他们能够投入战斗了。其次的是四十几名官兵在湘军反抗的时候受了点轻伤,他们两个月内也失去了战斗力。至于崴了脚的数量在五十人左右,一个月内就能全部恢复战斗力。

对于围攻衡阳的三万部队来说,总数一百多人,比例在0。5%以下的人员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